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彪的“盛装书法”到底是草书还是丑书?

惊龙轩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为小草和狂草,刘洪彪就是写狂草的,狂草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草,另一个是狂。

大部分朋友其实都不大理解草书,更不理解狂草,草书是一种书写符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更像是一门外语,其实很多书法家也不一定懂草书,如果没有专门进行过草书训练是很难理解草书的。

就连历史上学习狂草的人都少,屈指可数,我们知道古代有癫张醉素,指的是张旭和怀素两位狂草大师,是狂草的巅峰,后来的黄庭坚算一个,再后来就是王铎和傅山了。

历史上少有人写草书,也是因为草书太难了,平时的生活中也并不实用,它是一门纯艺术。我个人认为草书有4难:笔法难、章法难、墨法难、草法难。

草书的书写者首先要背会草法,要熟悉每一个常用汉字的草书写法。而同时,草书的笔法也是5种书体里最复杂的,除了复杂它还变化多端。

而这种变化又是在快速书写中完成的,同时你还要照顾用笔和用墨,对于书写者的功力和才情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由于草书的这种艺术性,当今学习狂草的书法家很多。刘洪彪是当今狂草名家,做为中书协的会员,他的狂草本身没有突破时代的局限性。受展览体影响比较大,或者说他自身也是展览体的引领者。

他有很深的传统的功力,但同时也受到流行书风的影响比较大,比如上面这幅作品,他写的就太过了,过度了,过犹不及。

狂草虽狂,但也要遵循最基本的笔法,否则就不是书法。

当代草书在表现力和形式上其实还是有创新的,但更多的人其实是走了极端,沦为表现主义。也是的这几个书坛更加浮躁。

一个人很难突破时代的局限性,能够把握好一个度实属不易,从这一点上看,刘洪彪的草书在当今也是佼佼者。

你觉得呢?





无心斋手稿研究


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展中,刘洪彪先生创作的巨幅草书作品《沁园春•雪》亮相。这幅作品纵3.66米、横14.4米,笔墨酣畅,点线飞舞,奇宕震撼,就视觉效果来说,堪称惊艳。

提及当代书坛的草书名家,刘洪彪绝对是不能被忽视的名字。刘洪彪目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算得上地道的权威书家了。2007年、2011年、2014年三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影响力毋庸置疑。

但是,伴随在刘洪彪身上的争议也一直未曾停歇,矛头直指其倡导和践行的所谓“盛装书法”。何谓“盛装书法”?用刘洪彪的话说,就是“为书法穿盛装,让书法住别墅”。当然,刘洪彪所说的这个“盛装”和“别墅”不过是一个比喻罢了,无非就是强调书法作品的视觉效果,不能那么寒酸,不能那么小家子气。从刘洪彪诸多形式的草书作品来看,与其主张的创作理念还是相当吻合的。

惊龙轩一直以为,刘洪彪提倡的书法视觉效果其实与另一位颇具争议的名家沃兴华颇为相似。沃兴华大概是网友们最为熟知的丑书名家之一了,他所极力推崇的展览体书法正是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因为严重偏离了大众对传统书法的审美习惯而饱受质疑。关于丑书的争议应该是当今书坛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了,惊龙轩也在一些文章中有过专门阐述,这里不再赘述了。我们就在这里谈一谈,刘洪彪先生的草书到底是不是所谓的“丑书”?

博士生导师、书协学术委员叶培贵先生对刘洪彪有过这样的评价:洪彪先生是当今书界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忽视的“现象”之一——无论是在最普及的意义上,还是在最学术的意义上。

据了解,叶培贵先生与刘洪彪平日并无私交,甚至是少有交集,做出这样的评价应该没有名人相捧之嫌。一直致力于书法教育的叶培贵先生,以治学严谨、出言谨慎著称,为了这一句评价竟不惜附上一句:我毫不犹豫,并且坚信,即便再过三十年,我也不会为这一句话而后悔。

看来刘洪彪先生在当代书坛,尤其是主流书法界还是备受推崇的。尽管他的一些颇具创新意识的草书作品并不被大众所认可,这应该只是审美习惯或者审美能力上的差异,因此就粗暴地将其作品归于“丑书”的行列还是有失公允的。

