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勤思有乐


学习诗词创作,我自己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感觉,学得越深入,越觉得自己肤浅,越觉得自己离唐宋大家相差太远。

要学会写诗词并不难,但要写出一手好诗词则很难很难。我想,在当下,除了未入门者外,还没有谁敢说自己写得一手好诗词的。



诗词写得好或不好,一定是有标准的,否则古代也不可能凭诗取仕。但在当下,不要说写出好诗,能准确分辩出一首诗词的好或不好的人都已不多。不知道怎样才是好诗,那又怎能写出好诗?

声律,意象,诗法都是可以学习的,也不难学会。但即使学熟了,能运用自如了,也只能说是能写出合格的诗词。诗性、诗心、情怀、胸襟这些都是不可学的,得靠自我修行,自我人格的完善,而要写出一手好诗,这些因素比技法更重要。



说句老实话,论诗词创作技法,毛主席比起同代的很多诗词大家都要逊色,但论胸襟、论情怀,却是这些大家所不能比。但如果没有强烈的主角意识,不论你怎样训练,都不可能写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些词句。当然,这也和作者本身就是那时代舞台的主角有关。

古代的很多诗人,也不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但他们依然能够写出一手好诗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把诗词创作当作毕生的修行,而这恰恰是当下人所做不到的。

那日,我回答“写诗词最重要是什么?”的题目时便说过,学写诗词第一是要学好技法,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诗心、诗性的培育,注重自我人格的完善。前者可通过创作训练解决,后者只能够通过自我修行完成。



当你两者都能达到一定高度时,那么离写出一手好诗词的距离便不远了,而现在可做的,就是对诗词要带有敬畏之心。


诗词书院


五年前,我爱上了诗词,也开始学写诗词。那时候,格律什么的都不懂,凭着喜欢写,凭着无知胆大,写个不停。后来,上了诗词培训班,才按格律写。格律学会了,也学到了一点写诗词知识,胆子却小了。越学越觉得诗词的博大精深,越学越不敢轻易动笔,越学越觉得要想写好诗真的不容易。下面,根据我的经历谈点体会:

1.要想写好诗词,首先得有一颗爱诗词的心。有了爱,才有热情,才有动力。

2.要想写好诗词,得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对古文知识得懂一些。因为,诗词要有诗词的语言,大白话就不像诗词了。比如,苏轼的名句‘’千里共婵娟‘’,美吧?但你要把它改成‘’千里共月亮‘’,那就不行了。诗词字数有限,它的每一个字都要精心琢磨,不能废一字。所以,文字功底很重要。

3.要想写好诗词,就要多读古诗词。这些诗词是古人心血的结晶。能流传至今,足见它的魅力。要多读,多琢磨,多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严谨态度,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要想写好诗词,得虚心,要多向其他的爱诗词的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5.要想写好诗词,得勤练笔,坚持不懈。

我想,能做到这几点的人,就能写好诗词。


曾是傻姑娘


网络发达的今天,会写诗词的人很多,但大多经不得细读,即使格律正确了,也平淡无味,甚至成了老干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假大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诗词呢?

我觉得有几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一,诗者必须有足够的诗词格律知识。

这是前提,不懂格律,其余的则无从说起,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诗者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

我们的诗词创造不是凭空而来,大多是来自于生活。一棵树,一朵花,都有可能是灵感的来源。如果你对身边这些景语的描写脱离了真实,那就是失败的。比如北方的春天,桃花需要四月二十多号才开,你的诗里如果三月份就写的桃花夭夭,玉蝶翩翩,就贻笑大方了。

三,诗者要有一颗爱美的心。

诗词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记录着点滴的美,确切的说是记录着诗人大脑一瞬间的美的火光。所以,诗者需要有不同于常人的视角和敏锐,去探索和发现,并生成美。面对花鸟,面对风云,他们都会有着不一样的心情,也会为无生命的赋予生命。

四,诗者要有一颗求新的心。

诗词最怕的就是走老路子,别人写烂了的题材,我们怎么写也不会出好诗句的。与其写的平平,不如不写。要想不走别人的套路,就需要有自己的见解,选择不同于别人的思路,角度,手法,去进行创作。

五,作品必须有真情实感。

一首诗,能打动别人的,并非华丽词语,而是它流露出来的感情。只有这些真实的东西,才能引起读者共鸣。细数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名句,难道不是因为道出了我们心中的柔软,或者喊出了我们想喊的吗?

这样的人知道什么样的诗词是好诗词,他们会写会欣赏,有着独特的审美标准,对自己也十分挑剔,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在作品完成以前,已经接受了无数次自毙。


慕容婉卿Y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说明写诗七分靠天赋,三分在于生活实践。

最有代表性的诗仙诗圣,号称李杜诗篇万口传,源于他们诗词天赋以及生活感悟,经生花妙笔提炼,水到渠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有幸听过阎肃老师讲关于为某学校写歌词的故事。他说他在招待所呆了一个星期,一句歌词未得。后来他要求学校拉他出去转转。在去延安的路上,看到无边的风景,即兴创作:三秦大地迎风展,延安精神润心田;遥望彩霞烂漫处,建功立业谱新篇……歌词一挥而就。可见诗词歌赋是作者生活体验,加之有感而发,而非闭门造车,无病呻吟。

诗词要广为流传重要一点是立意高远,有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国维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闲着聊聊天呀


