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和渴望。

这句话出自陈忠实先生的作品《白鹿原》是为了鼓励人们在人生痛苦和难过时,坚持下去,也只有坚持下去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对生命的热情。

读《白鹿原》的时候我总能找到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在命运下不屈服的勇气,而这或许正是《白鹿原》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陈忠实先生开始构思一部四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之后的两三年时间里,他开始夜以继日的收集素材,并于1988年清明时开始着手写草稿,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这部小说,但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陈忠实先生都在对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直到1993年6月《白鹿原》才得以出版,并且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爱戴。

小说描写的是地势雄伟 ,资源丰富,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的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原。通过 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纠纷,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历史长卷,小说气势宏大,撼人心魄,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尤其是白嘉轩,田小娥的鲜明形象。

故事情节带着昏暗的色彩,又透着深深的社会现实,让人有种不忍心读下去的伤心之感。它真实的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感,将人性复杂、封建礼制的残忍不留一丝空隙的表现在主人公的身上。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一、田小娥:真性情的女子,封建礼制下,无力的抗争,无奈的选择

女主角田小娥的构思来源于,一份记录了中国妇女现状的文献,文献上记录早期中国,女孩普遍在16、17岁结婚,婚后一两年内生下孩子,期间如果不幸丈夫去世,她们便需要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供奉父母、抚养孩子,直到生命终结,获得一个贞洁女子的牌坊。

而她们的一生是否幸福,从来都没有人关心。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陈忠实决定写一个拥有反抗精神,独立人格的女性,田小娥的形象便是从这个时候出现在了陈忠实的脑海里。

田小娥的一生都是痛苦的,有着生的痛苦、死得痛苦、活的痛苦。她的人生从她十几岁嫁给郭举人时就不再属于她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和一个年过古稀,早已丧失生育能力的老人。即使她能获得财富生的满足,但内心的空虚和寂寞却是无以言表的。加之做小妾的她,又被正式所欺负,更加坚定了她离开的决心。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田小娥在遇见年轻,勇敢的黑娃时,毫不忌讳的勾引他,直接和他说,我晚上给你留门。对命运的不公平,她仅有的反抗工具就是肉体和性。而在和黑娃偷情被抓后,她没有丝毫的畏惧和后悔,她怕的不是死,而是一辈子做别人的玩偶。

和黑娃相爱的时候,他最想要的只是过普通女人相夫教子的生活,而这简单的梦想,终究没有实现,白鹿原人,对她的成见和唾弃,在一次杀死了她的梦想,让她成了一个不配见阳光的女人。

动乱年代黑娃被田福贤领兵抓捕,好不容易逃跑了,却留下了没有生存能力的田小娥。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不寻找下一个依靠,为了救黑娃她在堂叔的软磨硬泡下献出了自己的肉体,之后多次与子霖发生关系更多的只是为了生计。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人们讽刺小娥多次与不同的男人发生关系,唾弃她。然而她仅仅只是男权主义下的牺牲品,一个漂亮女人活下去不可多得的选择。

整部作品中她又是唯一一个在被男人玩弄的同时也玩弄男人的女人,她是唯一一个打过男人耳光,唯一一个尿到鹿子霖鹿脸上的女人。

尽管她的这点反抗是不彻底的,也因此为自己的反抗而招来了更大的灾难。但相比于其他女性向命运屈服的态度,陈忠实先生又无疑不是把对一个时代的反抗精神,通过田小娥这个小人物所表现了出来。至高无所的儒家信念。

二、白嘉轩:多重化人格的悲剧人物,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白嘉轩是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关中汉子,具有天性的纯良,兢兢业业等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至高无上的儒家信念。

他是这部长篇小说的核心人物之一 ,作者对其形象塑造 、性格刻画 ,更多体现的是文化心理结构的表述方法 ,即人在社会实践中由长期所处的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熏陶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心理素质 、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 。

小说一开始就以白嘉轩一生娶过的七房女人开头,白家为了延续子孙,也为了掩饰白嘉轩不能传宗接代的窘迫,而表演了一出借种的闹剧。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白嘉轩自始至终都没有反抗过,他的一生都在封建礼制下服从。他家的匾额上写着:“耕读传家”,也是一种对儒家思想传承的体现。

