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王》‖人与人的隔膜

老王是杨绛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饱满,是难得的佳作。

老王是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名三轮车夫。他的身世很悲惨,亲人没出息,眼睛只有一只,另外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浅析《老王》‖人与人的隔膜


他的住处破破烂烂,就是一个垃圾堆满的院子——没有人愿意和这样一个长相可怕的老头相处,更别提给他温暖了。

只有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愿意和老王相处,在文革时期,钱钟书一家工资被扣发,但杨绛还是坚持给老王车钱。

浅析《老王》‖人与人的隔膜


老王是个很不错的车夫,每次送冰都比别的车夫大上一倍。常常与杨绛钱钟书谈心——大多都是在倾诉。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悲惨的死去了。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老王病了很久了,在死前,他凭着巨大的意志力,给了杨绛一家香油和鸡蛋作为报酬——这是一个油尽灯枯的老人能为恩人做的最后一点事情了。

浅析《老王》‖人与人的隔膜


因为老人的样子,杨绛甚至都没有想到请老人坐下休息一会,而是着急给老王开门,似乎,下了无声的逐客令——杨绛,一个真正的好人,尚且与老王存在隔膜,更何况其他人呢?

由此可见,老王生活是多么不易。

老王到杨绛家里送鸡蛋和香油绝不仅仅是为了感谢杨绛一家地照顾,更是想要在临终前感受来自人间的关怀。

但是杨绛并没有做到——这也是杨绛先生后来“愧怍”的原因吧。


我是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文章,点赞关注就对我的最大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