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说,“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你认为有道理吗?

面包好于鸡腿


对于题主所说的这句俗语在过去的确非常有道理,也可以说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因为在过去农民基本上都是贫穷的,土地集中在少数的地主手里面,普通的穷人只能够租地主的土地来耕种,或者是给地主打长工、短工来维持家庭的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可以说在过去温饱问题都非常难解决。下面解释一下,关于祖祖辈辈总结出来的这一句俗语的基本的意思。



“饿死不进萝卜园。”

萝卜大家都知道是一种人们经常吃的蔬菜萝卜,有青萝卜和白萝卜,还有红萝卜等等品种萝卜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极有好处的,因此萝卜又被称作为人参。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从这句俗语就看出来,萝卜对于人的消化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那些猛吃猛喝,以至于吃得胀得肚子疼,可以吃点萝卜帮助消化。所以在饿的非常的厉害的情况,千万不要炖萝卜圆去拔萝卜吃,这样更使得饥饿的程度增加,而且萝卜的含水量比较多,长时间吃萝卜会导致人的身体出现浮肿,也就是说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多用。



“穷死不耕丈人田。”

对于这半句俗语在过去是有一个典故的。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一旦出嫁以后就是外星人家的人了,回到娘家家里的个个嫂嫂就会当做外人来看待,不允许爹娘给女儿带一些甜米之类的东西。在过去有一个地主有三个女儿,其中最小女儿智力有点问题,嫁给了一个附近村里的穷汉。地主家有很多的土地,但是地租收得特别的高,以至于当地的人不愿意去注重他的土地或者说种了他的土地一年也不会赚多少粮食,甚至还会出现亏本的现象。

于是地主找到了最小的女婿来到家里租种他的地,在经过一番的商议,毕竟是作为女婿的也不好意思与地主进行争辩,按照岳父的要求签订了合同,而且经过当地的有关的人进行公证。小女婿第1年开始种地以后,结果出现了亏损的现象,于是不打算再种土地了,可是岳父是不允许的,拿出了当时签的合同,这样需要赔月付很多的违约金,不得不继续种植土地,可以说是每年都为岳父免费的打工了,偶尔自然灾害等原因一年还能够贴上一点钱。因此这个故事就有了这半句的俗语,穷死不耕丈人田。俗语尽管是俗语,但是现在就不存在这种状况了,因为现在粮食价格低迷,男女平等,丈人的土地也可以由女婿来耕种。



总之,对于一些俗语在过去的年代过去的状况下,是能够存在其警告意义的,或者是一些警示的寓意,但是现在随着时间位置时代以及经济的发展变化不同,所以一些俗语的说说法的意思也发生了演变,只是作为一种警示性的提示意义而已,或者说作为过去的一些故事的演变的记忆。对于现代社会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也不存在饿了不敢吃萝卜的现象,也不存在丈人的土地不能耕种,毕竟现在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家庭的子女相对来说比较少,丈人的土地如果没有其他人来管理的话是可以给女婿种植的,当然不是因为穷去种土地。


三农一姐


农村俗语说,“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你认为有道理吗?

前一个事情因为如今农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咱们农民根本不愁吃穿,所以我没有听说过也没有经历过。但是我却听老一辈讲个故事是关于后面这半句的,说是九几年我们这边有户人家娶了个媳妇,这媳妇家庭条件比夫家要好的多。刚开始的时候两家人倒也过得和和气气,可是后来自从夫家耕了丈人田后,矛盾就出现了。

夫家因为自家土地贫瘠且少,不消几天就管理好了,那个时候农村又没有啥工做。老丈人就说把田给女婿打理,每年给点口粮就行。结果那年因为天气原因,两家的田都没有丰产,女婿答应老丈人的口粮也成为了泡影。这下老丈人不干了,逢人便说女婿耕他的田还不给他饭吃,村里也传开了女婿不孝顺的流言蜚语。当然具体的情况咱也不知道也就不在此评论,只是来说一说这两句话的道理。

饿死不进萝卜园

在农村萝卜也算是除大白菜和辣椒以外,最为流行的食物了,几乎有种植条件的都会种植些萝卜。小时候当自己胃口不行的时候,母亲都会煨一碗萝卜汤,说是多吃萝卜能够助消化,也可以消寒。所以在民间也有着“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但是您要是真饿了确实不能跑到萝卜园里吃萝卜。

