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槍劍戟、斧鉞勾叉,十八般兵器上戰場的有誰?


刀槍劍戟、斧鉞勾叉,十八般兵器上戰場的有誰?


在火藥時代來臨之前,冷兵器的時代,兵器種類非常的多,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就有十八般兵器之說。十八般兵器我們現在武術界的普遍認識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鏜、棍、槊、棒、鞭、鐧、錘、抓、柺子、流星”這十八種,這十八種兵器我們現在看來是挺適合民間使用的。

不過,早在幾千年前,另有一種十八般兵器之說,更適合戰場使用,那就是漢武帝於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整理,篩選出18種類型的兵器:“矛、鏜、刀、戈、槊、鞭、鐧、劍、錘、抓、戟、弓、鉞、斧、牌、棍、槍、叉”。那麼,這十八般兵器之中,在戰場上誰的出場率最高呢?

兩軍相遇,弓弩爭先

在沒有火藥的時代,兩軍對壘多是短兵相接,而弓弩這種攻擊範圍遠,殺傷力大的兵器,在大戰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在進攻中,先用弓弩來一陣齊射,可以有效殺傷對方的生力軍、打亂敵人的隊形;在防守的時候,弓弩可以有效的覆蓋己方與地方之間的空白地帶,敵人想要突擊過來就必須衝過守軍制造的“弓弩箭幕”,那種鋪天蓋地都是箭矢的場景,會令很多人膽寒,而硬著頭皮衝過來的士兵們也必將會遭受到重大的打擊。

刀槍劍戟、斧鉞勾叉,十八般兵器上戰場的有誰?


長兵始於棍,終於槍

長兵器之中,最早出現的,應該就是棍了。棍脫胎於殳,殳就是木頭棒子,最早是古人用於打獵敲暈獵物和防身只用,後來部落之間打仗,窮人就直接就拎著殳去上戰場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打仗經驗的積累,人們發現檀棗慄檜等木質地比較合適,不易折斷;又長度在八尺左右比較合適,隨以此為標註來製作武器,從這個時候,殳就改名為棍了,後來人們發現棍的長度齊眉更適合使用,便出現了齊眉棍。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財富的積累,有錢人越來越多,部落之間打仗的時候,有錢人就弄一把小刀綁在自己的殳(棍)頭上,以增加自己武器的威力。隨著冶金業的發展,金屬逐漸的便宜起來,大量的製造矛頭已經成為現實,這個時候矛就取代了棍,成為戰場上最常見的長兵器。矛是一種純粹的刺殺兵器。其構造簡單,只有矛頭、矛柄兩部分。矛頭尖刺有刃,通常帶有血槽。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戰車流行了起來,戰車兵之間的戰鬥多為橫向戰鬥,矛只能向前刺殺,橫向戰鬥並不好用,於是橫刃的戈便誕生了。在實際的戰鬥中,會發現戰車損壞的現象,而持戈的士兵一旦不在戰場上互相戰鬥,戈的作用就跟燒火棍區別不大了。那怎麼辦呢?總不能帶把戈、帶把矛吧?於是有人就把戈、矛合體,創造了一種新的兵刃,這就是戟。戟,前安直刃以刺敵,旁有橫刃,鈳勾啄敵,具有勾刺的雙重作用。不過,戈跟戟畢竟是在戰車戰之中發揚光大的武器,隨著騎兵的發展,戰車退出歷史的舞臺,戈跟戟也從士兵的制式武器中退出了,只有部分武將還選擇戟作為武器。

