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延崇高速的“磨刀石”

——記中鐵六局集團北京鐵建公司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工程五標項目經理劉奉良

大到人生,小到項目,都是成功路上的磨刀石,唯有自礪,方能成鋒。劉奉良就是這樣一個磨刀石般的人:從南水北調密雲工程,一直到京臺高速公路工程……一路磨過來,他用“磨礪指數”換來了“工程指數”。在冬奧重點工程——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五標項目上,他繼續秉承六局人的初心使命,打造精品工程,助力北京冬奧,獻禮祖國華誕。

當好延崇高速的“磨刀石”

誓做“磨刀石” 決勝“冬奧會”

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大交通保障工程,延崇高速備受矚目:只需50分鐘,冬奧會選手就能實現從北京延慶賽區到河北省張家口崇禮賽區的“快速轉場”。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建好延崇高速,對劉奉良來說是一場“賽場之外的比賽”。

“再難的工程都是人幹出來的。就把自己當成一塊磨刀石,硬碰硬地幹就行了!”,面對重重困難,劉奉良無比堅定。開工伊始,劉奉良就迅速開啟“冬奧模式”:跑徵拆、做策劃、勘現場、搞協調……一刻也不停歇。每天需要他簽字的文件、報表就多達數十份甚至上百份,還有各種會議、檢查、突發情況等著他處理。“幹好冬奧工程需要打起十二萬分精神,真是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時!”劉奉良感慨道。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正是靠著磨刀石一般的韌勁,劉奉良帶領項目部同事鍛造出一套套看家法寶:最有代表性的是架起了延崇高速上的“硬核鐵脊”——鋼混混合連續梁。之所以採用這項技術,是由於在上跨大秦鐵路和京新高速的施工過程中跨度太大,普通混凝土連續梁結構無法實現跨越。為了打敗這隻“攔路虎”,劉奉良充分發揚敢啃硬骨頭的擔當精神,接到任務後二話不說就和同事們開展技術攻關,馬不停蹄地推進研討施工方案和具體措施,最終通過在上部結構採用混合連續梁施工技術,成功實現了62米的長跨度跨越。當2019年中國公路協會、北京公路協會及中鐵六局集團均對此項工作做出“國際先進”的鑑定結果,當中國鋼結構金獎、中國公路工程科技創新成果等榮譽陸續完成評審時,劉奉良的眼裡滿是自豪和喜悅。

“讓冬奧工程自己會說話”,是劉奉良將BIM技術全週期引入施工時心底的美好願景。為了克服傳統二維圖紙無法設計複雜空間、結構的難題,項目部BIM團隊利用數字化三維信息模型,讓線條式構件“活起來”,打造出一目瞭然的三維立體實物圖形。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優秀作品相繼榮膺第七屆“龍圖杯”全國BIM大賽二等獎、第四屆“科創杯”中國BIM技術交流會優秀獎等多個國家級及省部級獎項。

隨著冬奧工期不斷臨近尾聲,劉奉良帶領全員“和時間賽跑”:通過採用鋼—混現澆T構的橋位現澆技術,分段現澆、同步施工,搶出了工期,保證了進度:單是縮短轉體橋滑道安裝時間、雙轉體橋樑施工工期這兩項技術成果,就被北京質量協會第七十四QC小組成果發表會同時選中,參與經驗展出,博得業界的一致好評。

都說“關關難過關關過”。靠著一個“磨”,2018年劉奉良和項目部同事們僅歷時101天就完成了上承臺、墩柱、箱梁及附屬施工,2018年11月25日順利完成對大秦鐵路的成功跨越;同年12月5日,又成功跨越京新高速,實現與跨越大秦鐵路轉體橋的對接,最終在2019年1月1日順利完成通車目標。一路闖關,劉奉良和他的戰友們不僅磨出了精品,更戰出了風采。

磨鍊“兩顆心” 打好“經營牌”

“工程是需要磨的。因為時間用在哪裡,是能看得到的。但要說起變數多、難把控的,還是經營開發。”劉奉良深有感觸地說。的確,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如何帶領項目部守住錢袋子、鋪好新路子,身為項目經理的劉奉良感到壓力倍增,但同時又充滿信心。

為了念好生意經,劉奉良牢牢牽住二次經營這個牛鼻子,磨鍊好“兩顆心”:一方面,勇於開疆拓土,磨鍊把蛋糕做大的“雄心”。在設計方案制定初期,劉奉良就緊緊抓住“褃節兒”:圍繞主塔位置確定、主墩位置優化等關鍵點,與業主、太原局、設計院等耐心溝通、積極協商,沒日沒夜地帶領項目團隊改案子、找路子。

“真是一錘接著一錘敲啊!”在連續挑燈奮戰討論設計方案的一個深夜,劉奉良發出這樣的感嘆。陪伴他的同事們都知道,眼前的這一版設計方案,已經是經過無數次不眠、無數人之手之後的第七個版本了。回首最初的設計方案,A匝道一開始採用土方填築,在雨季施工過程中極易沖刷變形,影響施工進度。經驗豐富的劉奉良敏銳地發現了這個絆腳石,反覆耐心地與業主溝通,建議改用容易成型的洞渣碎石填築。通過施工變更,最終把投標價20多元的土方,改成70多元的洞渣碎石,大幅增加項目收入。

