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華州“天龍寺”的傳說

“天龍寺”的傳說

在華縣馬峪,有一座四面凌空、規模宏大的天龍寺遺址,由此衍生出許多意趣盎然的傳說故事,令人心馳神往。

天龍寺位於馬峪二里溝東南的山頂平臺上,海拔1485米,因其地勢高峻上接天穹而稱“天”,又因其風光旖旎距京城長安較近,唐代幾個皇帝都曾來此遊覽而稱“龍”。雖然寺院已經損毀,但遺蹟尚存。從遺址現場和碑文記載看,其佔地面積有四畝多,整個佈局分上院和下院兩部分。上院有東道院、中道院,有大殿三間,上殿三間。上殿又叫經典院,是僧人誦經藏經之處。上院北邊建有娘娘廟,雖已破舊不堪,但整體還保留下來。娘娘廟背後有陰司洞,不知其深淺。寺院的北面還有姑姑庵,證實了群眾中流傳的“有寺必有庵,有道必有觀”的說法。

寺院牆壁全部用塊石砌成,寬約1~1.5米,屋頂全部用鐵瓦,約數百噸,是從山西運來的。村民趙步鎖還拿出自己撿來的鐵瓦殘片和其他物件讓我們看。據說上院有房子百餘間,供僧人居住;下院位於離峪道較近的半山中,建築式樣與上院相似,但是要富麗堂皇得多,也有百餘間房屋,主要是僧儲之地。上院僧人圓寂後,由下緣僧人進行補充。這裡也是寺裡接待外來人員的地方。整個峪道有大小寺院6處,道院一處,位於峪口的灣惠村(今屬瓜坡鎮)。即“四周道院”,寺內有大小佛塔33座,其中有“珍藏佛珠舍利塔”一座,卻並無“佛珠舍利”,一說是不知哪一朝丟失了,一說是由僧人送到扶風法門寺收藏了,現已無法考究了;寺裡還有大小銅佛像128尊,最大的有1米多,小的也有16釐米,可見當時佛事之盛況。

經過一番尋覓,我們終於在殘破的牆壁下尋到了記載天龍寺情況的石碑,其正面眉端上“天龍”兩個大字清晰可見,從殘損模糊的碑文中,我們獲得了一些重要細節。如載著唐僧玄奘從洛陽動身,騎著白龍馬來到寺中,在下院拜佛住宿數日的內容;還記載著有僧房百餘間等;碑石還記述了天龍寺修建的經過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朝重修的情況。最後一次重修是在清康熙十四年,清末遭大火被焚燬。在三里溝口有三間大廟叫“笙愁宮”,因到天龍寺朝拜的人太多,無法安排而發愁,專門修了這座廟供上山男女暫時歇宿。後來有人覺得廟名不妥,遂將古“聖”字分拆叫作“耳口王廟”;但是朝拜的人仍然很多,無法安排,又在四里溝和馬家溝修了一座三間小廟,供無法上山的在此燒香拜佛;廟內僧人也跪地誦經,祈禱登山的善男信女一路平安,順利到達山頂。

天龍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過廟會,來自省內外的人群湧動在10多公里的峪道里,上上下下,絡繹不絕。上院和下院的場地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大殿裡香菸繚繞,鐘磬洪亮,僧人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各種攤點擺滿庭院,一派熱鬧景象。這樣的盛況要持續數日,成為馬峪和天龍寺的一大景觀。

天龍寺盛名遠揚,遊人如織,就連久居京城的宮女們也看破紅塵,偷偷跑了出來,在庵內削髮為尼。天龍寺還流傳著唐代名相裴度鐵面執法懲惡僧的故事。天龍寺佛事興盛,上山拜佛的男女很多,那些心生邪念的惡僧以各種理由把那些年輕漂亮的女子強留在山上,囚禁在娘娘廟後的陰司洞裡。平時很少讓她們出來,只在規定的時間“放風”,讓她們出來曬太陽。她們中的一些人還懷孕生子。時間長了,村民開始懷疑:為什麼進山拜佛的婦女很多,出來的卻很少?還有,寺裡僧人劇增,就從外邊請來針工(現在的裁縫)專門為僧人縫製袈裟,還讓他們縫製小孩衣服,寺院裡哪來的小孩?主管僧人多次告訴針工,小孩的衣服不急,慢慢做。針工們得知內情後,非常氣憤,村民也無意中看到陰司洞外有許多婦女曬太陽,知道寺內惡僧做得醜事。針工借外出買針之機,向衙門報告了此事,知府得知後馬上向朝廷稟報。朝廷立即派宰相裴度查處此案。經仔細勘察,就在山口處審理此案。為那些受迫害的婦女伸張正義。裴度當時以石板為公案,提審這批惡僧,怎奈這些惡僧在鐵的證據面前仍百般抵賴,氣憤已極的裴度在石案上猛拍驚堂木,竟將石案拍出六條深深的印痕。至今,這塊六尺見方的石板上印痕仍清晰可見。在裴度嚴厲的審問下,這些惡僧終於認罪伏法。裴度奏明朝廷,與知府韓起領兵圍住天龍寺,把70多名惡僧在天龍寺對面的石崖下砍頭示眾。《華縣縣誌》記其事曰:“天龍寺殺人場令人心寒”。為了紀念這位剛正不阿的名相,人們把裴度審案的地方叫作“宰相坡”,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天龍寺雖然破舊不堪,但是遺蹟尚存,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興盛與輝煌;眾多的景點和遺存仍然向人們講述那些流傳了千百年的故事和軼聞,站在天龍寺遺址上,我們會縱覽古今,浮想聯翩,獲得深刻的啟迪,永遠懷念那些令人敬佩的歷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