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前一段時間過週末,幾個媽媽就相約將孩子一起帶出來玩,大人們正圍在一起聊天,小朋友在旁邊一起進行玩耍,看了一群聚在一起玩的小朋友開心的手舞足蹈,只有明明一個人在旁邊,自己堆起了積木。

明明媽媽看到之後,有點憂心的對其他媽媽說:“這孩子總是這樣,別人在一起玩的時候,總是他一個人待在一邊,看起來一點都不合群 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交不到朋友怎麼辦?”

其中一個媽媽聽了之後,順勢看到了一群孩子,之後對明明媽媽說:“明明媽媽不用特別擔心,你快看”原來明明一個人坐在一旁思考、玩玩具,逐漸已經堆起了一個小型的機器人,這樣周圍的小朋友十分的驚訝,紛紛驚呼:“嗨!你是怎麼做到的?太厲害了!”“你能教教我嗎?”……

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而面對一群小朋友的誇讚,明明靦腆的笑了起來。

從明明的表現可以看出,明明的性格屬於一種沉靜思考型的性格,雖然看起來不善於和其他人進行打交道,但是因為做事有主見,有條理,所以也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喜歡。

每一種性格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採用適當的教養方法,逐漸的培養孩子,形成健全、良好的性格。

性格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和一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俄羅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性格就如同人們在自己的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在人的一生中,都會享受到這一良好資本不斷增值所帶來的“利息”,而壞的性格就好像一筆永遠無法還清的“債務”,其不斷增長的利息則是一種折磨,令他無法成功,直到最後“人生破產”。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為孩子的人生儲存資本,不斷的為孩子的未來增值,幫助孩子走向成功。

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一、思考敏感型孩子的性格特點

1.喜歡提問和思考

很多小孩子對於外界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而這一點在思考型孩子身上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遇到一件新鮮事物的時候,總是向家長問個不停。

而愛提問就是思考型孩子最明顯的性格特點,總是在向家長提出“十萬個為什麼”,面對思考型的孩子,家長應該耐心並正確地為孩子進行解答,即使不知道正確的答案,也應該鼓勵孩子去尋找答案,這樣不僅能夠充分的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保護孩子的求知慾。

2.情感更為細膩,並且也更為敏感脆弱

思考型的孩子,因為愛觀察和喜歡思考,在情感上也形成了非常細膩的體現,往往能夠注意到別人忽視的細節,但正是因為關注到細節的原因,就很容易形成鑽牛角尖的情況,變得更加的敏感和多疑。

所以家長在教養孩子的過程當中,應該更加細心的感受孩子情緒方面的變化,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引導孩子釋放情緒,將身心朝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家長們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的這些特徵,就代表著孩子也是一種情感敏感型的孩子。

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二、思考敏感型孩子的表現特徵

艾融博士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敏感型個體所具有的4個特徵。

1.在事情的處理上更為深度(D: Depth of processing)

敏感型的孩子對於一些細微的變化更加的關注,所以遇到一些情況的時候,比一般人更容易接受到刺激,對於蒐集到的信息,也比同齡人能夠做到更加“深度”的處理。

這些處理經常表現為:

①總是更加細心的觀察其他人,偶爾會表現出一種超出同齡人的處理方式

②在做一個決定的時候,對於一些細節方面的事情考慮得更加細膩,思考事情將會出現變化的任何可能性,最終做決定的時候也更加的慎重。

③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更容易找到整個事件的核心部分,並且能夠一針見血的找出問題的所在。

④因為考慮事情更加細緻,所以通常在一件事情上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外界看來更加的趨於優柔寡斷、內向、膽小等。但其實這些表現也代表著他們正在考慮事情的可行性。

⑤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2.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O: being easily Overstimulated)

德國學家Friedrich Gerstenberg對於敏感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刺激的情況進行過系統的研究。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參與實驗的人們被要求觀看一個屏幕上排列緊密的字母"E",判斷實驗者是否能夠從中找出特別的字母“F”,以此來判斷,實驗者比較能夠接受刺激的程度。


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而最終的結果顯示,敏感型人群比一般人更容易作出事情的正確判斷,但是同時也會使敏感性人群在做完實驗之後顯得更加疲憊一些。

如果嘗試觀察敏感性人群的話,人們就會發現敏感型人群在參加一些活動或者進行一些外出時,比較其他一般人更容易出現疲憊的情況,並且有的時候還會過早的提出離開。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他們不合群,相反,他們正在努力地融入其中,只是在融入的過程當中,因為受到過多的刺激而感到精神疲憊。

常出現的表現為:

①更加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②不是特別喜歡驚喜的出現

③會因為過度的興奮,而晚上不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等等

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3.敏感型的人群情緒反應更大,同理心也更強(E: being both Emotionally reactive generally and having high Empathy in particular)

