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武功光环,在以文治国上,明朝哪位皇帝最强?

峰子奇观


历史上有许多君主,虽然开疆拓土,创下帝国辉煌,但是他们主政期间,百姓生活并不好。

都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真正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又有几人?不要说当时的皇帝,即便是后世的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个君主的时候,文治武功是两大标准。

文治的最重要标准是什么,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回到明朝十六帝,谁在位的期间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呢?

百姓生活质量好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六百年前的明朝和如今是一样的,总体来说两大块,一是物质方面,一是精神方面。区别在于明朝百姓在这两方面上的要求没有今天高。封建社会,家有余粮证明物质水平不错,家人平安则是最大的幸福。这两点要如何才能达到呢?国家对外没有连绵不断的战争,对内的政策以轻徭薄赋为主。按照这两个标准,我们逐个看一看明朝的十六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这位精明能干的皇帝接手的是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并且一朝初立,对内对外征战不断,百姓生活一定谈不上好。

明惠帝朱允炆:

他真的对得起“惠”这个字,首先他逐渐改变了洪武年间弥漫在官员心中的白色恐怖,惠及全国大小官员。其次,在位四年就让皇叔坐上龙椅,这可是天大的“恩惠”。最后,自己结局成迷,给后代留下无数谈资,这是惠及后人。一个被藩王摆平的皇帝,自然没有能力为百姓创造安稳生活。

明成祖朱棣:

这是一位文治武功都不错的皇帝,他的座右铭是“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小时候他跟着父亲打地盘,长大后与侄子争地盘,一把年纪了还与北方游牧民族群殴,最后有去无回。他还嫌弃南京住着不舒服,劳师动众来了一场大搬家。朱棣是个闲不住的boy不怕累,可是放眼全国老幼病残孕占了一大半,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我知道有人一定要反驳我的说法,这些人说:“朱棣虽然能折腾一些,可是他做的都是正确且必须要做的事情,折腾的没毛病”。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同样没毛病,可是还有一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栽树的人没有错,但是累啊。若是每天疲于栽树,一定会腰酸背痛烙下病根的。朱棣,就是那位过度劳累而为后人栽树的人。

明仁宗朱高炽:

谥号能得到“仁”这个字,证明朱高炽是一位性格很好、治国温和的君主。我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朱高炽出现的恰到好处。他的祖父喜欢白色恐怖,他的父亲喜欢打打杀杀,还让太监与臣子抢权利,这些事情搞得有资格上朝的人战战兢兢,没资格上朝的人风中凌乱。这时处事平和的朱高炽出现了。

47岁才坐上龙椅的他早已过了愤青的年纪,并且他太胖了,向父辈那样横刀立马也不太现实。既然折腾不起,那就安安稳稳过日子呗,于是这位超级白胖的皇帝不打仗了,他注重三农,鼓励读书,朝廷官员敢大口喘气了,广大百姓也能踏实耕种了。明朝在他统治期间,经济发展迅速。

明宣宗朱瞻基:

与自己的老爹相比,朱瞻基简直是命运之神的私生子。他的老爹在太子之位上熬了20多年,还是一个行动不利落的人。可是朱瞻基继位时只有29岁,年富力强的想跑就跑想跳就跳。真想问问朱高炽每次看到这个儿子的感受。朱瞻基的性格与父亲很像,都是属于文学型的天子。当时的明朝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位守成之君。因此,朱瞻基只要按照父亲的脚步向前走就对了。或许是日子太清闲了,朱瞻基找到一个小爱好,就是斗蛐蛐。

明英宗朱祁镇、明景帝朱祁钰:

这对难兄难弟还是放在一起说吧,哥哥在换牙的时候就坐上皇位了,或许是因为小太监在这个时候减轻了他换牙的痛苦,因此朱祁镇一直很信任宦官。最后,终于在宦官的陪同下被瓦剌俘获了。这个民族还在朱祁钰统治期间跑到北京城来耀武扬威,百姓不堪其扰。只凭瓦剌这件事,他们俩都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明宪宗朱见深:

口吃的人如何藏拙呢?朱见深的做法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臣子在眼前吵得唾液横飞,皇帝很淡定的闭口不言。最后,奸佞干政。

明孝宗朱佑樘:

