上世纪著名的朦胧诗派代表人物顾城为何会最终自杀?

旧时楼台月


诗人为什么会称作诗人,因为诗人是经常流着眼泪的人,因为他们感情强烈,对万事万物都有强烈的感情。好的诗歌多数时候都是有感而发的,而不是坐在家里挤牙膏挤出来的好的时刻,往往出现再一次旅行的旅途上面,或者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或者是在作者最孤单最寂寞最痛苦的时候写出来的。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精神只有一定的承受范围,如果给他的精神压力太大的话,那么他一定会受不了,一定会想不开的。

然而天才的诗人往往就属于那一种感情,特别脆弱但又热情奔放的人。

可能这位诗人就是属于这样的人吧。



daoxueguoqu123


作为中国朦胧诗派重要代表的顾城,一生中写下了很多经典诗篇。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会吟诵几首顾城的诗篇,比如说《一代人》中的经典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然而,顾城是不幸的,选择了杀死妻子后,自己也自杀身亡。那么,顾城为什么要杀死妻子呢?

1956年9月24日,顾城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叫做顾工。在那个年代,顾工的名气是很大的,他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解放军报》记者、总后勤部政治部文创作员,写过很多长篇小说,比如《疯人院》、《红军的后代》等。《我站在铁索桥上》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在这样的诗人家庭中,顾城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从17岁开始,顾城就开始往报刊邮寄诗歌,受到了编辑的好评。1975年,顾城刚刚19岁,写出了代表作《生命幻想曲》,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1984年,顾城创作的《颂歌世界》底蕴反思,格调冷静。顾城的《一代人》、《弧线》等诗歌成为朦胧诗论争中被反复提及的“朦胧诗作”。

1985年,顾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身份地位进一步提高了,他的诗也因此获得更广泛的肯定。1987年5月,顾城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然而,成名之后的顾城也陷入了另外一种痛苦,最后成为不幸的诗人。

顾城和谢烨是在火车上邂逅的,时间是在1979年,此后便开始了热恋,1983年,两人结婚。随着儿子木耳的出生,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非常美满,然而在他们的生活中,又介入了一个女人,这个人叫做英儿。

顾城和英儿是在一个诗会认识的,诗会上朦胧诗被砸得很厉害,但当时英儿立挺顾城。谢烨对于顾城很骄傲,对英儿讲了关于顾城的很多事,顾城的脾气,爱好等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英儿都记住了,而且对顾城投其所好,后来顾城对英儿说: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

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国,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刘湛秋在一起了,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但是, 不久英儿也追了过去。

时间一长,英儿和顾城确立了情人关系,偷偷摸摸的同居。据谢烨回忆,洗澡的时候英儿指定让顾城送毛巾。顾城不敢送让谢烨送,谢烨就笑着说人家让你送你就去送呗。

那么,谢烨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人认为,谢烨的内心深处,已经和顾城走到了尽头。因为顾城的孤僻,已经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处处需要谢烨的照顾,而谢烨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更主要的是,谢烨的生命中走进了一个男人,这个人也是顾城的朋友,名叫大鱼。

谢烨想把顾城推给英儿,然后自己和大鱼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但是,不久后,英儿选择了放弃,嫁给了一个德国人。顾城再次陷入了痛苦之中。

大鱼给顾城出了一个主意,让顾城把英儿杀死,然后自杀。深度抑郁的顾城竟然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为了促成这件事,谢烨和大鱼还帮顾城买凶器。

顾城很感激他们,为了报答谢烨,顾城想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叫《英儿》。 顾城自己洋洋得意地说:我如果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书肯定可以热卖,他想通过这本书给谢烨留一笔钱。但是,后来书写完了,并不是谢烨想要的样子,谢烨觉得里面的英儿被美化了,所以很不高兴。更可怕的是,书写完了,顾城竟然不想自杀了。

据顾城自己说,有天晚上,他看到了在月光下的儿子小木耳,顿时心里明亮了。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王国,接回小木耳,过正常人的日子,他对小木耳说“我要你带我回家”。

他告诉了谢烨,但谢烨却冷冷地说:一切都已经晚了。谢烨已经受够了顾城,她决定接受德国那个叫大鱼的朋友。本来计划等顾城自杀后,大鱼也和他老婆离婚,她们一起生活。但如果顾城不死,这个计划就被破坏了。