如果家長髮現自己家的孩子,會因為一件東西或者一隻小動物長時間的產生過於激烈的情緒表現時。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屬於敏感型人群。

日本的臨終關懷醫生森津純子,將這種高於一般人的同理心,比作“音叉”,任何人都有與別人情緒產生共鳴的“音叉”,但是主要區別在於個體的音叉的大小、數量和功能不同:

“若一般人對“快樂、悲傷、恐懼、愉悅……”等情緒的反應,看作為10支小音叉,那麼敏感性人群可能擁有約1000~10000支大音叉”

一般人在面對一件事情的發生或者是一種情緒的產生時,表現出來的情緒不會過於的激烈,持續的時間也不會過長,但是敏感性人群正好與此相反,他們因為在情緒的表現方面接受的更為強烈,所以在情緒方面的表現時間也會更長一些。

有時候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因為一件小玩具的破裂,或者是因為一隻小動物的離開而產生更多情緒上的敏感表現的時候,家長也不需要過度的擔心,因為這是敏感型孩子的正常表現。

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4.更加能夠察覺到細微變化的刺激(S: being aware of Subtle Stimuli)

高敏感型人群對於感知器官的刺激比一般人表現的更加的敏銳。例如當出現一些細小的聲音,或者是出現一些事物的變化。其他人可能不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這些細節的變化,而高敏感型人群則會特別的在意。

關於這一特徵的出現,艾融博士表示:一些人的感覺景觀更加的敏感,但是大多數人並不是感覺器官反應過度,而是情緒反應大,思考程度更廣,因此也更容易察覺出細微的變化之處,這點可以通過觀察“E”當中的“F”得以體現。

所以如果有家長髮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抱有特別多的關注時,也不要去進行干預孩子,因為這也是他們高敏感型人群的一種特徵體現。

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四、關於思考型敏感型孩子的教育方法

1.從細節入手,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

關於思考敏感型的孩子,可能外在的表現會趨向於內向孩子的發展,但這並不代表著他不善於和其他人進行打交道,有時候只不過是他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傾注於自己關注的事情方面,而當家長髮現孩子,更在於細節方面的觀察時,應該鼓勵孩子對於這方面的發展,同時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慢慢的多和外界進行建立交流。

思考敏感型的孩子,更加善於觀察別人所忽略的細節,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優點,但是在外在表現方面也體現出孩子更加的內向和靦腆,不能夠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意見,使得這一個優點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

家長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時,應該更加的鼓勵孩子有關於細節方面的優點,及時的抓住孩子的“閃光點”,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從側面培養孩子更多的自信心。

美國教育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過:當我們試圖改變他人時,不妨用讚美代替責備,即便只有一點點進步,我們也應該表揚他,從而激勵他,促使他不斷進步。


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2.培養孩子的“粗線條”

因為思考敏感型的孩子更加的關注細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容易在乎細節帶給自己的改變,同時在有關細節方面也會同樣對其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有時這種要求可能不被他人所接受。

所以家長在培養思考敏感型孩子的過程當中,提供給孩子更加輕鬆和自由的成長環境,並且有意識的培養孩子更加粗線條一點,在孩子和其他人進行相處的過程當中

,不要讓孩子對於他人的過錯過於的在意,生活當中如果遇到其他人錯誤的產生時,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人更多的長處和優點方面,讓孩子更好地原諒他人的過錯。

當孩子在原諒他人的過程當中,自己的內心也會得到一定的解脫,同時孩子的氣度也會得到相應的昇華,有時候家長對孩子粗線條的培養,更加有助於孩子形成豁達的個性和寬闊的心胸,也更容易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孩子膽小、多疑?是“高敏感兒”表現,這樣引導成“試驗型”孩子

3.培養孩子從“思考型”轉換為“試驗型”孩子

很多時候,思考敏感型的孩子,更加重視自己內心思考的成果,對於事物的發展變化也更加傾向於內在的思考,而缺少了動手能力的表現。

思考型的孩子,表現出來更多的方面是愛提出問題和對問題進行思考,但是在思考問題當中,孩子很有可能並不會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而是僅僅停留在“思考”方面,但是更多的時候,真理往往是在實踐中產生的,所以家長們培養孩子多一些的動手能力,將思考和動手能力同時進行發展。

家長在生活當中,發現孩子是一位小小的思考家時,不妨多多鼓勵孩子的動手能力,將孩子取向於“試驗型”孩子發展,可以由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引導孩子進行動手解決,這樣也可以由孩子實現從思考型朝向試驗型發轉變。

家長在發現孩子情緒方面更加的敏感,對一件事物,花費思考的時間更多的時候,不要過於擔心,這會影響孩子社交能力方面的發展,因為這只是代表孩子更加註重於問題的思考,而不會因此缺少與其他人建立適當的社交關係,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應該重新發現孩子有關於思考方面的優點,鼓勵孩子朝向這一方向更多的發展,因為這對孩子的未來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