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孩崴腳後12天身亡!崴腳後有這些反應,一定不能大意

一名年輕女記者突然離世

這個平時活潑開朗

喜歡種花的女生

年紀輕輕離開

實在讓人嘆息不已!

年輕女孩崴腳後12天身亡!崴腳後有這些反應,一定不能大意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

導致她突然離世的原因

居然是因為崴了腳!

幾天之內陷入昏迷

12天就讓她離開了人間!

而最終結果竟是死於肺栓塞!

她最後的朋友圈是這樣的:

1月10日:缺鈣導致腳抽筋、走路不利索崴了腳。中年少女實在是傷心了。

1月11日:軟組織腫脹似見皮質翹起,應該不是骨折吧……醫生也說應該沒問題。開了兩貼膏藥,但這個疼啊 扎心了。

有朋友在留言中表示關心,她回覆:已預約明早重新檢查,就這樣開啟了年假模式。

1月12日:求助萬能的朋友圈,腳踝扭傷之後疼哭了,昨天拍x光未見骨折,只是軟組織挫傷似見皮質翹起,醫生開的止疼活血膏雖然好像肉眼可見地幫助消腫了,但是完全不止痛,強烈脹痛從扭傷的腳踝處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腳尖麻痺感,現在只能躺著把腿墊高才能緩解到不哭的狀態,是不是要重新拍個片子看看韌帶,有沒有可能是血栓?越搜網上內容越害怕……


從朋友圈看

她的朋友們沒有把崴腳放在心上

畢竟許多人都有崴腳經歷

幾乎都是冷敷過之後就不再注意它了

畢竟崴腳這樣的事

在生活中太常見了

但這名女記者怎麼會死於肺栓塞呢?

想想自己以往崴腳的經歷

簡直細思極恐!

崴腳是如何致命的?

北京積水潭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劉建龍,他指出:從這次受傷經過看,在女記者腳踝扭傷後,軟組織腫脹伴強烈脹痛從扭傷的腳踝處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腳尖出現麻痺感,這樣的症狀就提示了她受傷的下肢極有可能形成了下肢深靜脈血栓。

很多人都會忽略這種症狀,認為這只是扭傷“後遺症”,殊不知這卻是致命的疏忽,因為這時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干預診治,位於小腿的血栓很可能發生脫落,飄落到心臟,進入肺循環,堵塞肺動脈,引發呼吸和循環衰竭,嚴重就會發生猝死。

年輕女孩崴腳後12天身亡!崴腳後有這些反應,一定不能大意


根據美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發生率逐年上升,預計在2020年每十萬人發生率達478。它已成為一個危及全球性的疾病,是第三大心血管殺手。

早在19世紀,德國醫生和病理學家Rudolf Virchow就提出了“血栓形成三要素”。即血液的流速緩慢,血液的成分改變,以及血管的損傷。這也被稱為血栓的“危險三角”。

“危險三角”情況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

哪些情況容易使我們陷入“危險三角”?

快來看看,你中沒中招!


第一種

長時間靜坐久臥不活動,如在長途旅行,乘坐飛機、火車過程中。

第二種

女士在孕期及產後,口服避孕藥也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第三種

近期接受大的手術、臥床制動或受到創傷,造成骨折等。

第四種

其他的像高齡、肥胖、家族史等。


其中,人們在長途飛行過程中,由於飛機的經濟艙位狹窄擁擠的空間,無法移動雙腳造成小腿血流淤滯。

據悉,每靜坐一個小時,靜脈血栓形成風險會增加10%,靜坐90分鐘,膝關節的血液循環降低50%。

同時機艙內通風不良,空氣乾燥,中間的乘客為了避免頻繁去洗手間而減少喝水,造成人為的血液濃稠,這些更加劇了血栓發生的風險。

在當今社會,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經濟艙綜合徵”,早已不侷限發生在飛機上,辦公室的白領由於緊張的工作,而導致的長時間的靜坐和缺乏飲水,同樣面臨“經濟艙綜合徵”的風險。

“經濟艙綜合徵”該如何預防?

及時補充水分

長期處於空調環境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補充水分,每小時最好補充200ml的水,避免血液黏稠。

經常運動腳部

每小時要做3-5分鐘的腳部運動,包括腳尖、腳趾及膝蓋運動,促進血液迴流。

切勿久坐,定時起身

登上交通工具切勿只顧坐著和睡覺,應當定時起身活動,避免長時間對血管的壓迫,促進下肢靜脈迴流。辦公室的白領可以選擇到茶水間喝杯水,既活動了腿部又補充了水分。

定期進行體檢

除了血栓易發因素本身的預防,我們還要重視身體機能的狀態,通過簡單的血液化驗和影像學檢查,我們就可以及時發現或排除下肢深靜脈血栓,畢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目前最常見的肺栓塞“前奏”。


最後

提醒大家

如果我們或家人的腿上

出現了以下這些症狀

一定要引起重視!


疼痛或者壓痛,經常是從小腿開始;

外傷或久坐久臥後下肢腫脹,包括踝關節和足部,兩腿的粗細不一樣,相差較大;

皮膚髮紅或者明顯的變色,發熱等。


這可能是肢體

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表現

尤其是上述症狀後發生

呼吸困難、胸痛、咳血

可能是更兇險的肺栓塞發生

不要讓悲劇再次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