槊,是矛的升級版,相比於普通的矛,它加長了槊鋒,加大了重量,往往帶有配重,主要是用於騎兵的重兵器,在互相沖陣中,依靠強大的衝擊力,可以有效的破甲。不過,槊的缺點也非常的明顯,它是由符合柘木製成,是細柘杆浸泡油晾乾後,用魚泡膠黏合而成,製作週期長、製作成本高(一杆槊使用以及廢棄的木材,可以造十架強弓)、重量大長度長只合適騎兵使用(古代用槊的將領往往會另外帶把短兵器,槊的長度只適合衝鋒,不適合鏖戰)等等,慢慢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這個時候,百兵之王的槍就站上了歷史的舞臺,並從此統治了長柄武器的市場一直到冷兵器時代的結束。槍刃比矛刃窄,側刃長,鋒利,即可刺殺,亦可劈砍;多帶有槍纓,可以防止防止槍頭上的血液流到杆子上;槍尾部分帶有小尖頭,可刺擊,也可扎入土沙裡把槍固定在地上;長度適中,步兵可作為雙手武器使用,騎兵可作為衝刺單手兵器或者鏖戰兵器使用。槍可以說是集大多數長柄兵器的特長於一身,於是自槍登上歷史的舞臺之後,便佔據了長柄武器市場第一的位置,直到冷兵器時代的結束。


刀槍劍戟、斧鉞勾叉,十八般兵器上戰場的有誰?


短兵始於劍,終於刀

先秦時代,戰場上最常見到的短兵器就是劍,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冶金業發展的限制。先秦時代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比較脆,易折斷,受制於青銅的這種特性,一種厚脊,雙面刃,直柄的武器就誕生了,這就是劍。劍舞動時向正反兩邊施展都具有殺傷力,用劍尖攻擊可以輕易穿透甲衣,是非常危險的武器。由於劍雙刃、刃薄,劍刃易受損,劍的攻擊姿勢多以刺殺為主,橫向劈砍為輔,而刺殺造成的創口小,對敵人的有生力量殺傷較弱。青銅時代也是有刀的,但是由於青銅脆、不利於砍,所以制式的戰刀幾乎沒有,僅僅有一些青銅小刀存在。

隨著鐵器鍛造術的發展,鐵質兵器逐漸的替代了青銅兵器。因為鐵器比青銅器更具韌性,更能承受大的壓力,刀終於迎來的自己時代。

刀最終取代劍成為軍隊的制式兵器,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第一、劍比刀成本高。劍是雙刃、身窄而薄,造劍的話,整柄劍都要用上好的材料經過細緻的工藝鍛造而成,鍛造時間久、費用高;而刀為單刃,刀身寬,刀背後,不易折斷,並且只用在刀刃上用好材料就行了(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而且刀主要為劈砍攻擊,刀刃有一定的豁口不影響實際功能。

第二,砍殺比刺殺更具有殺傷力。劍的用法主要是刺殺,一條直線過來,殺傷面積小,容易被對方躲開,砍殺是扇形的攻擊面,打擊範圍大;刺殺的傷口較小,對敵人的殺傷力弱,砍殺造成的創口大,殺傷力強;劍的刺殺對於軟甲殺傷力較好,硬甲的穿透力差,隨著硬甲的發展,劍的實用性越來越差。

古代一般說劍和刀的成本比,有“十刀一劍”一說,劍成本高,容錯率低;刀成本低,容錯率高,所以在軍隊的大規模裝備中,刀逐漸的成為了主要的短兵器。

刀槍劍戟、斧鉞勾叉,十八般兵器上戰場的有誰?


防禦兵器的唯一——盾牌

十八般兵器中的牌,指的就是盾牌。盾是一種手持的防護兵器。有大盾和小盾。大盾通常是長方形或者長條形的,主要作用是在鎮前擺好防禦陣型來抵擋對手的箭雨攻擊;小盾大多是圓形的(個別也有其他形狀,比如羅馬的方盾),單手持,用做防禦之用,一般會搭配一個短柄兵器來使用。

盾牌知道火藥時代的現在,依舊還在制式兵器的行列。比如,特種警察使用的防暴盾,就是很常用的防禦器械。現代的 防暴盾能有效阻擋磚瓦、石塊、棍棒玻璃瓶等物體打擊和衝刺,一般還有防彈、防衝擊波和防強光的功能,能夠抵擋輕型武器在近距離的射擊。在前進中,小隊第一名隊員往往手持防暴盾,以便給後面的隊員提供掩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