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白嘉轩也是,在为人处事上,也充满了仁义。小说第四张,白嘉轩豁达地买下搬砖和泥的鹿姓小伙,收买李家寡妇的六分水地时,慷慨的多加了五斗米。

对长工鹿三更是厚待,他让黑娃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书,让鹿三一直在他家工作。

在小说的第六章,白嘉轩立“乡约”,希望以此正民风。将它们刻在青石上,镶在祠堂里。让路过的村民们都逐一背下,并学以致用,以此来规范村民的行为。

受此影响白鹿村也成了礼仪之邦,人们不在打架斗殴、赌博,而是变成了说话纤细柔和的“礼仪之邦。”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白嘉轩又是封建礼制的维护者。在黑娃和田小娥婚姻上,白嘉轩坚决反对,并说田小娥是一个灾星。在小说第十五章中,白嘉轩听到族人汇报小娥无白狗蛋偷情后,他毫不犹豫的在祠堂里将白狗蛋打的浑身稀烂,惨死家中。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当鹿三杀死田小娥后,白鹿村开始了自然灾害,人们认为是小娥回来复仇时,村里许多人都想着为小娥上香。只有他白嘉轩,监守着自己的原则。他心狠手辣的将小娥的尸体挖出,烧成灰,镇压在塔下,让她永世不得超生。

为了维护封建礼制,他不仅对田小娥心狠手辣,对自己的女儿百灵也没有手软,百灵是他的独生女儿,从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宽松的环境下,养成了百灵活泼,大胆,倔强的性格。她受新思想影响勇敢的拒绝了父亲为他安排的旧式婚姻,将退婚信交给对方。

父亲却因此对他恨之入骨,也由最初的劝他,到后来的威胁和软禁,直到白灵死去,他也没有原谅。

白嘉轩的形象也渐渐趋于完全,他即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也是封建礼制的维护者。他既有仁慈的友爱的一面,也有凶狠坚定的一面。但在子女的教育上,他终究只是一个失败的,孤独的老头。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三:通过陈忠实《白鹿原》透视中国传统文化

小说从头至尾都都蕴含了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出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文化、宗法文化、民俗文化等,都给当代文学史留下了清晰的印迹。

儒家文化

《白鹿原》所展示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全面而丰富的,几乎涉及到了中国各方面的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着漫长历史的儒家文化。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古老的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有着独到见解,也不难看出作者对儒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有着个人理解。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宗法文化

宗法制度在中国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中国传统的家族中几乎都有宗法制度的写照。有着宗法思想的白鹿原村民希望的是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繁衍后代的稳稳当当的生活。

在宗法文化的影响下白鹿原上的这个大家族很团结,面对困难他们能在宗法下的大家长白嘉轩的主持下一起面对并且战胜困难。我们可以看到宗法文化下比较有利的一面,但是这种宗法思想阻碍了人民先进思想的发展,阻碍了先进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时代的进步。

作者写这部作品的意图也可能是揭示在白鹿原中的宗法制生活方式的落后、愚昧,指出封建礼教对人的危害,对宗法制度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民间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白鹿原历史悠久,以农耕为生,有着自己数千年的原始信仰,带着浓厚的民俗色彩。 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体现有很多方面,如婚俗、丧俗以及其他方面。从婚俗角度来说。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的存在价值,探秘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在小说的开头,就仔细的描写了白嘉轩七次娶妻的过程,白嘉轩娶了几房媳妇死了几房,她们的丧礼方式极其简单。而白秉德老汉的丧礼方式繁杂而又正式。

从而可以看出其中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在作品中作者表达所运用的语言是通俗的,因此能够受到民众的接受与喜欢。 这是一部民族与通俗相结合的小说,带有强烈的民俗意味,充满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待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看法。

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糟粕与精华并存的,所以它对人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所以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既不能一味的肯定也不能一味的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参考文献】

陈忠实 . 白鹿原

陈忠实 . 陈忠实文集

唐云 . 觅我所失 : 论《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和留连

论《白鹿原》中性爱描写的文化价值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浅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