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偉大的發明?

洪浩江蘇南通


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一直是中國人民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這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併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面對題主問題,我就不畫蛇添足的聊這四大發明了,而是簡單介紹幾樣相對“四大發明”而言的小發明。或許,這些小發明用'奇巧淫技'來形容更貼切一些。但就其對人民生活的改善來說,任何一項發明也都可以說是偉大的。是智慧的偉大結晶。


奇技淫巧,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奇:奇異,奇巧,有趣的。技:技術,技巧,帶有技術性的。淫:過分,極端,沉迷,上癮。可不是淫亂的淫哦。是不是很多小夥伴被這個“淫”字帶歪了呢。腦洞大開,自行解鎖的請大聲說句:“我沒文化”,呵呵。


其實也不能都怪大家,畢竟這個字眼很敏感。不過,奇技淫巧的最早出處是用來描述紂王的:《書·泰誓下》:“(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孔穎達疏:“奇技謂奇異技能,淫巧謂過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據人身,巧指器物為異耳。看來君主丟掉天下還是有原因的,不理國事,過分專營取悅婦人,無異於本末倒置。

但是,古代人還是在這奇技淫巧上下足了功夫,留下了無數凝聚中華民族智慧的物件。筆者略收集整理一些,以饗讀者。畢竟很多還是為生活帶來了便利,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科技的進步。所謂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只要“淫”而適度,不玩物喪志。還是能增加生活的情趣的。最後引用魯迅說過的一句話:“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廢話打住,列位上眼:

1.冰鑑

先來看看這個巨大的青銅製品,單從它的名字上,你能猜出有什麼用途嗎?此乃古人消暑神器,是古代盛冰的器具,其實也就是古代的冰箱,而它的雛形最早在春秋戰國就出現了。它的內部有一個夾層,在四周放置冰塊解暑,中間可以放置各種菜蔬,肉類,這就是古人的智慧。怎麼樣,是不是比之現代方方正正的冰箱冰櫃高大上多了呢。

2.魯班椅

據說這是魯班大師發明的,在不睡覺的時候可以打開成為一個椅子,作為枕頭的時候還可以調節高度,外出的時候又便於攜帶,真的是一物多用。細心的你相信能看出,它是用榫卯結構製作的,此乃居家旅遊必備之神器!古代人會玩吧。

3.伶人

這個有點高科技吧?相傳古時候一個叫偃師的奇人,他獻給周穆王一個製作的伶人,看起來形如真人,能跳舞、唱歌,有人說這是中國最早的機器人,這個製作的伶人嗓音猶如天籟之音,舞姿更似天外飛仙,在表演結束時,伶人竟然還透過眼神向穆王一位嬪妃傳送秋波,周穆王勃然大怒,下令要將偃師拉出去斬首。偃師立即剖開那伶人讓周穆王看,竟然是用皮革、木料、骨膠、漆墨、黃泥等材料湊合起來的。雖然是假的,但五臟六腑,甚至體外的筋骨、四肢、骨節、皮膚、汗毛、牙齒、頭髮都一一具備。

4.被中香爐

最後來一個床上用的,呵呵,別想歪了。這是一款薰香爐。喜歡香味是大部分人類的天性,古人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連被子裡也不例外。唐代發明出一種被中香爐,球形的外表,內部嵌有半球形的爐體,裡面放上最喜愛的香薰,放在被褥中。由於內部獨特的設計,香爐不論怎樣翻轉,香薰都不會灑出來。怎麼翻轉都不會灑,怎麼樣,厲害吧?

聊舉幾例,從食、住、行到娛樂,古人的這些奇技淫巧真的是讓人歎為觀止,稱得上是偉大的發明,您說呢?


