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军事强国之路

春秋五霸中晋国能够扛过齐国的霸主大旗,从二流诸侯国,到霸主,与晋国的军事改革密不可分。

作州兵

失败是成功之母,公元前645年晋国输掉韩原之战后,"兵甲尽矣",穷则思变,为了军事物质补给,晋惠公的亲信吕甥鼓吹了军事改革,并于同年开始"作州兵"的军事改革。

春秋时期晋国的"州",相当于今天的"乡",晋国之前征兵,是只征居住在城里的"国人",城外的"野人"是没有资格当兵的。作州兵则不再区分国人、野人,按照州来征兵,扩大了征兵基数。

晋国的军事强国之路

三军六卿

到了晋文公(晋惠公哥哥)回国执政的时候,有了这么多兵源,晋文公为了资源最大化和最高效化,正式确立晋国"三军六卿"制度。

在西周时代,军队是礼仪制度的延伸,只有天子才能拥有六支军队,最大的诸侯国只能设立三支军队,中等诸侯国最多拥有二支军队,小的诸侯国只配拥有一支军队

晋国的军事强国之路

晋国刚开始只是二流诸侯国,所以只有二支军队,到了晋文公时代,扩大军队规模,先确定"三军六卿"制度。将每支军队由传统的12500人,扩大到25000人,三军分别是上军、中军、下军。每个军由军正和军佐,由六卿担任。其中中军军正为三军统帅,由国家执政正卿(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总理)担任(之前军队统帅为国君担任)三军75000人,和天子的六军人数相当了,和其他诸侯国军队上相比,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晋国也就有了称霸的实力。

晋国版的黄埔军校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并不是军人多,战争就能赢。还是要靠战略、战术,最重要的是靠人,去规划、沟通、执行、调整、控制。而在夏商周时期,还没有军事学校,直到晋文公首创,虽然在今天看来比较原始,但是对当时来说,已经很先进了。

设立武官,并进行专业培训,武官从贵族的非嫡长子中挑选,来保卫国君,另一方面重视退役军人的培训,这种军事培训制度,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中层将领,这也很好的说明了,在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为什么晋国没有名将,却一直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

晋国的军事强国之路

城濮之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了高素质的三军六卿,又碰上咄咄逼人的楚国,一场百年战争的序幕拉开。

《左传》云:春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后重耳反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避之。

晋国的军事强国之路

城濮之战,晋文公兑现了对楚成王的承诺,退避三舍,舆论上赢得主动,形势上也赢得战机,以逸待劳,让楚军陷入自己的主战场:城濮。晋国的三军:上军、中军、下军都非常灵活,楚军三军:左军、中军、右军。左右俩军实力较弱,晋国中军猛攻楚军左军,下军把战车的马匹,蒙上虎皮,出其不意的猛攻楚军战斗力最差的右军。很快楚军左右俩军被击败,统帅子玉迅速下令中军逃离战场,最后只有中军得以保全,

晋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晋文公一站封神,打的楚国二十年不敢北上

晋国的军事强国之路

春秋时期,齐、秦、晋、楚、吴、越都曾称霸一时,其中齐国、晋国是公认霸主,秦国只在西方有威慑力,吴越只在南方征雄一时,有东方还是齐、晋的天下,而自从齐桓公以后,齐国内斗,停滞不前,辉煌不再,只有晋国能够一直保持霸主地位,这与晋国一直改革不无关系,其中的军事改革:作州兵、三军六卿制、军事学校让晋国有了俾倪天下的资本,哪怕是到春秋晚期,晋国任然是各国中实力最强王者

,虽然最后韩赵魏三家分晋,但是不影响它曾今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