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这8年的时间中,我们不断被挑战,创业公司如何和巨头公司竞争,我们不断摸索总结,找到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从最初几百家云计算创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公司。”


1月20日上午9:14,上海证券交易所5楼大厅,优刻得(UCloud)创始人季昕华这样说。整个大厅,坐了300多个人,包括优刻得(UCloud)的高管、客户、投资人、合作伙伴……

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2020年1月20日,也注定是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深深的印记,优刻得(UCloud)成为中国科创板第一家AB股股权构架的公司,从这里开始,中国科技创新公司,在资本市场多了一种选择。


证券代码为688158的优刻得,作为“中国公有云第一股”,也将在中国科创板的发展史上,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


9:30季昕华等人鸣锣开市时,发行价33.23元的优刻得(UCloud),开盘即达到72元,比发行价高出116%。上市首日,优刻得(UCloud)最终收盘72.95元,涨幅119.53%,总市值308.24亿元。

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敲完上市的铜锣,季昕华接受了一次特殊的采访。因时间紧张,大巴车一边在陆家嘴转圈,季昕华一边在大巴车上回答了媒体的一连串提问。

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科创板AB股“吃蟹者”的背后


季昕华还记得2019年12月24日拿到证监会批复的那一天,他接到很多朋友的电话,除了祝贺,还有了解AB股进展的情况。接下来,估计会有一批科技创新公司,选择在国内科创板上市。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科技公司,外界看到的是时间周期的长度:2019年4月提交招股书,历时8个多月、4轮往返问询……但是,这中间的历程,恐怕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其中滋味和真相。

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去年3月科创板规则发布,允许在AB股股权机制上有所突破创新,季昕华等公司管理团队做了很多沟通,其实公司内部也在犹豫要不要申请AB股架构上市。如果申请,周期会拉长;如果不申请,上市的速度会快一点,但上市后控制力会变小一点。


“这中间,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做过,所以不敢尝试。”季昕华清楚记得当时各方的担忧,股东们不敢尝试,相关部门需要风险评估,“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公司,如果我们不尝试,谁尝试这个事情?!”


最终,优刻得(UCloud)决定要做科创板的一个“吃蟹者”。


招股书显示,优刻得(UCloud)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持有的A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数量为其他股东所持有的B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的5倍。

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此次发行5850万股后,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持股比例23.1197%,但拥有60.0578%的表决权,保持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就像2014年阿里巴巴到美国上市,而没有选择香港,就是因为AB股权架构;之后香港资本市场解决了这个问题,阿里巴巴去年也回归了香港市场,二次上市。”优刻得(UCloud)创始人季昕华此前对犀利君说,未来VIE结构的创业公司,还有红筹股,都有可能选择在科创板上市。


优刻得(UCloud),在中国科创板的发展史上,开了先河!


八年后的“成年礼”


“这8年的时间中,我们经历了各种互联网的风口,在计划创业时,很多朋友、投资商都劝我们做上层应用,但我们一直坚持做底层的云计算,因为我们相信,中国需要更多做底层研究的人,优刻得就是想用自己不断的自主创新来证明,在中国做底层基础研发是有发展机会的。”季昕华在上市致辞中这样说。


优刻得(UCloud)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华琨,还记得公司第一年发展中关于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纠结。“当时公司十几个人,没有钱,我们面临一个选择,到底是做私有云还是公有云?”华琨说。

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当年公司团队做了一个300万的私有云项目,如果做私有云,下一个单子可能是500万, 甚至1000万。而公有云,彼时在中国只是刚刚开始,客户很少,大概一个月几百块、几千块。为了这个选择,公司内部讨论得很激烈,“但大家都是技术出身,讲业务逻辑,最后达成一致,还是做公有云。”


如今,优刻得(UCloud)成为“中国公有云第一股”。公有云是报告期内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分别贡献了91.43%、90.97%、85.15%和80.89%的收入,是优刻得的核心战略版块。


而自2012年创立至今,科创板IPO上市,某种意义上,也成为这家云计算公司的“成年礼”。


过去八年,游戏、O2O、互联网金融、教育……风口一个个从优刻得(UCloud)身边吹过。“我们看客户用了我们的技术,发展非常好,赚钱比我们多多了。我们赚的只是辛苦钱,有时候心里会想为什么不做这个事。””季昕华说,但就是因为优刻得(UCloud)做云计算,他们才能赚钱,这就是价值。


