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人文」華州名人 郭子儀祠 華州背花鼓

華州歷史名人———高克林

高克林(1907-2001)原名高文敏,1907年3月11日出生於陝西華縣(今華州區)赤水鎮程高村一個農民家庭。早在鹹林中學和西安上學期間,由於受中共陝西黨的創始人魏野疇、王尚德影響,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5月,渭華起義爆發,高克林跟隨劉志丹、唐澍率許權中旅由潼關十二連城開赴華縣高塘,途經瓜坡,摘掉國民黨帽徽、領章,佩帶紅領帶,宣佈起義。曾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治委員,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郭子儀祠

郭子儀祠位於華州區蓮花寺鎮東羅村中部。為一處清代祠堂建築。郭子儀祠坐北面南,東西長8米,南北寬6米,面積48平方米。已於2000年時倒塌。現僅存東西山牆,及兩次間前簷牆。東山牆嵌碑一通,為北宋嘉佑六年﹙1061﹚立石,明隆慶元年﹙1567﹚重刻的“唐尚父汾陽郭忠武王碑”,青石質,碑身高2.7米,寬1.5米。文記郭子儀生平功績等。祠前東側5米立有縣保單位石碑一通。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人,唐朝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曾多次臨危受命、率軍平叛。保衛唐王朝。德宗繼位後,賜號“尚父”,進封太尉,唐代四朝老臣。建中二年﹙781﹚病逝,終年85歲。郭子儀一身擔國家安危二十多年,平亂復安,抵禦外寇,功蓋一世,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該祠為研究唐朝大將郭子儀的生平提供了寶貴資料,公元1054年華州知州崔輔在此建“尚父廟”即郭子儀祠。祠前立有郭子儀旌公牌坊。郭子儀碑現存砌於郭子儀祠東牆內,此碑首、碑座丟失,碑身素面,有削稜。文革期間祠堂、牌坊被毀,現僅存前殿三間,且已年久失修,唯郭子儀碑保存完好。1997年,由華縣人民政府出資在華縣南門口修建一座郭子儀牌坊,以此作為華縣南門口一座標誌性建築物,也為紀念郭子儀而立。

民間祭祀群舞———華州背花鼓

「華州人文」華州名人 郭子儀祠 華州背花鼓

華州背花鼓是一種民間祭祀性群舞,主要表演者扎一種巨型扇面五彩舞飾,挎鼓於腹前,雙手擊之而舞,舞姿粗獷原始,舞步多以跳為主要特徵。身後的背花隨著舞者的跳動和舞姿的變化,如孔雀開屏,似旌旗飄蕩。配以鼓聲、鑼聲和舞者節奏強烈粗獷豪放的呼嘯聲,聲威雄壯,有排山倒海之勢,現場氣氛莊嚴而狂熱。

「華州人文」華州名人 郭子儀祠 華州背花鼓

時隔近三千年,殷周“雩舞”的表演形態只能在古籍史料中尋求一些記載,但當今華州背花鼓的步法,卻和歷史典籍中所描述“雩舞”的步法極其相似,由此推斷,華州背花鼓就是殷周“雩舞”的延續。

華州背花鼓作為取水迎神祭祀活動的一種專用舞蹈,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具備相對的穩定性,保留了較為古老而原始的面目,為當今繼承發展民族民間藝術以及研究古代有關祭祀舞蹈的淵源、演變、流傳提供了珍貴的活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