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沈周的清涼境界

根據目前的一些材料,可以確認,至少追到沈周曾祖一輩,都是高門大戶出身。他的確是個不折不扣的富N代。他出生在蘇州一個富裕的書香門第、書畫世家。他的祖父沈良琛精鑑賞,是元代大畫家王蒙的好友;祖父沈澄也工詩善畫;伯父沈貞和父親沈恆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


詩畫合璧 | 感悟沈周的清涼境界

明 沈周 詩畫合璧十六開冊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傳言,元末明初鉅商沈萬三,就是這個家族的人物。這個家族還有個規矩,是世代不從政,只專心搞經濟生產。這是一個操守獨特、傳奇和悶聲大發財的家族。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一個興旺的家族,可以持續抗拒科舉帶來的門楣榮耀感。


沈周幼時聰慧,飽讀詩書,11歲時遊歷南京,寫作百韻長詩,被認為是唐代才子王勃的轉世再生。28歲時,他拒絕了蘇州知府的推薦,決意終生不入仕途,專心於詩詞文章,“以丹青以自適”。


詩畫合璧 | 感悟沈周的清涼境界

明 沈周 詩畫合璧十六開冊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他一生淡泊寧靜,視功名利祿如煙雲,他沒有像有的文人墨客那樣或者趨炎附勢,買官鬻爵,或者追名逐利,節操盡失。也沒有學習李白寫《與韓荊州書》毛遂自薦想創一番經天緯地的事業。他一生專心於詩文書畫,將生命活得幽默好玩,無論是《廬山高圖》還是《落花圖並詩》,都為我們展示出他獨特的審美。


在明四家當中,沈周的輩分最高,但他卻幽默風趣得像個老頑童。他愛跟人開玩笑,愛做一些好玩有趣的事情。


沈周先生有一個朋友叫趙明玉,堂堂七尺男人卻沒有鬍子,為此,他很是煩惱。一天,沈周在蘇州城外的家裡和朋友們飲酒,高談闊論之中,有人又拿這位老先生沒有鬍鬚尋開心,沈周和朋友們打趣之餘決定幫他募集鬍鬚,沈周提筆寫了給當時的美髯公周宗道寫了一封信,請他捐獻自己的十根鬍鬚,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書法名作《化須疏》。


詩畫合璧 | 感悟沈周的清涼境界

明 沈周 詩畫合璧十六開冊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他在疏中寫道:“不是我一時興起冒犯您,實在是因為趙先生為沒有鬍鬚太傷心了,所以才祈求於您。您是個美髯公,只有您這十根美髯我們敢募集分取,請您千萬不要一毛不拔呀。”疏中還不忘誇誇這位朋友和自己,說宗道有樂善好施、愛屋及烏的仁心,就是鄰居來借也會借給幾根,希望周宗道發揚雷鋒精神,以有餘補不足,做成人之美的好事。


還說到:如果您借了這十根鬍鬚給趙明玉我當叩謝您。趙明玉先生心中一定會有莫大的幸福和快樂,照照鏡子絕對是“對鏡生歡,頓覺風標之異,臨河照影,便看相貌之全。”所以,請您一定重視這事,千萬不要推辭。


詩畫合璧 | 感悟沈周的清涼境界

明 沈周 詩畫合璧十六開冊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沈周頗愛收藏,家裡珍稀書畫之多,有李公麟的《女孝經圖》,王蒙的《太白山圖》,甚至連價值連城的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也曾藏有,視若珍寶。一次,他將此畫拿去請一位書法大家題跋,不想第二天,那位大家親自登門道畫丟了。沈周痛惜不已。家人提議告官追回,他卻說堅信大家人品正直。後他憑著驚人的記憶力,把3丈長卷從頭至尾臨摹了一遍,這就是著名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沈周雖出身高貴,無需為名利所趨,但他寧靜致遠的恬淡心態,卻是發自身心的修養作為。


即便書畫造詣爐火純青,他卻從來不恃才傲物,招搖顯擺,依舊看淡名利,謙虛低調。因為名聲大,每天上門求畫的人絡繹不絕,無論高官富商還是販夫走卒,他都來者不拒。畫畫籌募善款,題名湊錢給人治病,樂此不疲,但他從來不自己賣自己的畫。偏愛書畫的痴人一個,又怎貪賣畫之財。


詩畫合璧 | 感悟沈周的清涼境界

明 沈周 詩畫合璧十六開冊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曾有一位貧窮的無名畫家,為了讓自己的畫多賣幾個錢來贍養母親,便臨摹了沈周的畫,並把這些畫拿來請沈周題字。沈周對此事絲毫沒有不悅,而是欣然為之潤色補筆,使得這些作品讓別人看上去真的是沈周所畫,不僅如此,沈周還在畫後題款蓋印,成全了那位無名畫家對母親的一片孝心。名畫家為贗品作者題字,這種事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沈周卻能如此,可見他豁達大度的大師風範。


詩畫合璧 | 感悟沈周的清涼境界

明 沈周 詩畫合璧十六開冊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有一位太守求畫,沈周為他畫了一幅《五馬行春圖》。因為古時太守出行, 以五馬駕車, 所以“五馬”又為太守的代稱。可是這位太守孤陋寡聞,並不知道其中的典故,他見圖中除了他只有駕車的五匹馬,有點不高興:“我豈無一人相隨耶?”沈周知道後又另外畫了六個隨從者送給他,不和太守一般見識的他還很幽默地和對方開玩笑說:“無奈絹短, 只畫儀仗前導三對。”言外之意是,如果畫紙再大一些,能再為太守畫出更多的隨從。那位太守也很實在,大喜過望地說:“今亦足矣!”


沈周生性閒淡,為遠離喧囂,他從城裡搬到鄉下,一個有竹子的地方建了一個庭院,取名有竹居,在這裡安靜的寫詩作畫,或與朋友雅聚。“去湖三里近,種竹萬竿餘”,成了沈周肆意創作、與友人交談藝術的好地方。


詩畫合璧 | 感悟沈周的清涼境界

明 沈周 詩畫合璧十六開冊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沈周不高看自己,也不小看他人,他沒有把繪畫看的如何不凡,而是把繪畫看作謀生的手段,看成個體生命的有機延伸。所以他說:“山水之作,本畫而有之,其來尚矣。”大隱沈周告訴人們“心遠物皆靜,何須擇地居”,在繁華的姑蘇,一樣可以潛心清修,一樣可以芳香及遠,一樣可以創作出因心造境的壯美畫卷,做一個永懷童真的“有趣”之人。


詩畫合璧 | 感悟沈周的清涼境界

明 沈周 詩畫合璧十六開冊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年紀愈大,沈周就越是看得透徹,想得明白,追求平和,享受清淨。沈周72歲那年,本在“竹莊”過平淡日子。新上任的曹太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沈周叫了去給他府中畫畫裝飾一番。其好友個個憤憤不平,新太守居然不知沈周大名,讓沈周去屈做這下賤差事?立馬建議他聯繫當朝權貴,畢竟沈周在朝中也是有人脈的。沈周卻婉言謝絕,依舊每天去太守府畫畫。後來新太守在朝中權貴中得知沈周聲名後,嚇得魂都沒了。


公元1509年,83歲的沈周與世長辭職,他漫長的一生,用“讀書作詩畫畫”寥寥幾字便可概括。沒有轟轟烈烈的業跡,也沒有享受過榮華富貴與高官厚祿。卻贏得了無數世人的愛戴,他開創了吳門繪畫,描繪江南山水之美的新畫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