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公開日記(2020.02.12):出征

瀋陽-武漢,CZ,19:30-21:45

第一次拿著一張沒有姓名的登機牌過安檢,有點小自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這樣的機會。就如同,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機會經歷並親身參與一件讓後人偶爾還津津樂道的歷史事件。

安檢過後,瀋陽桃仙機場給隊員們安排了盒飯。雖然沒時間品嚐,但內心也是滿滿的溫暖。南航機組人員準備的祝福信、武漢天河機場的工作人員、酒店的接機人員將這這一溫暖持續全程。

只是寂靜的到達大廳及空曠的機場高速路毫不掩飾地告訴你,這座本該喧譁的城市是受到了病毒的何等蹂躪。

其實,貌似空城中每一間透出燈光的房間裡,都有著一家無辜、無助、無奈的人。他們是多麼渴望昨日喧譁再現。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逆行者正在從四面八方擁來。

武漢別哭!武漢停住!

讓我們一起驅散寒冬,擁抱暖春!

病毒終究扼殺不了櫻花的盛放!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公開日記(2020.02.14)

武漢光谷皇家格雷斯大灑店

隊員們全天在會議室訓練穿脫防護服,相互幫教,相互監督,相互檢查。對於實際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廣積思路,力求辨論出最佳方案。氣氛也活躍於昨天,笑容多了起來。的確,笑容來自於自信,自信來自於實力,實力來自於苦練。

很久以來就堅信,醫護這個群體從來就不缺信念、責任、毅力和血汗。

只是,正當大家討論排班的班次、專業配置問題時,前方傳來的消息令人略感不安。明天即將接管的病區裡,一名前期工作護士被診為疑似病例。上期副隊長賈佳醫生喃喃自語:“怎麼會呢?昨天我和她還說著話呢?”。儘管小賈極力表現出了淡定,我依然感受到了他的沮喪。感同身受,當你並肩戰鬥的戰友被流彈擊中,自己又無法判斷出子彈來至何方,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怎能無動於衷。狡猾的病毒,無處不在。人群傳出嘲雜的聲音,“就算給我們的警告吧”,“既然來了,沒有退路”,“明天我就進去會會它(病毒),“怕它個毛線”

散會後,酒店給入住隊員準備了節日蛋糕。年輕人隱藏在內心的浪漫瞬間迸發,在沒有情人的情人節,盡情拍照留念。以前一直沒懂情人節的含義,當晚上看了隊員和科裡同事的微信、微博後才明白,所有飽含真摯愛情、親情、友情的人們,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情人節。特別是2020年的情人節,需要這樣的儀式感去相互鼓勵、相互攙扶、相互前行。

愛,可以遠隔千山萬水;有愛,定能平山河!

窗外,雷聲,雨聲,風聲。風雨之後期盼彩虹現

晚安,我的隊員!

晚安,我的武漢!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公開日記(2020.02.15)

武漢光谷皇家格雷斯大灑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

凌晨第一批隊員即將殺入戰場,為了緩和大家的緊張情緒,昨天培訓後叮囑大家,遇到什麼困難,隨時告訴我們的隊長趙立,或者我。你們叫我老龐、龐哥、龐舅都行。可能我的容顏值堪比退休老教授,下面叫龐舅的呼聲得到一致響應。晚上,微信群裡發了句:“有困難,告訴我”。應答時對我的稱謂有龐教授、龐主任、龐老師、龐哥,當然最多的是龐舅。我玩笑地回了一條:“叫我龐舅的,明年四月請你們重返武漢賞櫻花”。滿屏混動的都是“ 謝謝龐舅!”。於是就這麼出人意料地認了一大群外舅、處舅女。有人開玩笑說:“不準耍賴啊”。甚至還有人列出了一大推武漢必吃和一大堆武漢必遊。騎虎難下,答到:“你們的龐舅言出必行!”。今天,範玲主任微信感謝“他們的舅舅”對護理團隊的關照,其實我心裡一直在想,認了這麼多優秀的外甥、外甥女,我是如此地榮幸。應該謝謝的應該是你、是我盛京醫院造就了他們的優秀。

其實,帶他們明年重返武漢還真不是玩笑,更不是一時衝動。來武漢之前,每當電視裡看到一群群平時陽光燦爛、追尋時尚的美女帥哥,在國家面臨災難時,義無反顧地剪掉長髮,去掉飾品,穿上單調的迷彩福湧上前線;當到達武漢時看到他們臉上被口罩護目鏡壓出縱模交錯的血痕時,你就會覺得有義務等他們勝利後,讓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帶上他們青春的笑臉以勝利者的身份回視曾經的戰場。