有爱心,善学习,热爱生活与时俱进有悟性的人才可能写出好诗!不才权当练笔修身养性。写于去年立春。

《百春词》

春节春宵春不尽,

春风春雨醉春时。

春归春树春梅破,

春燕春牛恨春迟。

春柳春梢春水绿,

春园春草吐春丝。

春童着意春鳶起,

春踏春烟似电驰。

春潮涌,驾春思,

愿春长住几春枝。

春情已扰春心动,

春进红门春梦痴。

开一片春花春景秀,

赏三回春色春逶郦。

春淡春明春不老,

春浓春翠叹春奇。

春鱼春浪追春趣,

春换春衣莫可疑。

春易逝,逝春姿,

春盘春韭亦堪孜。

春雍春客和春住,

春在瑶台路未知。

摘几朵春花,犂半垅春霞。

播几颗春种,春香满山崖。

春鸟春姑春换裳,

春愁春困入春房。

春郎无意闲春貌,

春嗓呼春弄唱腔。

春似画,画春棠,

春纱帐里惜春芳。

春箫曲曲融春暖,

春杏春桃春蜜狂。

和一点春酿,寻几叶春桑。

斜倚着春身,轻哼卧春阳。

春菜春心盛满筐,

春翁春陌唤春娘。

春雷春岭惊春月,

春户春庭泄春光。

春如绣,绣春乡,

春歌春赋谱春章。

今春同把春词唱,

春醉人间春语长。




甘棠诗韵


一、选材立意

诗词好读难写,这是诗人共识,如果要写出一首好诗,更需要殚精竭虑付出心血了。而一首好诗要成功,自然要涉及许多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选材立意。

首先是选材,许多读者认为,诗歌选材最为容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往今来,宇宙空间,风云变幻,战火硝烟,春花秋月,锦绣河山,花鸟虫鱼,松竹梅兰,离愁别意,风尘感叹,生活烦恼,柴米油盐……,世间万物,都可争先。事实好像也是如此,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势不还”。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

我的体会是,虽然万事万物均可入诗,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让万事万物入诗,也不可能将万事万物咏成好诗。比如陶渊明就没有见到他的边塞诗。而李白跋山涉水,登高放歌是他的主流,而杜甫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是他责任,可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我的体会是尽量选自己熟悉的素材,便于选择,便于挖掘其中内涵,也更便于发挥,比较容易写出好诗,比如我是个教师,自然熟悉学校、教师生活,写这类题材就驾轻就熟。前不久我已出一本诗集《园丁放歌》,其中教师题材就占诗集的三分之一。如下首:

满庭芳教师节座谈会感吟张晓明

万里清秋,碧空如洗,遍地铺缀金黄。

笑谈声里,相见问安康。又话春风桃李,

花千树,香飘四方。何须问,艰辛万种,

师表记心房。

山河秋色满,菊香桂馥,竞艳争芳。

添药都美景,装扮酒乡。争说市场经济,

激情荡,赤子肝肠。须抛弃,彷徨毁誉,

默默育华梁。

立意,就是诗人通过诗想表达什么?也就是诗意,这个当选好题材,诗意就确定了一大半,但是否诗达其意,可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认为只要健康向上,读有所感就可以了。如下首:

咏牛张晓明

躬耕低首默无声,青草充饥脚不停。

莫道牛郎心智少,一腔热血洒乾坤。

诗中表面上题材是咏牛,但立意就各抒己见了。农民会说借牛歌咏农民,教师看后会说赞美教师,职业不同,经历不同,看法自然不同。但绝对不会产生歧义就可以了。

二、构思布局

当我们选好题材准备写诗时,先问自己,用什么诗格或词格来表达,选用什么韵方便。这就要看你想表达的内容是简单还是丰富,简单就可以考虑五绝、七绝或小令。如果表达的内容丰富就可能考虑用五律、七律或中调、长调了。而选韵就要看你所表达的内容涉及使用哪方面的词汇较多,就可以考虑使用这方面的韵了。

布局就是怎样处理已经选好的题材,是正面歌颂,还是反面讽刺,是直抒胸臆,还是委婉曲语,是借物抒情,还是卒章显志。这些都要构思布局好,下笔才不离初衷。要不然信马由缰就会偏离方向,不能心如所愿了。用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明一下,更有直感。我几年前到了广州,回来后就想写首诗,留个纪念,也算没有白来了。题材选好了,一写完总觉得还有意思没有表达完,效果不太理想,于是重新构思,分解扩充,抓住广州花城的几个特色画面描绘,结果还算初步满意。

花城新咏张晓明

喜看红棉似赤云,大王椰树显精神。

满街花卉城边立,一片馨香漾花城。

白云山上白云舞,姹紫嫣红美亦殊。

更喜此山城中立,闹中取静一仙庐。

髯翁老妪笑提篮,路过花城小报摊。

晚报一叠装篮底,精神美味更喜欢。

先烈路中先烈多,丰碑更见显巍峨。

黄花岗畔枪声起,起义广州震山河。

这组小诗就像广州花城的几个特色镜头,将广州的特点进行浓缩展示。第一首花城花木特色,红棉娇艳美丽,大王椰树高达10多米,高大挺拔,精神潇洒,满街花卉,一片清香。第二首写广州白云山,花木茂盛,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更为突出的印象是在城中耸立,从住地大街走了10多分钟就到山下。所以说它是闹市仙庐。第三首是从另一个侧面写广州,花城不但表面美,内心同样也美,市民都注重文化修养。报摊特多。第四首写广州的历史,广州城是历史上有着革命传统的城市,反清反袁反军阀,风云变幻,先烈路两边有太多的烈士陵园。所以这就是我的构思布局。

