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历史(22)

我去年在济南的中山公园旧书市场终于找到了倪萍写的《姥姥语录》!这本书我一直在找,一直在找,找了好几年了,终于瓜熟蒂落,让我还是在中山公园旧书市场里找到了这本书!

我把书拿回家粗粗翻了一遍,倪萍的笔法的确没让我失望,好了,这本书属于我的了,等时间充裕的时候我再好好的看一遍。

但是有一天我又去中山公园旧书市场转,发现倪萍的这本书现在在市场上到处可见!这是怎么回事?那几年我想要这本书的时候就是找不到这本书,等我找到了这本书之后,这本书就是接连不断的出现!

我是买呢还是不买呢?

我是把市场里的《姥姥语录》全部都买下来,还是只买一本?还是一本都不买?看着这本我找了很多年的书,现在一时间全部冒了出来,我都有些颇费踟蹰——我是买还是不买?家里都有一本书了,还没有看完,再买了一本放着我至于吗?我买了只有我看,我用得着买那么多同一本书吗?

是的,我家的孩子,从上面到下面,看书、写作的人只有我一个,有的孩子虽然在学校里上学,但也对学习、看书不感兴趣!我买了那么多一样的书,送都送不出去!我又不是图书馆,我留着这么多书有那个必要吗?

那年我在乡下买了一本倪萍的《日子》,三哥还笑话我——这些名人写的书没有几本书是可以算得上精品的。但我买了倪萍的《日子》、杨澜的《凭栏观海》、赵忠祥的《岁月随想》,我觉得都各有特色,值得拥有,值得收藏。

倪萍是通过电视媒体让我们认识了她,余生也晚,没有看过她演的那些电影和电视剧,也和她走的比较远,对她的事不是很了解,她写的书就在眼前,看懂了她的书,就比盲目追星强多了!

倪萍写的书的确写的很有章法,也很能写,可以说是写的滴水不漏,她真是在用心灵在诉说,说自己的人生,根本不去写别人想窥探的那些所谓的内幕,对于所谓的内幕,她也隐藏的很好,也不伤害谁,也不说是谁的事,只说她自己的事!这个度她把持的很到位。

多少年之后我到了威海荣成石岛才知道倪萍的老家就是荣成的,她就是胶东人,只是她的普通话说的好,滴水不漏,听不出来胶东人特有的咬舌音。看到当地胶东人不是很多,想到当年改革开放之初,这块土地上的模样,真有种感慨万千的感慨!

那时候手里的书不是很多,但也是有几本藏书的,颠过来倒过去的反复看,还是看的过来的。《日子》这本书我在家里的时候看过很多次。

但是到了济南之后,因为书更多了,就没有怎么看她的这本书,以至于对书中除了记忆深刻的一些文章之外,别的文章都没有印象了。

但还好,书就在书架上,真想看了,在书架上找出来这本书,翻翻就行了。现在想像从前那样的看书,时间真的不够用——也许等所有的事都完了,就是在家待着了,在家写作了,时间充裕了,拿出来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这个时间什么时候才能达成愿望呢?

年初在家防疫的时间里,我就有些坐不住,到了那个时候,我就能坐的住吗?

那年我到济南来,这本《日子》没有带来济南。

我在济南的中山公园旧书市场上就遇到了有倪萍亲笔签名的《日子》!可谓珍贵!但是价钱还是很便宜,没有留在家里的那本书花钱多。

后来我两次探亲,家里的藏书大部分都搬到济南来了。这本《日子》也到了济南。

从《日子》上面我就知道了倪萍还写了一本《姥姥语录》,我就想找到这本书,但就是找不到这本书。

那几年我不看电视,我就看书,倪萍的事我都不了解。后来开始上网,从某些人的文章中我知道了倪萍的许多事,感觉倪萍也是很苦的女人,并不是普通的大嫚儿。她委曲求全,也想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但天不由人,几段婚姻都夭折了,孩子也有残疾,她这么多年就守着孩子苦熬日子!

关于她的非议也是不绝于耳,说她不够格评选“中国脊梁”,她也认了,也把奖像退了。有时候也看到她随性一下,她也泼辣一回,但总也不像,她还是改不了的邻家大妈,絮絮叨叨,一副热心肠的样子。

也看过她主持的找人的节目,许多人还是那么认可她的主持风格,她想转变风格也难了!

现在赵忠祥已经走了,她熟悉的人也少了很多,倪萍很落寞,倪萍多保重!

我也在电脑上收藏过倪萍的画作,很朴实的那一种画,表现的还是农家乐的老辈子人的想法。现在又看了《姥姥语录》,更感觉倪萍的真实性情!她是那么朴实,那么邻家的一位姐姐,这样的人我怎么就没在身边遇见过呢?

写到此处,我也想清楚了——以后再遇上《姥姥语录》我就买下来,先自己留着,反正也不贵,就几块钱的事,自己这点钱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等有一天,这些书成为古董了,这是名人写的书,价值一定不菲!那时候送出去,相信接受赠书的人一定会感恩戴德的——虽然书还是那本书,但彼时非此时了!

我的读书历史(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