伴隨著昨夜開始的暴風雨雪,第一班護士於凌晨0點即進入戰場,醫生也於早上8點進入陣地。在我們隊伍進入陣地之前,不幸的是剛剛有倆名未曾見面的患者被病毒帶走,這對初次進入陌生病房、面對陌生患者、迎戰陌生疾病的護士的視覺和心理衝擊可想而知。但我也相信,片刻的緊張和不安只能激發出他們更強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因為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已被改造成了武漢NCP重症患者救治的一個傳染病房,再分多個病區。所謂的東齊魯、西華西及重慶、上海等多家醫院精銳就駐紮在這裡。當然也有我們東北虎遼寧隊接管的兩個病區,其中之一即四病區全部有我盛京醫院接管,清一色的盛京人,我就稱之為盛京病區。另外一個區由中國醫大一院及省內多家醫院混合組成。我們盛京這批醫護人員無論從職稱還是技術上而言,無愧為精銳之中的精銳,期待也有信心打出成功的阻擊戰和之後的持久戰。

查看His系統,今天全病房(也就是全院)600多在院患者,盛京病區近40名患者,其中兩名病危。團隊迅速對高危、高齡患者予以三級查房,以求對即將引爆的髒彈除去引信。

工作的細節不便與非專業朋友交流,不再贅述。只想告訴患者和朋友們一句:放心 ,盛京人來了!

有點累,用今天聽到的歌曲《Chime of The Dawn Belks》中的一句話結束。

夜走了,天亮了。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公開日記(2920.02.16)

這幾天的生活,如飄落的碎紙片,不能連成線。唯一和以往一樣的就是早上6點20響起的鬧鈴。睜開眼,不自覺地摸摸額頭。別發燒,否則會鬧笑話的!如同,白天打個嚏噴,都覺得愧對別人,唯恐引起周邊異樣的目光。儘管知道自己的過敏性鼻炎、加上口罩內面磨起的絨毛才是罪魁禍首。

十多年前,也就是兒子小學入學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總覺得我們這一代對下一代的投入如同無底洞,無論情感還是身體,無論精力還是經濟。他們未來的產出或貢獻會不會資不抵債。但又低頭細思,社會不也正在持續快速的前進嗎,沒有年輕一代的推動不早就該停滯不前了嗎?於是相信了長江前浪推後浪的現實。再後來,無數事實清晰的彰顯著那些所謂的80後、90後,並不是之前媒體認為的垮掉的一代,而是拼搏上進、存滿青春活力的一代。近到你身邊的同事,遠到國家奔月計劃的主力。特別每次國家有災有難的時候,義務反顧的就是他們!這次有幸與他們一同抗擊病疫,身臨其境地觸摸到了他們靈魂深處的毅力與責任。“第一次進隔離區,不累吧?”,答覆是“ 感覺比老隊員興奮一些,不知道疲倦。” 樸實的語言折射出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白衣“的擔當。

這就是年輕的白衣鬥士!

所有的醫護都與病毒經歷了一輪廝殺,擔心的的恐懼與退縮沒有出現。雪後的武漢暖陽高照。走出醫院獨行5公里回駐地。依舊空曠的街道,偶爾出現的公交車都是接送醫護人員的專車。路旁廣告屏打著的“ 謝謝你們,白衣天使!”讓我心生自豪。病區裡一家三口的其中一個可以賺到雷神山普通病房了,但患者堅決要一家人在一起。是的,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儘管是在病房。因為,一轉身,就可能是永別。昨天倆個病危患者明顯好轉,吸氧濃度可以下調,其中一個心功能不全也緩解。堅信,不惜一切守住三類病人即已知高危、高齡、新入,問題不會太大。

似乎一切即將進入熟悉的流程,從家到院,從院到家。只是,家變成酒店,路不再堵車。

輕鬆了,就想到一個拷問靈魂的問題,為什麼要到武漢?真的沒有找到答案。也許只為了這樣,多年後當兒子在你面前吹牛皮時,你可以輕聲回擊。

2020年的春天,你老爸我去過武漢!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公開日記(2020.02.17)

連續數日,一位中老年人仔細審視著酒店的毎一個角落。入口、大堂、過道、室處漏天休息區都重現著他並不矯健的身影。之所以注意到他,源於他的衣著。皮鞋、西褲、筆直的領帶、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口罩。經不起好奇心的驅動,問:“您是?”,“酒店經理。心裡不踏實啊,我得要你們萬無一失啊。同樣,帶著白色鄒摺高帽的廚師長對每位就餐者重複著同樣一句:“不合適的,告訴我。” 是的,武漢需要這樣,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的奉獻,每一個人的激情、每一個人的愛。特別是,專業的人帶著愛,盡責地做專業的事。如同,紛湧而入的白衣戰士。

