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提到諸葛亮,他在隆中時經常自比管仲、樂毅,樂毅統領五國聯軍伐齊,險些讓強橫一時的齊國亡國,而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挽大廈之將傾的風雲人物就是齊國名將田單。通過樂毅指揮五國伐齊的過程,我發現樂毅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自身非凡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外交策略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的齊王已失去人心。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齊國很多的城池不戰而降,而最後的兩座城沒被攻克,則分別仰仗齊國的新君和田單,而恰恰說明在攻堅戰方面,樂毅的辦法不多,因此兩座城才久攻不下。荀子大師曾經評價三個人是世俗認為善於用兵的人,其中一個人就是田單。

齊之田單,楚之莊蹻,秦之商鞅,燕之繆蟣,是皆世俗之所謂善用兵者也。——荀子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對於樂毅,田單利用燕國新君和樂毅的矛盾使用了反間計,在樂毅被迫出走後,又使用了火牛陣打破燕軍。可以說沒有田單,曾經和秦國號稱東西二帝的齊國早就已經亡國了。但今天我不想說田單的無限風光,而想說一說這位戰國名將的幾多辛酸和仕途上的舉步維艱。

奪恩:田單和齊襄王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正君位是齊襄王迫切需要做的,齊人只知道有田單,不知道有齊王,才是他比較擔心的。

田單建立的功業,一方面是不可被人超越的豐碑,但同時也是遭人猜忌的口實,流言蜚語不脛而走,一時之間田單的不臣之心被提上了日程。

湣王既失臨淄而奔莒,唯田單用即墨破走騎劫,遂存齊社稷。——《史記》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如果從田單建立的功勳來看,怎麼封賞都不算多,於是田單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從衝鋒陷陣的將軍到治國理政的宰相,這是一個角色和身份的轉化,田單做的還不錯。有一次他路過淄水,發現一個老者渡河的時候,因衣服單薄凍得渾身瑟瑟發抖,出於憐憫之心,他將自己穿的皮衣脫下來送給了老者,田單這麼做,也許並沒有想過太多,但因此事田單被齊人所讚揚,說他有仁慈之心。但這種話傳到了秦王的耳朵裡,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意思:田單這個人邀買人心,假仁假義、圖謀不軌,曾經風光一時的將軍,變成了手握重權的權臣。

乃迎襄王於莒,入臨菑而聽政。——《史記》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齊襄王早就忘記了是誰迎接他入臨沂復王權的事情,對於齊襄王來講,田單帶來的更多是威脅和壓力,而絕非助力。田單的聲明太大太盛,遠遠在自己這個齊王之上,而且他偏偏也姓田,這就不得人得讓齊王想起“田氏代齊”的典故和自己王位的穩固問題。

齊王的憤怒不僅寫在了臉上,也表現了嘴上,他大聲說:“田單邀買人心,對人施恩,做了齊國的國相還不知足,難道想做齊國的主君嗎?我如果不早點下手,恐怕以後會有變故!”說完這些話後,齊襄王意識到自己有點失態了,要知道宮闈之間不僅是自己的奴僕,也可能有田單安排的奸細。他環顧四周沒有發現人,但在殿階下有一個穿珠子的侍者,他便問:“你聽到我剛才說的話了嗎?”這句話暗藏殺機,要知道齊襄王處死一侍者來保守秘密,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穿珠的侍者說了一句經典的話:“我王,我認為如果想制約田單,同時彰顯您的仁德,光發牢騷並沒有用,應該採取更為直接、有效的行動。”這句話不僅救了他的命,也引起了齊王的興趣,齊王追問道:“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穿珠的侍者說:“您可以在大殿上公開招見田單,表彰他的仁義之舉,並說我憂慮人民的飢餓,田單就收養他們,供給飲食;我憂慮人民的寒冷,田單就脫下皮襖給他們披上抵禦嚴寒;我憂慮人民的操勞,田單也因此憂慮,他正符合我的心意。這樣天下的人就會都認為田單這麼做,是受了您的教誨,田單的善行就變成了您的善行。從而把對田單的仰慕,轉變為對您的崇拜,這樣您不僅不會失去人心,也不會落得一個害賢的罵名,反而會增加齊國民眾對您的崇拜和支持。”齊王認為這個穿珠之人說的很對,便賞賜給田單酒宴。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過了幾天,穿珠子的人又來見齊襄王說:“大王應該在群臣朝見時召見田單,在殿庭上致謝,親自慰勞他。然後宣告國內尋找百姓中飢餓者,予以收養。”齊襄王這樣做後派人到街頭巷裡去探聽,聽到大夫等官員互相說:“哦!田單疼愛百姓,是大王的教誨呀!”齊國的百姓們也紛紛議論,認為田單的善行是受了齊王的教誨所致。

