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人沒死,北京可能不會成為首都,西安有可能不止是六朝古都


眾所周知,自明成祖朱棣開始,北京一直作為中國的首都延續至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差一點就與首都的地位失之交臂。

這是為什麼呢?

事情是這樣的:

在朱元璋統一天下的初期,明朝的國都定都在南京。但是,很多文臣諫言說"中國自秦始皇掃六合以來,還沒有哪個大一統的王朝把首都定在江南地區的,與社稷不利。"

朱元璋聽了這話,嘴上雖然沒說什麼,心裡卻早已任何這個建議了。

如果此人沒死,北京可能不會成為首都,西安有可能不止是六朝古都

朱元璋

朱元璋認可的原因很簡單,古代中國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來自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而如果國都設在南京的話,邊關的軍報在路上就要多耽誤個十天半個月的,再等皇帝做出決定再下達到邊關的話,又要十天半個月的,這樣一來一回,就是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而軍事行動的從來都是瞬息萬變的,所以,早一天能夠實現上傳下達也是對國家安全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這也是後來朱棣為什麼把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作為六朝古都的西安就進入了朱元璋的視野之中。

如果此人沒死,北京可能不會成為首都,西安有可能不止是六朝古都

古長安城

於是,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去西安做實地考察。並在公元1380下令在西安開始建造都城規格的"鐘鼓樓",為遷都之前的都城興建開啟了第一項工程建設。

如果此人沒死,北京可能不會成為首都,西安有可能不止是六朝古都

西安鐘鼓樓

這裡就要好好說說這位太子朱標了,就是因為他的死,直接導致了朱元璋打消了遷都西安的念頭。


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朱標,生母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腳馬皇后,是朱元璋的長子。

朱標的出生,可以說給朱元璋帶來了無盡的歡樂。當時正在外攻打張士誠,得知這一消息,便在附近山頭的一塊石頭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大字,可見朱元璋心中的喜悅程度。

如果此人沒死,北京可能不會成為首都,西安有可能不止是六朝古都

張士誠畫像

公元1368年,朱標十三歲時,朱元璋登基稱帝,立朱標為太子。

朱標十九歲時,生長子朱雄英,二十二歲時,生次子朱允炆(這就是後來的建文帝)

如果此人沒死,北京可能不會成為首都,西安有可能不止是六朝古都

朱允炆

從此,朱元璋開始讓太子朱標"行監國事",每日由太子臨朝,所有奏事一律由太子處置,然後奏報。

朱元璋這樣做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為了讓朱標多與大臣接觸,多學習治國理政的方法,以便於日後繼位,不至於一時慌亂無度。


朱元璋給朱允炆四個字的告誡:"仁、明、勤、斷。"

1、仁者,能仁才不會暴虐;

2、明者,能明才不會寵幸奸佞;

3、勤者,勤勤懇懇處理政務,才不會荒廢朝政;(明朝皇族的後世子孫,大多都沒做到)

4、斷者,要有果斷的決斷力,才不會收到文人禮法的制約。


而太子朱標比起朱元璋,則仁慈有餘,狠辣不足,在"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時,曾與朱元璋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從而引發了朱元璋著名的"拔刺理論"。

就是說,"這些人雖然都是能臣,但是不會臣服於你,在我不在了之後,很有可能是你指揮不了的,甚至會起來造反,就像樹棍上扎手的刺一樣,所以,在我活著的時候替你拔掉這些刺,免得你以後難做。"

如果此人沒死,北京可能不會成為首都,西安有可能不止是六朝古都

仁慈的朱標

公元1391年,太子朱標的母弟秦王朱樉,多次被人舉報有"行為不端"之事。

於是,朱元璋便派三十六歲的太子朱標,又一次到西安,去調查此事。朱標到西安調查回來後,極力為弟弟辯解,朱元璋也就釋放了秦王朱樉。

但是,太子朱標也就從此一病不起,最終病逝。

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悲痛至極,扶屍痛哭,賜諡號"懿文太子"。

至朱允炆繼位後,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

至朱棣登基後,恢復為"懿文太子"。

如果此人沒死,北京可能不會成為首都,西安有可能不止是六朝古都

懿文太子朱標

由於,朱標的薨逝,朱元璋認為西安是個不祥之地,也就打消了遷都西安的念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