1993年10月8日,悲剧发生了。

谢烨提出了离婚,顾城不同意。争吵之中,顾城和谢烨发生冲突。之后,顾城举起了斧子,砍向了谢烨。不久,谢烨死亡。顾城在崩溃之中仓促留下四封遗书,随即上吊自杀。

这场悲剧到底怨谁?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柏舟雨濛


  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北部一个只有两千人的小岛上,大陆“朦胧诗”诗人顾城,杀妻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其妻谢烨,则倒卧在岛上的一条小径,头部被丈夫用斧头砍伤致死。而他们,曾是让世人羡慕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神仙眷侣。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写下这名句年少即成名的诗人顾城,没有找到光明,而是让身边人和自己,陷入了永恒的黑暗。

  到底是怎样的开始,把这对昔日曾深爱对方的恋人引向了这样的结局?

  顾城与谢烨的爱情源于火车上一场美丽的一见钟情式邂逅。

  1979年夏天,顾城在一辆从上海开往北京的火车上遇见了自己的女神,从此开始了他们这场绝世之恋。

  那天,21岁的谢烨登上了这俩火车,紧挨着她的是一个带着高帽子的清瘦青年,他就是顾城,一个在当时凭两首短诗而红极一时的“童话诗人”。

  顾城在车上画画,画了一个又一个人,画完了身边所有的人,唯独没有画谢烨。后来他告诉谢烨,因为女神的光芒亮瞎了他的眼。

  当时没有手机,没有微信。顾城把自己的地址写在一张小纸条上,临下车的时候急急忙忙塞给了女神。

  追求谢烨的时候,顾城在谢烨家门口的箱子里躺下,赖着不走。这种名人追求的杀伤力,几乎没有哪个姑娘可以抵挡。

  天才诗人和文艺女青年就这样恋爱了。他们开始写信互诉衷肠,共同写下了厚度等于两部长篇小说的文字。

  1983年,他们结婚了。 他俩如同连体婴,固然是因为如胶似漆,也是因为当顾城离开了谢烨,会处处碰壁,就像一个巨婴。

  顾城生活能力欠佳,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曾形容自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偏执的人,喜欢绝对。”熟悉的人形容他:天真、内向、偏执、才华横溢而自私。

  而所有认识和见过谢烨的人都说,她美丽,聪明,善良,行事落落大方,跟顾城正好是两个极端。

  从他们在一起的第一天起,谢烨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顾城。

  1986年,婚后的第3年,顾城不仅写下许多超凡脱俗的名诗名句,还开始思考哲学问题。他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哲学家,开始赢得国际声誉。

  在一个诗会上,22岁的北大女生英儿,第一次见到了顾城和谢烨。单纯的谢烨彻夜跟她讲述,她和顾城这份爱情的完美。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英儿深受感染。“为什么不是我?”这个机灵漂亮的女孩子,发现自己爱上了顾城。

  1987年,顾城和谢烨要去德国开会了,就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们俩和英儿见了一面。

  英儿和顾城面对面地坐着说话,谢烨在一边翻看着杂志。接下来发生了匪夷所思的事情,英儿跟顾城表白了。

  就在谢烨的眼皮底下,他们俩说了几个小时的话,谈到了《聊斋志异》和那些凄美的故事,顾城心动了。

  在顾城的眼中,一个男人,一生当中可能遇到两个非常完美的女性,而她们又如姐妹一般相爱,便是此生的终极理想。

  对这份三角恋,谢烨选择了包容,也许她认为,如果爱顾城,就应该包容他的一切,无怨无悔。

  和顾城表白后,英儿留在国内,他们开始通信,一写就是三年。

  1988年,顾城和谢烨前往新西兰激流岛,定居在这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岛上。

  谢烨尽自己所能的照顾着顾城的饮食起居,既是妻子,又是保姆,既是知己,又是助理。荒谬的是,顾城连妻子对儿子的爱都嫉妒,表示不想要儿子来分享她的爱,为了迁就顾城,谢烨同意把儿子送到岛上一个土著酋长家里寄养。

