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忠似奸 和坤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貪官“集大成者”,他身居高位,深受皇恩,貪汙受賄手法觸目驚心,聚財富可敵國,連皇帝也不及他富有,他的家產比泱泱大清王朝十年的財政總收入還要多,他的寶藏連皇家都在其下,可以說他的貪汙行為和貪汙數量都空前絕後,堪稱中國第一貪。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和坤。

和坤,清朝大臣,字致齋,鈕枯祿氏,滿洲正紅旗人。

乾隆十五年(1750年)出生於北京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

受家庭環境條件的影響薰陶,他內心不可避免地刻下了金錢和權力的烙印。

和坤的先世噶哈察鸞,在清朝初年就投到努爾哈赤的麾下,隨軍征戰,家族歷代直到和砷的高祖尼牙哈都立過戰功。

和坤的父親常保授一等雲騎尉爵位。

和衝在十九歲時,承襲了一個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

乾隆中葉時,和坤被父親送進清廷內務府主辦的成安宮官學讀書。

這是一所專門培養八旗子弟的學校,教學設施等各方面條件都很優越,學生主要學習滿、漢文翻譯。

和坤在這所學校裡讀了十年書,粗通四書五經。

學生時代和珅就表現出生性乖巧,見機行事,能說會道,有些小聰明,他又在名師的指導下學會了詩詞歌賦,這對他以後在仕途的發展起到不小的作用。

乾隆三十四年(176年),年方二十歲的和坤,風華正茂,一表人才,被刑部尚書兼戶部侍郎、正黃旗滿洲都統英廉看中了,遂把最嬌愛的孫女嫁給了他。

有了這樣一座大靠山,和砷自然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不久,和珅在英廉的推薦下,被選充拜唐珂(滿語,意為執事人),在乾隆皇帝的鑾儀衛裡當差。

這差事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更接近皇帝,一旦得到垂青,即可飛黃騰達。

一日,乾隆帝突然要出行,倉促間黃龍傘卻找不到了。

皇帝有些生氣,借用《論語》上的一句話問道:“是誰之過欽?”

在場的鑾儀衛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

這時,和坤應聲用《四書》上的一句話變通應答:“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乾隆帝循聲看去,覺得和坤儀表堂堂,出語不凡,且聲音洪亮,不覺有些讚賞,對身邊隨行人員說:“若輩之中,安得有此解人。”

一路上皇帝問和坤一些四書五經上的問題,和珅對答得不錯。

乾隆對他另眼相看,很是欣賞。巧言令色、世故圓滑的和坤,鞍前馬後的竭盡全力為皇帝效勞,逐漸博得乾隆帝的喜歡和信用,很快當了皇帝儀仗隊的總管。

隨後又升為御前侍衛兼副都統,宮中的一些瑣碎事務,都交由他管理。

和坤升為御前侍衛之後,常常隨侍在皇帝身邊,因而對皇帝的生活習慣、性格、脾氣、心理、好惡等等,瞭解得十分清楚。

由於他善於揣摩、逢迎,日益得到皇帝寵信,飛黃騰達,青雲直上,累進官階,事管得越來越多,官做得越來越大。

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坤已升為御前大臣上行走、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稍後,又授予步軍統領,充崇文門稅務監督,總理行營事務。

和珅成為朝廷賞戴一品朝冠的顯赫人物,進入了乾隆的權力中心。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被皇帝派往雲南省,負責查辦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汙一案。

和坤在辦案的過程中,工於心計,精明強幹,不僅查清了李侍堯貪贓枉法的事實,而且還順藤摸瓜查出雲南省吏治混亂、各州縣財政虧空嚴重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這深得乾隆帝的讚賞,和坤尚在返回北京的路上,乾隆又任命他為戶部尚書、議政大臣。

和坤回到北京,向皇帝細述雲南狀況,提出了一些積極的治理辦法,乾隆帝極為滿意,再次晉升他為御前大臣兼鑲藍旗滿洲都統。

乾隆帝意猶不足,愛屋及烏,將和珅尚未成年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豐紳”為滿語“福澤”之意),招為年齡最小的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的附馬。

