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興亡百變物自閒,

富貴一朝名不朽。

細思物理坐嘆息,

人生安得如汝壽。

這是年輕的蘇東坡一首長詩的最後四句,寫他在鳳翔判官任上看到一件古物時,內心所起的波瀾。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早在蘇東坡之前,另一位文壇大家韓愈,也有一首長詩記錄同一古物,前面4句這樣寫道:

張生手持石鼓文,

勸我試作石鼓歌。

少陵無人謫仙死,

才薄將奈石鼓何?

是的,這兩位大文豪在《石鼓歌》裡所歌頌的,正是著名的“陳倉石鼓”。

這些石鼓堪稱史上命運最坎坷的文物了,到底經歷了哪些坎坷,容小編慢慢道來……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一、唐朝:10個石鼓得而復失,又失而復得,最後還是不見了!

唐太宗時期,陝西鳳翔陳倉山的一位老人放羊時,偶然發現10個鼓狀的大石頭,上面還刻有古怪的文字。當地村民視為“神物”,對其來歷眾說紛紜。

得到消息,官府立刻派人前往考察,發現這些石鼓高約2尺,直徑1尺有餘,重達1噸以上。從鼓上的古文字看,初步判斷是先秦時期的文物。當時的幾位書法大師: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都跑去臨摹拓寫上面的文字。因發現地在陳倉山,故名“陳倉石鼓”。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此後,陳倉石鼓一直曝於野外,直到唐玄宗時爆發安史之亂(755年-763年),當地官府為防止石鼓落於叛軍之手,將石鼓掩埋起來。

唐憲宗元和年間(806年-820年),人們才重新找到了這些石鼓,不過只剩下了9只,還有一隻竟不翼而飛。

當時有一位國子博士向朝廷建議,要求對這批石鼓加以收藏保護,朝廷接受其建議,將它們放進了鳳翔文廟。

這個國子博士正是韓愈。

然而,唐朝末年兵荒馬亂,鳳翔文廟的這9只石鼓又一次不知去向。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二、宋仁宗時,在鳳翔找到了10個石鼓,裡面居然有一個假的……

宋仁宗時期,為弘揚教化,仁宗下旨給鳳翔知府司馬池,令他儘快找到陳倉石鼓,上交朝廷。

司馬池接到旨意後,不敢怠慢,立即組織人員在鳳翔境內搜尋,不久,石鼓一個不差地送到了宋仁宗跟前。

宋仁宗大喜過望,給司馬池加官進爵,朝野上下一片歡欣。

但沒過多久,傳出一大丑聞:10只石鼓裡邊,居然有一個是假的。而造假的不是別人,正是司馬池。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原來,司馬池很快找到了9只石鼓,只剩唐朝遺失的名為“乍原”的那隻石鼓,死活也找不到。

遺失了200多年的古物,找到9個已經很不容易了,但不知是司馬池過於貪功,還是皇帝逼得太緊,總之司馬池一時鬼迷心竅,居然根據前人的拓本,找工匠做了個假的“乍原”石鼓。

眼下造假敗露了,朝廷一下子炸開了鍋,因為司馬池犯的不是小罪,而是欺君大罪呀,搞不好要滿門抄斬的。好在宋仁宗是歷史上少見的寬宏大量的皇帝,念及司馬池找到9只石鼓的功勞,對司馬池的欺君之罪沒有追究。

也是萬幸,否則我們今天就看不到《資治通鑑》了,因為這個司馬池不是別人,正是司馬光的父親。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三、“乍原”石鼓到底在哪裡?

那麼“乍原”石鼓到底在哪裡呢?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一點頭緒都沒有。

當時有位叫向傳師的書生,也是位金石學家,他一直在尋訪“乍原”石鼓的下落,可一無所獲。

直到這一天,他得到一份前人的石鼓文拓本,發現這份拓本比以往的拓本年代要近很多,當他看到其中也有“乍原”石鼓的最新拓本時,頓時激動起來。

他又瞭解到,這個拓本最後是收藏在鳳翔附近的太氏家族,於是立即動身前往。可是到了之後,向傳師卻大失所望,原來這個地方不知為何已是一片白地,荒無人煙。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向傳師不甘心,就在當地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他心裡想著石鼓的事,徹夜難眠。破曉時分,客棧外邊突然傳來了磨刀的聲音。

原來客棧後面住著一家屠夫,大清早的就在院子裡磨刀,向傳師起身,信步走了過去,一眼發現屠夫磨刀用的那塊石頭,圓滾滾的很眼熟,他趕忙衝上前去,發現石頭上面隱約有些文字,他推開屠夫,抱著這塊磨刀石淚流滿面,把屠夫搞得莫名其妙……

向傳師很快聯繫了當地官府,把這塊“乍原”石鼓運到了汴京。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上圖就是最後找到的那塊“乍原”石鼓,已是傷痕累累,可以看到它的上半部分已被切去,中間被掏空,作為舂米的臼用過,後來又被屠夫當磨刀石用,所以旁邊也磨損得很厲害。

儘管殘缺了,但總算是找到了,分別200多年後,10只石鼓也終於“聚首”了。


四、陳倉石鼓輾轉千年,命運多舛,終於安家在故宮博物院


北宋的宋徽宗是位大書畫家,對金石也很感興趣,他把這10個石鼓搬到宮裡,還給鍍上了黃金,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金兵攻破汴京,這10個石鼓也被擄走,但金人看上的只是這些石鼓表面的黃金,把黃金刮下來以後,就把石鼓棄至野外。

民國時,這個石鼓輾轉來到南京,安置於朝天宮。後因抗戰局勢緊張,又被運到寶雞,隨後向漢中轉移,抗戰勝利後又移至北京故宮保存。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解放前夕,蔣介石捲走故宮大量文物帶往臺灣,原本這10只石鼓也在計劃之中,但運抵機場後,發現飛機超載,帶不走了,只好留下來,於是才有了今天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石鼓館。

同時,在陳倉石鼓的發現地、現在的陝西寶雞也建立了“中華石鼓園”,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往參觀。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五、石鼓的價值在哪裡?

石鼓的價值不在於材料本身,而在於鼓身所刻的文字。

早在唐宋時期,學者就對石鼓文加以深入研究,如今人們已經解讀了石鼓上的文字,它講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秦國一段不為人知的史事,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石鼓上的文字屬於大篆字體,古樸典雅,被稱為“篆書之祖”、“石刻之祖”,在書法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屠夫在家磨刀,書生走過去抱住磨刀石,淚如雨下:終於找到了

小結

2014年,《國家人文歷史》雜誌評選中國九大鎮國之寶,陳倉石鼓名列第三,排在前邊的是太陽神鳥金飾、西周利簋,同時入選的還有《孫子兵法》竹簡、陸機《平復帖》、韓滉《五牛圖》、真珠舍利寶幢、定窯孩兒枕、瀆山大玉海等,陳倉石鼓也與這些文物一道,成為了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

對於鎮國之寶陳倉石鼓,您瞭解多少,歡迎分享!

我是愛歷史的史小狐,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