  为了让顾城开心,谢烨也同意顾城的请求,让英儿与他们共同生活。于是英儿于1990年到了激流岛,开始了“三人行”的生活。关于这其中缘由,在采访中,谢烨说她不想顾城伤心。

  “英儿对他那么好,我很同情他们之间的感情,成全他们未尝不可。从道理上概念上来说,此事不通。但直接从人性角度来看,就通了......有人说我很傻,甚至怀疑我是否根本不爱顾城,其实我是太爱他,才为他们做了很多牺牲。哎,谁也说不清爱是什么东西。”

  英儿在岛上认识了一个50多岁的英国移民。顾城谢烨离开后,他向她求婚。抓住这个机会,英儿结婚,溜去了悉尼。当顾城发现英儿走了以后,几近疯狂。他写了一本书《英儿》描述对英儿的感情和强烈的思念,这让谢烨感到深深的悲伤与绝望。

  后来,一个拯救她的人出现了,他的名字叫大鱼,谢烨开始跟他交往。是因为爱,还是报复,或者是孤单无助?我们无从知晓。

  顾城发现以后,极为激动,曾经对谢烨动手,掐她的脖子,还惊动了警方。

  1993年7月,两人重新回到了激流岛,他俩开始讨论离婚。谢烨的态度很犹豫,顾城情绪也非常波动,他无法面对这个即将会失去谢烨的现实。

  1993年10月8日,姐姐顾乡在顾城的房子里写作。突然,外出的顾城回来了,像往常一样,先洗手,然后他说,“出了点儿毛病。我现在去死,你别拦我。”他的脸色变得死灰,对姐姐说,“我把谢烨给打了。”说完他就冲出去,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而谢烨躺在草地上,头上流血,被送到医院几小时后,不治身亡。

  顾城诗中曾写道:“你不愿意种花,你说,你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这仿佛是对他们爱情的一句预言,他们的相逢,成了一场错误的邂逅,和悲剧的开始。

  他们的爱情悲剧缘于双方个性的悬殊,以及爱的不平等。顾城的爱过于自私和依赖,而谢烨则爱得太卑微,卑微得失去了自我,甚至让自己低到了尘埃里。而这,都不是爱情的长久之道。

  无独有偶,同样一见钟情的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惊心动魄的爱情,结局也教人唏嘘。在还未离婚之前,陆小曼便与徐志摩陷入了热恋,徐志摩为了她更是疯狂到不惜抛妻弃子与违抗父命,最终在多方斡旋之下,两人于1926年结婚。

  用郁达夫的话说:“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哪里还顾得了伦教钢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

  婚后,徐志摩的父母一直不承认这个“伤风败德”的媳妇,陆小曼便用加倍任性,来证明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陆小曼不愿随行前往有“情敌”林微因的北平,用夜夜笙歌来麻痹自己,且故意和别的男子暧昧,看在徐志摩眼里,却都是痛惜的宽容。徐志摩爱得如痴如魔,为了陆小曼,他辗转不停的辛苦授课,甚至做房屋中介赚取几个大洋,来应付陆小曼奢靡的生活。

  最终,爱的不平衡让他们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恋走上了绝路。性格差异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同,夫妻俩吵闹的次数逐渐增多。在一次争吵后,徐志摩悄然离家,乘飞机飞往北平,不料中途飞机失事,一代才子就此猝然殒落,他们的爱情也最终没能逃过悲剧的命运。

  其实,爱情最好的模样,应该是若爱他,就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他,并且给他自由。应该是代表着相互的理解和体贴,双方的付出与回报,彼此的尊重与扶持。也应该是如泰戈尔所说的“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就如同《致橡树》里所歌颂的一样: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钱钟书与杨绛先生的爱情便是如此,一生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彼此成就。杨绛生孩子住院时,钱钟书常常苦着脸来汇报“我做坏事了”。他有时候打翻了墨水瓶,有时候砸了台灯,有时候不小心拔下了门轴上的门球,杨绛也会宽慰他说:“不要紧,我会修。”

  杨绛爱丈夫,胜过自己,她也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愿意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和创造力而牺牲自己。她的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是支持,也是一种无私,而钱钟书对她的爱同样如此。于爱情而言,对彼此的理解愈深,感情也就愈好。他们对彼此的理解与支持,让双方在人生的道路上均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才是真正伟大而美好的爱情。