和珅從一個小小的校尉,僅用十多年時間,就躍居與宰相一般的高位,成為皇親國戚,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仕途奇蹟。

和珅官居高位,又是皇親國戚,身價百倍,無人可比,威風凜凜。

他有恃無恐,開始飛揚跋扈,橫行無忌。

當年十月,他旋任“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兼辦理藩院尚書事。

十一月,兼任代理兵部尚書,十二月,乾隆帝又委命他管理戶部三庫(銀庫、緞匹庫、顏料庫),權力越來越大。

和坤身兼數職,有如宰相權勢,在朝廷上和同僚中可以說是榮盛至極,權勢熏天。

和坤用他手中越來越大的軍、政、財、文等大權,欺上瞞下,為非作歹,貪贓枉法,盜竊國庫,幹起禍國殃民的勾當。

和坤是個貪婪之徒,從他步入仕途之時就開始聚斂財富。

隨著地位的不斷提高,他貪婪的胃口越來越大,直至發展到為所欲為,毫無止境。

在他的影響帶動下,乾隆時期貪汙受賄之風盛極一時。

和砷長期擔任軍機大臣,又兼任崇文門稅務監督,管理戶部三庫,及任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等官職,這些都是肥得流油的衙門。

崇文門稅務,是清政府的一個重要財源,和坤擔任稅務監督八年,有無數財富流入了他的腰包。

戶部主管財務,兵部負責軍需供應,和珅一手遮天,大權獨攬,大肆貪汙,有無數財富進入了他的私囊。

和坤得意忘形,貪婪之心大可吞天,各地以至外國送給朝廷和皇帝的貢品,他都敢竊為己有。

一次,和孝公主的異母兄弟七阿哥,不慎打破了乾隆帝喜愛的一個碧玉盤。

七阿哥伯父皇怪罪,請和坤幫忙。

和坤先是推諉不管,後來七阿哥送了他一串碩大的朝珠。

和砷看了很滿意,這才把家藏的一個十分相似的碧玉盤拿給他,讓他趁皇帝不注意換上。

這個碧玉盤要比七阿哥打破的那個好上許多倍,所以,七阿哥拿到碧玉盤後感慨地說:和府要比皇家富多了。

和坤利用職權大肆貪汙,在查案辦案的過程中,收受的賄賂數不勝數。

各省的金庫漸斬變空了,和坤家的金庫卻蓋了一座又一座可金銀珠寶多得還是盛不下。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御史錢拌彈劾山東巡撫國泰貪汙受賄,乾隆帝命和珅和劉墉一起前往查辦,錢灃也同去。

國泰早就在給自己鋪後路,平時就以大宗財物珍寶賄賂和坤,還幫助和坤辦了許多結黨營私的勾當。

和坤奉命查辦,卻暗中袒護國泰。

他先給國泰通風報信,盤庫時,讓檢查人員抽查一下國泰事先弄好的幾封銀子,說數目不缺,便要草草收場。

御史錢灃很是著急,如查不出,和砷就可以說他是誣告。

錢灃一再請求封庫再查,在劉墉的斡旋下,再行檢查,結果發現有許多封內的銀子都是弄虛作假,有些是臨時借來的市銀充數。

這才把國泰的貪汙案查辦清楚。

和坤家中各種珍奇異寶數不勝數,家奴們已不把一般金銀放在眼裡。

有一次,陝西撫臺派員押送二十萬兩銀子,送到和坤的府第。

和砷府上的內監問:“是哪一檔貨色?”護送人回答:“是足色的紋銀。”

內監連看都不看一眼,說:“像這樣一些粗貨往哪裡放!”

