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從政後的第一筆“橫財”:到四川當學政,獲得鉅額收入

讀晚清歷史,咱們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曾國藩。他出生於普通耕讀家庭,6歲入私塾,8歲能讀四書五經,21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8歲中進士入翰林院,就此開始仕途之路,從翰林院庶吉士,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六部侍郎任了五部,後來更是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他辦湘軍,力挽狂瀾,救清政府於水火之中,他一生為官勤儉,修身律己,被人尊為“千古第一完人”和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曾國藩從政後的第一筆“橫財”:到四川當學政,獲得鉅額收入

很多人認為,做官就很有錢,實際上並非如此,尤其是剛考中進士,在翰林院這種清水衙門做官的人,曾國亦是如此,“從前做官,以翰林最為清苦”

曾國藩中進士入翰林院之後的生活過得非常清貧,家中只是普通的農耕家庭,不能接濟他不說,甚至寄希望在他身上,手頭不緊的時候接濟一下家裡,而他在北京,過年都要借錢,“道光二十一年底,曾國藩找人現借了五十兩銀子,才勉強過了年。到道光二十二年春末,曾國藩已經借了兩百多兩銀子”,要知道那個時候曾國藩一年收入只有不到二百兩,想要還清欠款,必須得不吃不喝一年多。

在清朝,一個翰林想要改變自己的窘迫,有一個很好的選擇,就是去地方做鄉試的主考官。清朝初年,鄉試主考官是從京城選派去的,乾隆為了提高主考官的素養,需要通過考試的人才能。故而,生活窘迫的曾國藩把改變現狀的希望都寄託在了考鄉試主考官上,正如他在家書中寫得那樣:“考而得之,不過多得錢耳。”

曾國藩從政後的第一筆“橫財”:到四川當學政,獲得鉅額收入

道光二十二年,曾國藩沒有考中,次年再考,終於從大量參考官員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去四川擔任鄉試主考官的機會,“二十三年,以檢討(翰林院檢討,參與修編國史,從七品)典試四川”

曾國藩大喜過望,先去戶部領了200兩銀的差旅費,然後招僕人、做衣服、買扇子對聯(到四川之後用來送當地官員),一切準備齊全之後,和臨時招收的僕人一起趕赴四川。

到了四川之後,主持考試,拜訪地方官員,見門生,贈送出去大量的扇子和對聯,換來了白花花的銀子幾千兩,對於還欠了被人兩百多兩銀子的曾國藩而言,這無疑是一筆“鉅款”、一筆“橫財”。

曾國藩在三十歲的時候明確自己絕不利用做官來發財,“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為做官發財可恥……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那麼他這一次到四川出差算是做官發財嗎?按現在的說法算,按當時的說法卻是不算。如果小佛出差,領了工資和出差補貼,那麼客戶送的東西要上交公司,但是在清朝,曾國藩私下收到四川地方官員、鄉紳、門生送的錢,是公開、合法的,當初嘉慶皇帝知道主考官收錢這個事,都理解,說地方人員在盡地主之誼。

曾國藩從政後的第一筆“橫財”:到四川當學政,獲得鉅額收入

這筆鉅款給曾國藩的生活帶去了極大的改善:把在北京的欠款全部還清,一身輕鬆;給家裡寄了六百兩回去(有資料顯示,這是曾國藩當官之後第一次給家裡寄這麼多錢,以前都是零零散散);拿出四百兩贈送給親戚;心情大好。

參考資料:《清史稿》、《曾國藩家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