  爱不一定要如同夏花般绚烂,也可以如秋叶之静美,不一定要一见钟情般轰轰烈烈,也可以如日久生情般细水长流。

  爱不是毫无底线的包容,也不是不顾一切的付出,爱是奉献,是自由,是理解,是呵护,是彼此的依靠,更是相互的交融。

  美好的爱情,就像加工一份艺术品,要用一辈子来雕琢,也值得我们终生去守护。


天天读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很多人觉得这话是来自于一首歌的歌词,其实它是朦胧派是作代表顾城曾经写出的一个经典名句。

当年顾城年轻气盛,通过自己独特的写实风格而抨击了整个中国的新诗坛,在中国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顾城生前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是在他37岁那年,去先用斧头砍伤了自己的妻子之后自己又又上吊自杀,倘若他要是活到现在的话,或许已经是一位国际名人,那么当年顾城为什么要自杀呢?

针对于顾城自杀的原因,网络上曾展开过很多不同观点的讨论。有人认为是出于情感的刺激。有人认为他他可能患有精神病,而他的死亡正是来源于他的精神病发作,在他失控之后做出的错误之事,清醒之后在后悔自责的情况下选择自杀。

总体的来说,顾城的死起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了情感方面的刺激,那么当年他是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刺激呢?

顾城出生于1956年的一个北京诗人之家,他从小受到了家里的熏陶,对于写诗特别感兴趣。不过在他年轻尚未出名之前,也做过很多的苦工。

后来他通过在一些不同的杂志上发表着自己的作品,开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成名之后并全身心力的致力于写作。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火车上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谢烨。

顾城比自己的妻子大了两岁,但是他比自己的妻子更像小孩,在二者结婚之后顾城表现的有点未成年,超级幼稚,而且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大男子主义。

他的世界里他觉着谢烨,对他所有的疼爱都是理所应当,他也特别享受这种感觉。

不过在他们结婚三年之后顾城也就出轨了,当时有一个叫英子的女孩进入了顾城的生活,由于英子或许是长的年轻漂亮,所以顾城非常快乐的也就接受了英儿。

不过顾城却有一个非常让人无语的大男子主义,他觉得自己搞外遇不应该偷偷摸摸,于是他就将自己和英儿的一切告诉了自己的妻子谢烨。

谢烨出于对于他的疼爱还有传统思想的束缚,只能够选择对于此事的默默忍受,接受英儿来到了他们的家庭之中。

顾城特别享受这种生活,他们“一家三人”在一起过的特别的安逸。顾城曾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明确描述“自己想要建一个女儿国,自己做这个女儿国的唯一的男子”,顾城希望所有的女子都喜欢他,不能有任何人分享自己的爱,即便是自己的血肉。

谢烨在怀孕之后,顾城强行要求自己的妻子打掉孩子,以免孩子分享原本属于他的关怀。后来顾城和妻子以及他的那个英儿去到了新西兰,三人隐居在了这个异国他乡。

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谢烨再次怀孕,这一次谢烨并没有将孩子打掉,而是坚持将孩子生了下来,但是没想到顾城却将这个孩子视为自己的敌人,三番五次的伤害孩子,谢烨不得不将这个孩子送人抚养。

后来英儿也开始受不了顾城的一切,便抛弃了顾城和新西兰的一个老头结婚了。此时的顾城像受了人生超大的打击一样一蹶不振。当时谢烨也觉着顾城实在不像一个男人一样能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空,也准备离开顾城。

顾城在得知自己的妻子也要离开自己的时候忍受不了了,所以他用斧头将自己的妻子砍伤,但是后来他又非常的后悔,于是他就上吊自杀了,当时只有37岁。


夏目历史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你是否能想起了它的作者,顾城(1956-1993)

顾城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是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在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由于不喜欢城市的喧闹还有工作的繁琐事情,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养鸡、种菜自给自足的生活。

说到顾城,自然就会谈到李英(笔名麦琪1963-2014作家),麦琪是在1986年在诗会上认识的顾城,同时还有刘湛秋(著名诗人1935-2014)。当时顾城已经和谢烨结婚,顾城还是被年轻的麦琪吸引了,麦琪也爱上了顾城。麦琪嫁给了刘湛秋。后来麦琪和刘湛秋离婚,在麦琪《爱情伊妹儿》的书中,她说在1986年9月,她就已经成为了刘湛秋的情人。