銀岡後學


古人智慧高深莫測,我暫且不說,我只說從小到大所看到的當代產物把,更能表達我對智慧跟科技的進步, 壓麵條機 小時候家裡有,30年過去了在城市還是看到了,只是更科技化了,爺爺的古老技術燒泥人,爺爺家裡古老的織布機,親手做的,還有小時候走街串巷賣的,炸爆米花爐子,現在城市還是能看到,等等小玩意, 當然我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古人發明的文物確實是智慧的結晶, 我出生農村沒有親眼見到過我就不提了,


高學偉遊廈門


大家好,我是EVA,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發明數不勝數,我今天不講我們常識中所知的四大發明,專門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冷門、但是非常優秀的重大發明。我在這裡會按發明項目的時間順序做簡單介紹。歡迎各位指正。

傳動帶

第一次有關帶個大滑輪和小滑輪機械皮帶傳動敘述是由漢朝(前202年-220年)楊雄(前53年-前18年)在前15年著作《方言》所提到,用於把絲纖維纏繞在錠上為紡梭作準備的卷緯機。學者裴松之(372年-451年)所注《三國志注》注引魏晉文學家傅玄(217年—278年)所提曹魏時代機械巧匠馬鈞(活躍於230年-232年)所發明物,不但後來經改良精進為鏈條傳動,而且對紡車發明是至關重要的元件。宋朝(960年-1279年)秦觀(1049年-1100年)於1090年所著關於紡織品和養蠶業的書《蠶書》描述了機械傳動的繅絲設備。1313年由王禎(1271年-1368年)出版的《農書》裡有幅仕女操作帶連續皮帶傳動的多軸紡車。這種絲處理機械裝置是飛輪的一種,作用是把絲均勻的繞在錠上。到了14世紀,水力被應用在織舫裡以帶動大型紡車旋轉,實現的目的仍與其老祖宗一模一樣。

水密隔艙

於5世紀劉敬叔所著《異苑》一書提到某艘船可讓水進入船底而不下沉,而宋朝(960年-1279年)學者朱彧(活躍於12世紀)在其1119年所著《萍洲可談》寫到當時中國船隻船身即建有艙壁;這些有關艙壁分割文學上證據在1973年由中國南部沿海疏浚清理出水的一艘24米(78尺)長宋朝船艦所獲得之考古證據得到確認。該艦船體分隔成12個房室,每室皆內置防水結構,建造時間可追溯到1277年。西方作家從馬可波羅(1254年-1324年)、尼科洛·達·康提(1395年-1469年)、到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年-1790年)皆對艙壁分割提出看法,他們皆將其視作中國造船獨創理念,此乃因西方造船一直到19世紀初期才納入這種船體的佈局。

紙幣

紙幣最早是在中國開發的。其源自於唐代(618年-907年)商家的儲金收據——飛錢,由於商家和批發商希望在大型商業交易中避免大量的重金屬銅幣使用。在宋朝(960年-1279年)期間,中央政府透過該體系的壟斷鹽業,但逐漸減少銅的生產 , 此肇因於多處礦山關閉,以及宋朝鑄造銅幣大量外流到日本、東南亞、西夏、和遼等經濟體系裡 ,這兩種因素鼓勵宋朝政府於12世紀早期除發行銅幣之外也發行紙幣,以減輕其國家對鑄幣的需求,並讓銅價回穩。在11世紀早期,宋朝政府授權在四川的16傢俬人銀行進行紙幣銅幣兌換,但在1023年政府徵用該企業,並設立機關以監督紙幣印行。最早的紙幣僅通用於某些地區,在該特定區域之外無法使用;不過一旦隨著紙幣被官方黃金白銀儲備擔保其價值後,宋朝政府在介於1265年到1274年間將紙幣推行到全國。同時代的金國(1115年-1234年)亦至少在1214年前發行印製紙幣。

