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你只需在手機上通過指尖輕輕一點,就能近距離欣賞到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畫、彩塑、石窟建築,還可“私人定製”壁畫故事和智慧“畫”語。

除了大家熟知的“九色鹿”外,敦煌壁畫中還有哪些動物?敦煌壁畫是如何繪製的?這些問題也能一一找到答案。

讓嚮往遠方的我們獲得“在家飛天”體驗的,是敦煌研究院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騰訊2月20日推出的微信小程序“雲遊敦煌”。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獨家專訪時,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用“與時間賽跑”形容這款小程序推出的過程——“雲遊敦煌”自2019年下半年就已開始策劃,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關閉莫高窟等石窟後,敦煌研究院與騰訊方面“加班加點”一舉完成小程序的建設和開發工作,最終在預計時間內如期上線。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疫情之下,諸多文博單位選擇了線上展出這一貼近觀眾的新鮮嘗試。敦煌研究院也不例外,除了“雲遊敦煌”小程序外,還利用數字資源推出“‘數字敦煌’精品線路遊”“敦煌文化數字創意”“精品展覽”等一系列線上產品。

事實上,敦煌研究院30多年來一直在探索以數字化技術手段展現敦煌文化。

無論是春節前推出的“大盛敦煌藝術大展”沉浸式展覽,還是“數字供養人”計劃、與王者榮耀團隊合作打造的《遇見飛天》角色皮膚等等,在數字化時代,千年敦煌文化在不斷尋找連接現代生活的創意與可能。

“這次疫情對博物館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趙聲良說,通過這次“雲展覽”及線上產品的嘗試,對博物館界如何進一步激活文物的持久生命力,煥發時代新光,融入時代發展等方面都有所啟發。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科技+文化,“活化”千年傳統文化

南方+:敦煌研究院推出的“雲遊敦煌”小程序讓人眼前一亮,互動性、趣味性是該小程序的一大特點,如何看待“互動”在其中的意義及發揮的作用?

趙聲良:我們非常看重青年群體,要用他們熟悉的方式,感興趣的形式去傳遞敦煌文化,對青年群體的傳播工作中,我們不僅製作了以青年群體為主要受眾的數字媒體內容,同時也加大與騰訊等科技企業的合作進行信息傳播平臺的開發,用青年群體熟悉的方式和平臺進行敦煌文化的傳播。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在互聯網空間,一切知識是互聯互通的,用與時俱進的方式傳播和活化敦煌文化,應該會帶來更真實更專屬的體驗。在這個小程序中我們將敦煌文化內容與科技手段的互動形式進行互相融合,讓交互的過程更加合理化,通過各種形式的交互手段“活化”較為深奧的敦煌文化內容。同時在信息陳列中把敦煌石窟內容進行了嚴謹細緻的梳理,使整個小程序中的內容呈現能夠做到主次分明、生動有趣。最後形成了大家看到的互動有趣,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雲遊敦煌”小程序。

大家除了可以在微信可以體驗到“雲遊敦煌”小程序,在QQ也可以,讓大量年輕人宅家上課之餘可以獲得豐富的文化滋養。接下來,我們將攜手騰訊持續升級小程序的功能,很快將上線一個用音頻講解壁畫的內容板塊,可以給大家帶來不同的雲遊體驗。其實,“雲遊敦煌”不僅讓用戶可以“雲”參觀敦煌藝術,而且利用到騰訊雲的技術優勢確保安全體驗,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科技+文化”的方式,讓千年傳統文化 “飛”入尋常百姓家,與大眾產生互動。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南方+:您認為該怎樣把文創產品的時尚化、年輕化和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更好地融合?

趙聲良:面臨新時代和新受眾,敦煌文化亟須以全新的角度去喚醒它的魅力。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看重產品的情感附加值,也就是文化的味道。所以,一定要充分發揮文化的優勢,增加產品的文化含金量。我認為,在做敦煌文創產品的時候,一定要以敦煌文化價值為核心,在充分把握敦煌文化精神的前提下,用新創意和新設計將敦煌文化融入生活,創新表達形式,並與當代審美、當代價值觀相結合。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文化產品的研發,必須符合文化遺產價值和品質

南方+:和線下展覽相比,線上展覽讓時間、空間等界限皆可被打破,這樣的完全開放性會給展覽帶來怎樣不同的效果?

趙聲良:線上的展覽和線下的展覽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他們各自都有鮮明的特點和用戶群體。通過線上的展覽能夠更快進行信息的傳播和普及,用戶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用更低的成本去觀展。同樣一個展覽在同時擁有線上和線下兩個通道時對於整個展覽來說能夠取得信息發佈更廣、內容傳遞更深、互動形式更多、展覽效果更持久的效果。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南方+:“雲展覽”成為疫情期間博物館界的熱詞,通過這次的嘗試給敦煌研究院帶來怎樣的啟發?據您預測,疫情之後“雲展覽”還能否成為一種觀展新常態,此種方式還有哪些提升空間?

