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記者下基層|走進蒲城探訪包森故居 聆聽抗日英雄事蹟

包森在他短暫而又輝煌的生命中,將抗擊日寇的一腔熱血灑在了祖國壯麗河山之上,在冀東抗日前線三年半的歲月裡,他和戰友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開闢了北京西部房山和天津盤山為中心的兩塊抗日根據地,為冀東人民注入了“抗戰到底、中華必勝”的堅定信念。

百名記者下基層|走進蒲城探訪包森故居 聆聽抗日英雄事蹟

包森原名趙寶森,陝西省蒲城縣人,1942年於河北遵化抗日前線壯烈犧牲,年僅31歲,生前系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包森是全國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被葉劍英元帥譽為“中國的夏伯陽”;全國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之一;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名列中宣部和中組部等11個部門聯合表彰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9月25日,由中共渭南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百名記者下基層主題採訪活動第二站探訪蒲城縣包森故居, 聆聽抗日英雄事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百名記者下基層|走進蒲城探訪包森故居 聆聽抗日英雄事蹟

包森故居位於蒲城縣橋陵鎮義龍趙家村,走進故居只見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正在向幾名遊客講述著抗日英雄包森的生平與故事。老人名叫李水泉,是一名早已退休多年的鄉村教師,出於對歷史的熱愛和對包森烈士的敬仰,2008年在包森家族後人的授意下,老人義務看管起包森故居,併為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作免費講解。

當記者問及老人為何如此堅持時,“我覺得這是一個正能量,對教育青少年走正道、保家衛國是個好事情。”老人告訴記者,包森是這裡走出去的英雄人物,他覺得有這麼一個榜樣對下一代有啟發,也因為他是教師。

1911年8月21日,包森出生在蒲城縣一個貧苦農家,從小天資聰慧,求知若渴,為此,父母節衣縮食供他讀書。在蒲城縣第一高小就學時,因帶頭反對校長剋扣學生伙食費,而被開除學籍。後轉入三原縣中學讀書,受進步教師的影響,積極參加社會活動。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受黨組織派遣到涇陽縣苗家祥游擊隊從事擴大紅軍等工作。1933年秋,包森遭軍警當局逮捕,西安事變後被營救出獄。1937年3月,包森被派往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七七事變後,他從延安隨八路軍奔赴華北抗日前線。

百名記者下基層|走進蒲城探訪包森故居 聆聽抗日英雄事蹟

百名記者下基層|走進蒲城探訪包森故居 聆聽抗日英雄事蹟

據李水泉老人講,這是包森筆跡。

在冀東抗日前線的三年半歲月裡,包森和他的戰友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開闢了北京西部房山和以天津盤山為中心的兩塊抗日根據地,為冀東人民注入了“抗戰到底、中華必勝”的堅定信念。他所組建和指揮的冀東主力部隊“十三團”,在日寇偽頑的重重強壓之下愈戰愈強、愈戰愈猛,創立了冀東軍區歷史上首次整建制殲滅日軍武島騎兵中隊、一仗殲滅敵偽治安軍一個半團等一系列光輝戰例。

百名記者下基層|走進蒲城探訪包森故居 聆聽抗日英雄事蹟

據蒲城縣林則徐紀念館館長李永紅講,白草窪戰役,當時有一個日軍裝死逃了一命,然後在1991年時他專程來到河北盤山烈士陵園拜謁包森,而且他敬獻了這麼一個花圈,上面寫著“驚弓之鳥漏網之魚,不死之人拜謁包森”。

百名記者下基層|走進蒲城探訪包森故居 聆聽抗日英雄事蹟

包森多謀善斷、英勇果敢,在他的指揮下,部隊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仗。其中1942年1月燕山口內果河沿一役,包森以七個連的兵力,斃俘敵偽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蹟。當時在冀東一帶,包森的大名婦孺皆知,人們親切地稱他“包隊長”“包司令”“包團長”,而敵人則把他視為剋星。在與日偽軍短兵相接的無數次戰鬥廝殺中,包森不止一次負傷掛彩,但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每次都堅守在戰鬥指揮的最前線。不幸的是,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部在長城線上打擊瘋狂製造“無人區”的偽滿軍,在遵化縣野瓠山戰爭中壯烈犧牲,時年31歲,血灑冀東土地!

百名記者下基層|走進蒲城探訪包森故居 聆聽抗日英雄事蹟

為了傳承與發揚包森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2009年,位於蒲城縣橋陵鎮義龍趙家的包森故居被命名為蒲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蒲城縣委、縣政府重新修復包森故居與布展,再現抗日英雄包森的生活和戰鬥風采,10月1日起將正式對外開放。蒲城縣林則徐紀念館館長李永紅告訴記者,包森紀念館的正式落成也將極大的豐富我省紅色歷史人文資源,能夠更多更大的啟迪後人,成為後世永遠的典範。

記者張子模 王長江 /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