三、起承转合

写诗和写文章一样,都要注意结构的安排,一般的方法就是抓住事情、事件的发展经过,开篇、承接、高潮、结尾,四部曲,传统的说法就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篇,开篇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干脆利落。毫不含糊,见下首:

苍山洱海之观张晓明

远望苍山不见海,总疑洱海是传迷。

山峰高耸超天外,莽莽苍苍世间奇。

挥浆荡舟波浪起,水波清澈鸥鹭飞。

难得此海无污染,山水相连又相依。

首联点题,开门见山点出苍山洱海,颔首写山承接上联,颈联写水承接首联,结尾合写收束。

还有开篇渲染写法,容易吸引读者眼球,可以说开门爆竹响,不引人注意都不行,见下首:

春曲张晓明

蛙鸣鸟唱闹得欢,莺歌燕舞乐空前。

叮咚不是泉水响,虾蹦鱼跃庆春天。

诗中描写春天到了,冬眠冬休的动物都急不可耐,活蹦乱跳,发出各种声音谱成一曲动听的春曲。

承没有什么难,承接前面的意思就可以了。转在诗中不是转向反面,而是转向高潮。合的最好是总结前几句的诗意,如能显志是最佳,也就是平常说的卒章显志,其实就是发挥,点明立旨。见下首:

暗天初雪张晓明

暮色渺茫天宇沉,冰寒沁骨盼雪临。

北风凛冽雪花舞,笑语欢颜是年青。

万岭千山披素锦,樱花桃李又逢春。

喜观明日百街巷,圣诞老人默默迎。

开篇是起,渲染下雪前的环境,天色阴暗,白天象傍晚,冰冷寒气象侵入骨缝,就盼雪后天晴;接着是承,接着果然北风飘雪,课间成百上千的学生冲进操场空地,接雪花打雪仗,到处欢歌笑语。下面是转,放开视野,千山万岭都被雪覆盖,像披上素锦,樱花李花(桃李是偏义词,就是指李),都是雪花,披上银装,就像迎春盛开。尾联作结,明日可以看到大街小巷到处都站立着雪人,就像圣诞老人迎接人们一样,表现了瑞雪兆丰年的高兴心情。

四、物我难分

咏物诗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但要将咏物诗写好也不容易,太实了象照相,太虚了雾里看花,不知说些什么?这个难点就是“度”的把握,不“达”不行,太“过”不利,过犹不及,既求形似,更需神似,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说穿了它只是借物寄意,是扩大了的比喻或比拟。但要做到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也确非易事。看下面的一组短诗:

春之恋曲张晓明

春风

冬霾点点远天边,小草棵棵舞蹁跹。

春意暖暖拂心底,百花朵朵笑开颜。

春雨

绿草茵茵挂珍珠,涟漪点点太极图。

何时阵风乌云起,满眼欣树彩蘑菇。

春雷

天崩地裂炮声连,拉朽摧枯撼泰山。

震耳欲聋魂魄散,问心无愧做神仙。

春电

天昏地暗似塌天,雾霭沉沉愁意添。

一道激光刺花眼,云开一线落飞泉。

春日

三阳开泰耀乾坤,卸甲丢盔浑身轻。

毛孔根根冒热气,天堂地狱两分明。

春水

清波荡漾换新装,春草柔柔柳丝长。

瓣瓣桃花喜装点,欢歌一路总留香。

这组短诗写了春天的六件事物,一是春风,风是无影无形,无色无味,要写好也难,只能以物衬托,间接描绘,首句冬天的阴霾一点一点远离我们,自然是被春风吹走,春草翩翩起舞,自然也是春风的功劳。春意暖暖像母亲的手在抚摸我们的内心,当然幸福了。这又是春风的贡献。最后是春暖花开,百花含笑,也少不春风贡献。这样春风的意境就出来了。

二是春雨:诗中借助了三个画面来刻画春雨,春草茵茵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自然是春雨。水池中随着一个个涟漪形成相碰构成一个个太极图,这自然是春雨点点造成的。路上下起了春雨,少女们撑起了彩色的花伞,就形成了七彩蘑菇。

大家注意,好的咏物诗一般都不出现实物名的,下面几首就自己体会一下。好的咏物诗是物中有我,物我难分,这是较高境界。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是如此,所以流传千古。再看下一首:

小小金鱼张晓明

(序:外出看病三月余,九尾金鱼仅余一。怜见天天藏角落,呼朋唤友内焦急。)

小小金鱼也怕孤,滴滴泪水看时无。

影形相吊伏缸底,秋雨霜天万色枯。

伙伴缘来虽陌路,友朋相遇应为福。

你追我赶腾细浪,起舞蹁跹乐美图。

在这首诗中,鱼就是我,我就是鱼,几年前的秋天,我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毫无预感,只能孤身离开外出看病,内心流泪不敢外露,怕影响加重亲人忧愁与感伤。秋天本就是多愁之季,在我眼中,更是万物萧索,一片灰暗。到了外地,有了新的朋友,心情逐渐好转。所以说物我难分。

