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黑暗的皇帝——乾隆 玩弄张廷玉

欢迎来到奇际,一起思维碰撞,擦出火花。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31分钟。


01 张廷玉其人


张廷玉在雍正时期就混得很开,雍正对他一见如故,大事小情都要找他商量。


有一次张廷玉回老家探亲,雍正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忍不住写信给张廷玉说,我即位十一年了,从来没有那位大臣离开我后让我如此想念,你我虽然是君臣,但情同密友,你去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每天都很想念你。


雍正死前特立下遗嘱,让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就是死了后可以将灵牌和历代皇帝放在一起,整个清朝,张廷玉是唯一一个享受这种特殊待遇的汉族大臣。


张廷玉有如此地位,自然是凭着过人的实力。


雍正每次让他拟圣旨,雍正前脚刚口述完大意,他马上就能流畅的写出圣旨,语言组织的无可挑剔。他的记忆力也远超常人,各部门的大臣和全国的主要官员的姓名,籍贯他能准确的随时说出来,简直是皇帝身边行走的百度。


另一方面,张廷玉深知为官之道。


大清最黑暗的皇帝——乾隆 玩弄张廷玉


刚入仕途他就将父亲的教导牢牢记在心里,凡事他都会站在皇帝的角度去想问题,从来不会找皇帝邀功牟利,皇帝赏赐给他,他能推就推,有一次他的儿子考中一甲,他大惊失色,找到皇帝央求说自己世受皇恩,把儿子成绩改成二甲才松下一口气。他和满朝大臣的同事关系也相处的很好,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气质和平,淡泊宁静。


张廷玉喜爱研究历史,他读史学后总结:


伴君大臣一不能像海瑞那样性格太直,不讲方式方法和皇帝对着干。


二不能像岳飞一样行事太讲原则,只从国家角度考虑问题,丝毫不顾及皇帝内心的隐私。


三是不能像张居正一样权力过大时不知收敛,成为权臣。


张廷玉四十多年间一直处处小心谨慎,避免犯错,从不张扬,因此得到了三朝皇帝的赞赏。但是在服务乾隆时,张廷玉渐渐感到了不同和压力,他慢慢觉得眼前的这位年轻的皇帝太精明了。


乾隆在打击鄂尔泰的时候,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张廷玉的监督和震慑。


张廷玉和鄂尔泰的斗争一直处于下风,但从没有主动生事。他心里非常明白,自己处于朋党的核心之中,即使给三代皇帝打工了四十多年,但权力是不讲情面的,乾隆之所以一直没有出手,是因为自己一直谨慎的习惯让乾隆没有找到理由,并不代表自己以后就安全。


02 第一次交锋


鄂尔泰去世不久,乾隆就一副语重心长的对张廷玉说,你在我朝为官已经十多年了,现在年纪大了,每天早上起早上朝,我实在于心不忍,今后你不用再参加早朝了。


在别人眼里,这是乾隆对张廷玉的偏爱和特权,张廷玉自己心里很清楚,这一天终于来了,皇帝在想办法消弱他的权力,表面上是爱惜有加,实际上是不让他再参与重大决断。


既然乾隆刀已举起,何不自己主动示弱退出,至少可求得个全身而退。


乾隆十三年,乾隆宴请大臣,兴致很高,张廷玉觉得是时机了,于是向皇帝提出,自己已经是个快八十岁的老头,老眼昏花,精力大不如前,希望能退休回家养老。


在张廷玉看来,自己的确大不如前,许多问题即使他不在,皇帝也不会再喊他。而且已经通过不让他上早朝给出了信号,自己主动退出,皇帝大可轻松许多,也不必像整鄂尔泰那样费尽心机。所以,皇帝会很高兴的满口答应。


但是,乾隆却拒绝了他。


在乾隆看来,他从来没想到这么勤勤恳恳的人会突然离开自己。虽然张廷玉确实年事已高,但几十年的经验还是能起到作用,在朝中他是最资深的统治者工具,用起来既顺手又方便。他是唯一一个要配享太庙的大臣,怎么能不尽忠到最后,跑去贪图享受?


