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一些人以為是慈禧太后權利獨大自行決定的。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慈禧和慈安劇照


還真不是慈禧太后自己決定的,這是清朝帝后安葬制度決定的。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真實的慈禧太后


  中原封建王朝,大部分都是皇帝皇后合葬一陵,清朝的部分皇帝與皇后則是單起陵,清朝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順治帝的孝惠章皇后的孝東陵,其為:,宮殿區不設二柱門,其餘則與皇帝陵相同。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陵寢裡的二柱門

但由於當時制度尚不完備,因此形成了皇后陵兼妃園寢的局面,即在皇后陵內又埋葬了28位順治帝的妃嬪。以後自孝莊的皇后陵逐步形成定製,即在皇后在皇帝安葬後去世的,單起一陵。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順治帝皇后孝東陵全景圖


  按清朝規定,因為是自當上皇帝就開始尋找吉地,也就由懂風水的人尋找未來安葬的地點。比如溥儀登基為皇帝,他自己雖還不懂事,但下邊的人已經開始為其尋找吉地。具體溥儀的吉地在今天西陵的旺隆水庫附近。旺隆水庫也叫龍湖,位於清西陵崇陵後側。龍湖水域面面積不到約有1000畝,這是今天的樣子,但龍湖三面環山,整個地形為一條修長的峽谷,北面峨磨山的八卦連環洞曾存有三彩羅漢像,“峨嵋晚鐘”為“西陵八景”之一。據徐廣源《清朝皇陵探奇》記載,當時清室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所以陵址雖已選定,但一直未能興工。還有一種說法,出自陳寶蓉著《清西陵縱橫》:溥儀入承大統後,便於崇陵旁的旺隆村北選定了“萬年吉地”。並於宣統二年破土修建,採取了先地下,後地上,由後向前逐步施工的辦法。施工一年有餘,完成了地宮開槽奠基和明樓寶城等基礎工程。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西陵八景”之一,“峨嵋晚鐘”


  清帝遜位,進入民國。至此宣統陵寢工程被迫停止,再沒有恢復興建。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皇帝去世後先停靈在景山。而皇后或皇太后去世,停靈在北京朝陽區的靜安莊。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北京景山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北京靜安莊


  如果皇后先於皇帝去世,就把皇后屍體放入皇帝陵中,待皇帝去世後,再將皇帝屍體放入陵中。這樣皇帝與皇后就完成合葬。但如果皇帝先去世,皇后在以後去世怎麼辦?第一個遇到此難題的就是太宗皇帝去世後,入關多年後,孝莊太后才去世。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孝莊的昭西陵


  當時就孝莊安葬何地有很大爭論,據說孝莊生前有遺願,認為要把孝莊屍體運回盛京跟太宗皇太極合葬,路途遙遠,勞民傷財,而且還要把地宮打開,卑不擾尊,就地位低的不能打擾地位高的,太宗皇帝地位高,所以為安葬孝莊不能再打開太宗皇帝的地宮。而且孝莊從心情上與兒子順治和孫子康熙更親近,從孝莊心理也願意留葬在清東陵,跟兒子以及今後的孫子們在一起。

  但這真難壞了康熙,康熙一時無法定下如何辦理,因為康熙自己對孝莊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不聽孝莊的不成,但不跟先皇帝合葬,又怎麼處理呢?最後在清東陵紅牆外,先作為孝莊臨時安息地方,今後再作決定。

  

  康熙直到去世也沒有想好最終解決方案,所以他的繼任者雍正不得不繼續面對這個問題。雍正三年(1725年),經過慎重考慮,雍正決定在臨時陵寢原來的位置建造一座陵墓。由於她和她丈夫皇太極的陵墓屬於同一體系,與清東陵不屬於一個體系,而且她的陵寢又位於昭陵的西面,因此被稱為“昭西陵”。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孝莊自此開創後去世的皇后單建一陵,這樣咸豐先去世後,慈安、慈禧作為皇后,按孝莊先例,卑不擾尊,就單建陵。而慈安先去世,就先為慈安建陵安葬,因為從地位上說,慈安的地位比慈禧地位高,慈安本來就是皇后,慈禧是因為生下繼任的皇帝,才被封的皇后,所以慈禧地位比慈安地位低。這樣慈安先去世,按卑不擾尊的理論,慈禧也需要單建一個陵。


朋友們,慈禧和慈安為什麼要單獨建陵,你知道了嗎?


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單建陵,而不與咸豐合葬,難道是因為位高權重

那麼在清朝崇尚以東為尊,慈禧地位本不如慈安高,那麼他為什麼他的陵寢建在了東邊,而慈安建在了西邊呢?下一期為大家講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