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白崇禧是桂系名將,因過人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能力,被稱為“小諸葛”。

他與蔣介石是多年的政治對手,曾三次逼蔣介石下野,1948年底,因他發公開倒蔣通電,蔣介石被迫引退,改由白崇禧的老搭檔、桂系元戎李宗仁任代總統,因此,蔣介石恨白崇禧入骨又拿他無可奈何。

白崇禧相貌堂堂,與妻子馬佩璋堪稱男才女貌、一對璧人。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不過,這對恩愛夫妻的婚姻早年也曾出過問題,幸得馬佩璋大氣寬容,這才化解了危機、彌合了裂痕,後來,兩個人一共生育了七子三女,全都培養成才,其中最有名的,要數作家白先勇。

白先勇後來多次在電視訪談中回憶自己母親冒著紛飛炮火帶著一家老小逃難、在亂世裡辛苦栽培子女成長,贊她有勇有謀、膽識過人,不愧是白崇禧的良配。

1、大齡出嫁,相見恨晚,新婚就分居,意外得知丈夫包養外室

馬佩璋1903年出生於廣西桂林,父親馬維琪是前清貢生,自己在桂林女子師範就讀,她亭亭玉立、才貌出眾,引人注目,因此,來馬家求親的人很多,但馬家是回民,其父堅持非教門不通婚的規矩,要求女婿不但要信回教,還要才幹出眾,導致馬佩璋到22歲也沒找到如意郎君,成了那個時代少有的大齡剩女。

但上天自有安排,1923年,白崇禧在孫中山支持下建立廣西討賊軍,1925年,白崇禧揮兵擊敗了廣西舊軍閥沈鴻英部隊,攻佔桂林。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白崇禧是桂林山尾村人,父親是回教世家,後來改了漢姓,母親馬氏是虔誠的穆斯林,因此白崇禧也篤信回教,他一表人才、年輕有為,正好符合馬佩璋父親的擇婿要求。

馬父看中了這位桂系的風雲人物,一心要找他做女婿,而32歲的白崇禧因為到處征戰,也沒訂婚,馬父設法找到白崇禧的族兄白崇臨,託他保親牽線,白崇禧見馬佩璋如此品貌,信仰相同,也是十分滿意。

1925年2月27日,他們在桂林府前街的師長府第舉辦了婚禮,新婚沒幾天,沈鴻英部又殺了個回馬槍,與白崇禧在桂林一帶展開了拉鋸戰,馬佩璋藏身到桂林的德國道生醫院中,方避過一劫。

連天炮火中,馬佩璋緊跟白崇禧左右,顯得十分鎮定,令白崇禧心生敬意。

婚後,馬佩璋為白崇禧接連生下了長女白先智和次女白先慧。1930年,白崇禧與李崇仁帶著桂系部隊一起參加了中原大戰,為保妻女安全,他託人把妻女送到了香港安置。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馬佩璋與女兒

當年10月,白崇禧率部擊敗盤踞廣西南寧的滇軍,將作戰指揮部設於南寧有名的陸氏花園。

11月4日,中原大戰結束,白崇禧閒居於這處鳥語花香、麴院深廊的大宅內,寂寞難耐,輾轉難眠,常半夜三更將已經熟睡的警衛叫起來對弈,來消磨時光。

其侍從副官許輝生為替長官“分憂”,私下跑到南寧的風月場所找來幾個年輕的風塵女子,沒想到白崇禧卻看不上眼,為了讓長官如願,許輝生索性豁出去把自己的未婚妻王氏介紹給了白崇禧,哄她說是去照料白崇禧生活起居。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白崇禧

白崇禧見到王氏,深感滿意,為避人耳目,讓許輝生在陸氏花園附近的依仁街另尋一個幽靜小院安置王氏,為了感謝許輝生的“奉獻”,白崇禧下令任命許輝生為廣西邊城警備司令官,他自己則以“王副官”的假名字與王氏同居。

不久後,桂系部隊與廣西地方政府在南寧市城南體育場舉辦集會,白崇禧到場講話,王氏恰好也與朋友一同到場,看到主席臺上致辭的“白副總司令”竟然就是與自己同床共枕的男人,不禁大為震愕。

同居不久,王氏有了身孕,在南寧醫院生下了一個兒子,白崇禧年近四十,才得一子,格外高興,為兒子起了“黑仔”的小名,從此,與王氏出入也不再避人耳目,大約母以子貴,白崇禧已經想要給王氏一個名份。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馬佩璋

白崇禧養外室得子的消息不脛而走,馬佩璋在香港也聽說了此事,她內心雖然十分痛苦,但仍冷靜地想好了布措,當即帶女兒飛回南寧,白崇禧見到馬佩璋,不免心中有愧,而馬佩璋卻從容說道:“為你的名譽著想,你必須與王氏斷絕一切關係!”