五、雕词刻字

人们喜欢看诗读诗,也就是因为古典诗词语言精练,字词优美,音韵起伏,朗朗上口。人们往往把诗词看成美的化身,与画并称,如诗如画。正因如此,诗人也就特别关注诗歌语言的追求,炼字炼句毫不放松。也留下许多古人炼字炼句的佳话,“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廷让《苦吟》),“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方千《赠路明府》),说明古人在炼字上要花费很多心思,还要做到“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并达到“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欧阳修《六一诗语》)的境界。如下一首:

太阳花①张晓明

小花小叶难钩眼,五彩缤纷也斑斓。

云卷云舒几如意,花开花落总自然。

[注]①太阳花:草本花卉,花只有指甲大小,叶片只有米粒大,不显眼。

这是一首咏物寄怀的小诗,是我个人的写照,凡人一个,小花一朵,难登大雅之堂,同样花开花落。其中首句的“钩”字,最初是“入”、“落”、“花”、“盯”、“显”,都觉得不满意,最后用了这个“钩”字,用最强的方式拉住别人欣赏都无用,因为此花太平凡,太普通了。但如何显出太阳花不凡之处呢?第二句中的“五彩”,开始是“色彩”、“彩色”、“花开”,但最后确定用“五彩”是表现太阳花多姿多彩的另一面。下面两句就属于炼句了,人生不能因为普通平凡,就整天愁眉不展,比高比低自寻烦恼。坎坷挫折是人生常态,当你越过大半人生回首而望,就会觉得一些人你争我斗斤斤计较是那么的可笑可叹。因此坐看风云变幻,平视坎坷起落也是一种境界,因此就有了下两句:“云卷云舒几如意,花开花落总自然”。再看下一首:

游阁皂山三层楼有感①张晓明

季春有空去游山,一路清风黛色岚。

闻讯山庄有山菜,心中想着口中馋。

摩云播雨不思后,入画描春总靠前。

脚软腰酸终不悔,兰蕨荞笋赛河鲜。

[注]①三层楼:是阁皂山上一山庄名,以农家山菜野菜闻名。

这首诗中最花脑筋的就是颈联,“摩云”指抚摸白云,指山高景美,“播雨”其实就是挥汗,手摸头上脸上一把,一挥手就“播雨”了。“入画”是指一路有人照相,走得越靠前,照相自然就多了。“描春”是边爬山边议论山间的春景美景新景,景色美不胜收,赞美不停于口。这就把爬山的乐趣展露无遗了,而这两句又是对偶句,自然要花心血了。

六、独乐众乐

现在有些人写古典诗词,总喜欢显得自己水平高,与众不同,因此喜欢在诗中用典,仿佛不用典就不成诗,或就不是古典诗,这样一来就给读者增加了难度,就会给人以“读不懂就不读”的感觉。孟子曾在一文中提到一次与齐宣王的会面,讲到欣赏音乐的话题,孟子问齐宣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众。”(《孟子·梁惠王下》)我就简单归纳为“独乐与众乐”。如果诗人写诗是自娱自乐,孤芳自赏,那么怎样发挥都无可异议,这就叫独乐。如果诗人写诗是想和大家共赏,是众乐。那么就有得一说,起码你的诗能让别人读得顺、读得通、读得懂,而不是让人望而却步,结果只会拒人千里之外。据说香港前几年搞了一次唐诗民意测验,选出十首最佳唐诗,结果出人意料之外,十首诗为:1.《游子吟》,2.《清明》,3.《静夜思》,4.《登黄鹤楼》,5.《乐游原》,6.《春晓》,7.《赋得古原草送别》,8.《悯农》,9.《早发白帝城》,10.《回乡偶书》。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选出的这十首,大家都知道很短、通俗、易懂、上口、易记。没有一首是复杂的,这些普通的诗却能流传千古,获万众称赞,不能不说,这些都是好诗。看下面一首:

临江书感罗树人

依稀犹见古城风,更慕先贤遍雪鸿。

介甫降生才似海,文山誓死气如虹。

捐躯报国杨兵部,抱恨归林向伯恭。

诵读遗诗馀怅惘,大江东去浪匆匆。

这首诗八句其中五句含典,读起来当然特别吃力,自然不讨人喜欢。

大家再看下一首:

临江感怀张晓明

钟楼耸立半空中①,水面浮桥影无踪②。

万寿宫中诸神在③,大观楼上存古风④。

萧江书院已重建⑤,十座城门早成空⑥。

万户炊烟今何在⑦,袁河新月古今同。

[注]①钟楼:又名“钟鼓楼”,古语云:“临江有座钟鼓楼,还有一截在天里头。”②浮桥:在袁河水面,建水泥桥后拆除。③万寿宫:是省内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道教圣地。④大观楼:江西省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道台衙门。建于宋代,“临江府”解缙所书。⑤萧江书院:古代就有,现已重建萧江书院群,还有石龙书院、芗林书院、明经书院等。⑥十座城门:临江古城建有十座城门,现在连城墙的一块砖也难见了。⑦万户千家:临江府鼎盛时“城内三万户,城外八千烟”。

这首诗同样古城临江怀古,但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也比前诗更有历史沧桑感、厚重感。诗中不能说不能用典,但要融合诗中不露痕迹。