前面说过这个萝卜是助消化的,您要是在饿的时候去吃萝卜,那可真的是越吃越饿。特别是萝卜里大部分都是水,所以吃萝卜还不如直接喝一点糖水,还能够补充一点点的营养。再者您跑进萝卜园也不是能够立即吃到萝卜的,还得拔萝卜,这个时间段指不定被主人发现,最后饥饿问题没解决,倒是落一个小偷的名声。

这个饿死不进萝卜园和渴死不进西瓜田其实是一个道理,一方面是因为这两样农作物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其它的农民误会。

穷死不耕丈人田

由我上面讲述的故事可以知道,贫穷的人家给耕丈人田一方面会导致别人的误会,另外一方面也会影响自己和丈人家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农村谁都会有贫穷的时候,特别是随着如今农村经济的发展,咱们农民之间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去依靠自己的丈人家,肯定会被自己的丈人瞧不起,认为你不求上进。

其次去丈人家耕地也会使得他们自身陷入两难的境地,我相信在那个以土地为生的年代老丈人其实是不愿意把田给女婿种的。但是如果不给别人肯定又会说连自己的女婿都不愿意帮忙,无情无义;帮助之后又会有风言风语说女婿没有能力,只能依靠老丈人来生活。

所以说“穷死不耕丈人田”的前提是咱们不能够找老丈人要,而不是老丈人给我们不能耕种,虽然说“不蒸馒头争口气”没有道理,但不管什么时候靠自己才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随着如今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两句俗语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如今依旧对我们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至少可以让我们身边少一些风言风语。


爱茶者九号


在农村流传着很多的俗语或者老话,都是老一辈人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经验教训,能够帮助后人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比如农村老话讲“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句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科学道理的,今天大农圈就和大家聊一聊。


1、饿死不进萝卜园

萝卜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萝卜中的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因此被人称为“小人参”。

”饿死不进萝卜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就算是饿极了也不能进到萝卜园里,拔萝卜充饥,一是因为萝卜有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只能让你越来越饿;二是白萝卜性凉,食用过量容易加重脾胃虚寒现象,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因此也有“家有万贯,不拿白萝卜就饭”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在快饿死的时候,肚子空空,生吃白萝卜的话,对身体的伤害更大,还可能会有生命之忧。

2、穷死不耕丈人田

在过去,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土地,所以一个人再穷也不要去耕种老丈人家的地。但“穷死不耕丈人田”这句话却包含着两层意思:

①过去农村有句老话“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就是出嫁的女儿就是娘家的亲戚,家里的哥哥嫂子或者弟弟弟媳才是这家的主人。如果一个男人因为穷困,而种了老丈人家的田地,不仅让老丈人很为难(为了女儿,得罪了儿子),还让哥哥嫂子或者弟弟弟媳看不起,认为你是要夺取他们的财产,就会跟你处处作对,厉害的,还会直接收割你辛苦种出来的庄稼,这就是穷死不耕丈人田的道理了。

②“穷死不耕丈人田”,另一层意思是指一个男人再穷也不能入赘到别人家。因为在过去的农村里面,人们认为女婿倒插门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一般除非家里兄弟比较多,穷的吃不上饭,才会选择倒插门。去耕老丈人家的田地,在某种程度上说有倒插门的意思,这在农村是受人诟病的,因此这就是穷死不耕丈人田的道理了。

这句俗语是要告诫我们,人在贫穷的时候,遇事更要冷静,就像俗语里说的不能饥不择食,做出伤害自己的事;另外人在贫穷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依靠别人的帮助,要知道这世界上,锦上添花的人很多,雪中送炭的却寥寥无几。因此我们把摆正在自己的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依靠自己的实力,改变人生,改变现实,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大农圈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这话其实是古代人们的一句警戒语而已,意思是提醒后生小辈们,岳父母之田地,就算是穷得要死,也不去租种,就算是饿死也别进别人萝卜园偷吃萝卜。

“穷死不耕丈人田”:因为过去田地一般集中在地主们之手,一般穷人自己没有田地耕种,全靠去地主家手中租地来种,来维持家庭生计,如遇风调雨顺年间,大家还可交上地主家粮租,一旦遇上自然灾难,田中可粒无收,那就要靠卖儿卖女去交租了,欠租利息高,利滚利,让你一辈子都永远还不清地主们租金。

而你女儿在过去,是嫁掉了的女,如同泼掉了的水,基上与岳家毫无关系,古代人们都重男轻女,家产传男不传女儿,女儿回趟娘家看看老娘,娘女俩就是聊上几句,问寒问暖,被兄嫂监听,生怕说她们坏话,如果女儿探完娘亲启程回夫家,兄嫂们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生怕公婆给了钱米女儿,被兄嫂们视为恶贼。