只好讓人收入外庫。

和府金銀多得放不下,他們只願收那些價值千金的珍珠細軟。

乾隆帝執政時間很長,晚年怠於政事在年用兵,大興土木,大搞巡遊,每年開支超過億萬之巨,這些事情他都委任和坤來籌辦。

和砷就假公濟私,中飽私囊。

他利用手中大權,大量向地方總督、巡撫、藩司、道臺等索取錢財。

這些官員都怕他藉故陷害,為了頭上烏紗帽的安全,甚至還有人想借此巴結和砷,就轉而向下級和地方敲詐勒索,索要財物。

這樣上行下效,層層勒逼,形成了貪汙受賄的惡性循環,一時官吏貪汙盛行。

和坤獨攬軍機處大權,他行文各省,要求凡是給皇帝的奏摺,都要先向軍機處提交副本。

這樣,各地大員向皇帝直接奏事的權力,就這樣被和珅給剝奪了。

他們不得不對和坤俯首帖耳,惟命是從。

和珅在兵部核算軍費報銷時,如不向他賄賂,他就藉故不予報銷,弄得各級將領也不得不克扣軍餉,用以行賄中飽,致使軍政貪汙之風日甚一日。

和珅索賄受賄的膽量很大,數量駭人聽聞,僅是兩淮鹽徵徵瑞一人,先後就送給和坤賄賂四十萬兩銀子。

各地督撫進獻給皇帝的貢物,乾隆帝僅能收到十分之一二,其餘全被和坤吞入私囊,所以他家的大珠、手串、寶石比皇宮裡的還要個頭大、質量好、數量多。

和珅的貪得無厭,嚴重影響了國計民生,加深了階級矛盾。

例如,清朝的鹽政、河務在和坤的連年榨取下,弄得財政拮据,庫銀空虛,以至河道年久失修,洪澇災害經常發生,百姓日益貧困,難民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和珅把他搜刮來的錢財,大肆揮霍浪費,過著極其豪華糜爛的生活。

從後來清查他的家產賬單上看,單就衣服一項,就有貂皮、狐皮幾千張,其他皮毛不計其數;另有綢緞庫二間;各種服裝五千三百多件。

真是“男人俱是輕裘,女人俱是錦繡”,無人可比的豪華奢侈。

和珅在遊樂方面,有三處美麗的花園。

其中淑春園美倫美奐,最為豪華,裝飾如皇宮。

淑春園是在乾隆初年修建的,位於北京西北角海淀一帶。

到了乾隆晚年,和坤權傾朝野,富可敵國,又對淑春園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建改造。

