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高二还是很叛逆怎么办?

用户8021376361624


你的叛逆如果还能学习吧,我都觉得还能过得去,至少能慢慢长大,总会有明白的一天。

像我同学的孩子吧,目前高二下期,可能自控力特别差,天天就是耍手机,初中成绩还可以吧,现在到了重点高中,那里都是高手如云,同事孩子反而成绩就是每次考试就是最后名次,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心态极坏,厌学(本来中学也只是中等水平,和后面的不努力,玩手机),经常出现不想上学的感觉,同时与同学关系处不好,可能别人都觉得他很幼稚吧,没长大的感觉 。现在孩子就是想让父母给他转学校,一般的父母的圈子也比较窄,转学哪有那么容易的,可是看着孩子一天一天这样耗下去,也没有办法。如果就算叛逆,不听话,但如果能坚持把高中读完也行啊。

所以总体感觉你的情况还可以吧,还不算那么差劲,父母就是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责备,也许能够慢慢坚持下去,等孩子上大学就好了,慢慢也就懂事了。


杨锅来了


《高二叛逆分析》

——叛逆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叛逆是孩子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心理需要,家长能做到的,只能是提前了解并适时控制产生这种需要的强度。

如果我们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来仔细观察儿童的成长过程就会发现,孩子的叛逆几乎是一种必然。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一)简介:马斯洛,1908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

马斯洛类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韩:生存、安全、归属、爱与被爱、自我价值实现)。

(二)特征: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总有一种占支配地位;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三)举例: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归属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要量最强烈,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只有这个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才能出现更高级、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

二、由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儿童的发展

第一阶段,0-3岁:生理需要,谁给他吃就跟谁亲(有奶便是娘)。现实中,奶奶带他跟奶奶亲,妈妈带他跟妈妈亲,这是孩子的本能,扶养人则自然获得亲情(心理资本)。

第二阶段,3-6岁:安全需要。同时,归属需要出现,社交需要萌芽。2岁左右时,随着身体的成长和智力的发育,他们会走了,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接触更多的新事物。离开熟悉的环境走到外面,面对未知世界,孩子对安全感开始重视,这也是本能使然。

当他们走到户外时,总喜欢缠着父母一步不离,遇到危险就喊父母,对爸爸妈妈有极强的霸占欲,不喜欢别人碰,因为爸爸妈妈是自己安全的来源。

3-6岁开始认识到我与别人的不同,于是产生了归属需要,即我属于哪一类?你会经常听到小朋友们喜欢攀比,我爸爸怎样,我妈妈怎样,其实是他们把自己跟爸爸妈妈绑定在一起(归属),说爸爸妈妈厉害就是说自己厉害。

同时,因为接触了别的小朋友,开始了社交的需要,他们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以认识更多的小朋友。

第三阶段,7-12岁:社交需要加强,被人尊重的需要开始觉醒。7岁以前的孩子以家庭为中心,而7岁以后开始以学校、朋友为中心,同时随着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孩子们开始觉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能对自己负责了,他们的心理重心开始转入到了社交需要,同时因为社交活动的增加,需要他们开始处理人际关系,而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是尊重,于是他们对尊重的需要开始觉醒。

当他们在学校、朋友中体会到了被尊重的快感,回到家后他们同样有着被尊重的需要。而这时候家长往往还沉醉于以前命令式的管教,没有尊重孩子,孩子在家的尊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然而然的开始对父母产生意见。于是开始顶撞父母。但是因为这时候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的能力,所以即使抵抗也会被父母打压下去。

第四阶段,13-18岁:家的功能被削弱,尊重需要强烈,自我实现的需要觉醒。随着生理成熟,身体机能基本完善,有的孩子甚至已经比父母都高大。这时候孩子从生物学上来说,已经可以算一个成人了。因为他们具备了传宗接代能力,在古代就要成家立业了。

而这时父母意往往识不到孩子的这些需要变化,还继续对孩子采取高压管制措施,那么孩子的这些需要只能从别的地方得到满足。成绩好的孩子还能通过学习成绩来获得尊重,而成绩差的孩子只能通过上网、早恋、加入小团体(比如黑社会)获得尊重,获得归属感。同时因为孩子对父母依赖性的降低,他们也就越发不能容忍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开始对抗,严重的甚至殴打父母,这时的孩子往往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逆子”。

同时,社会交往的增多,能力的增强,对尊重的需要,他们渴望别人的尊重,于是产生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想证明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来赢得别人的尊重,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开始萌芽。

总结

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时期孩子的需要重点,也很好的解释了孩子为什么容易在青春期叛逆。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孩子更高层次的需要在父母这里得不到满足,因而不得不转而从别的地方获得。所以说,孩子的叛逆是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吃喝,而忽视孩子精神层次的需要造成的。





伊水缘


高中阶段,孩子仍然很叛逆,这是正常现象,无需大惊小怪,只有花出时间,用心陪伴孩子,俯下身子,真心和孩子交流,孩子一定会回应你,变的懂事起来。

首先,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不要一味地以忙来找借口,不要整天拿着手机。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每天真心地和孩子聊天,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与孩子交流,不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假期里,一定要抽时间带孩子到外面走走,开开眼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参与一些体力劳动,共同进行一些游戏,体育运动,比如打篮球,打乒乓球等等。

其次,要俯下身子,与孩子倾心交流,不要顾忌自己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效果往往会更好,不要以说教的口吻,一切为了孩子好的口气是孩子最反感的。

最后,要懂得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优点缺点,孩子热衷的网络游戏等等,试着去走进孩子的内心,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孩子,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精神。





半支粉笔


高二的孩子还是很叛逆,怎么办?

我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我从心理学的角度与你分享我的体会。

高二的孩子在你眼里是叛逆,是不听话,不按你说的办,不是以前那个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是孩子了,这是你从父母的角度看孩子,还想把孩子的控制权掌握在你手里,让孩子遵从你的意愿,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是显然与青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相悖。

父母要理解和明白,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他的叛逆是孩子自我自主性、独立自立、要求拿回自己控制权的一种表现,而非与父母做对;孩子要“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事情我说了算,不想再让父母过多的控制自己、干涉自己的生活,这是孩子独立成熟的表现,父母玩理解,要积极配合孩子,要学会妥协和放手,否则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会越加激烈,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老左心理工作室


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身上吧,我们的奋斗普遍都是为了孩子。

高二最为关键的一年,孩子的叛逆影响的可能是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大学

叛逆是每个青少年所要经历的事,家长对此需正确引导,顺着孩子叛逆的想法,带他亲身感受对错之分,一件事情,不要立即否定或批评孩子,用实例让他自行体会理解。

受教之父母,成长关键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