1992年在谢烨的鼓动下,顾城应学术交流基金会的邀请与谢烨一起前往德国,留下麦琪在激流岛。不久,麦琪同在岛上教她英语的英国移民约翰结婚,婚后就去了悉尼。

顾城因为麦琪离岛彻底崩溃。谢烨建议顾城写一部忏悔录,然而《英儿》的创作却完全背离了她的想象,顾城用近似呓语的独白回忆了他与李英的感情,也终于让谢烨不再留恋这段婚姻。顾城曾说他写《英儿》就是为了“解释一些想解释却无法解释清楚的事”。

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新西兰寓所,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当顾城夫妇死亡后,李英一度精神压力很大,“没法再过正常的生活”。不久她与约翰离婚,和早已离婚的刘湛秋结婚。

香港曾拍过一个电影《顾城别恋》,内地也拍过《顾城与英儿》,演绎了顾城的故事。

顾城的离世,是文学界巨大的损失。顾城的激流岛,就是他的桃花源,一个幻想中的乌托邦。顾城童话般的幻想,有时候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候会很暴躁,都认同他在文学上是天才,但同时不认同他的童话般做事方法。但我们好像能感触到顾城内心那种孩童般幻想的美好,如果不是这种童话般的思想,也不会有那么好的作品,所以这有些矛盾。





流离人间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在那个诗歌的时代,毫无疑问,凭借着他对万物的敏感,与生俱来的天赋,他是个天才,文学的巨人,却也是感情的矮子,极度的自私和冷血。结局或许无法挽回,无法遗忘,但是可以深刻的反思。

后天整个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80年代正是百废待兴,百家争鸣之际,当时人们对于文化的接触很少,但对追求文化的脚步却不停歇,文化身份是一个象征,而那个时代的诗人是人世间最璀璨的存在,顾城总是一开门,门口就是成群结队的人,跟脑残粉堵偶像一摸一样,作为追捧者,他们不分善恶,他们不了解他们的偶像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缺陷与心理疾病。

顾城出生在书香家庭,他的父亲是诗人,诗人的孩子也爱诗且天赋异禀,过目不忘,据说他把《辞海》读了几遍,他读所有的诗歌、小说、哲学、政治、科学、经济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他通过语词,去了解世界,而后活在语词的世界。

对孩子的学业大过于整个人的塑造,他不会做家务,衣服泡在水里,泡几天,拎起来,说“水会软化泥垢”就算洗完了。不会做菜,从不知道切,白菜整片放进去煮,肉也是。连买个火车票都弄不太明白,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没有生存能力。更别提德智体全面发展了,像个巨婴。遇见谢烨以前,有父亲母亲姐姐陪着,“孩子”不仅仅只是天真,孩子也是自私的。他性格孤僻、自身敏感,过度自我。顾城总是戴着一顶帽子,他说,帽子是他的家,戴上了,世界就和他无关了。戴上帽子,他可以在家里走遍天下。

婚姻的絮乱,生活的赤贫

谢烨是最为欣赏顾城的才华,但似乎到了盲目的程度,她似乎不像妻子,更像顾城的母亲,或者拯救他的圣母。一方面,顾城需要她像母亲一样,养育他,照顾他,替他承担所有俗世的责任。一方面又要像缪斯一样,启发他,引领他,成为美、爱、诗的化身。英子的出现,谢烨不但没有阻止,还积极促成并对英儿赞赏有加。在这之前顾城是敏感的,在英子之后就是疯狂的,这之间的关系真够耐人寻问的。

在国内和在国外的顾城都是赤贫的,马悦然说顾城一无所有,舒婷说他们“一辈子为钱犯愁”经济的重轭,一步一步将他压垮。婚姻的絮乱、生活的赤贫,乌托邦王国的破碎,自己作品不被欣赏,孤独都是悲剧的成因。


柑橘与青柠


顾城虽是驾驭中国文字的天才,但却是情感中的暴君。



人自杀的原因其实很多,长期承受暴力、情感纠纷、疾病困扰、失去某种人生或生活依靠等等。大致可以分两种,一是因为自身的智慧,洞察力尤异于常人,看透世界太多事物或者说智慧不足看不透也看不开,因此产生生存缺失的念头。二是因为某事或某人的困扰或折磨,没法走出困惑而导致。顾城的自杀原因明显就是属于第二种。