刘洪彪说过这样一句话:古人留给我们这么一个书法发展的余地,我们就要把它做好。

如果理解不错的话,我想刘洪彪所说的书法发展的余地,应该就是指书法审美视觉上的创新吧。三十三岁时在洛阳博物馆举办的作品展览就已引起书坛的广泛瞩目,刘洪彪在当代书坛可以说成名甚早。但是刘洪彪并没有因此就固步自封,而是每隔十年便有一次个人书展,每次都有不同的艺术创新思维呈现。对于一位功成名就的书家来说,这样做有些冒险,但刘洪彪的探索之路显得相当执着。

近些年,刘洪彪对“盛装书法”不遗余力的持续探求,也因此深陷“丑书”的争议漩涡之中,也许他对此并不在意,却一定是始料未及的。

惊龙轩以为,书法是一种文化,原因之一是它始终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进入网络时代后,书写尤其是毛笔书写,日渐远离生活,已是大势所趋。于是,不少人开始标榜书法的纯艺术性,所谓的丑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行其道。但是书法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要远离大众审美、远离生活,因为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精神提升。如果最终沦为极少数人的孤芳自赏,无疑是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悲哀。

传统书法作品嵌入于分散而具体的生活领域,而当代书法作品发表于集中而空阔的展览场馆。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刘洪彪先生的“盛装书法”才应运而生。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把握当代书法观看方式的规律,毫不犹疑地把当代视觉文化的各种元素和手段整合到书法展览中,从最终效果来看,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惊龙轩一直坚持艺术最终还是应该服务于大众的观点,但是这与艺术思维和艺术审美的创新并不矛盾。就像梵高的作品在他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却备受推崇一样,有时候大众接受一种新的审美思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刘洪彪的草书一直是褒贬不一,艺术作品存在争议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因此就将刘洪彪的书法归于“丑书”,的确值得商榷。


惊龙轩


刘洪彪,这位出生于革命老区江西萍乡的书法家,可能骨子里生来就有一股革命性,我一直认为他是书法圈的一个“另类”。


书法发展到现在,作品的形式构成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方面,刘洪彪可谓是一个典型。

他不仅撰文,旗帜鲜明地提出“展览时代书法作品须重形式”,而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充分汲取绘画等现代视觉艺术的经验,把黑、白、红三色构成的书法作品形式,演绎到尽可能丰 富多彩,这让书法同道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新鲜。

他的某些形式构成手法, 如用大小参差不同书体的小块面穿插于大字草书幅面,较多运用闲章等,竟相为书坛所效仿。

刘洪彪善写楷、隶、行、草四体,其草书的风格,总体呈现为萧散自由、清奇瘦俊的特征。

难能可贵的是,近些年,他始终坚持以自撰诗文为书法创作的主要文本,一门心思追求从内容到形式的统一。

试看他的作品《智者不袭常》条幅与《墨痕心迹》斗方,此二作突出现代构成, 腾挪揖让,墨气淋漓。

《智者不袭常》似以油刷写成,故笔道质感、飞白痕迹不类普通毛笔所写。

《寄炳生诗》则用笔刚狠,力透纸背,干渴凝练的墨气中似乎在发泄某种精神的压抑。


书法需要多种风格,一些书法家的探索性创作,也许较传统书法“出格”较多,但我不主张简单地以“丑书”扼杀其于摇篮。

刘洪彪的书法,视觉冲击力强,也许他缺乏柔和,也许其探索还不成熟,但至少,我们应允许其“试错”。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刘洪彪的大字草书作品恢弘大气,他这个大并不是说他写的字很大,而是他的意和气很大。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意和气是很玄乎的东西,根本不存在,都是专业的人神神叨叨的说辞。

其实不然,意和气可以解释,意有意识和意境,都是人大脑对外界客观存在产生的主观感受,比如人在大自然中看到美景就会产生很有意境的感觉。当人在跳远或是打乒乓球时的判断,这类意识可以判定为意,十分有经验的运动员因为判断力等都很强因此表现出来的就是熟练动作。

