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浅析《红楼梦》中的玉文化

浅析《红楼梦》中的玉文化

浅析《红楼梦》中的玉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五千年来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举世公认的古代小说史的巅峰代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为主线,描写了封建末世贵族的悲剧和一群可歌可泣的人物。同时该书还是旧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内容涉及诗词、饮食、服饰、医药、音乐、园林等诸多方面。其中,小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玉文化亦是多处涉及,对其的传承与发扬也是显而易见的。

玉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从根本上区别与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以玉为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中国古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千年来积累的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在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最显著的一点便是通灵宝玉在小说中充当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作者曹雪芹对于玉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与其把小说称作后人该作的名字《红楼梦》,其实我更愿尊重曹公原意将其叫做《石头记》。我们且看小说第一回原文:“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小说在全书开头第一回便为读者讲述了大荒山无稽青梗峰下的一块顽石机缘巧合下被路过的一僧一道变作“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下至凡间去历尽红尘离合悲欢的奇幻故事,并引出“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字警言,可谓是提纲挈领的一回文字。在小说中,石头即是玉,玉即是石头;小说称作《石头记》,把它认为是曹公以小说形式写的一本玉记又何尝不可?因此我认为,曹雪芹就是把玉文化当做《红楼梦》之魂来写的,而《红楼梦》就是一本玉文化的巨著。

浅析《红楼梦》中的玉文化

(上图为2010年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正面与反面截图。据说新版《红楼梦》在这块玉上下了很大功夫,剧组专程去了一趟和田,买下了这块籽料作为通灵宝玉,白度和油性都相当不错,皮色很美。)

在小说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中,曹公借宝钗之眼第一次十分细致的描写了这块“通灵宝玉”,即那顽石幻相:“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寥寥几字便形容出通灵玉之形,玉之色,表露出它的不凡;同时用图示的方法直观地告诉读者玉正面镌刻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则刻著“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十二字篆文。作者又假托莺儿之嘴泄露“金玉良缘”的天机,继而引出宝钗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成对的“吉利话儿”。而曹公早已在“红楼梦曲·引子”中点透这是一本以“怀金悼玉”为主题的小说,从这一点亦可印证古人对金玉的看重与推崇。“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乖时玉不光”,这宝玉与金锁,既代表了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同时更是他们“一损俱损”的象征。

浅析《红楼梦》中的玉文化

(上图分别为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和1996年台湾华视版《红楼梦》剧中“通灵宝玉”的截图。经多位红学家考证,根据原文对通灵玉“灿若明霞”的描述推测玉应偏朝霞之橘红色,而上图中两块玉则偏白色和绿色。)

通灵宝玉是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一玉一世界,曹雪芹将其作为载体反映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丰富而深厚的玉文化精神。这在古典小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独例。曹公把他挂在“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叛逆代表贾宝玉胸前,亦是颇有深意。虽然把《红楼梦》完全看作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并不正确,可曹雪芹写通灵玉借玉言志这一点确实毋庸置疑的。他因家族之事终生不能为朝廷录用,为天子效命,才借那女娲补天独独剩下的顽石感慨“无材可与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里的“天”指代的就是朝廷。后来曹雪芹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败,故而才在小说中塑造出贾宝玉这样一个厌恶经济仕途,视求功名为官之人为“国贼禄蠹”,更将旧社会最高道德“文死谏武死战”贬得一文不值的人物形象。所以我觉得从一定程度上讲,通灵玉其实代表的是曹雪芹本人的精神意志,而宝玉只是在代他说话,代他做出那么多“出格”的不为礼教所容的事情来。

