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手術後32歲的新媽媽對我說“醫生,一點不痛,很享受”

2019.11.20當晚18點,接到電話需要給一位“心跳慢”的患者

行“臨時起搏器植入術”。和往常不同的是,這位患者是一位32歲的新媽媽,有一個2個月大的、正在哺乳的寶寶。而患者本次突發胸悶不適入我院“胸痛中心”就診,心電圖明確診斷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心率慢血壓低,生命體徵不穩定,急診吊水提高心率後啟動“綠色通道”行臨時起搏器植入術

急診手術後32歲的新媽媽對我說“醫生,一點不痛,很享受”

【手術後,醫生和患者的對話】

由於病人配合得很好,手術非常順利,十分鐘左右就完成,這位年輕的媽媽全程沒喊一句“疼”。

手術結束後,我點贊她:“大妹子,你配合的很好,忍耐力不錯”。

這個年輕媽媽回答“醫生,其實一點不痛,我還很享受”。

這種回答還是第一次聽到,於是我問:“您是順產的嗎?”。

果不其然,她回答“是的,順產的疼痛真的太厲害了”。

由於我夫人也是順產,這種疼痛是感同身深的,所以我對這位媽媽十分佩服。我又問:“您運氣還真不錯,如果是在懷孕期間出現這種疾病的話,媽媽和孩子就很麻煩了”。

這位媽媽回答又讓我出乎意料:“這個毛病就是懷孕才有的,剛懷孕就發現,當時醫生告訴我是“二度房室傳導阻滯”。”

我又問:“當時醫生和你說過,有可能加重出現現在這種情況,危及生命嗎?”

這個媽媽想都不想就回答:“和我說過的,但是我想要孩子”。

後來我又告訴這位媽媽,她這個毛病,裝起搏器需要X射線、住院期間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藥物,建議不要哺乳。而這位媽媽反覆詢問什麼時候可以哺乳,孩子吃慣了奶不適應奶粉等,而不是顧及自己的身體和疾病預後。

——醫生點評:懷孕期間,心臟負擔會增加,尤其在懷孕32周以後。這個媽媽懷孕初期發現的“二度房室傳導阻滯”其實可能並不適合繼續懷孕,然而這個媽媽不僅忍受了懷孕後期的心臟高負擔,還忍受了順產的痛苦。相比這些而言,確實是臨時起搏器植入術確實是“毛毛雨”。這位媽媽在懷孕、生產及疾病恢復期間的堅強,體現了“女本柔弱,為母則剛”,讓我油然起敬。

急診手術後32歲的新媽媽對我說“醫生,一點不痛,很享受”

【給年輕女性裝“臨時起搏器”,簡單又不簡單】

臨時起搏器這個小手術不需要什麼麻醉,僅僅在皮膚下局部麻醉即可,患者全程清醒。然後需要穿刺鎖骨下靜脈後,植入鞘管,通過鞘管把電極放到心臟裡穩定的起搏。

臨時起搏器,是心臟科最簡單的手術,但是這麼慢的心跳決定了後續心臟很可能會持續靠起搏器跳動,而且年輕的女性肯定不能乖乖的躺在床上(臨時起搏器有根線從心臟連接到體外,如果活動有可能造成這根線“脫位”)。另外,這麼年輕的女性,無論最後需不需要裝永久起搏器,都是“痛苦的決定”(裝的話,技術上很簡單,但是持續的心臟起搏可能造成患者心功能不全,而且一個起搏器也才8-15年壽命),因此我們希望患者的自身正常心率能恢復以免需要安裝“永久起搏器”。這個“過渡期”最長不超過一週。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必須給這個“大妹子”挑一個很好的心臟起搏位置,這個位置要能穩定起搏,又不容易脫位,有可能需要一定的調整時間。

急診手術後32歲的新媽媽對我說“醫生,一點不痛,很享受”

【什麼叫“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我們的心臟有四個“房間”: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心臟有自己的“電路”,通過這套電路,整個心臟有序又協調的跳動。發放命令的“中央司令部”位於右心房上方,叫“竇房結”,然後電信號通過三條“結間束”使得左右心房同步活動,然後到達“中轉站”,叫“房室結”,通過這個中轉站把信號傳到左右心室。這樣的正常心律稱為“竇性心律”。一般在60-100次/分,運動、緊張等交感神經興奮時候可以增快,而安靜狀態、睡眠等副交感神經興奮時會減慢。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又稱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是指“中轉站”不能正常工作,心房和心室失去聯繫。“竇房結”發放的信號從心房不能傳到心室。而為了不至於停掉,心臟會有自我保護性的起搏,稱為

“逸搏”心律,“逸搏”的心跳不僅慢,而且不會根據我們的活動狀態而出現加快,因此患者會出現供血不足症狀(頭暈、乏力、下肢浮腫、黑蒙,乃至暈厥)。即便自身感覺沒有明顯症狀,長期的“逸搏”心律,將導致心臟擴大、心力衰竭。

急診手術後32歲的新媽媽對我說“醫生,一點不痛,很享受”

【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怎麼處理?】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屬於危急重症。一經發現,處理的緊迫性等同於急性心梗 ,因此,我們急診手術常常碰到。有些急性下壁心梗常常合併有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一般在緊急手術植入臨時起搏器,然後評估是否有導致“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誘因及可能緩解因素。 這個32歲的新媽媽在植入臨時起搏器後,需要重點評估是否近期有感染,如心肌炎;是否是圍生期心肌病導致的,是否能自我恢復成“竇性心律”。如果評估期間(最長1周),仍然沒有恢復,那麼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將不可避免。

【 病例的感悟:“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這個病例,我們醫生在優生優育角度並不提倡準媽媽們在明顯有心臟可以預見的重症的情況下繼續妊娠或者“順產”。但女性都有做媽媽的權利,而且這位媽媽在懷孕、生產及疾病恢復期間的堅強,體現了“女本柔弱,為母則剛”,讓我油然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