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教育方式:为人谦逊礼貌、举止端庄,不随意议论他人是非

关于人的性格与品质到底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基因决定论与后天环境决定论分别占据了答案的一部分。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基因,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来帮助我们改善自我,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它就点明了环境对一个人教育的重要性。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也是每个人最常沐浴其中的环境之一。培养良好的家风,能够让每一位家庭成员自觉地走向完善。

曾国藩作为晚清著名的大臣,他不仅治学严肃,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有自己的一套家风体系之路,在他的家书中详细记述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曾国藩的教育方式:为人谦逊礼貌、举止端庄,不随意议论他人是非

重视孝义,以孔孟之道治家。

曾国藩自幼便受到过良好家风的熏陶,他的父辈祖辈持家有方,因而在他成为父辈时,也对家教门风十分重视。他虽然忙于朝务,但仍不忘千里寄家书,传递思想。

在治家方面,他重视孝悌,这是家庭伦理中的核心。如果一个人不孝顺,他的道德修养就很难说是高的。曾国潘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主张将圣人之道融入家风教育中。

作为兄长,曾国潘以身作则,他做到了对自己每个兄弟都很友爱,做到了“兄弟睦,孝在中”。曾氏的家门如此齐整与祥和,离不开这种家风氛围的浸染。

曾国藩的教育方式:为人谦逊礼貌、举止端庄,不随意议论他人是非

对待族邻,要爱之敬之。

曾家世代为耕读之家,殷勤兴福。他在家庭成员内部主张孝悌与友爱,在家庭与外部的互动中,他主张爱敬戚族,善待邻里。他常叮嘱家人多去邻居家里走动一下,互相往来一下,并不要忘记礼数。

曾国藩对自己祖父的仁德很是敬慕,他在祖父身上学会了“救难济急”之思想。于是,他在家书中时常询问亲戚邻居的近况,如有困难,当尽力表达帮助之心,不可过于生疏与冷漠。他还要求家庭内部成员多学会自省,乐于助人,做到“施而不奢,俭而不吝”。

曾国藩的教育方式:为人谦逊礼貌、举止端庄,不随意议论他人是非

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

在生活中,曾国潘担心后辈们为人持家会过于骄奢,难以体恤经营家庭之苦,从而败坏家业,伤害家风,他便教导他们要“勤苦节俭”与“戒除骄奢”。在中国文化中,也素有过犹不及之说,体现着中国思想里的中庸之道。

在待人处事上,曾国潘则要求家人要做到勤学好问,谦逊礼貌,举止端庄,不摆优越的架子,更不随意议论他人是非。由此可见,曾家育人,育的是有风度的谦谦君子。

不仅曾国藩对家风的教育让我们受益颇深,在历史上,也有“断织劝学”、“岳母刺字”等故事,启发着我们要多多重视良好家风的建设。家庭,是每个人成长路上的避风港,但是也是每个人接受家庭教育的小型学堂。

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小家,能够为家庭成员提供坚实的后盾,让其健康地成长,还能成全一个大家,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