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老爸评测”的路子不正?

最近,“老爸评测”又被曝出问题,其商城售卖的一款名为“沛爱”的湿巾被检出禁用成分。实际上,魏文峰走的路子一直不正,他懂检测,但检测结果如何解读是个风险评估的问题,不是他三言两语能搞定的。更何况他还一边卖货,那么夸大风险、吓唬消费者就是必然的。

最近,“老爸评测”又曝出问题。其商城售卖的一款名为“沛爱”的湿巾被同行送去检测,检出禁用成分银和氰化化。该湿巾宣称使用的是纯天然配方,不添加化学防腐剂,售价4包89元,结果却检出“毒物”。由于该湿巾声称用的是韩国C&B公司植物防腐剂Euro-NApre配方,目前,大家还在猜测是哪个环节有问题。

为什么说“老爸评测”的路子不正?

“老爸评测”商城里的湿巾,如今已下架

化妆品不是我的专业,只凭经验说,韩国这个公司是业界知名公司,这个植物提取配方也是成熟配方,在这个环节出问题的可能性极低。如果真有问题,不用多想,大概率是中国生产企业或原料供应商的锅。无论如何,为消费者把关的“老爸评测”脱不了干系。

话说回来,这次老爸评测栽了跟头并不出人意料,因为他们的路子一直不正。虽然我本人很希望中国有一批有公信力高的第三方检测、评测机构,这是社会形成积极、有效制衡的关键。但像老爸评测这样的做法,相当程度是给行业抹黑。

老爸评测的出道就有一股邪乎的味道。魏文峰成名于2015年检测包书皮,那些书皮是有相当一部分被检出增塑剂或多环芳烃成分,对孩子健康确实有负面影响,如果就此提醒家长购买更好的产品,厂家改善产品配方,当然是好事。但是魏文峰把全程视频拍得跟恐怖片一样的氛围,后来相关报道越来越夸张,实际上,这些书皮虽然含有危害物质,但具体的风险有多大却很难说清楚,增塑剂成分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到底是何种剂量-效应线性关系有待于深入研究,同时,在国内,增塑剂的具体暴露途径和量也不是很清楚。提醒家长尽量回避是对的(还包括饮食、化妆品、玩具等其它途径),但逮着一点,用各种“会让男孩女性化”来吓唬人,无助于建立消费者的理性态度。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检测本身,而在于对检测结果怎么解读。魏文峰搞检测是内行,但如何解读是个风险评估的问题,我不能说魏文峰完全不懂,但风险评估涉及的因素相当多,不是他三言两语能搞定的。更何况,他还一边搞测评一边卖货,为了能诱使消费者购买,那么夸大风险、吓唬消费者就是必要手段了。

文章标题的耸动就不说了,其典型话术就是假如有不合格的项目,就使劲说危害,假如是合格的,就说某些成分虽然检测合格,但毕竟越少越好。谈危害的时候,就用“长期……会……容易”这种格式,完全没有剂量效应关系的考量。这不是科学的态度,也不是对读者负责的态度。

去年老爸评测碰瓷白砂糖,发了篇“白砂糖,从此以后我们将无从选择”,称白砂糖新标准“倒退”了,文中还称“二氧化硫”是“三类致癌物”,被网友抓了现行,当时我写了篇文章,详细论证并不存在白砂糖标准倒退的问题。但是,“老爸评测”始终装作没看见。

魏文峰发的《白砂糖》一文,是其走火入魔的标志之一,表面上是他并不懂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误导读者,但深层原因还是“什么都要往坏了说”的病根在那里。很显然,为了卖货,他不得不到处找素材,找了素材就往坏处编。这是典型的立场先行,屁股决定脑袋。

像他这样,以评测为手段,以吓唬为本质,吸引并沉淀下来的粉丝,就好比诈骗短信筛选过的群众一样,必须已经吓破了胆,满脑子的阴谋论——这些阴谋论的组成包括:企业不可信、监管机构不可信、国家标准不可信,那谁可信呢?当然只有魏老爸可信,魏老爸把关过的东西可信。

2016年也有风投机构找过我,他们受魏文峰的评测启发,也希望我组个团队,搞评测。我当时分析说,这种评测模式有内在矛盾。你评测完的东西说基本没问题,消费者不爱看,流量上不去,要说有问题吧,不符合行情,不符合科学。不是说完全没问题,但是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很少,而消费者关心的、买到的也多是这些产品。

实际上,国家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既搞常规市场抽检,也搞风险监测的检测,其投入的资源和专业能力普通消费者根本想不到,有大问题,轮不到几个人的小团队来发现。小团队发现的多是皮毛问题。何况,各省市每季度都要公开抽检信息,里面已经挺全了。

所以,我多年来对消费者的建议是,除了保健食品这样的深坑别碰,一般日用品,你别天天信什么新闻什么评测,买正规渠道的大品牌、知名品牌,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如果这些品牌有问题,基本也不是媒体能发现的)。也有些品牌搞忽悠,收点智商税,但安全问题还不至于,因为安全问题会把自己整到牢里去。(别来三鹿事件来扛,那是老黄历了)

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就不会再信“老爸评测”这种路子,也别把精力耗在担忧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用上。套用一句话:担忧这些东西对你的精神和健康损害超过这些东西对你的损害。

最后说下,我仍然支持第三方团队做评测,但我认为的可靠的评测,不仅评测结果要可靠,对结果的解读也必须基于科学,基于风险评估,既不能受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干扰,也不能一味讨好受众。当然更不能同时卖货,不能基于短期利益,卖货本身会折损你的公正性。总而言之,评测既要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又要教育消费者如何认识和看待风险,树立理性的消费态度。

显然,中国要培育这样的评测机构,需要很长时间。

为什么说“老爸评测”的路子不正?
为什么说“老爸评测”的路子不正?

·

为什么说“老爸评测”的路子不正?

理性、可靠的食品热点分析

联系:178355674@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