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盛到衰败:英国贵族体制为何走向没落?

极盛到衰败:英国贵族体制为何走向没落?

在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英国的贵族体制历史悠久,直到今天,它仍然存活在历史的舞台中。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影响着英国的政治体制。但面对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开放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英国顽强的贵族政治体制也从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渐走向衰落。

一、英国贵族集团

英国贵族阶级(Aristocracy)包括五级爵位拥有者和拥有从男爵,骑士称号的士绅。"光荣革命"后士绅相对减少,作用降低。英国的贵族集团始终是一个相对于普通民众人数较少的社会阶级,但是它在政治,经济以及外交上却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英国光荣革命后,理论上权利应逐渐转移至议会,但实际上贵族集团仍然拥有政治特权,这也证实了英国政治制度贵族化的特点。

19世纪,著名哲学家恩格斯评论说;"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完全领导过政治,掌握过权利,资本主义本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甚至1832年议会改革,也还是让封建贵族独占了国家所有的重要职位和高级职位。这让人民感觉到了威胁和不公平。"

极盛到衰败:英国贵族体制为何走向没落?

三、与政治现代化的冲突

1832议会改革冲击了英国贵族政治制度,英国贵族垄断特权首次受到挑战。他是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领地发起进攻。改变了英国封建社会长久以来选举议员的方法,这表明封建土地贵族和在经济社会中的寡头企业家不得不作出让步。

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过渡,是抛弃君主专制,转而发展民主化,法制化的国家的一种过程。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的权利被架空却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真的在政治上起了决定作用。

王权的衰落造成的政治真空由贵族寡头统治来填充。贵族长期占领上议院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政治特权,又控制着下议院,掌握国家政权。这样的人员安排有悖于政治民主化的定论,使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同时,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要求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民主的要求扩展到了贵族以外的范围,贵族的特权随之开始慢慢淡化。

三、英国工业化带来的局限性

英国工业革命于18世纪开始,英国开始大规模发展工业化,制造业增额极高,但英国贵族集团大多从事地产等相关产业,或者矿业和运输行业,这些行业固定资本占比大,资本更新难,在遇到经济危机时,难以进行转,停,减。

再者,贵族资本家大多数是大地主,这意味着他们在多变,严峻,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缺少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其三,在贵族集团的公司中,坐享其成的人远远多于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和生产的人,利润分配难。第四,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电力,化学,汽车制造等新兴工业蓬勃发展,但是英国贵族仍未从与地产相关的工业中脱身。

如果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贵族尚能通过改变土地经营模式来获取经济利益。那么,随着经济现代化的纵深发展,英国贵族无法仅仅凭借着自己在土地资源中的优势与新型资产阶级产业家抗衡。随着英国20世纪大土地所有制的瓦解,英国贵族必定走向衰落。

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英国工业衰退严重,贵族经济更是不景气。1872年,财运亨通的大矿业主达德利伯爵矿业收入高达41.7万英镑,但到了1908年降至3.7万英镑。

极盛到衰败:英国贵族体制为何走向没落?

四、经济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是指以科技为先导,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过程。"其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工业慢慢取代了它的主导地位。

英国工业革命前,贵族体制存在的基础就是大土地所有制。在农业在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贵族集团通过控制土地来获取他们想要的政治,经济特权。

但在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圈地运动已经结束,绝大多数贵族大地主将土地交给农业基本家经营,高额的地租使本国农产品高于其他国家,不利于市场竞争。北欧,美洲,大洋洲的谷物和小麦大量涌入英国。

1879-1894年小麦和稻谷的价格下降了百分之五十,引发了持久性的农业危机加速了英国土地贵族阶级的衰落,所以农业逐渐取代了农业的主导地位。那么贵族经济就失去了其经济优势。

五、政治改革的作用

在剥夺贵族特权中,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重视废除大地产制。他们呼吁上下议院订立新的,符合他们心理预期的,对发展资本主义有益的土地法。

牛津大学学者托马斯·格林抨击大地产制:"使最高的上层人物无限的腐化,中层阶级趋炎附势,攀附权贵,下层民众极度贫困又愚昧";所以,修改土地法是目前立法机构最主要的任务。

极盛到衰败:英国贵族体制为何走向没落?

六、与思想转变的冲突

14世纪,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宣扬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原始的财富。

文艺复兴运动首发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著名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极大了冲击力。

七、与社会现代化相冲突

英国贵族长期垄断政治经济特权显然有悖社会公平,从而激起了社会进步人士的憤懑。早在19世纪初,经济学家李嘉图就掲露土地贵族的寄生性,功利主义思想家穆勒对土地贵族随心所欲地剥削社会 其他成员感到不满。

1861年,约翰•布莱斯等人发表论战性论著,指岀全英国的土地被3万人占有,而其中不到150人竟占一半的土地,土地的集中程度几乎超过欧洲所有国家。此外,农民阶层也不堪忍 受地租剥削,抗租斗争伴随着19世纪末的农业危机此起彼伏。这些都迫使政府进行改革,朝着社会公平的方向发展。

1894年,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尽管此次税率只占拥有100万英镑以上家产者的财产总量的8% ,但此后逐年増加,1939年高达 60%。此伤未愈,政府于一战期间,又开始征收累进所得税,税额也成涨势。

在政治现代化中,英国的两党政治逐渐成熟。工党和自由党为能顺利执政就需获得选民和议会多数的支持,因此都不敢轻易违背二战后建设福利国 家的社会现代化潮流。

工党代表了在现代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这些社会主义者们雄心勃勃,早在艾德礼上台前就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一食品、工作和住房,并答应实现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把英国建设成为贫困界限狭小的福利社会。而如何筹集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呢?贵族地主的财富首当其冲。

工党对地主贵族财富的剥夺可谓毫不手软,即便保守党在1951年执政时,亦未敢从根本上改変这种被贵族称为杀富济贫的税收政策。此后,英国两党轮流执政,貴族地主均出头无望。

由此,在建设福利国家及逐渐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现代化潮流中,贵族地主的财富通过缴纳遗产税和累进所得 税的方式被剥夺殆尽,被迫回归大众。

极盛到衰败:英国贵族体制为何走向没落?

结语:

纵观英国贵族体制的发展历程,它建立于封建农奴时代,以地产占有多寡为基础,以体现政治地位高低的世袭等级为标志。因此,它产生发展于以农 业为主要经济成分的封建社会,兴盛于带有封建残余的近代社会前期。

而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现代经济的工业化瓦解着英国贵族的经济优势,现代政治的民主化吞噬着英国贵族世袭特权的合法性,现代社会的福利化和公平化则使英国貴族的经济政治优势难以为继,英国贵族体制的衰落势所必然。

然而,这样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一种经济制度的瓦解一大土地所有制,一个特权阶层的衰落——英国贵族,却是通过和平的演变,通过不流血的立法来完成的,这就体现了英国对立阶层历来懂得相互妥协的传统及英国渐进保守的发展模式。而这一模式为处在转型中的世界各国,就如何应対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