廁紙

廁紙最早是在589年隋朝(581-618年)時期官員顏之推(531-591年)所提及,並在後來的朝代裡有著持續使用的充分證據。在851年唐朝(618-907)年間,一位來自中東的大食回教旅人評註道,當時的中國人不愛乾淨,在上廁所時使用紙張而非清水來清潔自己。到了14世紀元朝(1271-1368)中葉,文獻指出單在江淮,每年就生產高達上億包的廁紙,而每包數量數千張到上萬張。明朝(1368-1644)劉若愚所著文獻《酌中志》亦指出,皇帝已在使用薰過香的廁紙。

豆腐

雖然一般傳統上,以及宋朝(960-1279年)學者們如朱熹(1130-1200年)等皆將豆腐及豆漿的發明歸功於西漢淮南王劉安(前179-122年),但在今本中所發現的《淮南子》(由劉安掛名編譯)卻沒有提到豆腐一事。而後來試圖根據墓室浮雕與出土文物為本以說明豆腐在漢朝時就已經存在者仍舊令人難以完全信服。已知最早提到豆腐的文獻是在《清異錄》,其中記載了豆腐在青陽(安徽)的銷售。學者孫機(1998年)認為,雖然這本書作者掛名為陶谷(903-970年),不過該書大概是其他人在北宋初期所編纂。最早記載如何做豆腐的文獻是李時珍(1518-1593年)所著《本草綱目》。根據夏利夫與青柳昭子(2001)所著,現代歷史學家認為劉安時期的豆腐,一如現代的豆腐,是以海水或者鹽滷凝結制成,後者即是中文所謂的滷水。根據學者劉克順(1999年)的研究,劉安製作豆腐的過程與今日本質上是一樣的:“基本上,大豆經過洗淨,磨碎,浸漬。然後所生漿料經過濾生成生豆漿。將其加熱前加入混凝劑,形成凝乳團。凝乳最後經過壓瀝分離乳清形成豆腐。”

法醫昆蟲學

由宋朝法醫學家宋慈在淳祐七年(1247年)成書的法醫學案例著作《洗冤集錄》含括了已知最古老的法醫昆蟲學案件。該謀殺案於端平二年(1235年)發生,一名村民被人用刀刺死。仵作們認為死者的創傷是由鐮刀造成的,而鐮刀是種在收穫季節用於割稻的工具,這一事實使他們懷疑同伴農工涉有重嫌。地方縣令將村民都聚集在衙門廣場,以便暫時收繳鐮刀。幾分鐘內,一大群蒼蠅循著人類無法識別的血跡氣味而來,圍著一把鐮刀,對其他的不屑一顧。很顯然地,該鐮刀的所有者便是罪魁禍首,後來該農工被捕快拿下後請求寬恕。

人工胰島素

人工胰島素是第一種由人類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其化學結構與天然牛胰島素完全相同,化學本質為由3個肽鏈和51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分子。該物質可以用於治療糖尿病等。該發明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但因最終無法確定獲獎人選而沒能得獎。

反艦彈道導彈

2005年,美國國防部聲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並測試了世界上第一種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丁型導彈,射程約為3,000千米(1,900英里)。據估計該型導彈在2007年或2008年已經達到初步作戰能力,而制導系統仍處在漸進的發展中,更多的無人機和衛星正編入該系統。美國假設東風-21反艦彈道導彈已經於2009年服役。

2013年,一種名為東風21D型的反艦彈道導彈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紀錄片中。

東風-26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核常兼備中程彈道導彈,是繼東風-21D後世界現役第二種大型中遠程反艦彈道導彈。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作為核常兼備導彈方隊首個型號初次亮相。


悲傷的EVA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最重要的是火藥,現在的彈藥仍然需要火藥,而中國人民發明了火藥

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1621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洛小潯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火藥是中國漢族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火藥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製丹藥,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藥的發明。

雕版印刷:據載是北宋時期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辰雨日常


火藥

北宋年間,火藥在中國已較普遍地用於戰爭.公元1000年,一個名叫唐福的人發明了火蒺藜,在黑火藥方子里加入砒霜、瀝青、鐵蒺藜等製成原始的炸彈.