七、走进生活关注民生

诗歌要走出书斋,走进社会。除了对诗歌本身的要求:通俗易懂、上口易记之外,还得走进生活,关注民生、关注社会,这样才能做到:与民共赏,与民同乐,达到众乐的境界,如果诗人能够理解百姓的烦恼,道出他们的心声,那当然更受欢迎了。见下一组小诗:

《过年》张晓明

年年难过年年过,涉水跋山费蹉跎。

力尽精疲回乡里,一家团圆欢乐多。

离乡背井为生存,结彩张灯梦里真。

儿女双亲难团聚,一行清泪到天明。

电话两头笑语欢,一腔悲苦苦难言。何日过年不离弃,万家欢笑乐团圆。

一提过年心内酸,一票难求难上天。万马千军挤独木,亲人相隔眼望穿。

这组短诗反映了中国春节交通的困境,特别是农民工,家中有父母儿女,都希望春节能够团圆,但现实的残酷往往会打碎许多人的梦想,有人接连打了16个钟头的订票电话,都没有成功,也有人二、三年都不能回家团聚。这组诗发在网上,得到人们的好评,因为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见下一首:

《嘿!哥们种田去》张晓明

背井离乡真沮丧,抛家别子更心伤。

慈亲辛苦锄地垄,稚子顽皮逃课堂。

月月全家难团聚,年年万户总彷徨。

种田政府今贴补,喜煞异乡种田郎。

诗中歌颂了政府帮助农民的行为,种田交公粮,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现在政府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不但不收公粮,而且反给补贴,这肯定会喜煞种田郎了。

八、一题多解

我原本是教数学的,在教学生解数学题时,为了教学生打开思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在解题时,教会学生一题多解,开阔学生思路。在诗歌写作中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围绕一个题材,一个主题,采用发散思维的方式,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反映事物的本质,人们自然也就从多方面来了解事物,还可以扩充我们好不容易找到的题材。一举数得,何不乐乎!下面一组诗是我对“父亲节”的感叹:

《父亲们的遗憾》张晓明

时遇太平节日频,父亲节至冷如冰。

反思父教千年败,回味其责百树人。

棍棒高悬出孝子,脚拳齐下是爱心。

简单粗暴人人怕,阻断亲人代代情。

[注]6月第三周日是父亲节,五父散步残阳中,唯吾接女儿祝福短信,为天下父亲们遗憾。

《父亲节有感》张晓明

为父过节心不甘,母亲节到百花鲜。

要说世俗眼光浅,儿女心中也莽然。

糊口养家挑重担,奔波劳碌哪的闲。

无非父爱如山重,难有温情脉脉怜。(疼爱)

《父爱如山》张晓明

父爱如山压力重,母慈似水沁心田。

教儿总是为父任,方式难说不颇偏。

父训厅堂声吼吼,母慈房内泪涟涟。

总说世上妈妈好,难忘父亲棍棒痕。

《父亲节反思》张晓明

严父过节心里冷,暖心问候不靠边。

沉思是否有缘故,答案身藏在腹间。

儿女学习难得管,牌桌缺角总得闲。

工资只要交家内,为父职责就了然。

这组诗围绕父亲节父亲受冷这个题材,以多方面透视,检讨受冷的原因,一是传统体罚留下的后果。“棍棒高悬出孝子,脚拳齐下是爱心。”父亲认为对,子女内心不一定接受。二是没有时间管,父亲往往是家中的顶梁柱,总是上下操劳四处奔走。三是将父亲与母亲进行对比,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自然父亲形象吃亏。四是真的不管,“儿女学习难得管,牌桌缺角总得闲。”所以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九、弘扬特色

一个人的诗写得好不好,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不一定统一,如果这个人的诗有特点有特色,那就不容易否定。大到国家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这得到世人的赞同。小到一个城市的发展,樟树市抓住本市的特色药、酒、盐,实施战略决策,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马当先。所以我们在平时写诗时就应该清醒,发扬自己的特色,天长日久也就自然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在总体上,多写你熟悉的生活,这样也可以多发挥你的所长,在写应景诗时,多找不同的特点,这样才不会形成众口一词,千人一面了。这方面我也有点小体会,我是教书的,自然熟悉学校师生生活,所以我写这方面的诗就比较多,上个月就在省刊发表一首,这就是别人难以比拟的优势。再比如去年庆祝建党90周年,因为我代表学校完成上交稿件任务,我交了四篇《跟你走,永不回头》、《柱石》、《珍惜》、《有一首歌》,从不同的角度下笔,效果良好,荣获地区级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一个,这就是特色的效果。请看下面二首:

《国之有难人有责》张晓明

汶川地震赈灾捐款,有一乞讨老人捐出全部家产105元,令人赞叹不已,感慨万千。

看人能否论贫穷,乞丐为何曰富翁。

掏尽身家纾国难,倾囊只有百元红。

善心一片惊民众,甘露虽微挽世风。

国盛家兴担重任,丹心热血映天空。

《血奶——母爱的真谛》张晓明

汶川地震有一母子埋入废墟三日,断水绝食,婴命难保,母亲刺破十指,以血代奶,婴存母亡,感地动天……

母子遭灾清泪连,深埋断壁已三天。

空空肠胃无奶汁,奄奄幼婴一命悬。

血奶滴滴延子命,爱心汩汩震河山。

感天动地真慈爱,盖世新歌万古传。

汶川地震,震动国人,也震动世界,许多人用诗记录此事,大多诗都是似曾相识,因为题材相似,地震之惨,抢救之急,国人声援,总理慰问,容易形成千诗一面,而上面二首就选择了两个不同的侧面表现地震,一是乞丐捐出全部家产,二是母亲以血代奶救儿,这就是特色之处,还有一首《师魂的真谛》,是写一位教师双手撑地挡住上面落下的砖石,挽救了三个小学生生命而牺牲。这样即给人较深印象,又不怕重复。

