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用戶裂變,實現指數化增長

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如何做好用戶裂變,實現指數化增長


01

這些年,關於互聯網運營的書越來越多,書中闡述的觀點也越來越無懈可擊。

但到了實操環節,你才能明白什麼是“紙上得來終覺淺”。

對於運營人來說,魔鬼隱藏在細節中。

今天要分享的書是張亮的《從零開始做運營2:運營人的進化》

這本書是2015年出版的《從零開始做運營》的姊妹篇,兩本書既彼此獨立,又有所關聯。

作者儘量避免了內容上的重複,《從零開始做運營2》是對《從零開始做運營》的補充和加強。

在這本書中,作者重新定義了運營:

一切能夠幫助產品進行推廣、促進用戶使用、提高用戶認知,並基於用戶達成商業目標的手段。

無論你正在運營什麼產品,都是以用戶作為運營起點的,作者也是從用戶開始講起。

在討論以“用戶為本”的時候,其實討論的是:

如何理解目標用戶,在哪裡可以找到這些用戶,如何去打動這些用戶從而完成決策,又在什麼場景下讓他們認可你的產品,並願意向他人推薦

如果說拉新、活躍、留存依然是互聯網時代用戶運營的重點,用戶裂變就是移動時代的特色。

用戶裂變,就是讓已有用戶以指數級增長。

我們重點分享一下作者在書中介紹的如何做好用戶裂變的內容。

如何做好用戶裂變,實現指數化增長


02

在考慮用戶裂變時的思考路徑通常如下:

1.如何讓用戶完成裂變動作?

2.每個用戶會帶來多少新用戶?

3.如何讓新用戶完成轉化或者直接留存並減少損耗?

思考路徑第一步,如何讓用戶完成裂變動作,有一個公式:B = MAT。

Behavior = Motivation×Ability×Trigger

行為=動機×能力×觸發機制

也就是說,你所期望的用戶行為,是用戶在有能力的情況下,通過你賦予的動機和觸發機制來完成的。

所以,要解決如何讓用戶完成裂變的問題,就需要如下操作:

為用戶設計一個動機,即在用戶的能力範圍內,給用戶一個強有力的觸發機制。

例如,通過邀請他人關注公眾號、安裝App以及給予邀請人免費的資料、書籍、講座等方式,促使有興趣的用戶完成相應的動作。

這些免費給予的獎勵,就是完成行為的“動機”。

邀請他人關注公眾號、安裝App,則是用戶在人脈所及的範圍內實現的力所能及的動作,這些動作都是用戶的“能力”。

而通常用戶在每完成條件要求的部分或全部內容後,都會收到獎勵提醒或者進度提示,以此作為“觸發機制

”,刺激用戶不斷重複相應的動作。

如何做好用戶裂變,實現指數化增長


03

思考路徑第二步:每個用戶會帶來多少新用戶。

它涉及兩個問題:

第一,用戶邀請或傳播行為在哪個渠道完成?

第二,用戶是否竭盡全力拉動新用戶?

對於第一個問題,用戶邀請或傳播行為在哪個渠道完成,微信官方曾給出如下數據:

2016年,好友在200人以上的用戶佔45%,好友在200人以下的用戶佔55%,而好友超過500人的用戶佔比是13.5%。

普通人的好友在200人以內,大咖則可能擁有數個5 000個好友的朋友圈,你能通過一個用戶獲得的新用戶數的理論值會在200與5000之間。

如果你離開了微信,而採用郵件、微博或者Facebook等社交方式,那麼新用戶數的理論值會更低。


針對第二個問題,用戶是否竭盡全力拉動新用戶,作者做過一個對比實驗。

做法一:參加活動的用戶購買指定課程後,只要完成規定天數的連續打卡,並把打卡內容分享到朋友圈,就可以得到學費全額返還。

做法二:用戶分享一張活動海報到朋友圈,推薦朋友關注公眾號,推薦關注達到一定的數量後,用戶就能獲贈一件實物獎品。

你可以猜一下,就活動的拉新和裂變效果來說,哪一個做法的效果更好?

答案是,做法二的效果更好。

兩次做法針對的人群是一樣的,但是,做法一產生的效果還不到做法二產生的效果的1/3。

這說明,用戶對於需要做傳播這件事已經極為熟練和敏感。

大量的用戶在活動獎勵本身缺乏足夠大的額外利益誘導時,並不會主動做出真正具有傳播效果的分享動作。

所以,“每個用戶會帶來多少新用戶”,這不能通過推測來解決,而需要通過藉助多次驗證。

如何做好用戶裂變,實現指數化增長


04

思考路徑的第三步:如何讓新用戶完成轉化或者直接留存並減少損耗。

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僅通過利益誘導來獲得用戶,大概有70%的用戶會在未來的1~2周內被消耗掉,也就是取消關注或者卸載App。

作者給出了以下兩個解決方案。

方案一:新用戶要在進入的3個小時內被變成裂變傳播的一個種子。

這樣一來,即使這個用戶後來流失了,他也至少帶來了新用戶,產生了價值。

這個方案是快速實現裂變後的二次裂變,適合大眾類型的產品,譬如閱讀產品、打車產品等。

方案二:結合產品調性與用戶關切點,在新用戶進入的3個小時內,通過運營手段完成轉化動作,讓他成為一名真正的用戶。

這個方案是要進入精細化運營,適合不那麼大眾的產品,比如說垂直人群的服務類產品。

如何做好用戶裂變,實現指數化增長


05

此外,關於用戶,作者還提醒你注意以下3點:

1.互聯網產品的競爭永遠是流量競爭。

不管你的產品有多優秀,競爭對手的產品有多差勁,誰擁有更大的流量,誰就有機會活得更久。

以知識付費產品為例,假設某大眾產品A的用戶付費率(付費率=付費用戶/註冊用戶)是3%,它的註冊用戶人數有5 000萬,這意味著它的付費用戶數是150萬。

B是垂直領域的知識付費產品,付費率可以達到15%,但註冊用戶只有50萬人,這意味著只有7.5萬人付費。

除非B的客單價能夠達到A的20倍,否則B的收入水平永遠無法達到A的收入水平。


2.簡單粗暴地獲得流量,永遠是在競爭中勝出的一種方案,但更重要的競爭點在於獲客後如何留存與轉化。

裂變的拉新本身是一種門檻極低、打法極其粗放甚至粗暴的獲得流量的方法。

如果你僅僅專注於拉新,那麼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優化獲客的單位成本。

譬如,將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從早期的10~15元,甚至25~30元,降低到2~3元。

但這還遠遠不夠,受利益驅使而參與裂變的用戶,未必會停留很久,關鍵是你最後用什麼方式去留存你的目標用戶。

所以,裂變從一開始就要把拉新、留存與轉化放在一起考慮,能夠通過拉新直接轉化的用戶絕不考慮先留存,因為這是運營效率最大化的方式。

如何做好用戶裂變,實現指數化增長


3.留存與轉化問題,既可以通過內容解決,也可以通過服務解決,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在文中提到,他比較欣賞國外互聯網的做法,用增長黑客來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交由一兩個運營人來解決。

以上就是這本書中關於做好用戶裂變的主要內容,作者在書中還介紹瞭如何構建用戶體系,進行忠誠度管理和用戶激勵,以及如何做好活動運營,打造像“雙11”一樣的國民化節日等等。

如果感興趣,也推薦你繼續閱讀這本書。

關注 每個思想,都會發光!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如何做好用戶裂變,實現指數化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