气息,有如呼吸又像是一种感觉,比如我们看到好看的事物第一感觉是美,那我们记住这个美在自然的表达出来就有一种自然的感觉,便是气息很足,绵长。

明白了这些之后再看刘洪彪书法你会发现其气是很足的,那他的书法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是丑书呢,因为他们已经过了学习传统的时期,刘洪彪早期的传统功力深厚。目前是在找突破,寻找自己风格的阶段,任何不成熟的东西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只是暂时的并不是长期如此。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一线书法家们在思考书法的发展,一味的还原古人和已经存在的艺术意义不大。如王镛先生的“大、野、拙、率”观念的提出,支撑他的书法创作。曾翔先生的“美到极致和丑到极致是一样的,丑不可怕,可怕的是俗”观念,支撑他的书法创作。

因此刘洪彪书法肯定的不是丑书,是具有深厚传统功力的新探索。

草书因其具有难辨认性且符号化,使得艺术的表达更加的自由,历代书家都在草书上寻找到了突破。王献之变其父王羲之法有一笔草书传世,张旭草书的张狂,怀素草书参篆书笔法,黄庭坚的点线组合,都是书法家本人天才的创作。

故而书法初学因复古学传统,再而知运用,后期应担当起发展开拓的责任,刘洪彪先生便是这类有艺术责任感的书法家,因此他的书法并不是丑书。





素清云


刘洪彪先生是中国当代大草书的皎皎者。中国书法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态。明、清继承宋人余绪亦有所发展,其中祝枝山、王铎、傅山、徐渭把尚态书风发展到极致。今人大草书实际上并未脱离明清的范畴,但在笔法、章法上表现得更为强烈。正因为这样的发展,才使书法具有生命力和丰富性。刘洪彪先生的大草书,以中锋为骨,侧锋取妍,干湿浓淡极尽变化,章法长长短短,正正斜斜,疏疏密宻,曲曲折折,看似随意生发,实则精心设计,做到自然而不露痕迹,恰如其分的表达出胸中壘块,实为高手之作。至于其书能否为世人承认,只有时间才能检验。



戴朝模


那幅比较好,谢谢大家评论下








父子书画记


刘洪彪的草书书法完全是传统书法与现代美学理念结合的一种书法创新作品,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怪异到丑的境界。抛开计白当黑的大面积的黑白空间极致的对比,可以说是非常传统功夫的草书书法艺术。


我们看下面图片中的字你能说是丑字吗?这时刘洪彪在视频课中示范的字形,可以说写的非常规矩。隶书有隶书味,篆书有篆书味,草书之草法还是比较规范的,刘洪彪讲草书演变的解读非常透彻,可以说是深识书者。说盛装书法我的理解就是极具装饰意味而已,或者说展厅效果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悍。具有装饰意味只要生动,就算不算什么丑书。



书法发展至今,能够在门高度成熟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或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是事,能够别开生面就非常了不起,何况还是在具有深厚扎实的传统继承之上的创新。

刘洪彪的书法,没有那种狂狷诡异,丑、陋、拙、生、脏等弊病。从整体看也没有那种让人不舒服的感觉,而且线条极有一种雅、淡、韵、甚至有些许媚的意味。儒雅而不柔弱,空灵畅达,比列得宜。还有一种画意,就是那种大写意的水墨画的意趣境界。



6







翰墨书道


狂草最能抒情

当代草书最崇拜的大家就是刘洪彪胡抗美。中国书法是艺术同时是一种文化。文化就要传承。传承的就是字法笔法。

丢掉字法,不学古人的笔法,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者就是丑书。不能凭直觉随意扣丑书的帽子。只有你入了行才能判断是不是丑书。

当代大家对初学者一言就是临帖而自己就是任笔为体。如你在书坛没有头衔,走出古人的创作就是乱画。如果有头衔,这样的书法才是大家。这就是当代书坛的现状。

中国书法的主流应重传承,由官方书协承担。这样就不会对下一代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初学书法者始终关注的是官方中书协这一书坛主流。普通爱好者百花齐放,甚至可以是书苑的野草,当然不能是毒草。这样书苑才有观赏性。如只有一种国色天香的牡丹,只是牡丹园。书法苑就缺乏观赏性。










笔歌墨舞啸乾坤




求古寻论2019


悟可。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