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当今孩子上个小学,家长累的要死?80后们上小学时家长却基本不用操心?

纳川普说


现在孩子上学,感受到压力的首先是家长

身为80后,既有30多年前的上学经历,也正经历着送孩子上学的困扰。两个时代的对比,确实非常鲜明:80后上学,家长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少,孩子学习的压力相对也小;而如今孩子上小学,首先感受到压力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绝大部分家长都处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中。

80后相对出路更多,学习考大学的压力相对较小

80后上学的时候,虽然高考的压力也很大,高考的录取率更低,虽然金榜题名也被视为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对于是否能考上大学,是否能考上好大学,当时家长并不像现在这样在意。当时来说,不管是否考上大学,孩子长大成人都会有自己的出路,即便是出去打工,也被视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当时绝大部分孩子都走这一天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能够考上大学的孩子,都被认为是聪明和勤奋。而非像现在一样,孩子能否考上大学,不仅是孩子的比拼,还是家长乃至整个家庭综合实力的比拼。

80一代家庭对考大学的重视程度不如现在

80后的孩子除了学习,有自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甚至还要帮家里做不少家务,对于农村孩子,上学放学也基本是自己去自己回,学校就在村上,家长忙于农务,也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的学习,50,60后的家长,读过书,有文化的比例相对较少,对于读书上大学还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现在家长的累,原因来自多方面。

首先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提高

而如今家长的累,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形势变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不断提高,现在的家长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有很多也是从农村走进了城市,很担忧孩子再走回去,生活在社会底层。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在学校减负的大背景下,家乡却不断在课外为孩子加码,原本均衡的学校教育,由于众多社会角色的加入,让教育变得不再平衡,所有家长为了保持平衡,不得不生活在你追我赶的焦虑中。

其次是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其次是学生的压力由课堂转移到了家庭中。现在的教育强调家校结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观念被凸显出来,家长不但要严格要求孩子,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孩子的家庭作业,学校里的一些任务,比如办黑板报,校门口的值日等都是家长来完成,这无疑额外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第三是随着孩子上学,各方面压力都增大

第三,生活压力的增加,工作压力的增加,加上学校对家长要求的增加,让很多家长疲于应付。孩子上学的时间与家长工作的时间完全不一致,要照顾好孩子上学,家里必须有父母帮忙,或者有全职妈妈,抑或是请保姆等,不算何种方式都会增加生活得成本。

课外辅导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家长的压力

第四,课外辅导班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给家长和孩子都增加了更大的金钱,精力,时间成本。虽然是一个可选项,但是在深深的焦虑中,课外辅导班逐渐变成了绝大部分家庭的必选项。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游学,旅游参观等,同样需要家长陪同和付出,简言之,但凡跟孩子学习有关的事情,都需要父母付出,所以家长的累从身体到心理,在陪读伴学这个事情上,倍感疲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