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经典之作,作品讲述的是曾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艾玛,她一心追求着传奇式的爱情,两度出轨使她债台高筑,最终自杀的故事。

当经典照进现实,古为今用,我们能从这本巨著里得到些什么?本文将从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这两个方面入手来浅析《包法利夫人》。

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一,《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的启迪

《包法利夫人》之所以成为经典,个人认为其作品人物的代表性和具象化是主要原因之一。

包法利夫人艾玛代表着那些把爱情当做一切高于一切的女人,她们既单纯又自私怀有欲望和幻想。

包法利夏尔代表着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的卑微者,他是好好先生是爱人的那一方。

艾玛的两个出轨对象,罗多尔夫是当下浪子的代表,列翁的形象十分契合当下的妈宝男。

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1,不要去催促妈宝男变得成熟有担当,不要相信妈宝男的承诺。

结婚以前,自以为就有了爱情,可是,婚后却不见爱情生出的幸福。欢愉、激情、陶醉,这些当初在书本中读来的美好字眼,生活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她渴望答案。

婚后的艾玛对于爱情的幻想被打破,她生了病,包法利疼爱妻子决定换个环境,自此他们来到了永镇。

当艾玛每日和列翁谈论文学和诗句,日渐熟络后,两个年轻人早已心意相通,可中间却隔着现实婚姻的这堵墙。

那时的两人都没有经历过情感的历练,各自矜持着,艾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列翁离开,而列翁离走前也未鼓足表白的勇气。

不要听信妈宝男的承诺,他们连表白都缺乏勇气。

艾玛和罗多尔夫私奔落空,为了转变妻子心情,包法利硬拉着艾玛去看歌剧。

在嘈杂的歌剧院两人再次相遇,此时的两人都少了矜持幻化成欲望本身。

艾玛把两人厮混的宾馆叫做家,艾玛的狂热让列翁承受不住,其实艾玛也早已有些麻木。

他们彼此太熟悉了,她腻烦他,正如他厌倦她一样。爱玛发现私通也像婚姻生活一样平淡。

列翁母亲知道此事后立刻写信给列翁的领导让其阻止。

在整个小说中列翁母亲一直没有现身,只寥寥数语,像一个法力高强的隐者,但显而易见的一个掌控欲极强的母亲已跃然纸上

其实夏尔身上也有妈宝男的特质,可包法利会维护妻子懂得反抗,比起夏尔,列翁是十足的妈宝男。

虽然他还是跟艾玛藕断丝连,那不是因为他违抗母命,而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欲火仍存。

东窗事发,当艾玛还在幻想着列翁会把支票拿来的时候,那支票注定了是空头支票。

妈宝男看似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可他们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甚至更多的是甘心做提线木偶,因为这样的人生早已安排好,不费力很惬意。

妈宝男需要经历挫折才是成长和成熟,如果你认为没有多余的能力和能量来应对两个人,那就远离吧。

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2,不要设想控制或感化浪子,浪子回头的概率太低。

罗多尔夫是情场高手,在他第一眼看到艾玛时艾玛就成了他的猎物,终究艾玛也只是他猎艳花名册上的一位。

艾玛不这样以为。她知道罗多尔夫是情场浪子,可她仍坚信她是他最爱的那位。

侯爵家宴会的那次体验给艾玛打开了虚荣的大门。切切实实的,罗多尔夫敲开了艾玛自认为的爱情之门。

在情场高手的欲情故纵下艾玛彻底沦陷,只要夏尔前脚离开,艾玛就风一般的跑出去,去找她的情人,去吻醒他的清晨。

在艾玛看来,夏尔越发讨厌,罗多尔夫是可以拯救自己的人。

私奔的想法在艾玛迫使罗多尔夫接受后,她寝食难安激动不已。

浪子怎么可能会被情人轻易掌控,他们的嘴巴甜死人,可行动会摧毁你的心。

私奔没有成功,罗多尔夫驾着马车逃走了,他走的那一刻更加确信了,艾玛就是个疯婆子。

他(罗多尔夫)觉得爱玛仿佛退到遥远的过去,好像是他们被他刚才的决心隔得老远

当艾玛抱着希望给罗多尔夫要钱的时候,罗多尔夫看她就像是一个陌生人。

浪子的狠绝就在于此,那哪怕你们爱到天崩地裂,最后终成冰冷的陌客。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女生幻想着自己可以拯救浪子,她们有颗圣母心,她们认为浪子终将回头。