當第六批隊員出征武漢時,加上同時出發的第七批隊員,已有百餘人出發,對盛京醫院可謂傷筋動骨。拿到30人名單時,詫異到我下頜差點觸地。12名醫生中正副主任醫師、教授級9人外加主治醫師、講師級3人,護理團隊主管護師1名加護師17名。朋友們請注意,是護師不是簡單的護士。這是何等的豪華、何等的奢侈、何等的慷慨,何等的不惜血本。不是盛京醫院不想把他們留下,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盛京病區忙碌依舊,高速而有條不紊的運行著。患者雖重,但病危的幾個漸趨穩定。不斷有新患入院,但應對有方。看著豪華的醫護“天團”們的自信與淡定,領隊趙立主任和我甚至暗自定下了盛京病區爭取“零”死亡的目標。儘管困難重重,但是,人總需要有一個目標去激勵自己的行動!

病房出來,和趙立主任繼續5公里的徒步回家路。暖陽、藍天,如同疫情數據一樣令人心曠神怡、催人抖擻精神。當然,也有沉重的話題。其實,2020的武漢在措不及防中慘遭病毒的伏擊。其痛,我們可以讀到、看到、觸到,但他們內心的喪與傷遠非他人能感同身受。

武漢,真不希望看到你們面帶愁容,靜倦於床角,眼神沒落。堅信沒有升不起的太陽。你們需要的是等待,不會太久,一定的!

公開日記(2020.02.18)

昨夜,儘管蓋了倆床被子,夜裡還是被凍醒。也許是昨日病人病情的緩解、穩定以及團隊的業務能力和責任心讓我極其輕鬆地早早入睡。醒來後,每天纏繞著我的那個拷問靈魂的問題又跳了出來。

為什麼要到武漢?

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還要回到2003年的那個春天。與2020年武漢一樣,北京市遭遇了病毒SARS的突然襲擊。3月5號兒子來到這個本該春暖花開的世界,不幸的是3月6號北京報道了第一例病人。4月初,兒子滿月的時候,SARS已經肆虐全城。如1月的武漢,不斷傳出醫護人員被感染的信息,人心誠惶誠恐。4月中旬我工作的同仁醫院就派出了後被稱為“八姐妹”的8名護士進入一線,也因此得知戰鬥之悲壯。4月下旬,各醫院已公開動員醫護人員備戰。因為是遭遇戰,能否活著出來沒人知道。大家都心生畏懼。與我而言,進去戰病毒,還是留在外面呵護兒子,糾結纏繞,無法心定。直到小我兩歲的師弟在科室報名會上罵罵咧咧地說:“總他媽的有人去吧?我去!”。讓我自覺像一個逃兵,深感羞愧恥辱,因此恐懼之感也蕩然無存。5.1前夕,匆匆把兒子送回內蒙老家,準備報名參戰。可能是當時科主任考慮我家裡的情況,最終未能如願。這一遺憾很長時間存在心底,甚至變成了缺憾。直到這次武漢疫情的出現,才算出現了彌補我缺憾、洗我前恥的機會。這可能是專業之外的精神動力吧,也是某種情結的釋放。

歲數大了,喜歡懷舊。這樣不好!

武漢盛京病房病人平穩,甚至鄰床兩個人都有精力吵架,需要我來勸架。瀋陽救治中心參戰的病房護士小換以勝利者的身份退役迴歸,接受醫學觀察和醫院的慰問。武漢疫情昨日新發只有2例危重38例重症,武漢盛京一個病區就能全部收治。甚至網上看到詐騙犯都返崗復工了。

一切都在好轉,春天真的很近了!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公開日記(2020.02.19)

武漢的天氣明顯回暖,風和日麗。走回酒店後,坐在室外露天酒吧的椅子上,享受一下內心的輕鬆。當然,酒是沒有的,點燃一支香菸,悠然自在。(心內科醫生鄭重警告:吸菸有害健康,增加冠心病發病風險,特別是急性心肌梗塞,後者死亡率高於目前的新冠肺)

之所以輕鬆,源於團隊的精銳。武大人民醫院盛京病區病人多數平穩,三個危重患者病情雖有反覆,面對天團精銳也沒有出興多大的風作出多高的浪。

領隊趙立主任昨天對盛京病區的感染控制流程重新設置。今天上午進入病區後發現已煥然一新。感嘆也佩服盛京病區臨時上任的護士長李柏新(本身就是盛京醫院康復科護士長)護理團隊的行動敏捷。其實團隊之所以精銳是離不開細緻的工作。趙立主任到達武漢次日,就約見了前期領隊,討論、分析危重患者的疾病特點。進入病房即刻就重症及既往死亡的患者病例仔細分析,討論後製定了戰略戰術。戰略上將病情惡化的苗條扼殺在搖籃。系列的戰術包括治標更需治本、呼吸循環支持聯合血液淨化及免疫吸附、選擇性免疫抑制劑及激素應用。當日對病區合併copd、心力衰竭、細菌感染、低蛋白血癥患者制定個體化方案。最終戰役目標:不插管、零死亡

