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貧民的“舜”是如何登上帝王之位

唐堯禪讓

堯舜是我中華民族有口碑的兩個君主。帝堯名字又叫放勳,他擔當部落聯盟最高首領時,做了數不清的好事,他的仁德就像天一樣的廣大,他的智慧就像神靈一樣神奇,他對待人就像太陽一樣的和煦,他貴而不驕縱,富而不懶惰,他手下的臣民總是看到他在不停地忙碌,戴著黃色的冠冕,穿著黑色的土服,乘著紅色的車子,駕著白色的馬,威武而又和氣。他以仁義治理國家,在他的手上,治理了氾濫咆哮的黃河,確立了曆法,就這樣忙了幾十年。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堯也老了,他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了,而國家還有許多大事要做,他就想物色一個人來接替他。

一天,他把謀臣找來,問道:“我老了,不中用了,誰能幫助我治理國家呢?”

大臣放齊說:“我看你的兒子丹朱明事達理,可以勝任”

堯說:“不行,不行,這孩子玩劣好鬥,不懂事理,不能當此大任”

兜上前拜道:“帝王,我看共工可以重用。”

堯說:“我看也不行,這共工就是會玩嘴巴,表面上裝得道貌岸然,實際上一肚子壞心眼。”

堯接著說:“我選人,不在乎他是不是我的親信、親戚,不在乎他的出身,而要看他的心地是不是仁慈,是不是有真才實幹,要是有這樣的人,不論他出身有多麼的卑賤、多貧窮都可以。”

這時坐在旁邊的四方部落的諸侯聽到了,就一齊上前說:“聽您這樣說,我們倒覺得有一個人可以。”

堯連忙問是誰,那四人說:“有一個叫虞舜的人,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貧民,出身低賤,三十多歲的人,到現在連個婚都沒結成。他母親早逝,父親瞽叟雙目失明,家裡的事全靠他撐持,他以種田捕魚為生,養活一家人。但是他又非常深明大義,誠懇、簡樸、善良、懂禮儀,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堯一聽,滿心高興,心裡覺得此人可以當此大任,就說:“我來試試他。”

於是堯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舜這時已經三十多歲,而娥皇和女英還不到二十歲,這既表示對舜的信任,也創造一些機會能夠進一步觀察觀察他。

舜成親後,就和兩位女子住在貧窮偏僻的溈水河畔,舜不因娥皇和女英出身高貴就屈從她們,而是教她們紡織,孝敬公婆,盡兒媳的責任。

舜的母親去世較早,他的父親瞽叟又改娶了另外一個女子,舜的後母生了一個兒子叫象。這後母心胸偏狹,偏心得厲害,對舜十分橫蠻,而象長大以後,也傲慢無理。舜的後母常常在瞽叟面前嘮叨,說舜的壞話,致使瞽叟也不喜歡舜。

舜就在這樣的家庭裡生活,但是他能恪盡孝道,尊敬父母,對待後母照顧體貼,無微不至,而對於弟弟,他也能寬大為懷,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他成家以後,讓他的兩個妻子也能照顧弟弟,每當弟弟對他的嫂子不禮貌時,他都勸解妻子忍讓,一家人就這樣和睦地生活著。

堯的兩個女兒向父親報告這一切時,堯從心裡喜歡上了舜,這果然是一個知情懂理、深明大義的人。堯又讓自己的九個兒子和舜一起生活,看舜是如何處理這些複雜的關係。

經過一段時間證明,舜和堯的九個兒子都相處得很好,舜對堯的兒子一點也不遷就,要求非常嚴格。他們白天一起來一起去,到到歷山上開荒種地,大家相互間和和氣氣。

在堯兒子們的眼睛裡,舜簡直就是一個聖人,他對待人總是非常誠懇、謙讓,別人家的田地和舜家相連的,他總是能讓田界,鄉親們都願意和他一起幹活。他和許多鄉親在一條叫做雷澤的河裡捕魚,他也能和人們互相謙讓;他在黃河沿岸製陶器,總是非常認真,一絲不苟,那些製陶器的人也跟著他學,所以黃河沿岸產的陶器一個是粗製濫造的。

