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不小心写出的名著——浅析《老残游记》中的影射史学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这,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这是《老残游记》作者鸿都百炼生书写的自序,作者的身份在《老残游记》出版后一直是一个谜团。1924年3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发表《“老残游记”之作者》一文,考证出《老残游记》署名“洪都百炼生”(又做“鸿都百炼生”)的作者真实身份——刘鹗。刘鹗,清末著名小说家,家谱名震远,原名刘孟鹏,字公约、云抟,后改名刘鹗,字铁云。

刘鹗不小心写出的名著——浅析《老残游记》中的影射史学

刘鹗像

无心插柳之作——《老残游记》

十九世纪初年,刘鹗在北京和沈虞希、连梦青等是至交好友,沈虞希供职于朝廷,接近慈禧统治集团的核心,他经常和刘鹗等人沟通。沈虞希的另一个好友方药雨则在天津《日日新闻》供职,《日日新闻》是日本领事馆的喉舌,到天津被日军占领后才取消。

沈虞希谈话中涉及了慈禧集团内部的一些事务,结果方药雨在第二天就发表在《日日新闻》上。慈禧知道后勃然大怒,严查泄密的源头,沈虞希被直接廷杖打死,连梦青则受到牵连,从北京逃亡上海,做起了记者。

作为好友的刘鹗知道连梦青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资助,于是刘鹗决定写书发表来接济连梦青,于是他开始创作《老残游记》,笔名“洪都百炼生”。《老残游记》发表在商务印书馆创办的《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反响不错,后来图书编辑居然删除了一些内容,作者也不再在《绣像小说》上发表小说,后改在天津《日日新闻》发表。

刘鹗本来没有考虑自己写的书名扬四海,没想到一不留神写出了名著。当时的很多文学大家对《老残游记》推崇备至。

中国近一百年内无此小说——严复(严几道);不意中国亦有此人!可与英国最高小说平行。——王国维。

梁启超更声明出重价收购《老残游记》全本,刊印出版。这是1905年9月22日天津《日日新闻》的报道。

鲁迅更将《老残游记》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代表之作,后胡适、林语堂等人先后为《老残游记》的推介撰写序言。《老残游记》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日文、俄文、捷克文、匈牙利文、朝鲜文,在海外也广为传播。

刘鹗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小心写了一本名著。

刘鹗不小心写出的名著——浅析《老残游记》中的影射史学

《老残游记》图书

《老残游记》对当时清政府的影射

《老残游记》中刘鹗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清政府现状融合在了一起,小说创作的时代性非常强,当时的人看了之后大都感同身受,反响激烈。

在小说的第一回《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中作者将自己和清朝末年的状况详细的描写了,不过是采用暗喻的写作方式。

一、刘鹗在小说中暗喻自己家世。

小说的主人公老残,原名铁英,号老残,行医为生。文中是这样描述:

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原是江南人氏。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来曾进得一个,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

刘鹗是江苏丹徒人(今天江苏镇江),是江南人士,他八股文科举屡屡不中,早年行医、经商频频失败。刘鹗的父亲刘成忠是咸丰年间的进士,曾任河南归德府知府,后因治理黄河、剿灭捻军升任河南南汝光道等职务,也就是三品官员,告老还乡之时积攒了4400两银子,回老家淮安购置了几十亩地和宅基养老。在小说里刘鹗是暗喻自己的家事。

二、梦中“破船”暗喻了什么?

在小说中,老残在梦中到海边看海,用望远镜发现了一艘破船,这艘破船的描写相当详细,如下文:

.....原来船身长有二十三四丈,原是只很大的船。船主坐在舵楼之上,楼下四人专管转舵的事。前后六枝桅杆,挂若六扇旧帆,又有两枝新桅,挂着一扇簇新的帆,一扇半新不旧的帆,算来这船便有八枝桅了。......