除上述观点之外,通灵宝玉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总出现在小说“大过节”处,时时刻刻推动着小说主要情节的发展。例如,第一回中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后看破红尘出家;宝黛初会宝玉摔玉;探宝钗比通灵;宝玉凤姐“魇魔法”,僧道用通灵玉“除邪崇”……还有脂批提及佚稿中“通灵误窃”,“凤姐扫雪拾玉”以及“甄宝玉送玉”等可能包括“疗冤疾”,“知祸福”的几大回精彩绝伦的文字,可叹已不得见。想来小说最后宝玉“悬崖撒手”之时,这通灵玉也已归彼大荒,重新化作顽石,形质归一,同第一回埋下的伏笔“携入红尘,引彼登案”前后呼应,圆满地结束了“通灵宝玉”由顽石变幻入世历经尘劫后重化原形的轮回。

浅析《红楼梦》中的玉文化

小说中贾府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玉器也是玉文化的一处重要体现。例如凤姐初见黛玉“戴著金边八宝攒珠鬓”,“裙边系著双衡比目玫瑰佩”,宝玉解下扇子上玉玦扇坠送与琪官;再如怡红院常用的琥珀杯,缠丝白玛瑙盘子,妙玉用平时吃茶的绿玉斗来招待宝玉;还有湘云赠袭人几个大丫头的绦纹石戒指,贾琏用九龙珮挑逗尤二姐,权当定情信物……古人用玉器做精美的装饰物或作为传情达意的信物都反映了国人对玉由来已久的喜爱,对于玉文化的深度崇拜。

古人以玉为宝,以玉为贵,还表现在常用玉字起名。小说中金陵贾家公子与江南甄府公子皆不约而同起名“宝玉”便是几千年来“以玉为宝”观念的历代传承,深入人心最明显的力证。除他二人外,小说名字中含玉的还有黛玉、妙玉、红玉、玉钏、蒋玉菡以及刘姥姥信口胡诌的茗玉等,而同族宗亲中和宝玉同为玉字辈的还有贾珍、贾琏、贾珠、贾棕、贾环、贾璜、贾珩、贾珖等人。凤姐曾对因犯宝玉之名而改名为小红的红玉说“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可见像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都把玉作为自己高贵身份的象征,此时曹雪芹又将玉文化同封建传统等级观念自然地联系起来了。

温润而色泽鲜明的美玉在国人心中代表着一切美好有德性的事物,象征着纯洁,温和,高尚。《红楼梦》大量地以玉来形容美好的人和事物,“以玉为美”的传统玉文化观念随处可见。在写人方面,如第五回中用“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形容警幻仙姑像冰一样清澈,像玉一样温润,容貌如同用香料培出的精雕细琢的美玉一样;如宝玉在《姽婳词》中用“玉为肌骨铁为肠”来形容巾帼将军林四娘;再如他在《芙蓉女儿诔》中用“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来称赞晴雯的高尚人格;而在拟物方面,如在护官符中用“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来凸显贾家财力雄厚;再如在“海棠社”一回中,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黛玉的“碾冰为土玉为盆”以及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知玉无痕”都用玉的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托白海棠……类似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结语:

中国的“国”,国字框里是一个玉,国中有玉,玉是中国之魂,是中华民族之魂,也是《红楼梦》的灵魂。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以惊人的艺术笔触,精湛的文学语言传承并弘扬了中国玉文化,他以玉比人,以玉喻事,以玉直抒情怀,以玉寄托理想。《红楼梦》是曹雪芹一生心血之作,也是一本玉文化巨著,书中充分体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玉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融会贯通。他写通灵宝玉托玉明志,志在向世人传播玉之仁、义、智、勇、洁的品格与精神,传承并弘扬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之魂的玉文化。从这一点上看,曹雪芹无疑也是十分成功的,他通过小说作品《红楼梦》为玉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永垂青史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资讯传播、政策宣传、知识普及、资源展示、学术交流等服务,为业界、学界和公众搭建交流、互动、分享平台。

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创办于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是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月刊。《文艺研究》以“引领学术潮流,把握学术走向,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为办刊总方针,强调现实性与学术性、前沿性与基础性、学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提倡中国视野、中国问题、中国气派,广泛容纳文学、艺术各领域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优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