活字印刷

公元1040年前後,畢燒土製造了已知的最早的活字.畢昇是一位優秀的刻字工人,在長期的刻字實踐中總結出了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

指南針的製造技術在沈括(公元1031—1095年)的《夢溪筆談》中最早提出.沈括指出,在磁石上磨過的小鐵針具有較穩固的磁性,因此決定採用這種人造磁針代替天然磁石製造指向工具.沈括討論了磁針裝置的四種方法,而且他在製造指南針的過程中還發現了磁偏角.他寫道: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磁學史上一個重要的發現.有了指南針,遠洋航行才成了可能.所以對早期的航海家來說,指南針是一件無價之寶.

簡儀

由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於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創造發明.簡儀是類似渾儀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由赤道經緯儀、地平經緯儀和日晷三部分組成.儀器除了北天極附近之外,全部天空都可不受遮攔地觀測.簡儀的設計和發明在世界上領先了三百多年.


齊來觀影


分別是:造紙術、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

1、指南針: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

2、造紙術:東漢的蔡倫,但在蔡倫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瞭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

3、火藥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所發明的。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隻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後會使火箭筒上升,然後點燃火箭筒裡面的其他火箭,射向敵軍,通常用與水戰。

唐代的時候,火藥已經被用於戰爭,宋朝的時候,已經有鐵罐型的殺傷性武器。中國的火藥是經由蒙古人西征傳到阿拉伯再傳到歐洲的。

4、印刷術: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複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






啊籟看電影


火藥

北宋年間,火藥在中國已較普遍地用於戰爭.公元1000年,一個名叫唐福的人發明了火蒺藜,在黑火藥方子里加入砒霜、瀝青、鐵蒺藜等製成原始的炸彈.火藥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它被火點著或用力敲打之後即刻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比原有體積大數千倍的氣體,產生猛烈的爆炸.我國在公元前後就發現或使用這些基本原料,但將它們配製成火藥則是煉丹家的功勞.到唐代末期這三種原料相混的黑火藥方子已經出現.公元1132年南宋人陳規發明了火槍,它是近代槍炮的前身.至公元14世紀初,中國火藥武器的製造和使用技術經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活字印刷

公元1040年前後,畢燒土製造了已知的最早的活字.畢昇是一位優秀的刻字工人,在長期的刻字實踐中總結出了活字印刷術,其原理與現代印刷術完全相同,分三個步驟:先是制活字,其次是排版,最後是印刷.

活字印刷術在畢之後不斷髮展,在活字材料、揀字方法方面都有不斷改進.元代著名農學家王禎創造了木活字印刷術,並於1293年用此法試印了他本人的著作《旌德縣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印了一百部,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活字印刷術通過維吾爾人傳入高加索,再傳到小亞細亞和埃及的亞里山大里亞以及歐洲.公元1450年以後,歐洲才開始了活字印刷的歷史.

指南針

指南針的製造技術在沈括(公元1031—1095年)的《夢溪筆談》中最早提出.沈括指出,在磁石上磨過的小鐵針具有較穩固的磁性,因此決定採用這種人造磁針代替天然磁石製造指向工具.沈括討論了磁針裝置的四種方法,而且他在製造指南針的過程中還發現了磁偏角.他寫道: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磁學史上一個重要的發現.有了指南針,遠洋航行才成了可能.所以對早期的航海家來說,指南針是一件無價之寶.

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係。

船閘

船閘在我國北宋時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公元1000年前後,在京杭大運河的西河第三堰上創建了一座大型船閘,史稱西河閘,有上下兩個閘門,結構原理與現代船閘相同.此後又在真州、北神、邵伯建立了三個大型船閘,這三個船閘都是在堰埭旁新開運道建閘,與現代在攔河大壩旁建船閘相同.西方到12世紀才在荷蘭出現第一座船閘.