由於他的和氣為人,他住的地方一年以後變成村落,兩年以後就成了城鎮,三年以後就成了都市,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善人。

堯知道這一切之後,大喜過望,就獎賞給舜很多東西,有十分名貴的琴和華麗的布料,還給他蓋了房子,並且送他許多牛羊。

這對於舜來說倒不是好事。他的後母、父親和弟弟象見到他得到這麼多東西心裡就嫉妒難忍了,他們望著一大堆好東西,嫉妒得眼睛都要流血,他們三個人一起商量,想殺死舜。他們說幹就幹,還想好了鬼點子。一天,瞽叟把舜叫道自己的面前,說:“孩子,你看我家屋頂上的草被風颳走了不少,一下雨屋肯定要漏水的,趁今天天氣好,你上去把它修好。”

舜當然很樂意,就爬上屋頂去忙著修理。哪知這是他們設好的圈套,象在底下,一看時機成熟,就點了一把火,把屋子燒著了,頓時間,火光沖天,舜被煙嗆得睜不開眼睛,大火就在他的腳下燃燒,那三個壞心眼的人站在老遠的地方,心裡暗暗地笑,這下這小子可別神了。

但是舜大難不死,他拿著屋頂上的兩個斗笠,縱身跳了下來,一點兒也沒有摔傷。

這三個人一計未成,又施一計,瞽叟對舜說,家門口的一口井榦了,需要人下去從新挖,就叫舜下井去。舜還是很樂意地下去了,娥皇和女英拿了一把斧子給自己的丈夫,囑咐他小心。

舜知道他們居心不良,他剛下到井底,就先挖了一個洞。象和瞽叟以及舜的後母知道舜已經到了井底,看時機已到,就一起將土和石頭一起往井裡填,忙了半天,向井底看了看,土石已經將井填了大半,以為舜被壓死了,就高興地走了。

他們來到舜的屋子裡,有的要衣服,有的要牛羊,而象除了這些之外,還要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

瞽叟和他們爭了起來,這老頭說:“我是出謀劃策的,理應大量的東西歸我。”象說:“我出的力氣最大,我應該分的東西最多。”就這樣你爭我奪,半天也沒分好。

正在他們爭吵之際,從屋裡走來一個人,他不是別人,正是舜。他們還以為是舜的靈魂,其實舜根本就沒有死,他在井裡挖了一個洞,這個洞通向旁邊的一口枯井,當他們三人在上面往下堆土石的時候,舜躲到了那個洞裡,待他們離開這裡走遠了,就從另外一口枯井裡爬了出來。

他們知道舜還活著,一個個漲得滿臉通紅,他們都害怕舜以後會報仇的,但是舜根本沒把這些事放在心裡。還是像往常一樣和藹地對待他們,仍然孝順父母,對弟弟格外關心。

堯知道這些情況之後,認為舜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賢良之人,就委託他做更多的行政管理工作。舜上任之後,恪盡職守,做事極有分寸,對人和如春風,堯交給他的事他都能完滿地做好。

他非常注意任用人才,從前高陽氏的八個兒子,個個從善如流,當時人們都稱他們為“八愷”;高辛氏也有八個兒子,為人也很好,當時人們稱他們為“八元”。舜就任用了這十六位善人,幫助管理地方事務,他們一個個都乾得很出色。堯在位七十年而得到舜,又過了二十年,經過反覆觀察,知道舜完全可以帶領人民過上安寧日子,就自己退了下來,把帝位讓給了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堯舜禪讓的故事。堯退位二十八年以後壽終,老百姓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樣傷心。舜繼承了堯的事業,把國家治理得越來越好。

舜登上帝位之後,駕著車子去朝見自己的父親瞽叟,他來到父親的面前,撲通跪下,感謝父親養育之恩,最後把這位心地不善的老頭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又封弟弟象為諸侯,也感化了這個異母弟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下期“舜除四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