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江苏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内斗?

最早从2000多年秦末汉初开始说起,一个徐州人领着一个淮阴人打败一个宿迁人夺取了天下。

但凡南北政权割据,基本以淮河和长江为界,一河之隔,两个皇帝,政权不同,民风有别。南边攻击北方野蛮没文化,北方嘲笑南方柔弱怕打仗。

近代黄河的改道加速北部经济的衰弱,南北经济上的差距,加速了大局面的歧视。

这些只是表象,真实是江苏是这样的。


江苏省的形成

在元代以前,绝大政权划分行政区的的依据是“山川形便”,江淮南北因为地理和文化的不同,基本被分成二个部分。

汉朝时期江苏地区,淮河以南为

扬州,以北为徐州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唐朝时期东部地区

唐代时期,划分行政采用"道州县"三级制。江苏地区,淮河以北为河南道,淮河南北和长江以北为淮南道,长江以南部分为江南东道。

明朝开始,情况发生变化。

历任统治者,尤其南方政权明白“力不足者守江,进图中原者守淮,得中原而防北寇者守河”,就是黄河、淮河、长江三道地理防线。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政权,为了拱卫南京和老家凤阳

朱元璋采用的就是“控江而治”的划省原则,把南京和凤阳周边的府县都划拉进来,成立直隶省,大致范围就是安徽、江苏和上海的地方。永乐皇帝朱棣从

南京迁都北京,行政区划不变,只是改个名字为南直隶

清朝初期,实行“清承明制”,保留南直隶,只不过把南直隶改为江南省。江南省一直是整个国家的重要粮、赋重地,加上人口众多、事务繁杂。到康熙6年把江南省分为江苏和安徽二部分。江苏领扬州、徐州、淮安、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知府。后期又冒出的江淮省江南省也是无疾而终。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清朝时期江苏省

这就是江苏的由来,江苏的建省完全的人为地把苏南、苏北完全的风俗、语言、地理、气候两地糅合在一起,因此埋下南北互不认同的主要原因


江苏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变化

地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一直受着不同地区的社会形态、经济活动、地理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各地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

江苏现在分布的区域文化细分为楚汉文化淮扬文化金陵文化吴文化等。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江苏几个文化的分布

历史上苏南苏北的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存在此消彼长的态势,苏北曾长期占据着优势。

第一阶段:远古至先秦时期

苏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被证实是江苏最早的文化起源;而后的发展成为的东夷文化也是华夏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春秋时期,最早在以今天泗洪半城为中心的徐国,受着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影响。后期属于楚地,受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江苏最初的文化本底。

苏南地区是太伯以中原华夏文化为摹本,结合百越民族即春秋吴国,形成了吴文化。吴文化是太湖地区南特有的水文化。

因此江苏南、北文化诞生时,差异就初见端倪。

第二阶段,秦汉至隋大运河的开凿

此时为苏北发展势头最好时期。江淮地区成为全国争夺中心,楚汉争霸、三国时期各种势力的此消彼长,各种文化相互碰撞,造就了楚汉文化的基础,最大特点就是尚武

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江北五郡的人口密度是江南二郡的2.6倍,铁犁牛耕的普及度、水利设施和农作物产量也都是江北五郡占优势。

苏北地区由于是汉朝的龙兴之地,在两汉时期,受着特殊优待,汉文化发展迅速,“两汉文化看徐州”就是最好的证明。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徐州汉文化景区

第三阶段,隋朝至清末

运河的开凿加快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江南吴文化进一步发展,徐州的楚汉文化不能再作为当时江苏境内文化的唯一代表。

隋大运河的兴建至清末海运兴起及津浦铁路的贯通。这一时期经济中心在于运河沿岸,江南的文化中心转移到姑苏;江北以扬州、清江浦为中心的淮扬文化初步形成,进而取代早期徐州为中心的楚汉文化成为江北文化的代表。淮扬地区和江南地区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促成了淮扬文化和吴文化作为江苏的两大主流文化。

这段时期,苏北的形式严峻,由于地处南北争夺中心,战乱不止。黄河在南宋开始改道,黄河长期侵占淮河入海河道。黄河改道的700多年里,黄河数次决口,把苏北最后一点本钱都搭进去了。

