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蝗蟲成災事件?老農民的話有理嗎?


摘要:據悉,蝗蟲從非洲直衝亞洲,蝗群據中國僅有“一步之遙”。有網友調侃:鍋以架好。農村的老人只是長嘆氣,說道:“作吧!”

如何看待蝗蟲成災事件?老農民的話有理嗎?

農村老話常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蝗蟲成災對外國的影響特別大,對此,筆者為大家先講一下我國蝗災的兩大事件。

事件一,1942年,河南大旱,轉眼下一年,緊接著又是一場特大的蝗災,連番的自然災禍招致了一場簡直普及整個河南的大饑荒。飢餓如魔咒普通來臨到3000萬人身上,吞噬了至少300萬人的生命,迫使300萬人流落他鄉。

事件二,2017年,我國的山東也發生了蝗災,當然由於以高價回收蝗蟲,形成了漫天遍野的人們開始捕捉蝗蟲,得以改善,後蝗蟲真的消失了。

如何看待蝗蟲成災事件?老農民的話有理嗎?

蝗蟲靠吃真的行得通嗎?

有網友調侃,蝗蟲不敢來我國,新疆的串烤,河南的油炸,湖南的爆炒,疫情隔離這麼久了,也該讓我們解解饞了。特別期待這樣的美食。回想河南鬧蝗災,後變成了災民,難道真的不知道蝗蟲可以吃嗎?據瞭解,由於當時年代過於貧困,缺衣少油,乾巴巴的蝗蟲根本無法下嚥。蝗蟲糟蹋完農民的糧食後,又跑到別的田地禍害莊稼了,農民只能生活在水冷火熱當中。

當然,在我國山東蝗災穩定的控制住也算很好的結果,高價回收蝗蟲,國有難,發國難錢財真的能說得過去嗎?

如何看待蝗蟲成災事件?老農民的話有理嗎?

農村老人不明白為啥人們對吃野生動物這麼感興趣,他們見證過鬧饑荒,只因多吃一個窩窩頭會被人認定是在喝人血,吃人肉。因為一個窩窩頭可以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兒時看到農村的老人啃著將要發黴的饅頭,據農村老人講,糟蹋糧食也是一種罪過。災難的來臨,無一人可倖免,無一人可逆襲,

冠狀病毒疫情後,農村的老人內心格外憔悴,雖不能在前線,但是農村許多老人都選擇了保衛農村,隔離農村的使命。村莊各個路口,都有農村老人的身影。據村中白大爺說:“建國前我們是祖國的後盾,建國後我們加入了建設祖國的隊伍,在工地打工。身為螻蟻以無縛雞之力,守村,守小家,願為國再次做貢獻。”

如何看待蝗蟲成災事件?老農民的話有理嗎?

結語:大家小家都是家,大災小災都是難。我們不怕災害的來臨,但也不期望災難的來臨。有專業人士說疫情問題是“小農”現象的體現,生活水平高了,物資需求也高了,但一味的貪圖享樂,追求野味,不顧大自然一味的索取,終會付出代價,對於農村老人而言,他們確實想過消停的日子,畢竟經歷了九十一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