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康熙时期,大清能打败英国吗?

于球球耐摺咧


我觉得可以打赢。

先不考虑武器的因素,康熙时期(17世纪)英国缺少后来能战胜清朝的一个最大优势。

这个优势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那就是印度。

在鸦片战争(1840-1842)前后,印度对英国的获胜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①首先,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与印度的“港脚贸易”(Country trade)密切相关。

②其次,印度对英国的军事和财政有重要的补给作用。甚至于在战争爆发时,英国还派遣来自孟加拉邦(Bengal)的印度叙坡兵到广东战场。

总而言之,正如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John Fairbank)所言:

Both the motivation and the power of the British invaders of China derived from British India(英国侵略中国的动机和力量都来自英属印度)。

虽然鸦片战争发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却与印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康熙时期,英国并没有印度这个优势。

康熙是一位17世纪到18世纪早期统治的清朝君主,而英国在印度彻底站稳脚是18世纪后期的事情,并且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包括:

1757年,与印度孟加拉的普拉西之战;

1764年,与莫卧儿帝国的布克萨尔战役;

此外还在1763年,英国又刚与法国等强国打完了“七年战争”,这些都完事后,才开始确立在印度加尔各答的统治。

因此,至少在康熙时期,英国不具备发动鸦片战争的优势,很有可能会惨败。

最后,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本质上并不是武器原因,这点已经有很多研究军事史的人指出了,这里不与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