苏南

地区数次北人南迁,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开发了苏南地区。“苏湖熟,天下足”,此时苏南地区成为帝国的粮、赋中心,苏南和苏北差距逐渐拉大。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江南水乡

第四阶段,海运的兴起至今

海运的兴起导致经济重心从运河沿岸转向海上,使得扬州淮安的经济地位大跌,对淮扬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同时对淮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苏南地区的吴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借助地理优势更进一步发展。


苏南吴文化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外吸收和融合,从而保持了其适用性、开放性、融合性和进取性。苏南人勤劳、精巧、柔韧的经济价值观,形成了精打细算、精细作业、节省开支、细水长流的经济作风。

苏北地区楚汉文化主要文化性格:刚毅强悍、尊礼重义、质朴正统、尚武大气,灵活度不够,创造性不足。重视中庸之道、教书育人、义利合一。喜欢培养“有单位、有二胎、有酒量”的“三有青年”。

改革开发之后,由于政策倾向,地理优势,工商业基础、交通区位。苏南地区依靠上海发展红利,借助“黄金水道”长江,保持少生优生的思想,成为新经济的高地。苏北地区还是处于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铁路密度也没苏南大,因此在经济上和苏南的差距越拉越远。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长三角地区

经济的不对等,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性格的不同,有斗争肯定是正常的。


苏南、苏北互帮互助

发展机遇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自然因素不同的综合因素导致南北发展水平不同。苏南经济发展离不开的苏北庞大的人口红利和矿产资源。徐州的煤矿和水泥黄沙为苏南的经济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就是用新沂境内的河砂。

在2000年前后,为了支持苏北经济建设,江苏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05年、2006年,江苏省又作出了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决策,让苏南10个县(市、区)在苏北跨区域挂钩共同建设10个开发区,鼓励苏南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落户苏北。

苏南一对一帮扶苏北:苏州---宿迁;无锡---徐州;常州---盐城;南京---淮安;镇江---连云港。“帮扶”让苏南苏北共赢,解决了苏北本地的劳动力问题,也快速的把苏北从农业大市发展成工业强市。

2005年百强县18个,苏北一个都没有。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2019年中国百强县名单,苏北邳州、沭阳、射阳、东台、沛县均在。近年来,苏北的发展越来越快,2019年,苏北5市通了高铁,徐州地铁开通,南北差距越来越小,说明苏南一对一帮扶苏北有效果,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江苏还是很团结的。苏北在全国不是最差的,只是和苏南比较起来逊色了一点,放眼全国还是不错的。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江苏的大内斗是基于各种文化的认同,使江苏因文化的多样而充满活力。我们立足于“文化史层”,了解各种文化的形成、变迁的时空耦合、驱动因素。

基于文化不同,才会有各自文化的碰撞,成为江苏发展的有利内因。江苏综合实力全国第二,经济总量接近10万亿元,富可敌国,在全世界可以媲美第13大经济体的澳大利亚。


苏援至 黄石安

2020年春节的一场疫情影响了每一个江苏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一对一帮扶计划,江苏这次表现让全国对江苏刮目相看。“苏大强”、“十三太保”、“硬核江苏”的各种报道让江苏人感到自豪,其背后是8000多万江苏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江苏的家底是靠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尤其建筑行业,江苏人一锹一锹挖土,一砖一瓦盖房子,从全国盖房子到全世界盖房子,从劳务输出到基建总包,流着汗完成的原始积累。

中国被称赞基建狂魔,江苏人付出最多。此次火神山和雷神山建设,江苏的工程机械和建材功不可没。江苏的行动力着实让让人吃惊,“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了,这种“魄力”着实让人感动。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2月9日下午,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958人分别在南京禄口机场、无锡硕放机场集结,启程出征湖北!至此,我省已派出1438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2月11日,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310名队员奔赴黄石,带着江苏人的爱心和期望,盼早日战胜而归,我们在江苏等你们凯旋。

疫情下“散装的江苏”一声令下“十三太保”就冲上去,靠的是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