期间甚至为了优刻得(UCloud)的发展,季昕华把房子都卖了!“卖房子的时候,我印象还是比较深的。因为顺利的时候都不容易被记住,只有困难的时候才会记得深刻一些。我们需要各种磨炼。”大巴车上,季昕华这样说。


前几天,季昕华跟犀利君笑着说,很多人以为公司上市了,创始人就变得更有钱了。“其实是责任更大,压力更大!股票不能抛,要锁定三年,然后才能一点一点抛;别人以为你有钱了,会跟你借钱,还有捐款慈善。上市,没有改善我的生活质量,哈哈。”季昕华说。


优刻得(UCloud)的证券代码是:688158,对这个代码,季昕华有自己的解读:


我们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没有“爸爸”的公司,号码88158,我们把客户叫成“爸爸”,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所有的客户,都需要一个中立的公司,只有我们的客户让我们发展了,才能做得6,所以叫688158。”


八年初长成 ,优刻得(UCloud)也由此开启下一个征程。


坚持独立自主的”云”道路


“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意识到多云的需求,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云。这个时候中立很明显,假设某一个公司是阿里投的,肯定会用阿里云,他不敢用腾讯云,第二选择就会是我们。比如做手机的公司,与华为竞争,他可能会选我们。”季昕华说。


在季昕华看来,中立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技术需求,特别公司到一定的规模,会更在意这个事情,这个时候,优刻得(UCloud)就显出优势。


在上市致辞中,季昕华也说,期间也有很多巨头公司,多次伸出橄榄枝希望来收购公司,“但我们一直坚持着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抓住时代发展的机会,做出一个榜样,告诉大家,告诉像我们一样没有任何背景,只有梦想的大家,即使在中国互联网有巨头的情况下,创业公司也是有机会成长起来的。


任何一家云公司未来的目标是服务更多的行业,将来会服务更多的IT主流客户,IT支出大头还是在传统企业。优刻得(UCloud)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华琨说,但是现在云渗透率非常低,只有百分之几,美国也是一样,亚马逊在美国IT里面占3%。“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不会去跟巨头硬磕,他做什么我们做什么,这样一定完蛋。我一定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就是选你的目标客户。”


当年优刻得(UCloud)为什么会出海?就是因为在中国国内要做游戏,最后离不开腾讯。而在国外,有脸书,有谷歌,所有人都可以获取运营,很多游戏就到海外去。所以优刻得(UCloud)很早就去布局海外,“一定要找差异化”!


招股书显示,未来三年,优刻得(UCloud)将贯彻由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战略、大数据(Big Data)战略、人工智能(AI)战略共同组成的“CBA”发展战略。


国信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优刻得(UCloud)凭借“中立”的差异化发展路线,在未来的多云部署趋势中毕竟占有重要角色。公司技术能力强,前瞻性的推出安全屋,领先亚马逊同类产品;快杰云主机大幅提升产品性价比,有望规避行业价格战;罗马产品解决多云部署的网络问题。随着客户对数据安全性的重视加深,优刻得作为最值得的信赖的云厂商,仍有机会获取已有云服务商客户。公司在混合云和私有云上也保持快速增长,长期成长无忧。


云计算市场,究竟有多大?


根据Gartner数据,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363亿美元,增速为23%。预计未来几年市场仍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2700亿美元。

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从市场结构来看,全球云计算市场中SaaS(软件即服务)体量远高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2018年达到871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SaaS服务在全球被广泛接受,以Adobe和Salesforce为代表的云服务在全球软件领域百花齐放。


2018年全球IaaS市场为325亿美金,同比增长 28%,增速上仍是最快的云计算市场。整体上看,云计算是全球IT产业最具确定性的发展趋势,IaaS将成为未来最主要的IT基础设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预测,到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

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8)》中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云计算应用的企业占比54.7%,没有云计算应用的企业占比为45.3%。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比差距在3-5年。

这家“尝鲜”科创板AB股的云计算公司,未来等待它的是什么?

根据IDC报告,2018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则达到71.85亿美元,预计2018年至2022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复合增长率达39.91%,在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5.31亿美元。云计算技术的先进性、下游不断衍生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都将助力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上限较高。


显然,云计算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整个云计算市场的竞争依然会很激烈,但通过科创板,优刻得(UCloud)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有了更多的募资通道,也有了发展的更多可能。”优刻得(UCloud)创始人季昕华说,保持微利的情况下,公司会持续扩大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