顾城是少有的才貌双全的诗人,风靡一时,名声与才华自然而然会给他带来不少其他方面的馈赠,也少不了人生困惑,恰恰顾城是对情感处理有明显缺陷的人,才导致悲剧发生,轰动全国。



1979年,顾城与妻子谢烨在旅途中认识,20出头似水年华,顾城的猛烈追求下,谢烨也不负他的才华与深情(期间四次绝交,都由于顾城猛追又复合),最后便答应了求婚,幸福快乐生活在一起。婚后,善良美丽又吃苦耐劳的谢烨承担了顾城所有日常起居生活,顾城是个极度理想主义者,生活除了空想与创作,什么也不会,谢烨也恰好与他完美结合。



然而,诗人的内心总是向往自由的。顾城当然也很快厌倦了当下的生活,对妻子的爱情与热情也逐渐冷淡,后来有一个叫英儿的崇拜者闯入他的生活。英儿虽崇拜顾城的才华,但更贪图顾城的钱财,也羡慕国外更优质的生活,就跟着顾城去新西兰定居。谢烨知道英儿的存在,但她内心很爱顾城,因此她也愿意忍受爱情里有第三者的出现,还荒唐地生活在一起。

后来谢烨为顾城生了一个儿子,顾城却没有因为升级做父亲而感到高兴,而且害怕儿子会抢走属于他的爱!转手就把儿子送给了当地的新西兰的抚养,这做法何等的荒谬绝伦!



顾城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两个女人的控制更是到了变态地步,最后英儿忍受不住,与他分手后嫁给了一个外国老头。谢烨的爱也慢慢被顾城磨没了,也无法忍受他的变态心理,决定要离开。顾城认为已经失去了情人,不能再失去爱人了,就苦苦挽留但无果,最终他内心的狂暴终于指使他挥起斧头,狠狠砍向他曾苦苦追求的那个心爱的人……他自己也万念俱灰,而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结束了短暂灿烂又荒唐的一生。


基耶斯洛夫斯基


顾城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他的极端个人主义。作为一个人来说,顾城的人生态度像他的诗歌一样极具特征,简单归纳一下就是:极端自私的自我中心,极端愚 昧的大男子主义,极端空想的自由主义,极端幼稚的幻想世界。顾城就是一个各种极端事物共生的矛盾体,有时候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候像个疯狂的暴君。

顾城宣示自己爱全人类,但是他不爱身边的人。顾城的妻子在去新西兰之前就有过一次怀孕,顾城没有像其他丈夫那样,对自己的骨肉充满期望和好奇,而是在整整 一个星期里,向妻子抱怨说,这个孩子会把他逼疯。妻子不得不独自去做人工流产。到了新西兰后,妻子第二次怀孕,顾城故伎重演。但是妻子认为自己年纪已过 30,再不生育就晚了,便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打胎的时间,终于将孩子生了下来。是一个男孩。顾城说,妻子是一个狡猾的骗子,儿子是他童话城堡里的毒菌, 他的世界里,不允许有第二个男人。顾城对妻子说:儿子不像你,也不像我,这样很好,感觉我不会同他有什么关系。

顾城有了孩子后,他认为自己的亲生孩子影响了妻子对他的关爱,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幼稚、可怜的谢烨不得不把孩子送(或者是寄养?)给了新西兰土著毛利人。 但是,顾城的妻子之所以把儿子交给别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顾城对儿子的厌恶甚至发展到生理反应的级别,他会突然向儿子施暴,将儿子从沙发上踢下来,然 后自己倒地,肌肉痉挛。

顾城的妻子无法判定顾城是否故意装病,但是,为了她所爱的两个男人都好,这个女人不得不把这两个男人分开,同时也将他自己与儿子分 开。在顾城那里,谢烨只能是一个妻子,而不能是一个母亲。顾城社会生活能力极差,尤其是到了国外,离开了妻子几乎无法生存于社会。妻子谢烨某种程度上成为 他的全职保姆兼全职助理。 顾城所谓自己内心的爱,太过理想化,其实是他内心残忍的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我始终认为,不爱孩子的人是缺乏爱心的,如果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都不爱,那么,他 所标榜的爱,一定是假的。人不是神,不可能把人的天性与所谓的天职彻底割裂开。顾城理想中对全世界、全人类的爱,其实只是爱他自己。因为,他认为他自己就 是全世界,就是全人类。当这种爱无法实现的时候,它的另一个极端便跳了出来,那就是顾城个性中的残忍。