趙聲良:這次疫情對博物館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應該廣泛運用人工智能、虛擬漫遊等新技術,藉助5G和雲計算帶來的高速率的傳輸,構建線上線下相融通的傳播體系,輸出更多精品數字傳播內容,多渠道傳播敦煌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時代價值,用匠心呵護遺產,以文化滋養社會。

我想,通過此次嘗試,我們在“雲展覽”的各個方面都會積累一定的經驗,疫情之後,“雲展覽”的形式也將持續,並且還會不斷創新,成為這個時代文物展示的重要形式,並將激活文物的持久生命力,煥發時代新光。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文化遺產資源,並非可以直接推向市場的文創IP

南方+:“雲遊敦煌”小程序等線上產品進一步表明了敦煌研究院持續“講好敦煌故事”的新姿態。在此之前,藉助先進數字科技和文化創意,敦煌研究院嘗試過音樂、遊戲、動漫、文創產品等多種創意形式,這對敦煌文化傳播有哪些作用?

趙聲良:在此之前,我們通過嘗試用音樂、遊戲、文創產品等創意形式,在數字科技和文化創意的加持下,讓古老的敦煌文化釋放出了新的活力。讓文物“活”起來,走進人們的生活,併成為引領時代風尚、構築時代美學、滿足美好生活的新動能。

近年來,我們還與騰訊公司發起敦煌“數字供養人”計劃,通過智慧錦囊、敦煌詩巾等一系列備受用戶喜愛的創意項目,推動傳統文化與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產生更多交集。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利用創新手段實現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數字文化共享。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王者榮耀敦煌飛天皮膚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敦煌詩巾&設計師款:數字絲鹿(左)、飛天與神鹿(右)

南方+:其實和其他博物館相比,敦煌研究院推出文化產品的進度並不快,關於此我們有怎樣的堅持?在文創IP開發方面,敦煌研究院未來有哪些全新的發展思路和佈局規劃?

趙聲良:我們始終堅持負責任的文化產品研發,文化產品是文化遺產價值的傳播與延伸,必須符合文化遺產價值和品質。關於文創IP,文化遺產資源並不是可以直接推向市場的文創IP;文創IP需要基於文化遺產資源,堅持以文化遺產價值弘揚為核心,與當代價值取向、社會需求和表達方式有機融合。首先是要對文物遺產本體的深入研究和認識,搞懂其重要意義;其次要研究文化遺產資源的社會價值,即有效應用於當代的價值構成,在充分把握敦煌文化價值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採用多種藝術形式和技術手段進行文化價值的傳播。

我們所有的數字化項目,都秉持“內容為主手段為輔”的原則

南方+:通過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的深入融合,敦煌研究院推出不少很有創意的展覽,如前段時間的“大盛敦煌藝術大展”就是讓觀眾可感、可視、可聽、可觸的沉浸式展覽,這是出於怎樣考量?

趙聲良:沉浸式的藝術展覽打破了傳統展覽的模式,讓觀者跳出了“瀏覽式”的觀展方式、成為了展覽的參與者甚至主角,有利於觀眾對於文化產生新的思考和探索。這也是這種形式在社交網絡上流行的原因之一,這種基於體驗的數字藝術將會是未來展覽的重要方式。未來,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運用更多的數字技術為參觀者帶來不同的體驗,讓年輕人以全新的方式,接觸和認識傳統文化。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2019年12月在中華世紀壇開幕的“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通過高科技手段將兩座敦煌石窟“搬”到北京。

南方+:沉浸式展覽應該如何處理科技手段與藝術內容之間的關係?

趙聲良:關於兩者關係的問題,敦煌研究院也在努力地探索和研究中,兩者是主次關係——內容為主,手段為輔。我們所有的“數字化”項目都以此為前提,首先保證內容的完整性和嚴肅性,通過對新型技術和擁有新型技術合作方的學習和了解,一方面對沒有成熟展示技術的內容進行定製性研發,另一方面對市場上已經成形的技術進行學習收為己用進行匹配。在工作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創新模式,希望能做到兩者相輔相成,主次分明。在實際的項目中通過對用戶的體驗度,來作為項目成功與否的評判標準,不斷修正兩者的關係。

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與開放弘揚,還需進一步完善

南方+:

敦煌研究院很早就開始了“數字化”方面的探索,成績斐然,在博物館數字化方面能否分享一些經驗?

趙聲良: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提出“數字敦煌”的構想,旨在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圖像技術,實現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數字敦煌”項目對敦煌石窟的數字化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極大地促進敦煌石窟的科學保護和數據資源合理有序的利用,能夠為科研人員提供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同時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滿足公眾遊覽欣賞等需求。

“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利於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利用前沿技術與人文結合,以先進技術傳承優秀文化。

敦煌研究院院長談“雲看展”等新玩法:對“活化”文物有新啟發

南方+:如何概括敦煌研究院現在的定位?您提到,敦煌研究院正在制訂30年發展規劃,未來30年敦煌研究院發力的重點是什麼?

趙聲良: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依然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在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與開放弘揚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未來,將繼續發揚“莫高精神”,堅持以“真實完整地保護並負責任地傳承利用莫高窟的文化價值”為使命,加強世界遺產的科學保護和研究,堅持“基於價值完整性的平衡發展質量管理模式”,堅持利用好現有的敦煌學研究平臺,繼續開展國際合作,在今後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將充分發揮敦煌研究院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管理的成果,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未來30年,敦煌研究院發力的重點還是保護、研究和弘揚。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