大清最黑暗的皇帝——乾隆 玩弄张廷玉


既然死后要和皇帝一起供奉,理应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到最后一刻,怎么能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如果今天我放你走,明天又有别的大臣找我说要回家,我怎么办?难道这些工作都要我亲自来干不成?


乾隆是个很精明的人,张廷玉以退为进,表面上是淡泊名利,其实背地里还是出于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让他心里更讨厌的是,与满族大臣不同的是,以张廷玉为首的汉族大臣表面忠心,心机却远比满族大臣要深。


所以,张廷玉说不干了,乾隆就不高兴,他拿大道理出来压人,说为人臣者,就应该像诸葛亮一般为皇帝效忠一生。张廷玉听完,倒在地上一边大哭一边磕头。乾隆赶紧让小太监把他搀扶起来,让他早点回家休息。


乾隆越想越不舒服,第二天在早朝时当着全体大臣的面,将这事讲了一遍,然后又说,做为一个配享太庙的大臣,就应该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能有一丝私心杂念,如果把当官当成一个谋利的工具,有利时就认真工作,不利时就躺下装死,这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朝廷对得起我吗?


大臣们在下面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称是。乾隆越说越来劲,又说,一般两个要好的朋友在一起相处久了都会有感情,离开会忍不住思念对方。更何况是君臣之间这么多年的友谊,怎么能说走就走?如果人人都这样,谁还来为国家效力?这是君臣大义,是原则性问题!


皇帝说的总是对的,就算是错的,也是对的。这些大道理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做奴才的怎么能有自由?


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张廷玉当时听到这番话后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强打起精神谢谢皇帝的“恩宠”,喊了万岁,然后战战兢兢的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03 配享太庙


乾隆十三年以后,乾隆对大臣的态度由以前的礼遇有加渐渐变成了呼来喝去,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只有对张廷玉,还努力保持着最大限度的礼貌。


对张廷玉来说,那次退休申请不但被拒,还被当众批评,对他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几十年战战兢兢的工作换来的却是严厉的批评,精神从那时就一蹶不振。第二天要办之事即使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结果还是有漏的。另外自己的身体也不行了,牙掉光了,路也走不动了,说话也说不清楚了。


张廷玉这些年的衰老变化乾隆自然是看在眼里,当初一个记忆超群的移动百度如今变成了一个老废物,真的是岁月无情。有一次,出于对张廷玉的怜惜,乾隆主动问起张廷玉的身体状况,张廷玉借着机会再次跟皇帝说想要退休回家。


乾隆总归是有些恻隐之心,张廷玉是这么多年为数不多为大清尽心尽力的汉族大臣,如今春蚕到死丝方尽,不如放他回去享清福吧,这也显得自己一片浩荡的皇恩。于是乾隆下圣旨跟张廷玉说,你年事已高,今非夕比,如果想走,我虽然不忍心,但也绝不强留,现在把决定权交给你,你说了算。


张廷玉见状,以为皇帝真的要放他了,马上谢恩,准备退休。


大清最黑暗的皇帝——乾隆 玩弄张廷玉


乾隆本来是要试一下他,原以为他会表明立场,在自己身边将犬马之劳奉献到死,然后他会大加表扬,将张廷玉树立成朝廷的劳模,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结局,后世史书一定又会对自己大夸一笔。可是没想到张廷玉是真的想回去了,自己又有言在先,只能叹了口气,答应了下来。


张廷玉回到家也松了一口气,不过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乾隆这个人过于精明算计,自己主动提出退休,这让皇帝很不高兴。虽然自己经过再三肯求他终于答应了,但是配享太庙的荣誉是雍正提出的,乾隆在心里并不一定认同。上次公开批评自己后,朝里就有不少反对他享受配享太庙的声音,自己又经常不在皇帝身边,那些大臣如果天天说,保不准乾隆就听信了那些人的话。


