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历史学自身存在的时空距离感?

俞达


历史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

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看待问题的方式思维就不一样。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我们以当时的统治阶级所写的史书奉为正史,(毕竟官方的史书有专门的存储部门,野史很难在信息交流极其不方便的古代传播,更多的野史是靠一代代人口述流传下来。)即便是正史我们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看法。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导致了历史的时空距离。

比如说商纣,在正史中他的罪行罄竹难书,但我们现在又觉得这不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纣王,毕竟现在也有发掘出来纣王时期的文字记载。说纣王平定四方异族,对内政治改革,宽待奴隶等。这就和西周的史书有大差异。在这不评价纣王是好还是坏,只说人们对一个人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我认为所处阶级是最主要的,西周是踩着商朝建立的,对于之前的商王不宜做过多的评价,因为西周本来也是商的附属,听了几百年商王闲明不可能现在反过来打自己的脸。这样一来要维护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能去批评被推翻的末代商王。纣成了西周对他的称谓。现在的我们无法考究那段历史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只能通过挖掘出来的文物进行判断,而且只要是人,在评判的时候肯定会不由自主的添加个人情感。

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处于人人生而平等的大社会背景,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完全复制古人的思想观念,比如古罗马的民主制度,古罗马人认为民主是要给予有民主意识的文明人,也就是罗马人,对于没有或者不接受罗马观念的他们称之为蛮族,纵观古罗马的历程,不难发现古罗马一直是在镇压蛮族中发展。古罗马人认为他们虽然在镇压压榨蛮族,但是给他们带来了罗马的民主文明,这是促进他们发展的。而作为现代人,古罗马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只有少数的罗马人和获得他们认可的才有民主,其他人是没用罗马民主权利的。我们现在认为民主是全人类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权力。

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而且时光也不可能倒流,人们的思想永远在进步,在思考的时候就会怀疑,哪怕是真理也会心生疑问,更不要说历史学这种人文学科。


Williamxie


时空,即时间和空间。

人类历史几百万年了,有记载的文明史也有几千年了,而一个人平均寿命也就70-80年,从题主的提问来看,也顶多二十岁左右。

首先对当代社会的体验都不是很多,当下的很多社会规则、人情世故都可能有些不太熟练。而要去理解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见都没见过、又无从体验的迥异于现今的制度、风俗、习惯、环境下的历史事件是很难的。

而这种困难,就是历史学自身存在的时空距离所导致的。


史小明


我们探讨历史时遇到许多困难,因为我们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例如地理距离、时间距离、社会发展水平差别、文献掌握与否等等。

距离在探索者和历史之间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如冷却性,帮助我们客观地对待过去的人和事;隐匿性,造成永久之谜或搞乱真相;揭示性,揭露事实,哪怕是痛苦的真实。

距离是可能克服的,我们应该努力防止绝对化,冷静地对待主导的潮流,并承认某些永久之谜。



般若自在


有很多人回答了题主的问题,我只想提一个更正,也当做是借楼主的平台来做一下普及。

存在时空距离感的不是历史学,是历史。

历史学和历史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们可以说头条有很多人懂历史,但却不能说头条有很多人懂历史学。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的学科,是讲理论和方法论的,它是一门学科,我们有历史学学位却没有历史学位

一个人若是熟读二十四史,他可以是一个很懂历史的人,甚至可以称为国学家,但却不一定能称为历史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