十、灵感难得

灵感就是围绕已久的难题,有时会像一道智慧之光的显现,答案呼之欲出。我原来教数学的时候,对解平面几何题最伤脑筋,总是碰到难题望图兴叹,无从下手,思考很久不能解决,可有时脑中灵光一闪,一条辅助线出现了,画好辅助线,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写诗我也有此体会,有时候选好一个题材,左思右想总难下笔,如果强迫下笔,结果也是惨不忍睹,如果就此放弃,结果当然是不了终了。如果不放弃,死缠烂打,不罢不休,有时就会突然脑中闪出一个切入点,或一个思路,如果赶快实施,就会心随所愿,如果忽视耽搁,灵感就会飞往天外,踪迹难以再现。下面举一实例说说体会。

2010年,我在宜兴陶都的伯父张志安,八十大寿,我就想写一首诗,一、二个寿联给他老人家祝寿,我知道完成这个任务比较难,因我伯父诗、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画号称中国画鸡第一,诗、书法出过专集,他当时已出版16本诗、书、画专集,所教的学生遍及美国、日本、新加坡、越南、朝鲜等地,达到大师高级技师级的学生就有100多个,如果我写的诗或寿联不好,很难入他的眼,特别是寿联,还要书写条幅挂入寿堂,质量太差,在他的友人、学生面前就太丢人,也给伯父丢面子了。因此我做好准备,静下心来完成艰巨任务,诗比较快就写好了,就是寿联伤脑筋,日思夜想,上下推敲,总觉词不达意,自己看了都不满意,更别说伯父了。那些天总感觉头昏脑涨,口干舌苦,写出来不满意又撕掉,写出来不如意又撕掉,废纸都积了一小篓了,还是不满意,后来没有办法我就打算放弃,就把祝寿诗寄过去算了。就在这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参加伯父的一个画展,而且这个画展又是寿堂,我一路看过去,前言、简介、鸡画、山水画、瓷画……,友人、学生的祝寿联,突然眼前一亮,在一边发现了我撰写的寿联,还蛮多一共有五联,仔细看了十分满意,不禁哈哈大笑,一笑就醒了。我马上穿衣下床,拿出纸笔记下梦中出现的寿联,内容如下:

伯父张志安八十华诞贺张晓明

教坛上下殚精竭虑,培养乾坤万千桃李

画卷开合孤诣苦心,展现诗画双绝才情

国画瓷画画遍山川云海人生百态

散文诗文文传日月星辰世间真情

袁赣水双汇孕育赤子钟灵毓秀

陶瓷都二绝熏陶大家画魄诗魂

[注]伯父出生地在临江袁河对面的洲上乡,袁河与赣江相汇之处,伯父原在瓷都景德镇美院,后在陶都宜兴陶校任教。

赣水清清荡涤游子万千思绪

钟声幽幽牵出离人一缕情怀

[注]钟声指祖屋旁临江钟鼓楼的钟声。

风雨如晦讲台辛勤耕耘四十载树起三千良栋

岁月如歌画坛任意驰骋六十年育出一羽神鸡

[注]伯父张志安号称中国画鸡第一。

诗歌和寿联寄给伯父,得到了表扬,伯父很满意,这就是灵感的难以置信的作用。所以,当灵感来临时,一定要抓住机会。但空坐空等,没有付出,灵感也永远不会降临到你身上。

十一、诗味自然

诗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形式,比较而言,比其他体裁要求要高、要严,驾驭也就要难一些,但也不需要为雅而雅,刻意求工,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功亏一篑。好诗给人的映象是:易读易懂,读后一品,留有遗味。易读易懂就是要求自然,不要故弄玄虚,故作高雅,读后有遗味和回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诗味。写诗做到易读易懂容易,做到有诗味较难,我们看画家作画,挥笔而出,信手涂鸦,功夫不久,一幅美画就呈现眼前,而且画味很足,如果由此得出结论,说画画太容易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台下千日功,台上一分钟”,写诗也是如此,要想出诗味,也需要时间的磨炼,写诗才能提高,到时诗中自然含有诗味。见下二首:

《垂钓乐》张晓明

垂钓总说养脾性,空竿难见笑颜回。

日悬头顶不言热,月挂柳梢才叫迟。

眼看浮标上下动,手持兜网暗中急。

鱼虾大小均为运,满篓笑声漫鱼池。

《嘿!哥们钓鱼去》张晓明

欣临周末邀钓迷,电掣风驰内心急。

选点还得看风向,下食更需观瘦肥。

手忙脚乱钩刚下,嘴上呢喃告牟尼。

失望无需留脸上,绕圈菜场满家嘻。

两首诗同一题材都是钓鱼,但结果不同,前一首是钓到了鱼,后一首是空竿而回,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钓到了鱼,自然“满篓笑声漫鱼池”,没有钓到鱼,曲径通幽“绕圈菜场满家嘻”,买两条鱼回去,全家笑嘻嘻。诗中散发一种钓鱼的乐趣。这就是写普通之事,一样也出诗味。