晚上看到報道,今日協和醫院派出了由重症專業、心臟專業及腎臟專業20名隊員組成了危重症“特種兵”抵達武漢同濟醫院重症病房參戰。看到信息後,我情不自禁地發了一條微信:這樣的專業配置,盛京醫院一週之前就派到武漢人民醫院重症病房了。涉嫌“抄襲”������������������。事實上,一週前盛京醫院領導們早已敏感地判斷出降低死亡率所需的硬核專業配置,我天團分別有呼吸、心臟、腎內正教授各一名。加上之前的ICU教授,足見天團部隊之強悍。心裡自喜,以後傳說中的"北協合、南湘雅”是否考慮改為“北盛京,南湘雅”?協和的兄弟姐妹別生氣,就讓我盛京天團滿足一下虛榮心和自豪感,行不?

無論天團還是特種兵

鐵師出征,寸草不生!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公開日記(2020.02.20)

今天終於知道了為什麼蓋兩床被子還能被凍醒的原因了。為什麼?除了天冷、酒店不敢開空調,最根本的是窗戶只關了裡層的紗窗。不是腦袋進水,進水的肯定當不了大夫。每天進屋就鑽被窩裡,真沒發現。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分析疫情地圖,牽腸掛肚的主要三個地方。遼寧,我的第三故鄉,同事、朋友生活奮戰的地方。曾經是共和國的長子,共和國的倉庫。現在是武漢與襄陽前線的根據地和大本營。就剛才,遼寧省委運送來了一批牛奶,1400箱,倆批隊員每人每天1瓶,能喝4個月。大家還調侃,這是不讓回家了?還有一個貧困縣也送來慰問品,你說我們不拼命,對的起這份溫情嗎?當然遼寧的疫情很明朗,一天勝似一天好。不是說,上下班開始堵車了嗎。內蒙古,傳說中下火車後回家還要打“馬的”的地方,我出生的故鄉。有什麼想不開了,躺在草原上,看看藍天白雲,幾小時後保你心胸就開闊。那裡有我的親人、同學,特別是90歲的老母親。估計老人家認為冠狀病毒長得就像地上的毛毛蟲,大夫去了用手捏死一個少一個。天主教堂才是她老人家的追求,她也教會了我與人為善。原計劃正月回去看她老人家,現在看來等到4月份了。那裡疫情也會很快控制,大學同學夫妻兩口還在為最後的勝利在一線奮戰著。湖北武漢,認識很多心血管同行。來去過無數次,開會講課,講課開會。除了登過黃鶴樓,吃過熱乾麵,還有小龍蝦,沒有太多記憶。但這次,相信會刻骨銘心。疫情過去、現在都最重,不過已是黎明前的黑暗了。今天就像我和醫院同行昨晚私下判斷一致。今天疑診小反彈,明後天確診小反彈,之後疑診、確診一路向下,就這麼定吧。

聊聊武大盛京病房,和趙立主任查看了幾個危重患者,恢復的還好,儘管比預計地要慢。高興的是,有2名患者康復出院了,還和部分醫護人員拍了合照。其中一個遺憾地說:“你們把我的病治好了,也不知道你們長什麼樣。照了像,也不知道什麼樣,都一樣。”其實這就夠了,本來他們就是一個樣,身穿猴服的一群人有著共同的名字:抗疫戰士。患者的心理問題也是突出關注點,這對非專業人員也不難理解。誰進到裡面誰都會有心理負擔。連我不也是總無意識地摸摸腦袋,看是否發燒了嗎。因此,查房除了查病情之外,還要話聊。一個極其有效的處方就是告訴他們盛京天團多精銳、多牛氣。但也不能誇得不太靠譜,個別患者會馬上百度你的今生前世。

不是所有感覺都像上面歡快。有一個患者已經三次和我訴說她的經歷了。北京第一個去世的患者是她同學,春節聚會時傳了她們六、七個同學。她沒有表達任何怨恨。後來她又傳給了她幾個朋友,其中倆人去世。雖然沒有眼淚,但能看到她的內疚與愧欠。此時,我的任何安慰都顯蒼白無力。

今年的武漢,很多人的眼淚是流在心底的。甚至連悲傷的勇氣都沒有。

行動起來,做點什麼。你、我、他。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遼寧心血管醫生的武漢出征日記,這是不能繞開的一個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