张廷玉觉得自己辛苦了这一生,既不求名也不图利,已经超出其他大臣许多,只是要个配享太庙的待遇,无论是功绩还是资格,乾隆还是会答应的。


这事让张廷玉在家纠结了很多天,在反复思考权衡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豁出去了。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张廷玉由儿子搀扶着见到皇帝,然后跪下,先是猛拍了一推皇帝的马屁,最后恳请皇帝给他写一张保证券。


乾隆听了以后却非常诧异,心里觉得有些不舒服。张廷玉冒大雪过来找自己就是为了这个,君无戏言,自己从来没说过要反悔,一个奴才还要让我为此事给你写个保证书?


不舒服归不舒服,但是乾隆还是给他写了,同时他又赐给张廷玉一首诗:


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

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思或过之。

可例青田原侑庙,漫愁郑国竟摧碑,

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


这首诗最后说你张廷玉是不是怕我像唐太宗,给魏征写了碑文,又亲手砸了他?我不是尧舜之君,那谁又配得上皋夔之臣?


张廷玉顾不上揣摩皇帝心中的不快,终于一块大石头落地,回家高兴去了。第二天他因为自己太累,让儿子去代他向皇帝谢恩。


乾隆原以为张廷玉会第二天一大早过来谢恩,没想到来的只是他儿子。这说明他已经不在乎自己了,只是想要到荣誉后尽快退休,一旦拿到好处,连亲自见一下自己表示感谢都懒得表示了。自己对张廷玉如此宽厚,却得不到应有的赞赏和尊重!


乾隆终于爆发了,他在内心已经积攒了太多对张廷玉的种种不满,愤怒的乾隆当即让人拟写圣旨质问为什么老头自己没有亲自过来谢恩。


这个消息被担任军机大臣的张廷玉的门生知道了,他知道这次皇帝发火非同小可,急忙把这个消息赶紧告诉了张廷玉。张廷玉知道后吓坏了,他再次犯下一个低级错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到乾隆面前叩头认罪。


这无疑是对皇帝说,我圣旨还没发出去,他就知道了,这说明有人走漏了消息。这个老头表面对自己毕恭毕敬,但皇宫里却到处都是他的眼线,这不仅让乾隆觉得非常的不安全。自己执政这么多年,处心积虑的就是要打击朋党,张廷玉的朋党却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关键时还想着袒护他!


乾隆怒火中烧,当场把张廷玉给大骂了一顿,把他赶了出去。第二天,他下旨列出张廷玉的三大罪状:


1 张廷玉即批准了退休,又配享太庙,如此隆恩就算是有病在身也理应当面谢恩,他却让儿子过来草草谢恩了事,说明不知感恩。


2 张延玉找皇帝要保证书,分明就是不信息皇帝。


3 谢恩时派儿子过来谢恩,要处理他时自己跑来谢罪,有人传消息,这是结党营私之嫌。


然后乾隆又开始唱高调说,虽然张廷玉一错再错,但自己是个名君,仁慈宽厚,总能一再包容张廷玉,即然他已经认错,这事就不再追究下去,配享太庙是先皇给的荣誉,我自然不会反悔,但是伯爵是我赐的,鄂尔泰还有平定苗疆之功,张廷玉只不过是个秘书,如今对我不知感恩,我也要收回伯爵职位,惩罚一下他。


张廷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苦心经营,为大清付出了一辈子,到头来落得这么一个下场。他此时只想赶紧回家,远离一切烦恼。


就在张廷玉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准备回去的时候,皇帝的长子永璜死了。张廷玉作为朝廷重臣,又是永璜的老师,当然要参加葬礼。初祭完成后,张廷玉向皇帝告辞,准备动身。


乾隆再次大发脾气,拿这件事大作文章,说张廷玉毫无忠诚之心,长子尸骨未凉,他就摈弃自己做臣子的义务与君臣的感情拍屁股就要走人。又说因为他资格老,所以对他一直一忍再忍,但他并不称职,工作也毫无建树,现在的他根本没有资格配享太庙。