可她们看不清现实,浪子之所以回头是因为他自己,他不想玩了不想浪了,想安静下来过平稳的日子。

而那个等来浪子回头的女生只是因为时机恰巧。

人性是自私的,当你付出的时候,你自然想要得到回报。

爱情何尝不是一场投资,有去无回的投资除了证明你傻之外,再也不能证明其他。

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3,“好人”极有可能不是好的爱人

夏尔是整部作品中存在感最低的人,虽然他给了艾玛的夫姓。

通读全文会发现夏尔简直是艾玛爱情的神助攻。

他放任艾玛和列翁读诗,在罗多尔夫给艾玛送来马时很是感激,他带艾玛去看歌剧亲手促成了列翁与艾玛的重逢。他轻易的相信了艾玛编造的谎言。

夏尔谈起话来,像一条人行道一样平淡无奇;他的想法,也和穿着普通衣服的过路人一样,引不起别人的兴趣;笑声,更不会使人浮想联翩。

夏尔深爱着艾玛,却无法走进艾玛的内心。

艾玛临死之前对包法利说:你是个好人。

如果夏尔可以走进艾玛的心,可以畅快沟通,那艾玛或许就不会偷情,故事的走向也不会是悲剧。

腾讯问卷曾经做了68119人的有效调查,发现60.2%的男人和38.1%的女人曾经出过轨,

女性出轨的时间更多的是集中在和丈夫吵架、冷战时期。

夏尔这里没有艾玛想要的婚姻和爱情,她也只能出轨去找寻自己认为的爱情。

对于夏尔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艾玛死后,夏尔发现了艾玛与情人的往来书信,当他见到罗多尔夫时说,我不恨你,应该责怪的是命运。

夏尔的确是十足的好人,他确实够宽厚,宽厚的可笑又可鄙。

夏尔终究不明白,爱情的本质是占有,爱情具有排他性以及攻击性。

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人错误的把别人的好当做是爱,把感动看成爱情,把感恩之情付诸于爱情,把好人当做最后的依靠。

在难得糊涂将错就错的爱情里,是否是真的是爱当事人心知肚明。

好人不等于好的爱情,如果你遇到的是那个你不爱的好人,给他发张好人卡,放他走吧。

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4,爱情并不是生活的一切

爱情对她来说,应该突然而来,光彩夺目,好像从天而降的暴风骤雨,横扫人生,震撼人心,像狂风扫落叶一般,把人的意志连根拔起,把心灵投入万丈深渊。

这是艾玛的爱情观,她的爱情是绚丽是刺激亦是毁灭。

在《包法利夫人》里艾玛对于女儿贝尔特的态度让人难以接受。

为什么作为母亲的艾玛生了贝尔特却不爱她?那是因为艾玛的心里只有她自己。

孩子与自己无关,丈夫与自己无关,艾玛只关心自己的爱情,她的爱情高于一切。

爱情是一场赌局,艾玛压上了所有,可最终爱情没有给她想要的结果,她吞下了砒霜。

当下依然有把爱情看做一切的人,可生活里不止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有工作有闲暇,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你越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时,你越会感到无助和迷茫,请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吧,你的世界里不应只有爱情。

请先好好爱自己,活出自我,再去找寻属于两人的爱情。

好的爱情里,爱自己是前提。

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二,《包法利夫人》这本著作对小白创造者的启迪。

1,细节很重要,但不应是全部

《包法利夫人》被人称赞的一个焦点就是细节描写。

她又看见田庄、泥泞的池塘、穿着工人服的父亲在苹果树下;她也看见自己,像往常一样,在牛奶棚把瓦盆里的乳皮揭掉。她的过去生活,虽然像在眼前一样,但也完全消逝于现在的灯红酒绿之中,她几乎不相信自己这样生活过。

随便截取一段文字都能感受作家对细节描写的超高技艺。

《包法利夫人》里对环境的描写,对物品的描述,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等等,都应是我们小白创作者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地方。

本身作为小白创作者,我也深知自己对于细节的处理很糟糕,甚至很多写出来的故事都没有情景渲染和细节描写。

我想这应该是小白创作者的通病,作为小白想在短时间内掌握细节描写的技艺简直是痴人说梦。

个人认为作为写作小白,我们首要解决的是故事的主核。

故事的主核,就像是树的主干,细节描写是树上的红花,主干没立起来,红花再红也只是枉然。

先让故事的主核符合事物变化的发展规律,符合逻辑这才是小白创作者首先要去做的事。

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2,精简的文字具有力量

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花了四年零四个月,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一千八百页,最后定稿不到五百页。

从3600页到不足500页,删减了近9成的文字,促使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精简的文字具有力量。

放眼当下,碎片化阅读时代的读者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掀开你的层层迷雾看文字的文相。

作为创作者如果受众读者的诉求都不知道不了解,不想去设法弥补或满足,那自然也不能带来写作水平的提高。

精简应是创作者的素养。而精简中的精则需要创作者多写多体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3,沉浸式写作是一个好方法

福楼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小白创作者在创作人物时喜欢先入为主,先让自己的观点或观念表露出来,可出来的作品往往差强人意。

这是因为作品里有两个人,一个是作品的主人翁,一个是操控者,作者在文章中的操控大手让读者一目了然使阅读索然无味。

沉浸式写作是把自己代入到笔下的人物中去,笔下的人物就是我,人物的反应就是我的真实反应。

在沉浸失写作中,创作者放弃自己的上帝视角,跟随笔下的人物经历一切。

作为小白创作者,我们先把自己置于一个安静的环境,笔随心动,慢慢进入慢慢体会这种写作方式。

古为今用浅析《包法利夫人》,对当下情感及小白创作者的启迪

  • 结语

作家苏童说,《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包含人性弱点的百科全书。

经典,穿越百年依然有力量有影响,《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古为今用,让经典照进现实,从书中我们可以收获很多。

在日益浮躁的当下能静下心来读经典的人着实不多,也正因此,读经典才显得迫切,多读经典会拉开你我的差距。

多读经典多有裨益,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