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親公主們的結局

代崇徽公主意

唐代:李山甫

金釵墜地鬢堆雲,自別朝陽帝豈聞。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那些和親公主們的結局

和親在歷史書中的描述往往和王子公主的童話有異曲同工之處,王子和公主的結局是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和親的結局是從此兩國開始和平相處。然而,那位和親的公主呢?作為君王安撫少數民族的手段,她是一個工具,一個禮物,於政治而言,他們僅僅是代價很小的天平砝碼;那於人性呢?於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芳華女子呢?其實,她們多數表面看起來很風光,但最終的結局卻是淒涼無比......

一、嫁給祖孫三代的王昭君

‍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漢元帝之命出塞和親,嫁給南匈奴的呼韓邪大單于。那時,昭君年方十九,風華絕代,的確是人間少有的美女,但呼韓邪單于卻已進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沒有文學藝術作品中的風采。兩年之後,即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就拋下嬌妻幼子撒手人寰。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子,新即位的復株累大單于。倆人的感情倒是不錯,生育了兩個女兒。但昭君的悲劇並未到此為止,十一年後,第二個丈夫也先她而去了,她又被命嫁給新單于,復株累的長子,也就是呼韓邪的孫子,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了,她最後選擇了服毒自盡。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隕,命斷異鄉,空留下一方青冢在陰山腳下、大漠深處遙望著南方的故國。

那些和親公主們的結局

二、剛成親就被殺頭祭旗的宜芳公主

宜芳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孫女,即李隆基女兒衛國公主與楊說的女兒。衛國公主鳳眸細長、秀鼻高挺、薄唇水嫩,深得唐玄宗寵愛。宜芳公主跟母親一樣,打小就是一個美人胚子,長大了自然俊俏秀美、我見猶憐。745年3月,春光正好的時節,宜芳公主被正式冊封為公主。然而,幾乎與此同時,她被唐玄宗嫁給奚族首領李延寵。

奚族是一個來自北方的古老遊牧民族。我們對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耳熟能詳,卻很少聽說過奚族的名號。事實上,在唐朝時期,奚族進入強盛階段,風頭很勁,一度比契丹還要受到唐朝朝廷的重視。奚族生活在北方,他們經常一言不發就反叛朝廷,到中原殺戮搶劫,搞得朝廷很被動。用兵太多,又耗費巨大,難以承受。 怎麼辦呢?還是用唐太宗傳下的老辦法:和‍親。於是,745年3月,宜芳公主被唐玄宗送給了奚族首領李延寵。 在萬物復甦、微風拂面的陽春三月,宜芳公主一行從唐朝都城長安出發,一路向北迤邐而行。等待公主的,將是什麼樣的命運?誰也不知道。‍

輕飄飄一紙詔書,就將自己後半生的命運給決定了。此時的宜芳公主,心裡一定在悄悄地流血。他們一行來到遠離長安的虛池驛時,宜芳公主再也忍不住了,她揮筆在屏風上寫了一首詩:“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

‍ 真是字字血,聲聲淚!千餘年後,我們再次讀到這首詩,依然能觸摸到裡面蘊藏的斑斑血淚……好不容易到了奚族,宜芳公主與李延寵結婚了。婚後的日子難以描述,宜芳公主還是像卑微的小草一樣,倔強地生存著,期待有一天能夠“他日望長安”。但是,誰能想到呢,黑暗的日子還是不期而至。

當時,擔任范陽節度使、平盧節度使,負責鎮守邊疆的朝廷重臣安祿山,意圖擴充軍事實力,以戰功向朝廷邀功請賞,就不時向奚族發起騷擾。奚族首領李延寵煩不勝煩。他們投順唐朝本來就不是誠心誠意,而是暫時的策略,便在契丹的挑撥下,打算聯合契丹,再次反叛朝廷。為了表示反叛的決心和鼓舞士氣,奚族和契丹各自殺掉一名和親的公主祭旗。就這樣,宜芳公主不幸成了刀下之冤魂。這時候,離宜芳公主嫁給李延寵才6個月。

那些和親公主們的結局

三、被逼迫毀容的寧國公主

寧國公主是唐肅宗的次女,說起來唐朝的公主貌似婚姻都很坎坷,這位寧國公主也不例外,她先嫁給了一個叫鄭巽的朝臣,但是沒過多久,鄭巽便英年早逝了;後來,她又嫁給了薛康衡,然而好景不長,薛康衡也死掉了,於是她成了寡婦,又回到了宮中。

不過,此時的唐朝因安史之亂,正處在風雨飄搖中。面對強大的叛軍,軍心渙散的唐朝軍隊無心應戰只能節節敗退,很快洛陽和長安都被叛軍佔領,就在唐玄宗對此束手無策之際,皇太子李亨,也就是不久後被諸將擁立的唐肅宗卻毫無懼色地站了出來,表示要痛打叛軍,還大唐盛世清明。當時,唐肅宗手下可以用的大將只有郭子儀,為了能儘快消滅叛軍,唐肅宗除了不斷鼓舞士氣,還在郭子儀的建議下向回紇借兵。回紇很快就派出四千精兵,星夜兼程和郭子儀的軍隊會合。回紇的精騎兵的到來,讓大唐的將士們士氣大增。兩軍匯合,在郭子儀的指揮下,最終收復長安和洛陽等地方。在基本平息了叛亂後,回紇可汗派使節向大唐求婚,唐肅宗決定將寧國公主嫁給回紇可汗,回紇可汗因娶到了尊貴的唐朝公主,增派兵力協助郭子儀繼續剿滅叛軍,還遣使往唐朝表示答謝。

遺憾的是,回紇可汗畢竟年事已高,再加上多年征戰,身體並不硬朗,因此娶了寧國公主沒多久,就去世了。可憐的寧國公主再次成為了寡婦。更為悲慘的是,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厄難。原來,在回紇,可汗若是去世,未亡人必須為其殉葬。因此,可汗手下的那些將士文官們,自然都強烈要求寧國公主殉葬。寧國公主堅決不從,她對這些回紇人說:“大唐的習俗,夫君死了,三年守喪。你們千里迢迢從大唐將我娶來,不就是因為仰慕我們的習俗文化嗎?”寧國公主這一番話,說得那些將士和文官啞口無言,但回紇的規矩畢竟還是不能破呀,想來想去,最後想了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讓寧國公主“嫠面大哭”。所謂“嫠面”就是破相,拿刀在自己的臉上劃上七次才行。‍為了能夠活下來,寧國公主知道這一劫是逃不掉的,於是便依從了回紇的風俗,在可‍汗的遺體前以刀劃面,痛哭失聲,頓時血淚橫流。

新的回紇可汗繼位之後,已經破相的寧國公主因無子,被遣送回大唐長安。關於寧國公主,此後就沒有歷史記載了。

那些和親公主們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