乾隆如此出尔反尔,将张廷玉耍得团团转,这让张廷玉痛苦不堪。从想退休时他就设想自己衣锦还乡的画面,没想到最后弄的灰头土脸,不单丢了伯爵,连配享太庙这种荣誉也没有了。


04 自由的代价


他精疲力尽的回到家,地方官员为了避嫌,没有一人迎接,他极度羞愧和愤慨的呆在家里闭门不出。


人运气不好时喝水都会塞牙,从张廷玉想退休那一刻起,他几乎都没有好日子过,一二再再二三的遇到打击,三朝元老只为争取一个退休,却弄的一无所有,本以为这一切总算结束了,然而更倒霉的还在后面等着他。


张廷玉的亲家朱荃在母亲去世后隐瞒消息去赶考,这事被一个御史大作文章,告到了乾隆那里。


在现代这是一件特别不理解的事情,但是在清朝,社会道德遵循的是百善孝为先。如果家中父母去世,孩子无论在哪里也要回家守孝三年,这三年期间什么事都不能做,只能在父母的坟边搭个茅草屋每日守在那里,不尽孝道跑去赶考被视为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乾隆又开始怀疑张廷玉,再次下圣旨说,张廷玉不但和如此品行不端的人结成儿女亲家,竟然朱荃还被张廷玉举荐,是何居心?这样的臣子一定要重拳出击,零容忍。为此,必须要收回张廷玉受到三代皇帝的一切恩赐。


乾隆派了自己最信任的内务府大臣德保去办这件事,德保从当地知府调了200多个官兵围住张府,张廷玉一家早早全家跪在门口,把所有皇帝赐给他的字画、珠宝收集在一起准备上交。


德保收了东西,又以要查找是否有遗漏为名在张府上翻下挖,顺便抄了张廷玉的家,并带回所有的文件和书,然后回去一个字一个字的查是否有对皇帝不满的言语。


做为一个重臣,在文字中夹杂一点私人情绪,或者某日记录一点政治秘密是再正常不过的,德保如果查出一句对张廷玉不利的话就可以治他的罪,但是翻遍所有的文件和书信,愣没有找到一句他希望能找到的内容。


大清最黑暗的皇帝——乾隆 玩弄张廷玉


不单如此,与此正相反的是张廷玉在一份年谱中详细记录了三朝皇帝对他的恩赐,细到那一年那一天那个皇帝夸他一句什么样的话都清清楚楚,而对任何皇帝、大臣和政治的不满,一个字都没有。这让德保对张廷玉敬佩的是五体投地。


张廷玉即使感动得了德保,也没能感动皇帝。德保将结果呈报给皇帝,乾隆大感意外,然后说这事德保有责任,明明只让他查收,没让他抄家,该批评。然后又问众大臣该如何处置?众大臣异口同声的说,张廷玉身负三朝重恩,却自私自利,实属罪大恶极,理应严惩,以正朝纲,维护和谐之风。


乾隆听罢,又开始展示自己的仁厚之心,说张廷玉虽然罪大恶极,就算罢了他的官,也不足惩戒。他不单对朝廷没有感恩之心,还将无品无德之人推荐给朝廷,一定要惩罚,这次抄家也算是对他的一次教训,但是大臣们的建议就太严厉了,我还是本着坦白从宽的原则,要他的命我总归不忍心,这次就放过他一马。


张廷玉被皇帝折腾的如同一张丧家之狗,终日阴郁的呆在家中,五年后含恨而死。


乾隆听到此消息,又改口了,说君臣相处了十四年,回想起张廷玉的一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然后又让他配享太庙。张廷玉被皇帝反复折腾,只是这一次,在地下的他如果知道后不知该做何感想。


那些攀附张廷玉的大臣也早做鸟兽散,鄂张两派,就这样被乾隆给消灭掉了。


本文参考资料:《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张宏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