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信宜市茶山鎮,解放前曾屬信宜縣三區茶山鄉,革命活動氣氛濃厚。與錢排地區一同有著“信宜延安”的稱號。解放前,因國民黨反動勢力的掃蕩行動越加嚴峻。大部分共產黨員都轉入地下工作。地理環境偏邊緣化且深山較多的周埇村成了革命的沃土。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信宜茶山周埇村下蓬大隊現貌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筆者所站之處為下蓬磨勾田地段,可瞭望上蓬(現大遼地)與下蓬、還有茶山中間垌地區的情況

1944年4月,茶山地區的革命領導人楊敘慶、梁特立、黃沛霖(黃源傳)、羅強、楊品琛等人決定以下蓬為茶山中心交通站,任命楊立強為站長。並以此貫通輻射旺埇中間垌、豐垌竹山、與白木、渤垌、平田等地的交通站及聯絡點,將革命運動浩浩蕩蕩的開展起來。下蓬交通站站長楊立強以種藍與收購布料染布為名義,掩護黨工作者從事地下通訊以及傳送物資活動。楊品慶回憶(楊立強兒子,周埇村下蓬中共地下黨交通員,現仍健在)當時家裡常有部分講著白話的親戚“老表”常年住在大宅的棚樓上,很少出外,常一起參與染布工作。也有一些特別的“老表”,如常住的武工隊隊員葉錦(綽號肥葉)常挑著一條掛著黃麻袋子的大扁擔,頭戴大斗笠,一條毛巾往脖子上一披便出門去“收購藍米”去了(藍米,種藍的種子)。據楊品慶回憶,那時候,大多革命志士都是20多出頭的青年,這些“老表”多數為高州人。且當時茶山的游擊隊隊長楊品琛看起來很年輕,臉圓體壯,身材不高有著幾分文氣。也不定期在此地活動。每當革命同志在棚樓上議事時,大多都會派出哨兵在下蓬磨勾田路口一帶觀察情況。以確保會議安全順利召開。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周埇下蓬中共地下交通站站長楊立強畫像 楊品慶提供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從磨勾田看中間垌全貌 另一面除了可看清中間垌情況,道路可順著溪流,翻過大劈窩山頭即可到達茶貴古驛道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從磨勾田看柏公坑地區全貌 據楊品慶回憶,當時曾送信至下蓬磨勾田附近的柏公坑交通站(屬豐垌村管轄),當時為楊立輝住處,現因住處搬遷,原址房屋倒塌現在已經不存在(楊立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在高州縣委任要職,後退休住此。兒子楊真為中共地下組織人員。解放後曾任茶山鄉鎮書記)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下蓬磨勾田遙望上蓬馬支嘞山頭,至今仍處於原始深山狀態。當時周埇村管轄一帶是虎患嚴重的地區之一,部分革命同志需翻過此山到坡頭聯絡點處,可見當時革命運動開展的艱辛險阻

在下蓬坑隆一帶,還有存在革命隊員藏身的石屋(又名石窿)。在茶山中間垌交通站站長覃大喜被捕後,革命隊員為避開國民黨反動勢力兵丁搜捕,白天還曾在此藏身過一段時日,晚上才回去交通站棚樓休息或幹活。當時周埇下蓬、上蓬(現大遼地)、阿婆坪、衫迷、水庫面都為革命游擊區,皆開設有聯絡點和交通站。現今,下蓬交通站原地仍有保存當時開展革命議事的房屋,以及石屋遺址。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石屋(又名石窿)遺址,後被泥土塌方掩埋下方洞口,據村裡老人描述,此處可蹲守3-4人,據楊品慶回憶,當時此處還較為荒涼偏僻,他們(革命同志)大都需牽著藤蔓下來。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周埇下蓬地下交通站站長楊立強與其兄弟楊立國的祖宅,當時為革命同志的落腳點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周埇下蓬地下交通站站長楊立強與其兄弟楊立國的祖宅,當時為革命同志的落腳點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牆上的光榮軍屬牌子 後人子孫仍有參軍報國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房屋由於已經無人居住,年久失修,房屋主體大部分已有破敗的跡象。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周埇下蓬地下交通站站長楊立強與其兄弟的祖宅俯視圖,當時為革命同志的落腳點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入村道路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入村道路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入村道路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在去尋找這處革命遺址的時候,前往的山路有點顛簸。但道路兩側的砂糖桔以及盛開花朵的三華李樹總給人意外的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受訪者:楊品慶 2020年1月

口述人:老革命家楊品慶,1947年5月擔任茶山鄉周埇下蓬中共地下交通站交通員,負責中共地下交通站通信工作。


其父:楊立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茶山鄉周埇下蓬中共地下交通站站長
祖父:楊慶榮,茶山鄉豐垌村人 1926年期間曾參與中共領導的懷鄉起義, 曾擔任豐垌農會會長(懷鄉起義63頁) 1926年7月茶山鄉豐垌農會自衛軍(農軍)副隊長引用 《懷鄉起義》66-67頁


記錄人:梁罡烙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圖/政府頒發給楊品慶先生的五老人員證件

五老釋義:五老人員指的是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為我黨做過貢獻,如今尚健在的老同志。他們分別是:

(1)老地下黨員(2)老游擊隊員(3)老交通員(4)老接頭戶(5)老蘇區鄉幹部。

主流含義:1、老幹部2、老戰士3、老專家4、老教師5、老勞模



注:為確保以上文章的真實性以及歷史事件的嚴謹性。文中部分內容有適當參考部分黨史書籍資料、以及提供對應證件、當地政府認可的文件資料,以及當事人採訪錄音。本文已經過楊品慶先生確認無誤後發佈。文章可自由轉載,禁止用於商業用途。



以下為懷鄉起義對其祖父楊慶榮相關的記載。
《懷鄉起義》 1996年 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阮康佑 陳啟著 陳坤中 編著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2008年12月 經政府認可的申請文書佐證,證實信宜市茶山鎮周埇下蓬自然村為革命老區。文件部分內容不便展示故打馬賽克處理。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祖父身份關係:
詳見信宜茶山楊氏族譜 福公
上冊第六卷 朋相公世錄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信宜市茶山鎮」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有著一個紅色革命交通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