不僅如此,在最初的設計方案上,只在大秦鐵路南側做“單轉體”,由於施工過程中設立永久墩會堵塞應急搶修道路,帶來不便。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劉奉良根據多年施工經驗和同事們現場勘察情況,與業主和設計院多輪協商、激烈討論,最終變更為大秦鐵路南北兩側同時轉體的“雙轉體”,施工完就拆除臨時墩,不僅不會佔用應急搶修道,還為項目增收的“大蛋糕”打下堅實底座。在後續施工中,二次變更 “淨增收近2億元”這個亮眼的數字,也讓劉奉良無數個奮戰的日與夜得到了最堅實的回應。

另一方面,堅持寸土必爭,磨鍊讓顆粒歸倉的“決心”。為了抓好二次經營中的工程索賠,摘到應得的果子,自進場後,劉奉良著重培養大家的“守土意識”,要求每個員工熟讀施工圖紙和《招標文件》,瞭解自己的責任田,積極尋找索賠點。

“搞好索賠工作,必須要‘抓大不放小’。因為堵上一個小缺口,就有可能保住一片大陣地。”為此,劉奉良積極組織項目部員工進行頭腦風暴,項目部全員圍繞潛在索賠點,結合各自工作領域,提出變更索賠事項。進而安排人員蒐集相關證據,形成完整索賠資料。

為了避免“跑冒滴漏”,劉奉良牽頭專門成立二次經營工作小組,多次召開變更索賠專題會議,請公司各部門組成的專家組給予指導。清單式開列索賠工作條目,由工經部牽頭進行拉網式索賠,最終逐個擊破、全面開花。

一分耕耘一分得。在劉奉良的帶領下,截至目前項目部已完成產值7億多元,二次經營達到3.5億多元,順利實現成本可控。“只有磨鍊出把蛋糕做大的雄心、讓顆粒歸倉的決心,才能最終贏得下炊有米的安心。”劉奉良欣慰地說道。

念好“磨字訣” 唱響“生態戲”

“食堂裡刷漆的筷子含化學物質,統一更換成環保竹筷。普通筷籠換成健康衛生的全自動消毒筷籠。”作為項目部的總導演,看似粗線條的劉奉良將一出別開生面的“生態戲”,從關愛員工健康的餐桌上,一路“搬”到了施工一線的工地上。

無論是施工期間的水環境、野生動植物保護,還是大氣環境保護,劉奉良都時時掛心、處處牽腸。依託“海綿城市”的理念,劉奉良從打造延崇高速項目的“綠色生態”上下功夫:在項目部的自然範圍內搭建一個生態綠地,將臨近山上的水引流至項目部,澆灌綠植、清洗車輛、灑水降塵……反覆利用、清潔排放,在延崇高速上成功打造了一個生態有機良性的水循環。

不僅如此,在工程細節上也體現著劉奉良的細膩“綠心”:在建設延崇高速公路中跨位置的鋼箱梁時,為了減少梁身塗裝釋放出汙染性有機物,打造出一座“會呼吸的橋”,劉奉良百忙之中絲毫沒有大意,依然擠出時間和同事們反覆試驗、多方比對,最終果斷拍板,採用可以直接裸露在空氣中的“免塗裝高性能耐候橋樑鋼”,極大減少由塗裝引發的環保問題。

“捧出一顆綠心,聚起一片人心”。為了讓一抹“延崇綠”遍佈施工現場,劉奉良親自掛帥成立健康安全環境小組,帶領一幫肯吃苦的兄弟們奮戰在綠色施工一線。大傢伙用“穩紮馬步”的精神嚴格落實綠色施工管理制度,白加黑、5+2地盯緊施工現場,一旦發現環保預警,第一時間調節施工技術,以雷霆之勢迅速開展環境治理,成功實現了“四節一環保”的管理目標。

正如劉奉良自己說的那樣,“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只有團結得像一個人,才能步子齊、走得遠!”劉奉良鼓勵著大家,也勉勵著自己。“工程綠色”的背後是每一個建設者的“奮鬥底色”。只有經歷了工程一線的千磨萬擊,在複雜嚴峻的鬥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才能鍛造成為烈火真金,做自己的英雄。

就這樣,一出出動人的“生態好戲”輪番上演,最終贏得了業界的叫好點贊:延崇高速公路項目部被授予“2018年度中國中鐵節能減排標準化工地”榮譽稱號。全國交通系統綠色公路調研觀摩團等陸續前往參觀,一抹輕快的綠色心情久久縈繞在每個人心中……是劉奉良和兄弟們付出的辛勤汗水,讓延崇高速這條綠色公路成為了“延崇新名片”。

“一個人不要看他說了什麼,而要看他做了些什麼。”劉奉良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新時代的偉大工程絕不是靠敲鑼打鼓實現的,需要湧現更多像劉奉良一樣的“磨刀石式”的建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工程一線強基固本,發揚鬥爭精神,磨出奮鬥之姿、煉出匠心之美、礪出報國之志,無愧時代交付的偉大使命!(作者:李沐霖 封夢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