见到这种情况,你身为女婿的还敢去丈人家耕种田地吗?如果你选择去种丈人之田,这不明摆着抢舅大爷们口中之食吗?你这不在影响郎舅们关系吗?所以,过去女婿们宁愿穷死也不去耕种岳丈人之田。

“饿死不进萝卜园”:饿死不进萝卜园,是因为萝卜性寒,水份含量高,生吃萝卜很刮油,心慌。萝卜间隔吃上几顿无妨,还可以降心火,润心肺,如果你餐餐用萝卜作为主粮进食,那就容易引起全身水肿,容易得疾病,一旦染病就无钱医治,那就离死神不远了,那水肿疾病引发全身溃烂,死状很悲惨


乡野胖丫


在我们中国人民生活几千年的历史当中,留下来很多俗语。这些俗语虽然看起来意思表达非常浅显,但不可否认它都是有一些道理在里面。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了这一句,农村俗话叫做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这句话的意思也并不复杂,就是说,一个人即使穷死了,也不要去种老丈人家的田地,就算是饿的要死,也不要跑到菜园里面去偷吃萝卜填肚子。为什么两件不相干的事却要放在一起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1.在古代,种别人家的田地就是佃户,而有地的人家就是当时的一些地主,耕种别人家的田地,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就是农民跟租种地主家的田地,收多少租金,交多少粮食,所有都是地主一方说了算,农民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为什么说不要去丈人家的地呢?其实意思也是一样,在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的历史当中,一直以来女婿在老丈人跟前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也就是说,双方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平等的。女婿即使做的再好,在老丈人那边认为你去作为后辈,并且又是自己女儿的丈夫,不管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以往多数家庭都有些重男轻女,很多家庭认为女儿不管为家庭做什么贡献、牺牲,都是应该的。那么女婿也跟女儿地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农村有非常多的老丈人没把女婿当客人,没有什么好脸色,甚至在以前,农忙或是有什么事,女婿都要无偿的帮助老丈人家干活。因此才说,即使饿得要死,也不要去耕种老丈人家的田,因为有可能自己都活不下来,还落不到一个好。

2.萝卜虽然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蔬菜,它很好种,又便宜,人人都吃得起。但是因为它的成分是属于寒性,并且它水分又非常高,如果肚子饿的时候跑到菜园里面去吃了一些,本身肚子饿人就没有力气,如果吃这些生萝卜,肚子里面原本有的一点油水都被萝卜吸走了,这样吃萝卜不仅没有填饱肚子,反而会更饿。

平时我们把萝卜当成蔬菜吃,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并且还有一点好处。但是如果在肚子饿的时候天天把萝卜当做主食来吃,不仅没有什么营养,还会让身体引起水肿,或者是其他一些不好的症状。即使在饿的时候,也不要跑到菜园里面去把萝卜当做主食来充饥。

今天我们说的这两句话,看似是不相关,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即使人再穷的时候,也不要失去自己的志气。


女王朱琼


首先明确一点,作为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人,我认为农村这句俗语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农村,有很多流传多年的俗语,不管是关于气候的,关于庄稼收成的还是关于人情世故的,对很多农村人来说都是很实用的,当然这些俗语也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农村人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在农村生活,很多农村的俗语也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焦和大家分享“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这句俗语到底是啥意思,希望大家多多探讨!

我们先来看看为啥“饿死也不进萝卜园”。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焦也是看了很多三农大咖的回答,但是小焦觉得他们的答案并不让人满意。一是很多大咖都说人饿了不能随便进萝卜园拔萝卜吃,不然会被认为是小偷,在道德上是不可取的。但是小焦认为不是这样,因为除了萝卜园还有其他园子,里面的东西也能吃,难不成饿死不进萝卜园,那其他园子就能私自进了?二是有的说萝卜性寒,空腹吃了之后会造成身体不适。这个在医学上可能是真的,但是都快饿死了吃几个萝卜总能救命吧?显然这两个答案都是比较牵强的。

小时候,小焦不喜欢吃萝卜(红皮白心萝卜),老爸老妈就会哄着我说萝卜是助消化的,吃了吸收好,然后就能长大高个,然后我就拼命吃萝卜,但是个子长得却不高。其实,说萝卜助消化这个确实是真的,因为萝卜里含有淀粉酶,这个东西会帮助胃更好地消化食物。所以,如果人在特别饿的情况下进了萝卜园吃萝卜,那岂不是会更饿吗?所以,农村人才经常说“饿死不进萝卜园”。