十二、遵规守律

饺子好吃,就是难做,诗词好读,就是难写,这是诗词爱好者的共同心声。主要是古典诗词的清规戒律太多了。比如一首绝句或一首小令,几十个字只有几句,就有如下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有定韵。层层把关,卡得你透不过气来,往往束手无策。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特别是原来写惯了自由诗的,更是感到不自由,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我原来就爱好写自由诗,后来加入了省、市诗词协会,这就给我带来了压力,古典诗词协会的不会写古典诗词就是天大的笑话了,没有办法,只能磨刀千日了,再一试锋芒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大致上能把握格律了。如果想好了一个题材大致十~二十分钟就可搞定了,但不是百分之百的符合格律要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诗词格律也应该有所改变,比如音韵上的入声字,现在已经消失,如果还按古韵押韵就会让古典诗词走进死胡同了。应该改为今天的新韵押韵。还有平仄相对,只要大致符合就行了,不能因格害意。做到下面几点就可以了:①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②平仄上,一、二句相对,二、三句相粘。③仄起平收的七言,前四字避免孤平,后三字避免三平。④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起码一联要对)。⑤韵脚放宽,可用中华新韵。词还是按词牌要求走。因写诗的时候多,写词就更少。

另外,一首诗的好坏不是看它是否遵守了格律,不是越遵守格律的越是好诗,那样的话设计一套电脑程序,那就可以产出成千上万首好诗出来了,也不需诗人绞尽脑汁了。我的看法是:清(清新自然)、真(真情实感)、特(不同凡响,词工句美,有诗眼)、物(诗中有物),符合这四个特点就是一首好诗。见下一首:

《农家小院真可爱》张晓明

农家小院真可爱,瓜果菜蔬满地栽。

姹紫嫣红连翠绿,是花是菜费神猜。

黄瓜甜脆刚罢口,玉米喷香又满腮。

粒粒葡萄赛玛瑙,葫芦偷入洞房来①。

[注]葫芦藤长得伸进了新房。

这首诗主要抒发繁华闹市城里人的心中梦想,基本符合清、真、特、物的要求。“偷”字意味深长,是个诗眼。


厚德扬善文化小馆


一、苦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试想陶渊明、杜甫、韩愈、苏轼、陆游………都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也没有高尚的家国情怀,而又恰恰生逢太平盛世,又恰恰都做了个太平宰相,他们即使天纵奇才,也写不出这样的诗。

不能想着过乾隆的生活,而写出李贺那样的诗,诗是穷苦的土地而生出的灵魂之花。

二、圣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圣人无心,以天下心为心。

三、伟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显然是有先天灵性的,也有深厚的情感和异于常人的境界,但总的还是后天人生的磨砺,或于情、或于理、或于天地家国,融于其中,脱于其外,感之在内,发于寰宇。

诗非可学也,人可化也。


我叫及时的雨


老夫认为,光说不练假把式,有了写诗的冲动,就大胆地写出来,不要在高手面前自灭勇气,不如你的大有人在,就是教授又如何?请看“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康震先生原诗: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意芳菲。

雄鸡高唱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春晖。

啥玩艺?平仄不对,算打油诗吧。且流日月文理不通。待老夫用原韵,并改难度系数较大的对仗模式和:

七绝

诗词大会悬明月,

震郦评说照艳菲。

少赞二人学问广,

多扬四海艺朝晖!

注:震郦指康震,郦波两教授。

又,

七绝

教授诗文万口传,

庸才论点众人嫌。

岂容竖子独旗帜,

更有高才众世间。

又,为网红翁佳娜题诗。

七律,千年等一回!

有诗为证:

粉袖香肩撑赤伞,

乌云宝髻举金钗。

花春玉面临莲地,

凤氅冰身降宝台。

垂柳两边红霞去,

石桥一座许仙来。

千年泪雨春湖落,

四面莲花夏日开!


老张35536


诗是情感的蓓蕾,心花的绽放,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无不有诗梦在缱绻留连。这就是诗的源泉和魅力。至于要如何写出好诗词?毋庸讳言,没有丰厚的文字底蕴,娴熟的捉笔功夫,其实很难达到。自古李杜为诗峰,李以情胜,杜以文高。杜甫的诗技可谓登峰造极,这与他自幼熏陶,家传教养,自身努力相关。例如白居易丶李贺等等名诗人莫不苦读深研,殚精竭虑求索意境佳句。为求一字稳,捻断十根须。贾岛推敲,王安石择字,包括领袖毛泽东七十多岁还能记诵许多诗词文赋,难怪老人家文笔豪情,独步天下!所以,欲工其事必利其器,即热爱生活有思维灵感又肯努力喜欢专研。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好的诗词来。



王军95141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我感兴趣,并做过一些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谈一些我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要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好诗词,我们不妨先看看历史上已经写出了好诗词的人是些什么样的人?。通过对这些人的研究分析,我们就有可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历史上,曾经写出过好诗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这里不可能把他们一一列出来,只能根据论证的需要,列举其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