他掘地為湖泊,疊石成山林,修建成一座山水相間、樓閣如雲、雕樑畫棟、嘉樹奇卉。

風景秀美的園林。

內部建築仿照圓明園的佈局,園內遍佈名花異草,房屋式樣仿照大內寧壽宮的建築,富麗堂皇,雍容華貴。

修築淑春園所花費的人力物力是相當驚人的,僅園內一座太湖石,就花費了數千金才從南方運來,以致後人發出“曾移奇石等黃金”的感慨。

和珅即貪財又好色,擁有許許多多的姬妾,到底有多少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

有一次大的慶典活動,和坤僅僅為妻妾們買鮮花就用了數萬錢。

在眾多妻妾中,和坤最寵愛的有兩個,一個叫長二姑,一個叫吳憐卿。

和坤為了討好吳憐卿,專門給她建了一座小樓,起名為迷樓。

後來和砷被抄家時,吳憐卿看到已是家破財盡,於是上吊自殺。

和珅盤剝的手段很多,家中使用了大量的家奴和婢女,並且利用職權,大量使用公役人員。

僅步軍統領巡捕營在和坤家幹活的就有一千多人。

和砷的一些奴才們也狗仗人勢,和主子一樣欺壓百姓,結交權貴,斂財納賄,揮霍無度。

和府管家呼十圖,時稱內劉,在和珅垮臺後,抄沒家產時內劉家資也有十多萬金。

和府大總管劉全,仗著主人的權勢,家中造房一百多間,抄沒家產時家中有二十多萬金。

許多王公大臣也沒有劉全家宅富闊。

劉全蓋起的房子,金碧輝煌,勝似皇宮,被御史曹錫寶參奏。

和珅對此恨之入骨,連夜派人通知劉全,全部拆毀重蓋,當欽差大臣查看現場時,劉全以無罪免審,而御史曹錫寶卻因誣告罪而被罷官。

和珅對這種花天酒地的生活並不滿足,他雖然享盡了人間榮華富貴,但畢竟是臣子,與宮廷生活相比還有不夠氣派的地方。

為了滿足私慾,每至深夜,和坤就在燈下穿戴上皇帝的服裝,把竊來的朝珠掛在脖子上,對著鏡子,來回踱步,直到過足了皇帝癮,才很不情願地脫下來。

和珅的嫉妒心很強,有時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陷害別人。

兩廣總督朱硅(嘉慶皇帝的老師),為人正直,為政清廉,頗有聲望,乾隆帝意欲授予大學士之職。

和坤對此頗有戒心,設法中傷朱硅。

朱眭的大學士沒得到,且險些入獄,後查無大事,被貶為安徽巡府,並被詔令“不得內召”。

在和珅身上,還表現出貪官的兇狠頑固。

山東巡撫陳輝祖因貪汙被揭露,乾隆帝令浙江巡撫王亶望去籍沒他的家產和贓物,王亶望卻趁機私改籍產賬目,將贓物私吞了一部分。

王蠱望私吞別人贓物被揭露以後,乾隆帝又派和坤去籍沒王亶望的私產和坤贓物,和又從王亶望的籍產中私吞了一部分。

和坤的愛妾吳憐卿,就是他從王亶望的籍產中獵獲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貪官“人為財死”的頑固性。

和坤在冀州城外,選了一大片地,為自己建造墳墓。

墓修得如皇陵一般,人們稱之為“和陵”。可笑的是,和坤死後沒有享受到,白費了一番苦心。

和坤長年橫行霸道,貪贓枉法,搜刮民財,暴斂財富,早就引起朝廷許多正直官員的強烈不滿。

但由於乾隆帝對他寵愛有加,一味庇護,使眾人有所顧忌。

再加上和坤紅極一時,官居高位,黨羽遍佈,一旦發現誰對他不滿,就橫加打擊,輕者丟官,重者有生命危險,簡直就是和坤的一統天下。

人們如履薄冰,敢怒不敢言,凡涉及和坤的事,都諱莫如深。

乾隆帝八十五歲時,為帝已六十年。

他按照即位時的誓言,自己在位決不超過爺爺康熙帝六十一年之限,決定退位,傳位於第十五子、三十六歲的顒琰。

乾隆帝只是將此想法告訴了和坤一人。

和坤聽罷喜上眉梢,為爭新寵,他不惜洩露機密,派人給顒琰送去一柄象徵吉祥、喜慶的金玉如意,暗示天大的喜事就要降臨,想通過洩密來取悅於新帝,以表示自己有擁戴之功。

和砷此舉無用,因為顆琰從內心裡一直厭惡和坤,只是隱忍不發。

嘉慶四年(1799年)的正月初三,人們都陶醉在春節的氣氛裡,八十九歲的太上皇乾隆帝在養心殿病逝了。

嘉慶帝開始親政,和坤的末日終於來臨了。

早在嘉慶元年(1796年),嘉慶帝初即位,就對和坤的貪婪面目看得清清楚楚,只是礙著老皇帝的面子,沒有動手,並且在表面上繼續寵信和坤,還晉封他為公爵,表示尊重老臣,使和坤沒有絲毫察覺。

當乾隆帝一死,他們很快就向罪惡累累的和砷開刀,決意要懲罰他。

嘉慶帝首先向全國發出一道諭旨,對將帥懈怠、軍事連連失利及官場中的種種惡習深表不滿,要求各級將吏振作精神,整頓綱紀,並下令內外大臣指責朝政弊端,檢舉大臣不法行為。

在嘉慶皇帝的詔示下,嘉慶四年正月初五,江南道監察御史廣興、兵部給事中廣泰、吏部給事中王念孫、御史胡季堂等人,立即上疏劾奏和珅弄權舞弊等種種罪行。

嘉慶皇帝借水行船,初八日即傳旨,將和坤革職下獄,指派王公大臣聯席審訊,並抄了和坤的家產。

正月十七日,嘉慶帝宣佈查抄清單,查出沒收和坤家產一百零九號、八十三號還沒估價,單就已估價的二十六號,即合銀二億二千四百萬兩。

天下皆驚!

