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如果爸爸媽媽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就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示範的榜樣。

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那麼爸爸媽媽自己就先不要去做;希望孩子怎麼樣,那麼爸爸媽媽就要先從自身做起。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身教重於言傳,並不是要摒棄言傳,與其苦心婆心地嘮叨,不如做出個榜樣給孩子看吧!

【物歸原處的習慣】

用完的東西、玩完的玩具,什麼地方拿的,都要送回到什麼地方去,想必這是每位爸爸媽媽都希望小朋友有的好習慣。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放棄電視來看書】

許多爸媽從小也是伴著電視長大的,沒有電視感覺很無聊,看電視直接影響到學習和休息,因此非常不希望孩子也有這個壞習慣。讓孩子放棄電視來看書,至少在三歲前都這樣。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樹立不挑食榜樣】

每每吃飯之時,爸爸媽媽都要苦口婆心地說,“小朋友不能挑食,挑食不是好孩子,不挑食的小朋友身體才棒棒;與其這麼辛苦地嘮叨,不如爸爸媽媽先做出榜樣吧!擺上餐桌的飯菜都要吃,不喜歡吃可以少吃;而且對於每種食物、每樣菜品,不可以挑三揀四、只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挑出或剩下不喜歡的食物。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從尊重孩子做起】

如果想要孩子是個尊重他人的小朋友,那麼爸爸媽媽就先從尊重孩子做起吧!只有孩子受到尊重了,那麼小朋友才會有樣學樣地去尊重他人,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不將媽媽的觀點強加於孩子、尊重孩子的隱私、在外人面前給足孩子面子等等。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說到做到不撒謊】

相信普天下的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說話不算話或撒謊的小朋友,其實很簡單,從自我做起,給小朋友樹立個好榜樣吧!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原則應該是:

1.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如果明知做不到,就不要說;

2.許下的諾言一定要實現;

3.如果忘記或確實無法按時實現的事情,一定要向孩子說清原因,並且道歉;

4.自己先做到不撒謊(尤其是孩子在場之時),善意的謊言也不行。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禮貌待人及用語】

與其教孩子要使用禮貌用語,不如爸爸媽媽先做出樣子給孩子看。路遇友人,與其讓孩子說“叫阿姨”,不如媽媽與阿姨先打招呼;受到他人的幫助,與其讓孩子說“謝謝”,不如媽媽主動先說“謝謝”......小朋友就是在一點一滴中學習的,而且當爸爸或媽媽做不到之時,也將會受到小朋友的“懲罰”。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為自己錯誤道歉】

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誤的,爸爸媽媽在小朋友面前也不例外。如果想讓小朋友對自己的所做所為負責,對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及時道歉,那麼爸爸媽媽就應該先以身作則。

爸爸冤枉了孩子,要先說“對不起”;媽媽因為耐心耗盡而對孩子發脾氣了,也要向小朋友道歉,並且解釋事情的原委。這樣一來,父母對於孩子的批評,小朋友才會認真接受、虛心認錯。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耐心聽孩子說話】

媽媽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抱怨小朋友越大越不懂事了,大人說話他們都是充耳不聞,或者中途打斷不再願意聽下去,對於這樣的抱怨,媽媽一般都會反問朋友一句,“那您每次耐心聽完孩子說話了嗎”?

也許小朋友們所講述的很多事情,對於媽媽們來說並沒有什麼意思,因此媽媽們根本沒有耐心繼續聽完;孰不知,久而久之,在小朋友們心目中,就會產生這樣一種概念,“你都不願意聽我說話,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對於孩子正確的做法則是,不管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管自己多忙,一旦小朋友想告訴媽媽什麼,媽媽都會停下手中的事情,蹲下或坐下,耐心地聽孩子說完,並且給孩子一個答覆或認可。

【得到幫助要感謝】

爸爸媽媽希望孩子成為懂得感恩的小朋友,從小做起的一個表現則是,凡事得到了幫助,一定要說“謝謝”。光憑言傳,孩子是學不會的,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之間受到了相互的幫助,要對彼此說“謝謝”;

孩子幫了爸爸或媽媽,拿東西或扔垃圾之類的簡單之事,爸爸和媽媽也是要向哈子說“謝謝”。謝謝”和“請”不離口,在小朋友的概念中就形成了一種慣性,這就是應該的,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育兒路上,身教重於言傳的經驗分享,寶爸寶媽看過來!


最後語:爸爸媽媽是哈子的首位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在同孩子談話、教導、或吩咐之時,是一種教育;但小朋友對於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也是很在意的,因此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在教育方面,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爸爸媽媽怎麼穿衣、怎麼與他人談話、怎麼談論別人、怎麼表示開心與不快…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具有很深遠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