铭辰殿下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意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

顾城是上世纪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在他37岁的短暂一生中,一共写下了《一代人》、《黑眼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传颂颇为广泛的诗篇。作为诗人,他的才华是隽永的,他的内心是纯净灵动的,但是一切事物都有着反面。一个成年人倘若只拥有孩童般的心智,那么或许也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

譬如说,他的自理能力很差,需要别人照顾才可以生活下去。最为重要的是,他内心敏感脆弱,喜欢特立独行,又承受不了外再目光,鄙视名气,却又离不开名气为之带来的光环。

对待感情的处理上,也是极端至极。他曾经疯狂的爱着谢烨,为了追求她不择手段,与之成婚后,就选择了在新西兰激流岛定居。

后面英儿的闯入,打破这一平静,英儿也是诗人,对顾城颇为欣赏,两人一来二去生出了情愫。

“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这也是顾城后来对英儿所说。

三人在激流岛上开始了一段非正常的同居生活。谢烨对于顾城来说是母亲与姐姐的亲情形象,英儿对于顾城则像极了爱人。

只是后来儿子的出生,打破了一切平静。顾城自己就是个占有欲极强的孩子,他显然还没有做好接受孩子的准备,他极其排斥这个小孩,逼不得已谢烨将孩子寄居在新西兰土著毛利人那里。

随后英儿不辞而别,而谢烨也不堪辛苦,产生了离去的念头。

两个爱人的同时离去,让顾城的精神崩溃,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的家中和妻子发生冲突,并用斧头砍倒了她。在仓皇崩溃中,顾城留下了四封遗书,随后上吊自殒。曾经美好的爱情和十年的姻缘,以玉石俱焚的惨烈方式结束,顾城的年龄,也永远定格在37岁。

顾城属于完全的艺术家性格,我想我们只去欣赏他文字的美就好了,至于性格缺陷,一切都成了往事,又何必再去深究呢?


大雪妹妹的文字作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诗坛坠落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颗新星就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顾城。

顾城,一九五七年出生于北京,原籍上海。八岁时开始学写诗歌,十七岁开始创作生涯,一九八七年开始游历欧州做文化交流,后定居新西兰。一九九三年十月八号,因感情冲突怒而杀妻,自己亦自缢谢世,时年三十七岁。

顾城为什么自杀?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顾城这个人。纵观顾城一生,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十分自私而冷酷的人,他是“宁可我负天下人,而不可天下人负我。"

请看一一他花费那么多精力把妻子谢烨追到手后,他就把谢烨视为自已的奴隶。他不允许谢烨有自已的生活空间和爱好,也不允许谢烨离开他半步,时时刻刻要谢烨服务于他。

他自私到连自己的亲生骨肉也容不下,觉得儿子破坏了他的精神世界,占用了谢烨服务于他的大量时间,分散了妻子对丈夫的爱。

他自私到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欲,竟然当着妻儿的面,与情人“英儿”长期同居一屋,同床共枕。当情人离他而去后,他以自杀作威胁要妻子谢烨同他一道去北京寻找“英儿”。

寻找情人“英儿”未果后,他竟要妻子花四个月时间,同他一道写一本关于情人“英儿”的书。他一句句的口授,妻子一字一句打字记录,他不考虑妻子的感受,要妻子纪录他对另一个女人的爱恋甚至性事……

正是因为顾城的自私彻底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当妻子谢烨再也忍受不了顾城的自私和折磨后,毅然选择了与顾城分手。面对妻子的决定,顾城的自私使自己失去了理智。他残酷的举起斧头,亲手劈死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随后自缢身亡。一个本有大好前程的诗人,就这样被自己的自私所断送。

顾城的逝世,是诗坛的一大损失。如果他一直好好的活着,好好的写着,他极有可能成为世界诗坛中的姣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