我们再来看看为啥“穷死也不耕丈人田”。

在农村里,我们一般都会讲“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女儿嫁出去之后就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了,一切生老病死只能看女儿女婿自己的造化。所以,对于“穷死也不耕丈人田”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是如果女婿自己家里没地,而老丈人土地富余,女婿去种了老丈人的地,到了收获粮食的时候就可能会和老丈人甚至自己的舅子姑子产生利益冲突和纠纷。在农村里这种事情也是很常见的,说得好则罢,说不好最后肯定双方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两家家庭关系破裂;

二是一旦女婿去种老丈人的地,在农村里就会被人说三道四,什么没出息、没本事、没骨气的话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如果遇上个硬茬老丈人,甚至还会专门看不起女婿,那女婿在老丈人家里可就更抬不起头了,这个一般很多男人是绝对接受不了的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关于农村俗语 “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的解读,如果觉得不对可以多多补充。当然,这个在以前肯定是这样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面临的是要共同赡养老人,相信看不起女婿的人是会越来越少的。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农村俗语说:“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这句话有道理吗?

这句俗语当然有它的道理,这是历代以来穷苦人民对子孙后代的流传下来的一句警世之语。此话的意思就是要求做子女的要有志气,人穷不能气短,穷也穷的要有骨气,就是饿死了也不能偷人家吃的,再穷也不要去耕丈人的土地,不要想占丈人的便宜,否则只有“吃亏”份。下面我就根据自己掌握的,把这句俗语解释给大家听一听,看一看是否有它的道理。

一、饿死不进萝卜园

“饿死”,就是当人饥饿的快要死的时候。这时人的本能救生欲望很高,哪怕只要可以吃的,都会想得到。话说三百多年前,我村有一户农民,姓余,长年靠在地主家做長工,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三男二女,一家九口人靠它一个人做长工生活,日子非常艰苦。有一年冬天,家里真的穷的揭不盖锅,余老爹回家时路过地主家的一块萝卜园,他看看四下无人,便溜进园子偷拨了俩个萝卜带回家,晚上就用俩个萝卜煮汤给一家人吃,结果一家人全中毒了,孩子跟老人低抗力差,无一幸免。原来,地主怕穷人偷吃他家的萝卜,便使了个坏心眼,满着长工给萝卜下了药,结果余老爹真的上当了。从那以后,余老爹就告诫存活下来的子女,宁可饿死,也不要进人家萝卜园偷吃,不但没有活命,反而落个做贼的罪名。

二、穷死不耕丈人田

“穷死不耕丈人田”。是指农村土地承包以后,一部分农村出嫁女到了婆家村里是没有土地分配的。而老丈人家却没人有土地,女儿出嫁了靠丈人一个种不过来,于是出现了土地荒废的现象。我村就有这么一位老丈人,表面上是心痛女儿婆家没有土地,人多田少,口粮紧缺。有一天女儿回娘家,他就跟女儿说:你们没有土地,到我这里来耕种吧,我荒也荒着,又不要你们的租金,免费耕种吧,就是农忙你俩夫妻一定要帮我忙完了再忙你们自己的。女儿回家跟老公说了老丈人的意思,心底里也乐意,毕竟自己土地太少了。于是,夫妻俩每天都起早贪黑,除草、烧灰、开垦,硬是把几十亩荒废的土地重新种上了庄稼。可想不到的事,才收了一熟玉米,老丈人就变卦了,说是要自己种了。夫妻俩气得丟下一句话:“穷死再也不耕你的地”。大家说说看,天底下那有这样做丈人的,这不明摆着在坑女儿女婿么。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句俗语充分证明了做人要有志气,特别是穷苦人做人更要有骨气,要遵纪守法,不做亏心事,不偷不抢。其次穷人也要多个心眼,做女婿的不要因为穷没土地,就被老丈人忽悠了,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做丈人的白奴才。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么一个理。

[更多三农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月季正红》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月季正红


农村俗语说,“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

这句农村俗语,在过去贫穷年代比较有道理,但在当今社会不一定有太多道理。

饿死不进萝卜园

古往今来,在农村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挨饿的人,大多数属于体质虚弱或者体质较弱的。萝卜性质谝凉,本身体质虚弱或者较弱的人,吃偏凉的食物肯定会加重病情,甚至会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由于萝卜的食物特性,所以,在饿肚子时,不要去吃萝卜。吃了萝卜可能一时填了肚子,但反而会更加对身体不利,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发生。