算盤

珠算的正式出現並推廣應用是在宋元時期.最詳細記載算盤的製造方法及規格是十五世紀中葉的《魯班木經》.16世紀柯尚遷《數學通軌》(1578年)中有“初定算盤式”,所繪十三檔的珠算盤,其形制與現今通行的算盤相同.明代時珠算開始流行,並因其簡單易學,運算方便而流傳於東亞各國.

簡儀

由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於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創造發明.簡儀是類似渾儀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由赤道經緯儀、地平經緯儀和日晷三部分組成.儀器除了北天極附近之外,全部天空都可不受遮攔地觀測.簡儀的設計和發明在世界上領先了三百多年.直到1598年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才製造出能與之相比的儀器.現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一架簡儀,是明正統年間(1437—1442)年所造.

煉焦

南宋時期,中國發明瞭煉焦和用焦炭冶煉金屬,這樣冶煉成的金屬純度大大提高.焦炭是用煤經高溫乾餾後所得的固體產物,主要成分為碳,含揮發物(硫分、灰分)很少.用焦炭冶金,保留了煤的長處,避免了煤的缺點.1961年,在廣東新會發掘的南宋鹹淳末年(1270年左右)的鍊鐵遺址中就有焦炭出土.這是煉焦和用焦炭冶金的最早實物.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煉焦和用焦炭冶金的國家.歐洲人直到18世紀初才知道煉焦並把焦炭用於冶金,比中國晚了400多年.

元代大紡車

元代人發明的大紡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紡車.元人王禎在元貞元年至大德四年(公元1295-1300年)寫成的《農書》中對這種紡車有詳細記載.這種紡車以人力、畜力或水力作動力.與舊紡車相比,紡車的錠子大大增多,達到32枚,生產力顯著提高.原有的腳踏三錠紡車每晝夜紡棉僅七八兩;五錠紡車每晝夜紡麻不到2斤,而大紡車卻可以一晝夜紡麻100斤,大大提高了效率.大紡車的傳動已經採用現在的龍帶式傳動相類似的集體傳動,西方的同類機械要比中國的這種水力大紡車晚幾個世紀.

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鈕經義等人,於1965年獲得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經鑑定,人工全合成的牛胰島素其結構、生物活性、物理化學性質、結晶形狀,都和天然牛胰島素完全一樣,這是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質首次獲得成功.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的成功,標誌著人類在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向前跨進了重要的一步,為世界蛋白質的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秈型雜交水稻

1973年由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發明.獲1981年國家發明特等獎.該項發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杆秈稻為父本,經過連續回交,育成二九南一號、V20、珍珠97等保持系及其同型不育系.通過廣泛地測交篩選,選育一批優良恢復系,完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配製南優二號、三號;秈優二號、三號,V優6號等雜交組合,還研究出一整套有關雜交稻繁殖制種和雜種一代的高產栽培技術.1980年,該發明作為中國第一項農業技術轉讓給美國.


經典影視娛樂集散中心


  • 造紙術

造紙術的發明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加速了世界文化進步與傳播進程。

  • 指南針

它的發明使人們開始認識世界,開啟了世界航海時代,人類發現新大陸,足記開始遍佈全球。

  • 絲綢、瓷器、茶葉

這些都是古代中國暢銷世界的商品,使的中國經濟長期稱霸世界第一。

  • 火藥

火藥是中國人最先發明,最初用來煉丹,後來用於軍事。它的發明世界由冷兵器時代走向火器時代,改變了世界戰爭形式,影響了世界格局的變化。

  • 韓國人

哈哈,這個發明不是太偉大,卻很有意思。韓國人有一個癖好就是喜歡搶中國的文化...以至於郭德綱,于謙在相聲中這樣“誇獎”韓國人:端午節、中醫都是韓國人發明的,孔子等諸多名人也是韓國的,孫悟空也是……


到尖冰峰丶top1


1、公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2、畢昇創造發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3、蔡倫,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改進造紙術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

4、杜詩,河南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讚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