刘鹗为何将一艘破船描述的如此详细,如果不了解作者写作的年代,那就是瞎子摸象,不能得窥该文描述的全貌了。

这艘船二十三四丈长,明显的是暗喻当时的大清朝,清朝内地有18个行省、五个将军管辖地,另有驻藏大臣办事处、驻青海大臣办事处,合起来是二十五个,不过有些地区属于半控制状态,所以作者称该船二十三四丈长。

船主在舵楼之上,暗喻当今皇上,下面四个掌舵人则是暗指四个军机大臣,也许很多人说清朝的军机大臣没有这么少吧?但在1902年时,清政府就是四个军机大臣,分别是:荣禄、王文韶、鹿传霖、瞿鸿禨。这艘船的桅杆有八个,分别代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半新半旧的桅杆一个则是指1901年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成的“外交部”,因这个部早就有,只是名称和职责改变了一下,所以作者称半新半旧;全新的一个桅杆则是指1903年新设立的“商部”,这是清政府之前没有的。此后清政府改革官制,陆续有新的部出现在清政府的官制中来。

刘鹗不小心写出的名著——浅析《老残游记》中的影射史学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图,1901年改为外交部

刘鹗还详细描述了船身的状况,文中说船的东边坏了三丈,靠近一旁有一丈的地方已经开始渗水了,全船破漏的地方很多。东边三丈坏了的暗指东北三省,沙俄已经在东北修建了中东铁路,并于1903年7月建成通车,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东北三省,而靠近的则是暗指山东,也是风雨飘摇。

刘鹗不小心写出的名著——浅析《老残游记》中的影射史学

中东铁路示意图,1903年7月建成通车

三、刘鹗本人际遇渗入小说之中。

梦中的老残三人,寻得一艘渔船赶去帮忙,想挽救这艘破船上的人,只带了“向盘和纪限仪”,这是航海和航空用的“六分仪”。

刘鹗不小心写出的名著——浅析《老残游记》中的影射史学

六分仪图,主要用于航海和航空

当老残三人将向盘和纪限仪交给船主和舵公时,他们还询问仪器的使用方法,不过下层的水手却纷纷这样说:

船主!船主!千万不可为这人所惑!他们用的是外国向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歼!他们是天主教!他们将这只大船已经卖与洋鬼子了,所以才有这个向盘。请船主赶紧将这三人绑去杀了,以除后患。

本来想帮助船上的人的老残三人却被认定是“汉奸”,一定要除之而后快。好不容易到了自己的小船,船上的人用破碎的船桩打碎了小船。

这样的经历,刘鹗本人也经历过。1888年,刘鹗因为治理黄河有功,推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级别是候补知府,他上书洋务,受到权贵的打压。1896年,刘鹗在山西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获利很好,但被人骂为“汉奸”。

四、《老残游记》中人物影射了那些清朝官员?

《老残游记》中作者描述了不少官场人物,主要有张宫保(也写有庄宫保)、玉贤、刚弼等,这些人和现实中的人是有对应的。譬如张宫保暗指张曜,张曜曾经任山东巡抚,刘鹗曾经在其手下供职,治理黄河;玉贤则是指毓贤,清末酷吏,曾经任山东曹州知府、山西巡抚,极端排外。在小说中,玉贤在曹州一年内用“站笼”站死了2000多人,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这么干的;小说中齐河知县刚弼则是指清末大臣刚毅,死于和慈禧西逃的路上。毓贤和刚毅都主张利用义和拳对抗洋人。

刘鹗不小心写出的名著——浅析《老残游记》中的影射史学

毓贤像,曾任山东曹州知府、山西巡抚

1903年刘鹗创作小说《老残游记》的年代和自身经历是非常相符合的。

刘鹗之死

刘鹗的商业眼光也不错,早早在南京浦口购置了一块地皮,准备开商铺。当时有权贵人物看上了这块地皮,想通过原价购买,此时的地价已经高涨了不少,刘鹗自然不肯。

对方直接写信把刘鹗告了,声称刘鹗曾经私自购买太仓的粮食牟利,购置地皮是为洋人办事。查来查去刘鹗购置地皮是为了自己开商铺,不过私自购买太仓粮食一事却被利用了。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刘鹗看到灾民无数,就沟通八国联军在太仓(清朝国家储备粮仓)购买了一批粮食赈济灾民,此事在八国联军撤退后也没有追究。不过,处理刘鹗案件的是袁世凯,袁世凯曾经和刘鹗在山东共过事,袁世凯曾经委托刘鹗向当时的山东巡抚张曜疏通,提拔袁世凯,刘鹗没有帮他,他就借此机会下手整治刘鹗了。

1908年,刘鹗以“私售粮粟”发配新疆,第二年,刘鹗因脑溢血去世,最终他还是被清政府给“黑”了。

参考文献:

《老残游记》

《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