白崇禧當即答應送走王氏,為了把事情處理妥當,馬佩璋前往依仁街與王氏見面,說:“這段時間,多虧你照顧我丈夫,我很感激。你生了黑仔,外面人都不知道,你不如把黑仔留給我們撫養,我會把他當成親生兒子。另外,我會在經濟上給你補償,讓你今後的生活不致發生困難。”

王氏見了馬佩璋的堅決態度,只能點頭答應。

2、持家有道,教子有方,沉沉浮浮中不離不棄

馬佩璋留下了王氏所生兒子,取名白先道,一直視如己出,在任何場所都把白先道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後來,她又一連為白崇禧生了六個兒子,在戰亂之中,精心養育七子三女,建立了一個美滿的大家族。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馬佩璋是傳統女子,賢惠顧家,外柔內剛,白家上上下下幾十口老小,都由她安排照料生活,桂系不是蔣氏嫡系,經常被調防各地參戰,各種戰事中,馬佩璋還要帶著全家幾十口人逃難,她全都不要白崇禧操心,安排得井井有條,讓丈夫不為後方擔憂。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馬佩璋與子女

白先勇在訪談中提起,1927年龍潭戰役中,到處傳言白崇禧在渡江時戰亡,馬佩璋立刻帶警衛趕往南京尋夫,她持槍護身,冒著炮火闖過封鎖線,最終找到了白崇禧下落。正因為她這種膽識、魄力,白崇禧才對她又敬又愛。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白崇禧

敗退臺灣後,作為蔣介石的政敵,白崇禧被解除兵權、長期監控。軍統還給他起了個代號“老妹子”奚落他,意思是說桂系長期是李宗仁主外、白崇禧主內,此時又是李宗仁流亡在外、白崇禧寓居島內。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白家的生活也大不如前,幸好馬佩璋在白崇禧身邊不離不棄、持家有方,讓孩子們陪伴父親,給了白崇禧很多溫暖。

馬佩璋家教很嚴、重視教育,栽培十個子女都自立成才、學有所成,讓困頓中的白崇禧老懷得慰。

1955年2月,白崇禧與馬佩璋在家中舉辦了結婚三十週年紀念,兩人精心打扮,白崇禧的衣襟上彆著一朵大紅的緞子花,馬佩璋發上簪了一朵大紅花,顯得喜氣洋洋,當著眾親友、舊屬,馬佩璋致辭道:“我和白先生結婚三十年,我們也算得上患難夫妻了……”說到這四個字,她的眼淚潸然而下,在複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中,作為將軍夫人、軍人之妻,她以過人的勇氣和堅忍,才能保護好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這是多麼的不容易,白崇禧情不自禁地抱緊了自己風雨同舟多年的老妻,也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1962年12月4日,馬佩璋因高血壓離世,白崇禧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

白先勇回憶,他母親下葬時,白崇禧的眼淚幾乎沒有斷過,按照教規,逝者家屬在走墳40天,每日清晨到墓前誦經祈禱,69歲的白崇禧從沒缺席過一次,並專門寫下了《敬悼先室馬佩璋夫人》的碑文,深情回顧了馬佩璋平凡而勇敢的一生。


白崇禧:出外打仗時找外室生子,夫人一招除患,後育十子女成才

四年後,白崇禧在1966年12月1日突然去世,享年73歲,據臺灣《中央日報》聲明,死於冠狀動脈梗塞,也有傳聞稱,白崇禧失去老伴後,因孤身獨居,與一個年輕護士相好,終被軍統趁機暗殺。

不管是什麼原因,沒有了身邊忠心守護的愛人,白崇禧的人生一下子就坍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