这是古代的明星皇帝,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朱佑樘的家庭是标准的一家三口。一位能在私生活上克制的人自然能在其它方面约束自己。因此朱佑樘斗倒了奸臣,充实了国库,口碑上能与前辈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只可惜他没有两位前辈的好运气,在35岁的时候就病逝了。

明武宗朱厚照:

这位名气很大的正德皇帝能给全天下的父母敲响警钟:独生子不能放纵啊。若不是父母溺爱,自己还没有竞争压力,正德皇帝也不会玩的如此清新脱俗。“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就是最适合他的评价。

接下来的六位皇帝一起说了吧,嘉靖皇帝喜欢求仙问道,隆庆喜欢美女,万历喜欢当甩手掌柜。窝囊的朱常洛继位一个月就暴毙了,朱由校是合格的手工艺人,至于崇祯,生不逢时也好,暴虐多疑也罢,当时的大明朝早已积重难返,百姓不可能有幸福可言。

说了一圈,谁是最终人选呢?我认为是朱瞻基。朱佑樘也是不错的君主,但是他前面有朱祁镇、朱祁钰以及朱见深造成的烂摊子,收拾起来不容易。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

而朱瞻基不同,他的父亲朱高炽废除苛政重视农桑,停止朱棣一朝频繁用兵的情况,为全国百姓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也打下了“仁宣之治”的基础。朱瞻基在一片坦途中继位,是著名的太平天子。这样的当家人,自然能引领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所以明朝十六帝,文治最强皇帝当数明宣宗朱瞻基。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夜狼文史工作室


一个国家文治方面若能成功,则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农业发达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国家发展带来民心安定,老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这需要一系列的政治策略长期实施才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以明朝来看,确实也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如果说文治非常成功而且能影响到明朝后来持续发展的皇帝应该非朱棣莫属。

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将政治权利进一步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斗争。但没有宰相最大的弊端就是任何事情都要皇帝亲力亲为,一个偌大的帝国,再有能力的人都会忙趴下。好在老朱身子骨好,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劲。但是到了朱棣这里就明显吃不消了,就好比一个大公司,除了总裁没有助理没有总经理,什么事情都要董事长一个人忙一个人盯着,直到最后把自己累垮。

朱棣又是一个热衷于亲征的皇帝,皇帝一旦离开皇宫总要有人来替自己来处理政事吧,于是朱棣特派胡广、解缙、杨荣等人组建了内阁。把宰相的议政权分给内阁来,行政权分给六部,决策权依然牢牢掌控在朱棣自己手里。相权的分割灵活的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宰相的尴尬境地,这些部门相互牵制提高了国家行政机制的管理和有效运行。

内阁在运作过程中权利逐渐上升,直到明朝中期,内阁大学士的权利也就相当于相权。比如严嵩、张居正都用有很大的行政权和决策权。有了内阁的灵活运作,哪怕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机器依然能够正常进行,国家依然能够保持繁荣,这点朱棣功不可没。

朱棣登基后还做了一件流传后世的事,也体现了他文治的突出——派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让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了大明王朝,让明朝缩短了与海外国家的距离。诸国百姓与使者纷纷慕名而来,赞叹大明王朝的繁荣,形成了万邦来朝的局面。有利于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进一步让明朝的经济地位处于世界巅峰。七下西洋无异于现在的一带一路,都是不朽之功。不管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还是有意宣扬明朝的强大,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为明朝的繁荣打下了有力的基石。

这些都足以说明朱棣具有开阔眼界和王者风范的君王。朱棣一生勤勤恳恳开创了永乐盛世,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朱棣都当之无愧。




白云之语折纸大全


谈到国家的文治,大约应该是依据一定的治国理念或原则,创建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政治开明生产力获得解放,民生得到提高,国强民富。我认为这些就应该是优秀文治的代表性原则指标了。

明朝留给世人最深印象的就是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专权了。至于谈到文治,明代真没有太耀眼的光辉。算来算去,大约明成祖朱棣创造的永乐盛世可以算一个。可是声名显赫地东厂,又是他创建的。这可是不折不扣宦官专权的特务机构。社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依靠特务,因而政治算不上开明但管理确实有效。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确实获得了一定的解放,民生也确实得到了提高。不然也不会有所谓的永乐盛世。

我觉得民国的老蒋就是学的朱棣:在社会管理上依靠的就是蓝衣社、中统军统保密局之类。遗憾的是确实是时代不同了,朱棣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却只为老蒋带来独夫民贼的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