时代不同了,当今的人们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营养过剩成为了常态,人的体质状况也比过去时代好多了。萝卜是很好的营养食品,对消食化积、清热去火、止咳化痰等,有良好作用。即便有时饿肚子的时候,吃吃萝卜对身体还有好处,但是,也是不宜多吃。

穷死不耕丈人田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经历中,许多人在穷的时候,耕了丈人田,发生了许多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原本贫穷的女婿家庭,耕了丈人田后,反而落得更穷。因此,就总结出了这句俗语。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女婿和丈人的特殊社会关系,因为女儿一般比较偏向于自己的父亲(丈人),或者不方便说上话,导致女婿耕了丈人田以后,大多数作为女婿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如果是耕了不是丈人的田,还会得到更好的收入和回报。

这种说法在过去贫穷时代,有一定的普遍性。“女婿半个子”,我看当今社会里,特别是现在的80、90后出生的,都是独生子女居多,丈人疼爱女婿的也非常多。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那个丈人不为自己的女儿、女婿付出,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时代不同,很多俗语也不一定适用新时代了。

以上是我的观点和看法。我是无来无去者。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发表你的评论。谢谢你的阅读!

无来无去者


农村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俗语,它们看似没有什么价值,只是通俗易懂罢了,但仔细的研究却能从中读懂更多的道理。那么“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如何理解呢?

上半句俗语中,一个人就算是饿死了也别进萝卜园中,大家都知道在冬天时萝卜大量的上市,它的价格比较便宜,一般5毛钱就可以买上一斤,很多农村家庭也会进行栽种,这样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购买,毕竟它的产量非常的高,种植起来比较容易。

如果农民没种植的话,邻居也会送上一些,毕竟它并不是值钱的东西。不过萝卜多吃一些却有着很好的营养价值,都说冬吃萝卜赛人参。那么为何饿死不进萝卜园呢?其实这事关一个人的志气,毕竟古人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便是饿死也不能随意的偷吃别人家的东西,不然被人看到了,名声可就坏掉了。

古人对气节很是重视,因此才会说饿死不能进萝卜园中。当然人在饥饿的时候吃萝卜,那只会更有饥饿感,毕竟萝卜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因此在此时通常是不会选择吃萝卜的。

下半句俗语中,说的是女婿就算是穷死了也别去种植老丈人的农田,毕竟种植岳父的良田,那就是没本事的表现。且种植了丈人的田地,那孩子他舅也会抱怨,他们会认为你分家产的,这在古代可是大忌,弄不好可能会在一起打闹纠纷,一个幸福的家庭也会就此出现裂痕。

在过去农田价值非常高的年代,女婿就算穷死也会自力更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给老婆更好的生活,这样才能被岳父看得起。

当然这句俗语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其表达的还是让人要有骨气有担当,大家怎么看呢?


惠农圈


我从小就经常听长辈们把这句老俗语挂在嘴边:“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

。在我的记忆里,这句老俗话的上下两个半句分别表达的是两个意思,通常上半句是为了衬托下句而用的一个比拟的手法。下面,细妹就说说我们闭塞的山村人对这句老俗话的理解:

饿死不进萝卜园

萝卜,特别去油腻,可生吃、可凉拌;亦可入药,因其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可降低胆固醇,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萝卜性寒凉,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者均不宜食用;特别是生食萝卜,肠胃不好者会有烧炽不适感,饥饿的时候吃生萝卜,不仅不能止饥饿,吃完萝卜后会感觉更加饥饿以及不适和难受。

因此,就有了“饿死不进萝卜园”这一老俗语。

穷死不耕丈人田

在过去的封建时代重男轻女,有句俗话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果女儿女婿回娘家享用岳父的家产,比如耕田地、分房产,那是相当违背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的,这样的女婿只能被人瞧不起和受气遭白眼。

回娘家,在我们这里还说成是“回外家”,因此,再穷、再大的困难也只能自己解决,不要一有困难就想着向娘家伸手,动不动向娘家伸手的女儿女婿最后的结局肯定遭人唾弃,因此老人们就告诫后人“穷死别耕丈人田”!

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

这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告诫人们:凡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要依赖任何人包括娘家。特别是男人,要有骨气,别以为困难的时候可以寻求岳父或者娘舅哥帮助,穷的时候寻求娘家人的帮助,就好比饥饿时吃生萝卜,不仅充不了饥,还会令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

以细妹几十年的经历,对这话的意思感同身受,觉得非常有道理。人,只有靠不断的努力才能挺直腰杆做人,再穷也不能丢了骨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