查抄的東西中,除金、銀、玉等大型器物幾百件之外,還有金銀元寶各一千個,生沙金二百餘萬兩,赤金四百八十萬兩,白銀九百四十萬兩,洋錢五萬八千元。

銀號四十二座。

當鋪七十五座,古玩鋪十五座,所佔地畝八千餘頃。

和坤家產中無奇不有,總數簡直無法計算。

直到後來梁啟超作了一個統計分析,才得出結論:

和珅全部家產摺合白銀八億兩之巨,比清王朝十年的總收入還要多。

嘉慶帝又下詔宣佈了和坤的十二大罪狀,其內容主要為:

一是洩露機密,拉攏皇太子,搶“擁戴之功”;

二是對乾隆皇帝有大不敬;

三是欺隱軍機要事,隱匿邊報;

四是專斷軍機處,把持戶部;

五是任人唯親,所舉非才;

六是稱和珅墓為陵,園林房舍逾制,有不臣之心;

七是大珠珍寶、珍珠、手串都比御用的既多又大,衣貨千萬,金銀財產不計其數;

八是開當鋪、錢莊等,與民爭利;

九是縱容家奴到處勒索,廣置財產。

還有步軍統領巡捕營一千餘兵了供和坤私宅役使,等等。

和坤通過各種卑鄙手段,所貪汙和搜刮來的財富,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當時,清政府的年收入為七千萬兩銀子。

當時清朝的一品大員,正式年俸只不過白銀三百多兩,祿米一百餘石,僅此而已。

和坤當政二十年,其財產競超過國家二十年收入總和的一半以上,這真是太令人驚奇。

清延沒收了和坤這筆巨財,只有少部分劃到戶部,絕大多數都拔歸內務府,由宮廷享用了。

所以,當時社會上流傳著“和坤跌倒,嘉慶吃飽”的民謠。

囚禁在獄中的和砷,面對著鐵窗霜月,滿心的對過去歲月的眷戀和對嘉慶帝的怨恨,寫下了《獄中對月》一詩:

夜色明如許,嗟餘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甘栽枉勞神。

室暗難捱曉,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如何給和珅定案,一時成為朝野議論的話題。

朝中各大臣及各有關衙門,一致奏請皇帝將和珅凌遲處死。

嘉慶帝考慮到,如把父皇的寵臣在大庭廣眾之下處死,對老皇帝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因此,賜令和坤自盡。

在乾隆帝去世後半個月,一日黃昏,寒風凜冽,宮廷執法官雙手捧著聖旨,來到監獄宣讀讓和砷自盡的賜令。

和坤魂魄已散,跪倒在地,聽旨後叩頭謝思,然後懸樑自盡,結束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為貪婪的一條生命。

誠然,和珅是一個很複雜的人,雖然後世的我們在史書上以貪官稱之,但是顯然貪官兩字是不足以概括其一生的。

甚至某種層面,和珅還屬於忠臣,畢竟和珅確實對乾隆皇帝忠心無二,一心為主著想。

另外和珅確實也是個不可多得的理財能手,乾隆末期沒有出現財政危機就是個很好的證明。

和珅應該是一個肯為國家辦事,也辦了一些事情的人,但是難逃利慾薰心、禍國殃民的罪責。

再者,從和珅死後他的妻妾各個傷心欲絕、紛紛自盡相隨可見,和珅應該是個稱職的丈夫,對待家人也是真心實意,不然何以讓妻妾願意為他而死呢?從這個層面上,和珅也算是個好人。

言而總之,和珅的處世哲學多了一些獨善其身的私慾,少了一些兼濟天下的無私。

用“忠奸人”來形容他應該會比較恰當。

似忠似奸 和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