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和慈禧死後,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是三歲的溥儀?

關注

1908年,大清名義上掌權的皇帝和實際上掌權的慈禧先後去世了。不過就在慈禧死前,還不糊塗的時候,安排了一下後事,年僅三歲的溥儀繼位,他的父親載灃為攝政王,而光緒的皇后成為隆裕皇太后。

難道當時究沒有更好的選擇了麼?為什麼是年僅三歲的溥儀繼位呢?

光緒和慈禧死後,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是三歲的溥儀?


光緒病重的時候,慈禧把已經把溥儀養育在宮中,其實這個信號非常明顯了,這是要為接班人做準備。

就在光緒死後,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皇統,而他過繼的卻是同治帝載淳,不過最後還是讓溥儀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估計慈禧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如果不兼祧光緒的話,那麼光緒的皇后也就是慈禧的親侄女無法升為太后,地位將顯得不倫不類。

光緒和慈禧死後,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是三歲的溥儀?


但慈禧也知道自己的侄女沒有自己的這個本事,所以又封的爸爸載灃為監國攝政王,規定嗣後君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

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庚子國難後,清廷面臨巨大的威脅,讓這麼一個小孩繼位,會有很多的弊端,可以說百害而無一利。

光緒和慈禧死後,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是三歲的溥儀?


所以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慈禧選擇的是一個小皇帝,但是皇帝小沒關係,還有太后,也有攝政王,所以慈禧認為如此安排已經非常合理了。而且上上下下也沒什麼意見。

我們先順一下這個複雜的關係,溥儀是載灃的兒子、載灃和光緒是親兄弟、慈禧和載灃的母親又是親姐妹。換句話說,溥儀其實還是自己家人,其實光緒也是,只不過隨著對權力的渴望,光緒和慈禧有了矛盾而已。而光緒的老婆又是慈禧的侄女,所以慈禧選擇溥儀,而讓太后和載灃掌權,選擇溥儀繼位,可以讓那群帝黨無話可說,也是為了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

光緒和慈禧死後,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是三歲的溥儀?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光緒當年是如何繼位的。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同治帝是清朝歷史上最短命的皇帝,死前也沒有留下一兒半女,這個時候接班人就是問題了。

可是選擇接班人除了父死子繼外,兄終弟及也是常態,在歷史上並不稀奇。光緒就屬於兄終弟及的情況,所以慈禧把光緒過繼給了自己的老公咸豐,那麼她就仍然是皇天后,可以垂簾聽政。

光緒和慈禧死後,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是三歲的溥儀?


到了溥儀的時候,採取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不好?這樣至少可以選個成年人,有管理朝政的能力。

可是如果選擇一個成年人,比如載灃,如果是兄終弟及的方式,那麼只得是過繼給咸豐,半個世紀過去了,總不能老在咸豐身上打轉轉吧。

光緒和慈禧死後,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是三歲的溥儀?


況且雖然自己不再是皇太后,但是現在的皇太后是自己的侄女,其實是沒差的,所以選擇了載灃的兒子,而不是載灃本人。這也是想為自己的兒子同治找一個父死子繼的繼承人,所以溥儀起初直接就過繼給了同治,而不是光緒。

如果沒有內憂外患,這個安排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皇帝肯定有長大的這一天。但問題是此刻的清朝已經苟延殘喘,能不能等到溥儀長大還是個問題。

光緒和慈禧死後,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是三歲的溥儀?


果不其然,慈禧死後兩三年,天下大亂,特別是武昌起義後,如星火燎原迅速席捲全國,新朝廷對此無能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