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来信:4个副高职称,全是校长夫人。沉默,也是对规则的破坏

曾不止一次听到农村老家的乡邻们对我表示羡慕:“真好,旱涝保收,老了还有退休金。”

年轻那会儿,我总把这话理解为安慰或讽刺。现在我明白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

生存不易。这世间,还有很多人,他们的人生目标只是活下去,以及,争取能活得更好一些。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是最底层的需求。

教师职业相对稳定,能解决底层的生存需求,其实已经很难得。

因而,对教师的不满足现状,很多人不理解,于是加以冷嘲热讽。

但是,这些人不明白,生存需求(生理、安全)之上,还有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教师群体在解决了底层需求之后,其主要的需求,已升格为“被尊重和自我实现”。

可见,站在不同层次的人,观察同一事物,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除非换到对方的视角。

相比公务员,教师没有层级丰富的职业发展体系,以及每上升一个层级所带来的物质上的丰裕和精神上的满足。

相比企业职场人士,教师也因缺少培训,和重复繁琐的工作,难以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与之相关的职位和收入的提高。

因此,评上高级职称,是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可能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唯一途径。

然而,评职称这条路,又是万分的艰辛。

教师来信:4个副高职称,全是校长夫人。沉默,也是对规则的破坏

前几天,有位教师同行私信我,说了他们乡镇今年评职称的情况:

全乡镇共有4个副高职称指标,最终评上的人,教学能力不突出,教龄不最长,各方面都乏善可陈。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这4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校长夫人。

这位老师在陈述中,用了“胆大包天”“令人心寒”等感情强烈的词汇,可见他内心的愤懑。

我问他,如果职称评选程序有问题,或者对结果有疑问,为什么不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或向纪律部门举报呢?

他说,举报是要丢饭碗的,并且会被大家(特别是领导)视为另类,以后的路更难。

教师来信:4个副高职称,全是校长夫人。沉默,也是对规则的破坏

我无法苛责他的明哲保身,更不能斥之为世故圆滑。大环境如此,以个人之力,实难改变。

前人的生存哲学,以及现实中活生生的案例,都告诉我们,“枪打出头鸟”,首先站出来与不正之风作斗争的人,大概率上要遭到报复。除了报复的危险,还会被同类嘲笑——这实在令人悲哀。

某教师,有亲戚在人事局当领导,特别关照他一个职称名额,指名下到学校,不占用学校的指标。学校职评时,该教师参与打分,得分排在末尾。但他走的是绿色通道,学校只能把他的名字上报。

不料,另一位落选的教师认为不公平,向纪律部门举报。最终这个名额被取消,大家都没得到。

自此,在众人心目中,举报的教师成了令人不齿的告密者。而走绿色通道的那位,却似乎占据了道德的高地。

这是典型的价值观异化。

教师来信:4个副高职称,全是校长夫人。沉默,也是对规则的破坏

拿偷窃这事类比一下。

我们知道,小偷的形象是很丑陋的,比过街老鼠好不了多少。因为他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这种行为是令人不齿的。

假如有一个小偷,他偷窃了我们所有人的财产。那么,他的形象,是不是应该极其丑陋?

恰恰相反,他的形象,不但不丑陋,还令大多数人敬仰。他本人也丝毫不以为耻。

——以权谋私的人,本质上就是这样的小偷。破坏职评规则的人,同样如此。

举报者虽然是从个人私利出发,但行为本身,却是在维护大家的利益,为什么反被视为异类呢?

是因为,被剥夺的人,已经麻木到视被剥夺为天经地义。

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沉默,其实就是对规则最大的破坏。

纸面上的规则,从来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每个人都只相信潜规则,不相信明规则,那么,剥夺到自己头上时,又怪得了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