屈原、司马迁(他也可以列为文学家,鲁迅讲,《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蔡文姬、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煜、柳永、苏东坡、王安石、辛弃疾、陆游、杨万里、元好问、杨慎、纳兰性德、龚自珍、赵翼……郁达夫、鲁迅。

说心里话,这个名单夠吓人的。我在列他们名字的时候,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使我的心都有点儿颤抖。这都是一些多么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啊!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琢磨、思考这些已经写出好诗词的人:他们有些什么样的特质?他们为什么能写出好的诗词?他们的人生都经历了些什么?……我想用统计学的大概率方法,试图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



在正式说出我的思考答案前,先申明一点:本论中所说的好诗,主要指诗词的意境、格调,不包括诗词的格律平仄问题。因为那些东西是死的,只要你下到一定功夫,谁都可以掌握。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诗词?我的思考答案是:

(一)诗词创作和音乐、绘画一样,这是个需要天赋的活儿。没有一定天赋的人,是很难写出像样儿的作品的。至于那些顶级的神品,一般的人你再努力也写不出来。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天赋的人,才能创作出来。



历史上,齐梁时,钟嵘著有《诗品》。他借鉴前人“九品论人,七略裁士”之法,在论诗时提出“三品”之说。他把前人的诗作,按水平高低分作三品:上品、中品、下品。我现在借用他的“三品”之说,不过我要再加一品,即:神品、上品、中品、下品。

按照“四品”的分类方法,我认为我上面列举出的人物,是属于写出神品和上品的人(当然不是指全部,只限指我列出的这些人来分的)。

其中:

写出神品诗词的是:屈原、王勃、李白、苏东坡。

写出半神品诗词的是:柳永、纳兰性德。

余下为写出上品诗词者。

我认为,我们普通人,经过学习努力,最好也只能写出下品或中品诗词。达到一定高度后,你再想提高,写出上品诗词,单靠刻苦学习努力就不夠了。你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否则,你再努力,也写不出来。

至于那些神品诗词,那只能是像屈原、王勃、李白、苏东坡那样具有极高天赋的人才能写出来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是神来之笔,它与刻苦努力没有必然关系。不信,你刻苦努力一辈子,看看能不能写出来!

应当说,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但是,每个人的天赋点是不一样的,而且,天赋的高低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我想把李煜和宋徽宗做一个比较分析,来说明这一点。



李煜和宋徽宗都是亡国之君,俩人都写了一些亡国词(限于篇幅,我不在这里引出,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去看)。为什么他们俩人的词作水平相差如此之大呢?难道宋徽宗没有天赋?显然不是。根本原因是他们俩人的天赋点不一样。李煜的天赋点在词作,宋徽宗的天赋点在绘画、书法。

(二)思想深刻,情感真挚的人,才能写出好诗词。

诗词创作,讲究意境,讲究格调。

什么是意境?就是意和境的相交织。意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境就是客观的物象。也就是说,诗词创作中的物象,已经不是自然界原来的单纯物象。而是已经融入了创造者的思想、感情以后的物象。所以,决定诗词意境、格调高低的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个思想浅薄,感情低俗的人,是很难写出意境深远,格调高尚的诗词的。

好的诗词,里面的东西很多。我们欣赏诗词,就是欣赏诗里诗外那些暗含的东西。就像我们听京剧,听的就是它那个味儿。

例如大家所熟悉的苏轼的庐山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体现的是,苏东坡看问题的辩证哲学思想。他教人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去看,要跳出去看。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我想,如果苏东坡没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他肯定写不出这样流传千古的好诗。

比如,同样是写春的诗词,但不同的人写出来,意境和格调就有很大差别。很多人读过晏几道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其实,上阙后面两句,是晏几道原封不动地用了晚唐诗人翁宏的春残诗句: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比较一下,翁宏的诗故然写得也不错。但二者在意境、格调上还是有明显的高下之别。原因就在于晏几道在词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感情。



(三)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才能写出好诗词。

赵翼有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似乎有点悖论,但却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这里,最典型的例子还是李煜。不可否认,李煜是一个极有诗词天赋的人。但是,他真正的好词,是在亡国之后做了阶下囚以后写出来的。正是亡国之后的屈辱、羞愤、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激发了他潜在的诗词天赋,才使他写出了悲伤千古的绝唱。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的源泉。诗词创作当然也一样,即使是那些天赋极高的人,也同样离不开生活这个源泉。

屈原不被放逐,能写出《离骚》吗?司马迁不受刖刑,能写出《史记》吗?苏东坡不是屡遭贬谪,能写出那些豪迈、奔放的千古绝唱吗?诗圣杜甫,不经过“安史之乱”,能写出他的“三吏”、“三别”吗?白居易如果自身不经历爱情的挫折,恐怕也不一定能写出《长恨歌》和《琵琶行》。

生活的经历和他们的极高天赋并不矛盾,只能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四)诗外功夫深厚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诗词。

对古人来说,写诗词只是他们的个人的爱好,是他们的副业。他们都有自己的正式职业,大部分人是在做官。然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全面。他们有的是政治家,有的是散文家,有的是史学家,有的深通律吕,有的甚至集诗、文、书、画于一身。就是说,他们诗外的学养很深。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写出好诗词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想说;对于创作诗词而言,天赋、思想、情感、阅历、诗外功夫等诸因素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依相成的。单靠哪一项因素都不行,都写不出好的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