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孩崴脚后12天身亡!崴脚后有这些反应,一定不能大意

一名年轻女记者突然离世

这个平时活泼开朗

喜欢种花的女生

年纪轻轻离开

实在让人叹息不已!

年轻女孩崴脚后12天身亡!崴脚后有这些反应,一定不能大意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

导致她突然离世的原因

居然是因为崴了脚!

几天之内陷入昏迷

12天就让她离开了人间!

而最终结果竟是死于肺栓塞!

她最后的朋友圈是这样的:

1月10日:缺钙导致脚抽筋、走路不利索崴了脚。中年少女实在是伤心了。

1月11日:软组织肿胀似见皮质翘起,应该不是骨折吧……医生也说应该没问题。开了两贴膏药,但这个疼啊 扎心了。

有朋友在留言中表示关心,她回复:已预约明早重新检查,就这样开启了年假模式。

1月12日:求助万能的朋友圈,脚踝扭伤之后疼哭了,昨天拍x光未见骨折,只是软组织挫伤似见皮质翘起,医生开的止疼活血膏虽然好像肉眼可见地帮助消肿了,但是完全不止痛,强烈胀痛从扭伤的脚踝处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脚尖麻痹感,现在只能躺着把腿垫高才能缓解到不哭的状态,是不是要重新拍个片子看看韧带,有没有可能是血栓?越搜网上内容越害怕……


从朋友圈看

她的朋友们没有把崴脚放在心上

毕竟许多人都有崴脚经历

几乎都是冷敷过之后就不再注意它了

毕竟崴脚这样的事

在生活中太常见了

但这名女记者怎么会死于肺栓塞呢?

想想自己以往崴脚的经历

简直细思极恐!

崴脚是如何致命的?

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建龙,他指出:从这次受伤经过看,在女记者脚踝扭伤后,软组织肿胀伴强烈胀痛从扭伤的脚踝处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脚尖出现麻痹感,这样的症状就提示了她受伤的下肢极有可能形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

很多人都会忽略这种症状,认为这只是扭伤“后遗症”,殊不知这却是致命的疏忽,因为这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诊治,位于小腿的血栓很可能发生脱落,飘落到心脏,进入肺循环,堵塞肺动脉,引发呼吸和循环衰竭,严重就会发生猝死。

年轻女孩崴脚后12天身亡!崴脚后有这些反应,一定不能大意


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逐年上升,预计在2020年每十万人发生率达478。它已成为一个危及全球性的疾病,是第三大心血管杀手。

早在19世纪,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就提出了“血栓形成三要素”。即血液的流速缓慢,血液的成分改变,以及血管的损伤。这也被称为血栓的“危险三角”。

“危险三角”情况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

哪些情况容易使我们陷入“危险三角”?

快来看看,你中没中招!


第一种

长时间静坐久卧不活动,如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火车过程中。

第二种

女士在孕期及产后,口服避孕药也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第三种

近期接受大的手术、卧床制动或受到创伤,造成骨折等。

第四种

其他的像高龄、肥胖、家族史等。


其中,人们在长途飞行过程中,由于飞机的经济舱位狭窄拥挤的空间,无法移动双脚造成小腿血流淤滞。

据悉,每静坐一个小时,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会增加10%,静坐90分钟,膝关节的血液循环降低50%。

同时机舱内通风不良,空气干燥,中间的乘客为了避免频繁去洗手间而减少喝水,造成人为的血液浓稠,这些更加剧了血栓发生的风险。

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经济舱综合征”,早已不局限发生在飞机上,办公室的白领由于紧张的工作,而导致的长时间的静坐和缺乏饮水,同样面临“经济舱综合征”的风险。

“经济舱综合征”该如何预防?

及时补充水分

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补充水分,每小时最好补充200ml的水,避免血液黏稠。

经常运动脚部

每小时要做3-5分钟的脚部运动,包括脚尖、脚趾及膝盖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切勿久坐,定时起身

登上交通工具切勿只顾坐着和睡觉,应当定时起身活动,避免长时间对血管的压迫,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办公室的白领可以选择到茶水间喝杯水,既活动了腿部又补充了水分。

定期进行体检

除了血栓易发因素本身的预防,我们还要重视身体机能的状态,通过简单的血液化验和影像学检查,我们就可以及时发现或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毕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目前最常见的肺栓塞“前奏”。


最后

提醒大家

如果我们或家人的腿上

出现了以下这些症状

一定要引起重视!


疼痛或者压痛,经常是从小腿开始;

外伤或久坐久卧后下肢肿胀,包括踝关节和足部,两腿的粗细不一样,相差较大;

皮肤发红或者明显的变色,发热等。


这可能是肢体

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表现

尤其是上述症状后发生

呼吸困难、胸痛、咳血

可能是更凶险的肺栓塞发生

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