恩重莫過於君主,權高莫過於大王。你田單不過是齊王的手下,風頭不能讓你獨佔,齊人心裡要有君恩才能正君位。

打壓:齊襄王對於田單的不尊重,最終導致的是君臣失和,最大的受害者實際上是齊國,這裡沒有贏家。

田單為齊王推薦了一個人才叫做貂勃。齊王的九個寵臣都想中傷田單,他們爭相對齊王說:“燕國攻打齊國時,楚王曾派將軍率一萬軍隊來幫助齊國,現齊國已經安定,社會日趨穩固,何不派使者前去楚國致謝?”齊王問:“左右的人誰合適呢?”幾個人都說貂勃可以!”貂勃出使楚國,楚王予以熱情款待,幾個月不放他回去。九個人又一起對齊王說:“以貂勃一人的地位,能受到萬乘車馬的楚國重視,難道不是仰仗了田單的權勢嗎?田單和大王之間,不分君臣上下,況且在他心懷不良之心,對內安撫百姓,對外關懷狄族,網絡天下的賢良人才,他的志向是想大有作為,希望大王明察!”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過了幾天,齊襄王大喝道:“招國相田單來!”田單非常驚恐,摘下帽子,光著腳,赤裸上身前來,退下時請齊王治他的死罪。過了五天,齊王卻說:“你沒有得罪我,只不過要你行你臣子的禮節,我守我君王的禮節而已。”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貂勃從楚國回來,齊王賜宴招待。飲到興頭上,齊王又喝道:“招國相田單來!”貂勃離開座位下拜道:“大王比周文王如何?”齊襄王說:“我不如也。”貂勃又說:“是的,我本知道大王不如,那麼大王比齊桓公如何?”齊襄公回答:“我也不如。”貂勃說:“是的,我也知道大王不如。然而文王得到了呂尚,尊為太公;齊桓公得到了管仲,敬為仲父。現在大王您得到了安平君田單,卻直呼其名,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何況自開天闢地以來,有人民起,做臣子的功勞,誰能比安平君更高?當年大王不能承守祖業,在燕國起兵襲擊齊國時,大王逃到城陽的山裡,安平君以人心微恐的即墨方圓三五里城郭,疲憊不堪的七千名士兵,力擒敵軍大將,收復齊國千里領土,這些都是安平君的功勞呀!如果當時他置城陽的大王不顧,自立為王,天下沒有誰能阻止。然而他從道德禮儀考慮,認為堅決不能那樣做,所以修築棧道木閣前去城陽山中迎接大王和王后,大王您才能得以迴歸,治理百姓子民。現在國家已經穩定,人民已經安定,大王卻田單、田單的叫,小孩子也知道不該這樣做。大王您趕快殺掉那九個別有用心的奸佞之臣,然後向安平君謝罪,不然國家就危險了!”齊襄王聽從了貂勃的話,殺掉了那九個寵幸之臣並流放了他們的家族,加封給安平君夜邑地方的一萬戶俸祿收入。

齊襄王做出了讓步,但他是被迫的。其實貂勃的做法並不會改變田單的處境,反而更加加重了齊襄王對田單的猜忌,田單在齊國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兵患:攻伐狄族並不是田單的本意,齊襄王想通過這件事抓田單的把柄,才是興兵伐狄的目的。

田單在軍事上的成就已經達到了頂峰,對於伐狄他並沒有什麼興趣,但君王之命他不好拒絕。在出發之前,他先找到了魯仲連。魯仲連說:“將軍你去攻狄族,恐怕攻不下來!”田單不以為然,他說:“當年我以即墨的殘兵敗將擊破擁有萬乘戰車的燕軍,光復齊國淪亡土地,現在攻不下狄族,這是什麼道理?”上車揚長而去,田單率領軍隊進攻狄族,三個月未能攻克。齊國小孩的兒歌中也有譏諷田單的描述,這背後的原因並不單純。田單開始驚恐起來,又去問魯仲連:“先生曾經說我攻不下狄族,請讓我知道原因。”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魯仲連說:“將軍當年在即墨,能夠後士兵們同甘共苦,抱定了必死的決心,能夠身先士卒衝鋒在前,自然上下其心、將士用命。但如今您坐在中軍大帳之內,自己擁有豐厚的俸祿,只有生活的樂趣,沒有戰死的決心,所以無法取勝。”田單說:“我田單有這樣的決心,是先生您為我下的!”第二天,田單振奮精神親臨城下,站在劍雨飛石之中,手持鼓槌,擊鼓進軍,於是攻克了狄族大營。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取得了對狄戰爭的勝利,並沒有讓齊襄王對放棄對田單的猜忌,齊王對於田單的猜忌反而與日俱增,田單在齊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田單為了保命選擇了避禍,來到了趙國,在這裡他也並不輕鬆,因為威脅還在他身邊遊蕩,這次發起挑釁的是馬服君趙奢。

英雄落寞:通過三件事,看力挽狂瀾的田單功成名就後在齊國的境遇

面對趙奢的咄咄逼人,田單選擇了退讓,退是智慧而非怯懦,田單知道趙奢氣盛,自己不過是來避禍的閒人,爭短長、論高低不是自己的志向,自己只想做個平平安安的安平君而已。對於田單來講,想做一個普通人挺難的!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